第二章 卵巢:你未必了解的生命源头

  下载全书

女性为什么长了两个卵巢?

“徐医生,我的一个小姐妹,做手术切掉了卵巢,竟然又怀孕啦!”

在咖啡馆,安安跟我分享了这个“惊人”的消息。我细问,原来是切除了左侧卵巢。

“那有什么可惊奇的,还有右侧卵巢,一样可以干活呀!”

“OMG(天哪),原来我们有两个卵巢!”

我惊呆了!我从未想过居然有人不知道女性有两个卵巢!之后,我以同样的问题问过中关村IT大厂的女员工、生过三个孩子的年轻妈妈、办公室职员、临近绝经期的女性,还有她们的男家属。

结果令我震惊:原来真的有很多人不知道女性有两个卵巢!

如此看来,我们大多数人或许从未真正认识过自己的身体。

当我开始跳出医生的视角,来体会她们对生命的好奇时,我也发自内心地跟她们一样感慨:是的,作为女性,我们的身体如此神奇。

女性为什么有两个卵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又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为了回答这个“惊人”的问题,我查找了很多资料,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从严肃的科学研究到生物基础知识小册子。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遥远的生物演化和胚胎发生说起。

整体来说,生物的形态大体上都是对称的,这是亿万年来的自然演化法则。天上的飞鸟体态轻盈,如果体形发育不对称,就不能轻快地扇动翅膀,自由翱翔。两侧对称原则体现在脊椎动物身上,不仅仅是形态美观,更重要的是生存需要。比如运动器官(肌肉、骨骼、四肢)左右对称,使动物得以辨别方向,而且能做定向运动,而不是原地打转。这是重要的生存优势,对于逃避袭击、捕获猎物来说至关重要。这种演化放到人类身上几近完美,不仅保障了生存,还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优美的高难度竞技运动。

回到人体本身来看,对称性是在胚胎发育阶段形成的。胚胎发育的最初阶段是在一条中轴线上,将胚胎分成左右两部分,有内、中、外三个胚层,分化出各个器官。内胚层主导形成消化系统,包括大肠、小肠、肝、胆、胰等,还有泌尿系统的膀胱等器官,这些在体内都是不成对的单个器官。中胚层形成的器官(如肌肉、骨骼、泌尿和生殖系统等),只要不是位于人体中轴线上就会成对出现。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也参与对称器官的产生。眼、耳、鼻孔成对出现,其实既包括外胚层也有中胚层。有趣的是,位于面部中轴线上的鼻子、嘴巴、下颌,这些看起来是一个的器官,在胚胎发育早期,实际上也是左右对称的,只不过在发育后期融合在一起了。感谢这样的融合,我们人类才能拥有更好看的笑容。

从进化的角度看女性,拥有成对的卵巢和输卵管提升了生殖力。它赋予女性左右任何一个卵巢排卵、从任何一条输卵管捡拾卵子并运送受精卵的能力,使受精和成功怀孕的机会增加。双侧各一个卵巢还提供了更稳定的激素平衡,可以更顺利地行使分泌女性激素的功能,全面改善健康状况。

另一个重要的好处是,成对出现的器官携带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仿佛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备份。肾脏、女性的卵巢和输卵管、男性的睾丸等,万一一侧功能丧失,另一侧可以及时顶上,继续发挥功能。

图1-2-1 生物进化对称原则:成对器官的发育

这种镜像对称的形态在控制基因的影响下得以维持,有助于保证人体器官的功能正常运行。器官成对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运动和感觉的优势,让身体更灵活,更方便我们管理大脑和神经系统。与此同时,这种高效的生物对称性机制,也让人类免于被大自然淘汰。

所以,女性有两个卵巢就相当于给自己买了一份昂贵的保险。就算因某种疾病而不得不切除一侧卵巢,剩余那一侧也能正常排卵,完成延续生命的使命,同样能分泌激素、维持内分泌功能。这对于人类繁衍和女性机能的维持,无疑有着非凡的意义。

卵子盈余的奥秘

“徐医生,今天是我怀孕第15周。手机里的App(应用程序)弹窗告诉我,如果我腹中怀的是女孩,那么她现在体重约100g,已经拥有约500万个卵子。这太惊人了吧?她自己还没长成人形呢,居然已经有了那么多个卵子!太提前操心了!”

