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龚楚将军回忆录 >
- 第三编 井冈山革命圣地
第二章 朱毛会合
一 红四军退出湘南 我在宜章正苦于工农运动有如脱缰之马,一放而不可收拾的时候,接到朱德给我的信,知道毛泽东已在宁冈县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并和我们取得了连络的消息,使我欢喜极了。我知道毛是党中央领导人之一,对今后群众运动的政治领导,自有帮助,而且他比我们强得多。我目前面临的困难及我的责任,自然会减少许多。跟着我又接到陈毅的信,详述何挺颖告诉他有关毛泽东的近况,并郑重地说毛是工于心计的人,今后与他合作,要特别小心,切勿似对朱德那样坦白。我看了他的信后,不免对毛采取了“且观后效”的态度,但陈毅对我的关心,我是很感谢的。
那时我们没有无线电台和电话等通讯设备,我们只建立了以郴州为中心的秘密交通网,二十里至三十里就有一个交通站,南至坪石,北至衡阳,东至资兴,西至桂阳。交通站的工作人员,由地方党领导工农群众担任,负传递信件及侦察敌情等任务。他们秘密的日夜工作,由耒阳到宜章约有二百五十华里,信件发出后二十四小时即可到达。因此我们与军部的连络各方面的消息均很灵通。
四月间,北面的敌军广西桂军,最初是两个师占领衡阳。
耒阳民兵曾单独冒险向衡阳突击,结果民兵伤亡很大。桂军随即派出两个团分向耒阳及常临方面游击,又曾与我廿八团游击部队在观音桥以南地区发生遭遇战,双方均有伤亡,桂军退回衡阳。继续又有三个师开抵衡阳,有准备向耒阳大举进攻的企图。南面韶关之三十六军范石生部已进驻坪石(原盘据坪石之土匪胡凤璋已退回湖南汝城受编为湖南保安团),范石生军亦有向宜章进攻之企图。朱德以南北两面敌军有夹攻湘南我军之势,通知我们于不得已时撤退至酃县集中,以保存实力。我接到通知后,便与胡少海团长决定作战计划如下:
一、廿九团集中兵力于樟桥,折岭地区与敌决战。
二、宜章独立营为前哨营,在宜章县城及白石渡对坪石方面警戒,不得已时退同折岭主阵地。
三、宜章县城附近乡村之赤卫队准备于范军向我主力攻击时,积极在敌后向敌袭击,以牵制敌军,配合主力作战。
四、宜章其它区乡村之赤卫军及少先队,应尽可能控制其乡村,并准备必要时对敌进行游击战。
我们这一计划决定后,即通知郴、宜两县的地方党及苏维埃政府。我与胡少海亲到樟桥,折岭一带侦察地形,并决定作战部署。
四月末,南北两面敌军均同时向我进攻,我们照预定计划作战。范军并于拂晓时向我白石渡独立营攻击,营长龚楷阵亡,正午范军全军五个团向我樟桥战地进攻,激战至黄昏后,全部退守樟桥乡村。我们以众寡悬殊,遂决定向郴州撤退。
范军主力遂于翌日进驻宜章县城,一部驻樟桥对我方警戒。
我廿九团退至郴州后,得悉范军到处都受到赤卫队之袭击,是以不敢向我军跟踪追击。使我们得以从容撤退。从这一次作战,我们体会到群众武装的真正效力。
我们在郴州休息了一天,很快的便与朱德取得连络,他要我们迅速开赴酃县集中。
二 酃县会师 我们在郴县休息的那天,宜章县城近郊赤卫大队及县苏维埃政府、工会、农会的负责人已来到郴县,郴县党组织已经公开的同志及郴县赤卫大队亦准备随同我们撤退。我便于翌日率领着大队及男女眷属四千八百多人取道经东江、何家山、彭公庙、向酃县前进。
第三天,我前卫营(廿九团)第一营营长朱舍我到达酃县县属之水口,发现镇上都住满了颈围红领带的红军,经过连络,才知道是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于是迅速通知正在行进中的队伍,并告诉毛泽东,红四军的大部队即将到来。
我与胡少海进入水口市区,吩咐部队在路旁休息,正准备与毛泽东见面。这时,四个工农革命军的卫士,簇拥着一个身穿褪了色的浅灰色中山装,身材瘦长,头发散乱,肩阔手长,面上胡须似是许久没有剃的汉子走过来,我与他通过姓名后,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虽然他不修边幅,但是他那温和的态度,使人一见便对他发生好感。
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手心热灼灼。开头便问我:“你就是龚楚同志吗?朱德同志呢?他的情形你知道吗?”声音虽不宏亮,但干脆爽朗,带有浓厚的湘潭口音。我告诉他:朱德同志日内会到酃县。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说道:“龚同志先到我住的地方坐一会,布置宿营警戒的事情,请胡同志负责好了”。
说罢,他便和我一道儿到他住的一间商店去。
我们相对地坐在一张四方桌旁,卫士为我们送上两碗白开水,毛泽东急急的问我:“这次你们太辛苦了,湘南的情形怎么样?”我用手指在桌面上简单地划出湘南的态势,将红四军成立的情形,最近与南北两路国军作战的经过,和撤退时的情形说了一遍。他登时敛去笑容,露出无限焦急的神色问道:“朱德同志率领的二十八团不会被敌人截击吗?”我坚定的答复他:“不会的!我由郴县撤退时,他已退出耒阳向永兴前进,而且朱同志是个老军人,沉着机警,绝对不会有大的损失,请你放心。我们已约定在酃县集中,再来与你连络”。
这句话像一个定心丸,使他焦急的心情安定下来,便又满面笑容的说:“这样就好极了,我们今后可以共同一起为革命而奋斗!”喝了几口开水,他又接着道:“我带着第一师准备占领汝城,与四军联成一片,不知湘南已发生了变化。现在总算幸运,我们依然保存着力量,革命是不怕失败的”。他的诚恳的谈吐,亲热的态度,深深地使我感动,因他是党的中央委员,有长远的斗争历史,经验丰富,我很激动的对他说:“我们今后能够和毛同志在一起,有毛同志来领导,我们的责任就轻了。毛同志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今后的革命前途更有希望了”。喜悦洋溢在他的眉梢,含笑的对我说:“好的,我们大家努力创造一个新局面!”
这时,他的卫士报告:晚饭已经弄好了,他马上叫卫士去请胡团长过来吃饭。于是,我们三个人便愉快的边吃边谈。那次晚餐非常丰富,他在我们未到之先早就派人买了一只大鸡,另外还有腌肉、鸡蛋和一罐米酒。在战斗失利的撤退部队内,能享受到这样丰富的晚餐,算是极难得了。
晚餐时,他问起红四军官兵的生活情形,我告诉他,过去的时候,红四军官兵每月一律发给薪饷十三元。他觉得今后必须改变这种给养方法,他说他的部队每月仅发三块大洋。赣南地区,非常贫瘠,大部队的薪饷筹给不易,将来应加以调整。
我们对这个主张也都表示同意。餐后,我便和胡少海回团部驻地去洗澡。
晚上九时,毛泽东又跑到我们宿营的地方来谈天。我们的团部,住在街尾一家大商店。我住在客厅中,朝南有个大窗子。
那时是初夏夜晚,微微的凉风,拂过我们的头面,消除了白日行军的疲劳。卫士们为毛泽东送上好茶,但却没有香烟奉客。因为我和胡少海都不吸香烟。
毛泽东笑道:“你们真是革命阵营里的好同志,连香烟都不会吸”。说完,他自己从衣袋中拿出一包美丽牌香烟,一面吸一面和我们谈话。从他的言谈中判定,他确是一个深谋远虑,富于想象力的人。
他问及我们二十九团的人数和装备,胡少海便详细的告诉他:“我们共有三个营,一个特务连,一个步炮连,一个卫生队,一个通讯排,全团官兵有一千八百余人。武器方面有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八挺,步枪八百七十余枝,驳壳手枪三十二枝。同来的还有宜章独立营,宜、郴两县赤卫队和各机关人员三千人,步枪千余枝”。
毛泽东听到我们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喜出望外。因为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只有六百四十多人,仅及我率领的部队的六分之一。他脸上充满了笑容,似乎已看见了未来的美丽远景。
毛泽东有异于常人的特征,他的肩膀很宽阔,双手特别长,下颔有一颗黑痣。他说话很风趣,善于抓住每个问题的关键,激起对方的共鸣,使人有一见如故之感。我们谈谈过去,研究将来。直到午夜,他才告辞。临行时互相约定,他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先赴酃县,我率红军第二十九团和随行部队人员眷属等随后跟进。