安安在怀孕中期还不知道胎儿是男是女的时候,又提出了一个惊人的问题。“徐医生,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卵巢要储存这么多卵子呢?不是只需要一个卵子加一个精子,就能怀一个孩子吗?”

所以,人生是命定论还是概率论呢?

是的,生命始于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当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时,一个新的生命就开始踏上了人生旅途。

一位女性在一生中无论生育力多么强盛,都不过是生产有限个数的孩子,也就是说,有数个卵子即可满足生育所用。但是,为什么会有几百万个卵子在女胎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在其卵巢里储备好了呢?女性岂不是生来太过富有?这批远超生育所需的卵子在女性体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同样的“盈余”现象也体现在男性产生的精子上。成年男子每次射精会产生4000万~2亿个精子,但只有300~500个最强壮的精子能够越过重重阻碍,到达女性的输卵管壶腹部,最终只有一个精子能够与卵子在这里相遇并结合,形成新生命。创造生命的过程中,其余的那些精子可能也起到了某种协助作用,但是,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精子都是陪跑的角色。这,又如何解释?

人类已经通过种种先进技术,对生殖过程进行了干预,甚至是生育控制。例如,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的治疗、辅助生殖技术,还有最近几年出现的“三代试管婴儿”,则是通过更先进的技术筛选胚胎基因,帮助人们选择生育最健康的后代,避免将遗传性疾病遗传给下一代。唯技术论的话,未来甚至能从长相、智力等更多方面对人类胚胎进行选择,衍生出“人工设计婴儿”从而达到生育控制。

但是,关于我们的身体,我们发现很多最简单的问题的答案并无从得知。生命形成之初,卵子和精子过多盈余的现象,在科学上始终是个难解之谜。有研究推测,这可能是生物体古老的过度繁殖策略在高度进化的人类身上残留的痕迹。

猜想总是扑朔迷离,或许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但是,科学研究还是让我们窥探到了一点点生命的奥秘。

天选之卵

女性胚胎在形成十几周时即拥有几百万个卵细胞,这些卵子无声无息地在卵巢里待着。科学家发现,在胚胎期和儿童期,女性体格迅速成长的同时,卵巢里的卵子也在自主发育,不过由于缺少有效的激素刺激,绝大部分发育中的卵泡发生了“卵泡闭锁”,悄悄地自动消亡了,就像花蕾未等到春天来临便已凋零。卵泡成千上万个成群消亡,到女孩出生时,这个数字降至200万,到青春期时,大概只剩下了30万~40万个。

随着女孩发育长大进入青春期,她的卵巢开始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新的人生阶段开始了。高水平的性激素定期唤醒很多个卵泡一起发育,但是每月只有1个优异者能够发育成熟并排出,其余绝大部分又香消玉殒了。

为什么女性一路走来卵子发生大量的损耗,但进入育龄期后,仍拥有大量远超生育所需的卵子呢?这同样是个无解之谜。生命太神奇,像是有一个神秘、高度智能化的系统在操控着卵子的发育和消亡,也左右着女性的发育和成熟,让她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

进入最佳生育期的女性,其实每月一般也只有一颗成熟卵子排出。这颗卵子早已在卵巢中储存多年,静静等待生命的严选。一旦时机来到,它就发育成熟,从卵巢中被释放出来,等待和命定的精子邂逅。将会有数千万甚至上亿个精子参与这场竞争,而唯有最优秀、最幸运者方可赢得“芳心”——终于,幸运的你得以降生,这可真是千年等一回啊!

最终,女性一生中会排出400~500个卵子。是的,这和她一生中月经的次数(450次左右)基本一致。

读到这里,女性朋友应该不会再觉得自己有“卵”无恐了,而是担心自己的卵子排一个少一个。确实,这并非杞人忧天。还需要了解的是,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子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对一个35岁的女性来说,岁月已经消耗了她95%左右的卵子库存。随着年龄增大,怀孕困难和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在增高。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女性选择晚婚晚育已是常态。欧美国家、日本等国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早已超过30岁。育龄女性有权选择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但我相信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卵巢和生育功能,是每一个女性想要了解的。在后续章节里,我将结合疾病重点介绍有关内容。

卵巢在女性生命乃至人类的生殖繁衍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长什么样,又是如何完成这项重大任务的呢?

天意人愿

大千世界,万物各有奇妙的繁衍生息方式。

无论是历经蜕变的昆虫、由蛋孵出的小鸟,还是胎生的大熊猫,各种生物都努力进化出惊人的生育技能,以确保将自己的一切传承给下一代。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位于进化树顶端的人类最终形成了今天单卵胎生的生殖模式。

胎儿的性别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是环境中某种神秘的物质?是孕期母亲的饮食?是激素的刺激?是染色体?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关于男女性别形成的原因,人们追问了几千年,终于一步步接近答案的边缘。直到最近30年,我们才找到了源头——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决定了性别。

性别发育的启动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玄妙的过程,科学家至今未能勘破其中的全部奥秘。大致过程可能是这样的:胚胎长到六七周的时候,男性和女性开始沿着不同的途径发育。如果是男胎,SRY基因发挥功能,促进原始性腺发育成睾丸。女胎缺少这个基因,发育比男胎晚一点,原始性腺会在第10周时发育为卵巢。

除了SRY基因的作用,还将有无数的信号被激活,无数的激素被释放。在最恰当的时机启动一场最复杂的变化,不早不晚,就在那一刻发生。

最终,我们可以说,因为各种极小概率事件的巧妙组合,数以亿计的细胞完美形成人类的生殖系统,“他”发育成男孩,而“她”发育成女孩。

卵巢是女胎最早形成的性器官,卵巢开始发育之后,子宫、输卵管、阴道陆续发育和形成。这些器官统称为女性生殖器官。它们分工明确,又协调统一。卵巢产生卵子,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并负责运送受精卵,子宫孕育胎儿,共同完成生殖繁衍大业。

图1-2-2 女性内生殖器官

外生殖器是女性性征,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卵巢和输卵管,实现激素分泌、受精、胎儿发育以及分娩等功能。

那我们就从生命之初,卵子的诞生地——卵巢开始了解女性的身体吧。

深藏不露的卵巢

和男性标志性生殖器——睾丸炫耀一般挂在身体外面的存在方式不一样,卵巢给自己选择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女性的盆腔深处安家。卵巢,可谓人体众多器官中最含蓄低调的存在,静默在盆腔里而不为人所知。

达·芬奇创作了《蒙娜丽莎》,在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供世人瞻仰。你知道吗?达·芬奇还创作过一幅人体主要脏器和血液循环图,竟然和我们今天的医学教科书上的解剖图谱相差无几,甚至准确地标识了男性生殖器。不过,关于女性的生殖器官卵巢,我们在历代的各种资料里几乎找不到踪影。直到19世纪以后,欧洲自然科学研究兴起,医学解剖学飞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内分泌研究更是一跃成为新兴学科,科学家才逐渐揭开卵巢神秘的面纱,阐明这个小小的器官对于人类生殖和女性生命周期的关键作用。

在盆腔的深部,卵巢对称地分布于子宫的两侧。育龄期女性的卵巢大小和拇指差不多,大约是3cm×2cm×1cm,正常情况下是摸不到的。卵巢的外表朴实无华,在女性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样子,这和人的容颜一样。幼女时期,卵巢表面光滑,呈瓷白色;育龄期女性的卵巢表面凹凸不平,那是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排卵在卵巢上刻下的岁月痕迹;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卵泡消耗殆尽,卵巢萎缩变小,质地变硬。

终其一生,卵巢都在盆腔里深藏不露,努力做着两件大事。

卵巢努力做的两件大事

产生卵子

卵巢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产生卵子。

一个女性生来就拥有她一生将要产生的所有卵子。有点不可思议的是:你的母亲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生下你的那颗种子,也就是说,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你外祖母的腹中!