送走了毛泽东,我和胡少海都很高兴,觉得以后的政治领导更有办法。对毛泽东这个人,我们久闻其名未见其人,这一次的晤面,他给我们的印象很好,似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乐于接受他的领导,这是他的不可抹杀的组织天才,也是他日后成功的条件。
第四天(大约是五月五日)的中午,我们到达酃县,即赴军部,已见到毛泽东正和朱德、陈毅等谈得很融洽。朱德一见我到,即问我部队有无损失。我告诉他:阵亡官兵十三人,负伤三十余人,伤兵已由地方同志安置到偏僻的乡村疗治,阵亡的有宜章独立营营长龚楷及廿九团排长两人,士兵十一人,已在折岭安葬,现到此的连同赤卫队及宜、郴两县之党、政、军干部眷属四千八百多人。他听了,皱皱眉头:站起来,背着双手,踱来踱去,一声不出。这正是他考虑事情及苦闷时的神态。
毛泽东立即说道:“我们先行开到砻市集中,整编队伍,安置老弱家属,再作打算”。朱德即答说:“就这样办。待廿八团第三营及水口山工人武装,在耒阳掩护撤退的队伍到达,全部集中后即开拔”。接着他命令胡少海立即去侦察附近地形,严密布置警戒,并说:“晚上到军部同进晚餐,大家再谈谈”。
我见时间尚早,即回团部休息,当我回到团部不久,我早就认识的耒阳县党部的负责人雷同志来访,他告诉我:耒阳的工农武装战斗意志很强,曾自发的单独袭击进驻衡阳的桂军,伤亡惨重。最近红军每次战役,耒阳赤卫队均能配合作战;他又告诉我,毛泽东是个阴险残忍的人物,湖南党的中上层同志对他素无好感;但朱德军长是坦白诚实的人,很易受毛愚弄;陈毅同志为人太爽直,无防人之心,而你又是只注意实际工作,不顾利害的人,今后你们合作,我真的替你们躭心,希望你多多注意……
我听了他这席话,登时感到迷惘。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今后留心便是了。
是晚在军部和大家同进晚餐,毛泽东笑口常开,讲到前途光明,得意时,哈哈大笑,口沫横飞,讲到现时经济粮食困难时,立即便愁眉苦脸,长吁短叹。说到党中央对他接二连三的严重警告;批评他攻平江、浏阳是“专凭枪杆子的军事冒险主义者”。又说他是“不肯发动群众的机会主义者”。当他退入井冈山时又批评他是“不顾民众的逃跑主义者”。他说时怒容满面,紧握拳头,大骂中央负责人是只尚空谈、不顾实际的混蛋,大有非报复不可的态度。
当时大家见到他这般情形,朱德一声不响,陈毅亦微笑不语,我的内心则暗自偷笑。其余的人都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我觉得老毛这个人是富有演戏天才的,他的喜、怒、哀、乐在一个短短的时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天,军部下令:尽量搜集粮食、布匹,除每人准备一条布袋,各自携带五天粮食外,将余粮运至砻市。这天廿八团第二营及水口山工人武装已安全到达酃县集中。我们遂于第三天开赴砻市休息。
三 红军前敌委员会的产生 一九二八年五月十二日红四军到达砻市,十三日中共湖南省委杜修经奉党中央之命与杨开明同到砻市,是日下午二时即召集会议,参加者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何挺颖、胡少海和我等。首先由杜修经传达党中央的几点重要工作指示。
他说:“中央认为:中国革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必须领导全国各地工农斗争,深入土地革命。由建立乡村政权到夺取大城市至夺取全国政权,中央对朱德同志在湘南的斗争能发动广大群众参加,认为是最正确的路线。党为了加强军事领导,应组织前敌委员会负责指挥军事,领导党务。”
关于人选问题,中央指定朱德、毛泽东、龚楚三位同志为常务委员,另在红四军干部中遴选委员数人,实行集体领导。
关于湘赣边区地方党的领导,现由湖南省委派杨开明同志来此成立边区特委,专负边区党的领导工作,以配合军事斗争。关于红军编组问题,由前敌委员会按照实际情形决定,并须注意与湖南省委经常保持连系。