换言之,自己还是个胎儿时,女性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悄悄筹划了。当我们觉得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小女孩普遍伶俐乖巧,而同龄的小男孩迟迟不开窍时,殊不知在胚胎时期女性就已经先赢了一步。五六个月大小的女胎的卵巢里,储存的生殖细胞已达几百万个,虽然经历了卵泡凋亡机制的调控,卵细胞成群消亡,女孩长到青春期时仍有30万~40万个卵泡。而男性是在进入青春期和壮年之后,才有精子的产生。从这一点来看,女孩又先行了一步。

和身体其他部分的体细胞不同,卵巢产生的卵子属于“尊贵一族”——生殖细胞。实际上,绝大多数体细胞生命短暂,比如红细胞的存活时间是100~120天,白细胞的平均寿命为7~14天,干细胞活得长一点,在不同机体内存活的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但有那么几个幸运的卵子因生来贵胄,有可能逃脱死亡,将DNA传递下去。

其手段就是繁殖后代。

显微镜的发明和更先进的电子成像技术的问世,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卵泡发育和生命诞生的过程。从青春期开始,女孩体内卵泡的发育发生了神奇的改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有别于胚胎期和儿童期卵泡自主发育和成群闭锁的模式,青春期卵泡在体内激素强有力的推动之下,进入发育成熟的过程。典型表现是女孩开始月经来潮,拥有了怀孕生孩子的能力。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堪称奇书,其中《素问·上古天真论》描述的女性生理与现代医学观察几无二致。“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的就是女孩14岁时,“天癸”这种物质出现,“月事”也就是月经来潮了,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

女性的生育功能取决于卵巢中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卵泡要经历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这几个不同阶段,最终方可排出成熟卵子。正如棋手苦练技艺,不断进阶段位,旨在成为棋王,这些卵泡努力发育,希望自己有幸成长为未来的那个生命。

一次性生活,会有上亿个精子赶来拜会尊贵的卵子。它们穿越阴道、宫颈、宫腔,恰似越过万水千山,赶赴一场激烈的竞赛,最终只有几百个最强壮的精子到达目的地——输卵管。它们停留在输卵管柔软的皱襞中稍事休憩,等待卵子大驾光临。和精子以量取胜的策略不同,卵子限量供应,一般每月只有一颗,更要命的是,卵巢深埋在盆腔里,做什么都是悄悄低调进行。隐匿排卵或许是人类女性为后代筛选父亲的一种方式,旁人根本无法猜测排卵究竟何时发生,何时容易受孕。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输卵管里等候的少数精子,在此也就只有5~7天的存活期限,如果佳人未能按时赴约,它们只能孤独地归入混沌。人类进化出的这一套策略,更是让女性的生育机会变得珍稀。

成为你的那颗珍贵卵子,在你母亲的卵巢里已经储存数十年,一直在等待命运的严选。终于,时机来临,它历经重重考验,逐步发育长大,来到卵巢表面。某一天,卵子终于成熟,从卵巢中释放出来,并顺势进入输卵管。卵子一到达目的地,就立刻释放出强烈的化学信号,唤醒沉睡在此等候的精子。精子们经过漫漫长路,现在终于等到了全力以赴冲向终点的时刻。可最终,只有唯一幸运的家伙,能够赢得卵子的芳心,成为这场创造生命的竞赛的赢家。

输卵管常被比作鹊桥,是精子和卵子初相遇的地方。这是一条细长柔软的肌性管道,长约10cm。女性有两条输卵管,与各自的卵巢伴行,对称地与子宫的两侧相连。一端与子宫腔相通,一端开口在腹腔内,形似漏斗,其边缘有触手样结构。