杜修经报告完毕后,毛泽东便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前敌委员会必须设一个书记,以处理经常工作,现在是严重的军事斗争时期,没有军事的胜利,就不可能有政治的胜利;没有政治领导军事,也不可能有军事胜利。目前成立前敌委员会是重要的,但在此斗争时期,我们常委三个人不可能经常在一起,因此我认为应该设一个书记以负责处理经常事务。
(二)现在红四军有两个团,第一师有一个团,尚有、郴、宜、耒各县独立营,赤卫队,水口山矿工武装,总共达七千人以上,必须要从新整编,以统一指挥。
(三)红军及地方武装,人数既已有七千余人,还有地方党政人员及眷属,今后经济问题,最为严重,应请省委及中央设法接济。
上述三项问题,皆是当务之急,请杜同志和各位研究。
朱德接着发言,他原则上同意毛泽东所提的意见。关于红军整编问题,他认为应采精兵主义,重质量,不重数量,若滥事扩编,反会减低行动及作战效能。对于经济问题,认为主要是靠自己筹给,依靠中央及省委有困难。至于前敌委员会设一个书记,应由毛泽东同志负责。
毛泽东听到此言,面露笑容。接着他提出陈毅、王尔琢、何挺颖为前敌委员会委员。还问大家同意不同意?
那时我们只好表示同意。至此,红军前敌委员会算是组成了。
关于红四军整编问题,决定将湘南之赤卫队,水口山矿工武装与红四军,编为三个师,由前敌委员会协同军部共同处理。
会议结束后,杜修经到我廿九团部对我说:红军前敌委员会的组织,中央原拟以常务委员会集体领导,不设书记,目的是防止毛泽东操纵。现在又以毛泽东为书记,将来你们须要防止他操纵。否则的话,麻烦又多了。我那时已知中央对毛泽东极不满意,我自己又经过了湘南群众工作的教训,极不愿多负责任。杜修经的话虽是事实,但亦只好唯唯应之,并请他转报中央及省委,以后多注意与我们的连络。
翌日,杜修经带着很不愉快的心情走了。
杨开明任湘赣边区特委书记,毛泽东原不高兴。但这是省委派来的,不便公开反对,由得他自己去干(不久杨调回湖南省委会工作,该职又由毛泽东自己兼任)。
四 红四军整编 红军整编问题,原决定编为三个师,但会议时没有郴州、宜章、耒阳各县党的负责同志参加。前敌委员会于第二天召集各县党政负责人开会讨论,由毛泽东报告会议经过,征询地方同志的意见。当时耒阳、郴州两县负责同志均提出反对,他们认为赤卫队只能暂时在资兴、酃县、永兴等县地区打游击,策应红四军作战,将来一有机会即须返回原籍各县游击,以领导工农斗争。宜章的独立营及赤卫队只愿意编入廿九团。水口山工人武装即愿意加入廿八团。各县负责人并强调:若前敌委员会强迫改编,则必招致不良后果。毛泽东当时垂头丧气,一言不发。朱德是精兵主义者,他倒同意各县负责人的意见。我对原案本来就不同意,我觉得赤卫队必须保留,分路游击,以发动群众斗争。因而提出:耒阳、郴州两县赤卫队可各自整编为一个独立营,宜章独立营归并二十九团第一营,因廿九团第一营战斗损失较大,亟须补充,宜章赤卫队除保留一个中队以掩护宜章眷属外,分别补充二、三营,水口山工人武装交廿八团由王团长编配。
毛泽东虽很不满意,但又不能强迫改编,他站起来说:“这次改编可照各位的意见进行,但各位须要明白,我们是革命者,红四军是现时中国主要革命武装队伍,应以加入红四军为荣。你们部份同志的反对意见,完全是农民意识,地方主义在作祟,此后必须要纠正”。
他的话讲完后大家也就散会。
是晚前敌委员会再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整编的具体办法。
毛泽东首先报告,他说:今天我征得宋乔生同志的同意,水口山工人武装愿意与工农军第一师合编,请各位就各方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朱德宣布:耒阳赤卫队约有壹百人自愿加入廿八团,此外可照今天上午的会议整编。当时决定的具体办法如下:关于部队编配辨法:
(一)廿八团由耒阳及各县自动参加的赤卫队补充。
(二)廿九团由宜章独立营与该团第一营合并。
(三)工农军第一师改编为卅一团,并将王佐、袁文才两部及水口山工人武装并编。
(四)宜章赤卫队,除编一个宜章县独立中队,负责掩护宜章县老弱眷属外,其余补充廿九团第二、三营及团直属部队。
(五)郴、耒两县其余赤卫队,由各该县党政负责人整编为独立营,以利训练作战。
(六)另成立一个军士教导队,由各团及各县选送优秀分子,以造就初级军事干部。
关于人事决定:
(一)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
(二)廿八团团长王尔琢,党代表陈毅。
(三)廿九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
(四)卅一团团长伍仲豪,党代表何挺颖。
以上整编计划,立即实施,并限一天完成。廿九团整编后的人数达二千人,士兵成份除少数是广东乐昌籍外,百份之九十八是宜章工农分子,充满散漫的自由主义的作风。幸连长以上的军官,大多数是黄埔军校及湖南讲武堂出身,亦多为宜章籍,对于管理与教育方面,他们努力逐渐推行,官兵关系尚称融洽。
五 战略与战术的研讨 红四军既已编组完成,今后的战略和战术问题,必须加以研究,以适应今后的作战环境,曾由前敌委员会召集了一次扩大会议,各团、营长及党代表均出席参加。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作了一个战略性的报告。阐述了当前革命斗争的形势:“中国革命自南昌暴动、广州暴动失败后,整个中国已由帝国主义的走狗——军阀——所控制,但争夺中国这个殖民地的不是一个帝国主义,而是有很多个帝国主义,他们各自唆使他们的走狗——军阀去争夺地盘,以扩张他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因而中国的军阀就不断的在混战中,此起彼落,永无间断。这样就给我们的革命力量有创建割据地及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军阀的内战有时会停止,有时又会紧张;我们也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略和战略方能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接着他又说:“现阶段的革命,主要是军事斗争。没有军事的胜利,就没有政权的存在。但在经常情形下,敌人的军队数倍或数十倍于我们,我们以极小的军队力量和庞大的军队力量作战,要有另一套作战的战略和战术方能战胜敌人。于是他就提出原则性的意见来请各人讨论。
“(一)我们随时随地都要发动群众,武装群众,配合红军作战,使战争的性质成为人民战争。
“(二)我们在有敌情顾虑时,须集结兵力,准备于敌人进攻时,择其弱点,实行主动的进攻,以速战速决的方法消灭敌人。这可以称为:战略持久战,战术速决战。
“(三)如敌人的兵力过大,我们没有战胜把握时,以旋磨打圈的战术,与敌周旋,他去东我去西,选择其弱点打击之,或扰乱其后方。
“(四)敌军内哄,敌情不紧张,我们的红军就分散开来做群众的工作,波浪式的扩大我们这个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根据地,进而推及一省而至完成建立全国的革命政权”。
接着是朱德发表意见。他说他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我们的革命事业准备长时间的进行,所以我们就要与敌人进行持久战。但与敌人作战时,要以最坚决的行动迅速解决敌人,使敌人增援不及,所以称为速决战。我们以少数兵力,劣势装备和人数众多装备优良的敌人作战,要采用游击战来配合运动战。
游击战术,他提出以下各点:
(一)敌进我退:当敌军向我进攻时,其兵力必多倍于我,且其锐气正盛,我军应主动撤退,保存实力,待机转移攻势。
(二)敌退我追:敌军撤退时,其锐气已减,我军应主动追击,相机消灭其一部份兵力,打击其士气,积小胜为大胜。
(三)敌驻我扰:敌军宿营时,我军即以小部队于夜间轮回袭击敌人,使敌军无休息之时间,以疲惫敌人,造成对我有利之形势。
(四)敌疲我打:当敌军陷入疲惫状态,我军有可乘之机,应即集中兵力,主动进攻,以歼灭敌人。