图1-2-3 从卵泡发育到受精卵形成

通过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触手的细微结构,不得不惊叹人类是经过怎样智慧的进化才让输卵管长出如此灵巧的触手,从而准确地在腹腔内捡拾到卵巢排出来的那颗成熟卵子。

再回到女性有两个卵巢的问题上。

左右两条输卵管都能抓住腹腔内等待中转的卵子,无论它来自左侧还是右侧,右侧的输卵管一样能捕捉到左侧卵巢排出的卵子,反之亦然。为了让精子卵子相会,输卵管真是太努力了!所以,怀孕过程中,究竟是哪个卵巢排卵、哪条输卵管发挥作用,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左右两侧互为备份,即便是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切除一侧卵巢,或者一侧输卵管堵塞,剩余的另一侧仍然能发挥作用。想到这世间女性大多心思缜密,喜欢未雨绸缪,这应该也是进化路上获得的生存智慧吧。

终于,卵子在输卵管和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精子相会,形成受精卵。输卵管再通过蠕动将受精卵准确送达子宫腔,在这里子宫内膜也已经同步准备就绪,迎接受精卵的到来。

如果卵子无缘和精子相见,它会在孤独等待24小时后走向死亡——这就是生命之初发生的故事。

想到鸿蒙之初,我们每个人都是因为上述无数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一连串发生,才拥有了一丝丝生命的气息。从几个细胞到毛毛虫一样的胚胎,再到成为人类幼崽,在任何一个节点,每一步分化、发育和成长都必须万无一失,容不得半点差池,我们才偶然有幸降临到这世界上。人类祖先在几百万年间,努力进化出了这无与伦比的生育技巧,才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是多么应该感恩的事情,又有何理由不好好爱惜自己呢?

分泌激素

卵巢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分泌激素。卵巢负责分泌雌激素、孕激素,还有少量的雄激素。在详细向你解释这些激素的作用之前,不妨请你和我一起先来到妇科诊室。这样的场景或许你很熟悉:

“医生,这药是激素?会让我长胖吗?会月经失调吗?会影响我生育吗?”

“医生,这药是激素啊!那让我考虑考虑吧,我担心它的副作用……”

“医生,这痛我还能忍,先不开药了吧……”

我将这群病友的纠结定义为“激素恐惧症”,这是许多女性患者对激素类处方的第一反应。她们一听医生开的药属于激素治疗,恐惧、抵触情绪立刻就涌上心头,甚至表示自己宁可月经失调、宁可忍着痛也不要使用这类药物。

不如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激素是什么呢?

神秘的激素

激素是我们自身分泌的化学物质,流动在我们身体里,无处不在。它使孩童成长,使少女怀春,使母性泛滥,它还掌管着你的胃口、体重和喜怒哀乐……可以说,激素全面掌管着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健康、睡眠、压力情绪等。

人体中存在200多种激素,随着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不断发现新的激素,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各种激素拥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在我们的成长和生命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塑造我们的人生。

激素可以说是人体内最神秘的部分。

我们身体的其他部分,比如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肉眼都能看到,而激素却完全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系统。人类探索激素奥秘的过程就像查找真相的侦探故事,既有天才联手的闪光智慧、拯救生命的勇敢探索,也有误入歧途的可怕错误,甚至还有打着“永葆青春”的旗号贩卖假药的骗子借机出没。或许正是一些夸张的现身说法,或道听途说的信息,才让大众对激素类药物心生畏惧。甚至不少医生也认为激素这门学问晦涩难懂,想在诊室用三言两语给患者解释清楚,更是难上加难。

了解激素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自身。后续章节里,我会聊到月经、痛经、内异症、不孕症、睡眠、压力、药物治疗等话题,它们不可避免地都与激素相关。激素研究的先驱们在这个领域里留下了许多探索和趣闻,今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家们不断研发出各种新型的激素类药物,它们在健康管理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激素小史