以上四项游击战术十六字诀,若能灵活运用,可以制敌致胜。在作战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的械弹补充,要取之于敌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作战,不能浪费一颗子弹,丢掉一杆枪。为了保证这项要求切实执行,朱德主张每班步兵配两名梭标手,既可用梭标冲锋肉搏,以补救我们刺刀之不足,又可夺取敌人的枪弹以武装自己,并且要夺取更多的枪弹武装人民。
我觉得朱毛两人所提出的战略战术理论,都非常正确,甚感快慰。我又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理想,提出了二点补充意见:
(一)猛打猛追:我军于进攻敌人,投入战斗时,必须立即以勇猛坚决的精神,施行冲锋,发挥最高的威力以压倒敌人,迅速解决战斗;敌人退却时,必须绝无犹疑的猛烈追击(包括战场内与战场外)使敌人无喘息的机会,一鼓而歼灭之。
(二)飘忽无常:我军为求得主动,无论进攻敌人或避开敌人进攻,均须行踪飘忽,出敌不意,乘敌之虚,避敌之实,处处寻敌弱点,而施以坚强之攻击,以短促之时间解决战斗,旋即迅速撤退,以保障已得的胜利。要能做到飘忽无常,必须经常明了敌情(番号、数量、装备、动态、主官姓名及其特性)根据敌情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与计划,并要使自己的行动计划,能绝对机密和迅速,这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阐述之后,会议便告结束。红军的战略战术,从此就奠定了基本原则。
六 红军的党组织及党代表制度 红四军自成立后,一直都忙于作战及群众工作,对于党的组织未加整理,过去廿八团只有一个党支部,由陈毅任书记,廿九团在宜章时成立一个支部,由我任书记,党员只有三十八人,整编后,自应从新调整。至于党代表制度,只有团级有党代表,其余营、连均付缺如。为了加强军中党的领导工作,前敌委员会特为此召开了一次会议,出席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何挺颖、龚楚。
开会时,毛泽东指出:廿八、廿九两团党的组织太不健全,党代表制度,亦未真正建立起来,为了加强党在红军中的领导,必须健全党的组织及建立党代表制度,方能负起今后斗争任务。
毛泽东报告后,便由各人报告各部党的组织情况。陈毅报告廿八团的党务,廿八团在一九二七年十月于上猷县鹅形时已组织了一个支部,党员有八十余人,几个月来虽有新来的同志,但亦有战斗死亡,现在约有九十余人,正准备成立团的党部,但因工作太忙,尚未实施。
龚楚报告廿九团党的组织状况,廿九团支部在今年二月初旬成立于宜章,当时只有党员十六人。近三个月来部队不断的扩大,宜章青年团支部书记胡世健同志等十八人参加了红军后,均已转为正式党员,胡少海团长亦已在宜章时正式加入党,现在全团党员有三十八人,尚有新参加的地方同志还未登记,正在准备办理及调查中。对于党的组织生活,仍能利用时间开小组会议,约半个月举行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则久未举行。
何挺颖报告三十一团党务,略云:卅一团原有党员百多人,现在新加入的水口山工人赤卫队党员人数,尚待调查登记。但在改编前已有师党委,各连亦有支部,党的生活亦颇正常。
各团党代表报告后,朱德便起立讲话,他的态度非常严肃,略谓:过去我们天天只顾打仗,忽视了党务工作,这是我们过去最大的缺点,今后负责党务工作的同志,必须特别注意,饭可以不吃,党务不能放弃,我们干革命,全靠党的领导,党的工作不好,革命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请毛泽东同志提出具体意见,我们照办就是。
毛泽东接着就提出以下的具体意见:
甲、关于党的组织问题:
(一)连成立支部,由连党代表兼任支部书记。
(二)营部成立特别小组,直接受团党委领导。