几百年前就有用卵巢和睾丸分泌物治疗疾病的记载。19世纪以后,人们陆续发现了位于脖子上的甲状腺、肾脏上方的肾上腺,推测它们和性腺一样,具有某种非常独特的作用。擅长解剖的外科医生甚至不惜去盗墓取尸,研究这些神秘的腺体。当然,这样做完全不符合现代医学的伦理要求!但也正是这些勇者积极推进了研究。如果放在伦理审批极其严格的今天,这样重大的学科进展不知要延迟多少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科医生、生理学家、化学家也纷纷被吸引,内分泌和激素研究开始作为一个崭新的学科登场。

杰出的生理学家Starling(斯塔林)就是其中一位探索者。在1905年6月的一场演说中,他首次使用了hormone(激素,旧译为荷尔蒙)一词,该词源自希腊语hormao,意思是激发、唤起。他推测这些“激素”在身体的某些腺体中产生,体积微小但作用巨大。激素经血液运输到达远处的器官,对于身体发挥正常功能起决定作用,甚至关乎生死存亡。虽然那时候人们还没弄明白激素到底是什么样的成分,但Starling预见,终有一天人们会研究透彻,并使用合成激素来治疗我们的身体。

幕后玩家

历史上,对激素的探索也曾经误入歧途。其中一个严重错误是有人试图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治疗女性的歇斯底里和焦虑症。当时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是神经控制了卵巢。曾有15万欧洲女性接受了这一手术。然而,切除之后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这些女性反而出现了过早绝经带来的更多烦恼。好在惨痛的教训让人们及时终止了这种手术,并意识到卵巢不是直接由神经控制的。

激素到底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身体某一处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是如何作用于远处的器官的?比如,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是怎样使乳房发育变丰满的?母亲哺乳为什么能让其子宫收缩?科学家们发现,激素的工作方式与通过血管运输红细胞和氧气很不一样,腺体和目标器官之间没有连接,但是似乎有无形的网络存在,激素总是神奇地被引导着去往它的靶器官上发挥作用。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终于证实,有一个独立的内分泌系统在我们体内忙碌地运转着。激素从腺体中分泌后,通过在血液循环中游走,到达特定部位发挥作用。奇妙的是激素只对特定细胞起作用,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进入特定细胞后实现特定的功能。人体内存在多种激素,其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常常相互作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掌管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更奇妙的是,激素分泌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少了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似乎有个神秘的总指挥在调动和掌控着这一切,它在哪里呢?

终于,最后的面纱被揭开,总指挥是位于大脑内的腺体——下丘脑、垂体和松果体,而这项工作由大名鼎鼎的哈维·库欣完成。他是那个时代顶级的内分泌专家兼脑外科专家,需要开颅才能研究明白的工作非他莫属。原来,下丘脑类似司令部,下达命令给垂体,它们各自分泌激素作为信使,逐级下传命令给靶器官,激素对相应的细胞发挥作用,每一级又会分泌激素反馈给上一级,这样上下级之间、激素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共同完成任务。现在我们已经很明确,其中女性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是由HPO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来掌管的,后面我会重点介绍。

人工合成激素

缺什么补什么的“脏器疗法”概念,在东方和西方都曾经存在。欧洲的科学家还尝试过从动物和人体脏器提纯获取各种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像生长激素这种由垂体产生的激素只能从人脑提纯(将死人的垂体收集起来提纯生长激素,不过听起来有点吓人)。人们从屠宰场获得牛羊的甲状腺,切成小碎片来提取“汁液”,注射到黏液性水肿患者身上,这是最早的甲状腺激素治疗。1920年1月11日,科学家第一次将从狗的胰腺中提取的胰岛素,用于一位被糖尿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14岁少年,少年奇迹般“起死回生”。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糖尿病在胰岛素问世以前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如今,人工合成胰岛素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这些出自动物或者人体的“天然激素”,其实存在缺陷,即产量低,纯度低,甚至可能携带了未知的疾病。于是,人工合成激素的研发成为新的方向。人们对激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巨大的医疗需求,更是推动了制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和人工合成激素的批量化生产。Starling的预言仅仅在二三十年后就成了现实。20世纪后期,人工合成激素的研发进入了黄金时代。今天,医生们拥有了更多疗效好而副作用少的新药。另外,新的激素被发现,也推进了更多新激素药的研发。比如瘦素的发现,让胖子们不再只是愧疚于自己意志力薄弱或者运动量太少,而是求助于有效新药的治疗。

放弃专利的“诺奖”技术——RIA

科学家Rosalyn Yalow(罗莎琳·雅洛)的一项被称为RIA(放射免疫测定法)的技术发明带领激素的临床治疗进入新纪元。

由于激素仅微量存在,所以传统实验技术无法准确测量。那时的医生们虽然能够诊断出患者激素水平异常,但无法精准知晓具体水平,虽然能给患者开激素药物,但不知道使用多大剂量合适。RIA专为测量极微量激素水平而诞生,能够精准测定十亿分之一克的激素含量。Rosalyn为此荣获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osalyn更高尚之处在于,她放弃了这项技术的专利权,供全世界免费使用。今天,世界各地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技术又有了许多改进,但RIA的价值正如诺贝尔奖颁奖词所言:“我们正在见证内分泌学新时代的到来。”正是基于这项检测技术,我们能够准确获知体内各种激素的水平,制定疾病诊断标准,并给予精准的激素治疗。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卵巢切除手术是个巨大的错误,但也极大地推进了妇科内分泌学的发展。了解了以上的激素发展脉络,我们就能够很轻松去学习有关女性的激素知识了。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来自同一个家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雌激素和雄激素是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两种激素,雌激素让女性婀娜多姿,雄激素让男性强壮刚毅;雌激素只能由女性的卵巢分泌,雄激素只能由男性的睾丸分泌。但是,最早提取出来的雌激素是从种马而非雌马的尿液中获得的,这使科学家意识到,无论性别如何,不同的性腺均可产生雌激素和雄激素。更惊奇的是,化学家宣布,从结构上来讲雌激素和雄激素只存在一个羟基的差别!

不要一听到化学结构式就被吓晕过去了,我只是想告诉你,雌激素和雄激素,还有孕激素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激素,在化学结构上实际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三者是由共同的物质——胆固醇合成而来的。只不过,在人体合成和反应的过程中,这些原料选择了不同的转化路径,最后生成了不同的终端产品,就好比一个大家族分出了几个支系。胆固醇先转化为孕酮或者孕烯醇酮,再生成雄激素,雄激素再生成雌激素。女性体内有一部分雌激素居然是由雄激素转化而来的,这一点你没有料到吧?

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是卵巢分泌的三大激素。它们在女性生命周期里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起掌管着女性的新陈代谢和生殖健康。当它们仨维持在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时,女性感觉舒适,生命和谐,万事美满。当它们发生起伏波动时,女性就可能情绪不稳,全身不适,甚至生病。

女性体内的少量雄激素,主要负责调节性欲和行动力,使女性保持头脑冷静。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是与女性生命周期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女性激素,从青春期开始分泌,在育龄期达到顶峰,到绝经期结束。不管是孕期还是非孕期,这两种激素对于女性的乳房、子宫和阴道等器官的功能和骨量维持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青春的激素

雌激素曾被称为“青春神药”。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也有少部分来自脂肪组织和肾上腺(是的,你身上的脂肪组织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而且分泌雌激素)。在历史上,雌激素曾经被打上“永葆青春”“焕颜”的标签,被真真假假的商业广告利用。

为什么雌激素曾被称为“青春神药”呢?

女孩进入青春期时,婴儿肥显而易见地消失,变成少女模样,体态婀娜,面容姣好,这都是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促进乳腺发育、骨骼生长和皮肤的新陈代谢。为何年轻女孩体态优美?这是因为雌激素使脂肪选择性地集中在乳房、大腿、臀部。而女性进入更年期以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身体脂肪更倾向于在腰腹和内脏堆积,所以保持体型就没那么容易了。

雌激素还参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情绪、睡眠等方面的调控。更年期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阵发性潮热、情绪不稳定、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问题的发生,都和雌激素缺乏有关。

图1-2-4 雌激素作用示意图

另一方面,在盆腔里看不到的地方,雌激素努力地履行着它最重要的使命——为生殖繁衍做准备。雌激素积极促进子宫、卵巢、输卵管和乳腺的发育,并使阴道黏膜增厚、有弹性。怀孕以后,雌激素水平空前升高,对于妊娠的维持、母体全身机能的调动都产生巨大的作用。胎盘形成以后,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就主要由胎盘来代替了。

临床上,主要通过抽血化验雌二醇(Estradiol, E2)了解雌激素水平。正常生理状态下,女性在月经期雌激素水平最低。月经期过后,卵巢分泌雌激素逐渐增多。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增生,逐渐地增厚再增厚。雌激素分泌达到顶峰时,刺激它的上级——垂体释放卵泡刺激素(FSH),启动卵巢排卵。排卵以后,卵巢表面出现一个塌陷的部位,慢慢地就形成了黄体。

孕激素——安静的激素

黄体的作用是分泌孕激素。

孕激素和雌激素就像一对欢喜冤家,既相互对抗,又相互依赖。孕激素在月经的后半周期水平激增,唱起了主角。月经前半期,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但是如果雌激素过多,内膜增生过度就出问题了,此时需要靠后半场的孕激素来对抗雌激素,避免子宫内膜野蛮生长,以此保护子宫内膜。在孕激素的温柔作用下,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内膜变得松软,血管丰富,子宫腔里面像铺好了温暖的、厚厚的床,为怀孕做准备。

除了使子宫内膜及时转化,防止过度增生,孕激素还抑制子宫收缩和输卵管的活动。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孕激素使子宫安静下来,这样能更好地维持怀孕的状态。所以,在诊室里,医生如果给孕妇开孕激素这类药物,其实是为了使子宫放松,起到保胎作用。

与此同时,雌激素和孕激素一起刺激乳腺的发育。虽然分工略有不同,一个刺激乳腺导管发育,一个促进乳腺腺泡的生长,但共同目标都是为泌乳做准备。

孕激素虽然关乎安胎和母性的美德,但是也不能太多了,否则人就会变得萎靡不振,精神倦怠,性欲下降,这时又需要雌激素和雄激素来调剂。

当你试图从网上了解雌激素或者孕激素的某个作用时,可能会被各种杂乱的信息搞得不知所措,甚至还有谣言让你望而却步。而进口的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总是有好几页的副作用解释,让你感觉它简直像毒药。其实,了解了以上雌孕激素的基本知识,知道正是它们营造的激素环境维持了女性生命的丰富和华美,你就会明白激素并非洪水猛兽,医生给你开药也都是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的。

正如人工合成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甲状腺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一样,妇科内分泌领域也拥有很多卓越的人工合成激素类制剂。

1960年第一片复方口服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复合制剂)问世,被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誉为“人类第七大奇迹”,使成千上万女性获得生活和生命的自主权。这是现代妇科学的巨大进步,也是医药事业发展带给女性的福利。半个多世纪过去,临床上不断更新迭代的各类雌孕激素制剂,为女性健康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制剂通过灵活的给药途径,口服、外用、皮下埋植、宫腔内放置等,来保证最大的药效和最小的副作用。后续我将结合疾病的治疗,具体介绍这些激素类药物。

每个月,雌激素、孕激素在你的身体里高低起伏,如潮涨潮落。你有时容光焕发,有时疲惫低落。它们的联合作用还会定期带你见见老朋友——月经。


第一章 女性如何进化成了今天的样子第三章 月经:你熟悉又陌生的朋友

第二章 卵巢:你未必了解的生命源头|第一部分 你未必了解自己的身体|她的荆棘:从痛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 - 徐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