(三)团成立团部党委,由团党代表任书记。
(四)军成立军党委,由陈毅同志代理书记。
乙、关于党代表问题:
(一)连设连党代表。
(二)营暂不设党代表。
(三)团设团党代表。
(四)军设军党代表。
各级党代表的职权:监督军事主管官一切行为,并领导党的一切工作及贯彻党的一切主张。
毛泽东报告后,大家都对他的建议,并无异议的一致通过了。
会议结束后,红军初期党在军中的代表制度,便照此实施。
七 红军官兵的新任务 红军官兵的任务,首先要谈的是红四军士兵的成份素质。
第廿八团大部份是叶挺廿四师的士兵,这部份士兵虽是职业军人,但多数是武汉工农份子参军,另一部份是国军许克祥的俘虏及湖南农民。第廿九团的士兵是宜章农民,第卅一团的士兵是武汉警备团的士兵及湘东的农民。一般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都很低,但革命精神甚佳。
过去士兵的工作,是受训和作战,但这时就不同了,他们除了作战和受训之外,还要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指导群众怎样分田地,怎样组织工会、农会,怎样建立苏维埃政权,怎样组织工农赤卫队,甚至负责训练他们怎样作战,怎样对付白军(国民党队统被称为白军)怎样侦察敌情,怎样与红军连络等等工作。
这一连串的新任务,大多数士兵都乐意去做。为了使士兵能够负起这些紧重而复杂的任务,我们发动识字运动,并进行群众工作的训练。
识字运动实施的方法,是每连选出文化水平较高的士兵一人至三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分班教育,但当时缺乏纸笔,我们便用树枝烧成炭条(柳枝最好用)在地上写字,或用柴枝在沙土上写字,解决了缺乏纸笔的困难,亦逐渐的提高了士兵的文化水平。同时讲解接近群众的方法和方式,使士兵认识军民合作的重要性。
对于官佐的教育,我们经常开讨论会,分别拟定军事、政治、群众工作等各项问题,于晚间进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准。
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学会了各种工作和宣传方法,于是他们不仅是上佳的战斗员,而且是坚强的群众工作队、宣传队。
廿九团的官兵在群众工作上,成绩很好,因为他们全是经过组织斗争的工农会员,对于学习群众工作驾轻就熟。我记得我们在莲花、酃县各地的时候,以十天至半个月的时间便将广大地区的群众工作做好。特别有一次在酃县到郴州的路上,为了争取一家农民为交通站的事。因为那个地点只有三家人,又在大路边,地点适中,那时我们在十都,我派了一个连在附近工作了四天,要他们完成这个任务。开始的时候是发动农民分土豪的谷米财物,但他们不敢。我们派士兵挑了一百斤谷子及猪肉送给一家人家,他们也不敢要。正在毫无办法的时候,一个士兵同志便向连的党代表彭严说:这家农民有男女六口人,家里很穷,他们不肯收谷子的原因,一定是怕人家知道,将来会受土豪的追究,不如待我在夜间送上,相信他们会接受。
彭党代表同意他的计划,便派了一班士兵于深夜送了二百斤谷及廿斤猪肉给这家农民,果然那家人很欢喜的接受了。经过了他们的宣传和教育后,这家农民后来便成了我们很好的交通站。报告敌情和送信,又快捷又确实。
在干部方面的例子:廿九团的一个连长陈光,他原是宜章独立营的连长,并非军校出身,文化程度很低,但由于他作战勇敢,勤于学习,勇于任事,所以该营编入廿九团后,仍给他充当连长,以后他在中央苏区红军突围前已升任十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已升至兵团司令员。似这种例子很多,足以证明红军官兵的教育和训练工作十分成功。
红军官兵所担负的任务虽然艰巨,可是他们担负的任务越多,进步即越快,因为这刺激起官兵的进取心和向上心,使他们永远不甘居后。
八 红军的待遇与补给 红军的待遇,在湘南时官兵平等,每月一律发十二个银洋,粮食全部购买。士兵的生活过得很好,他们每月发饷后,多能送几个大洋给家人。当时三个大洋可买一百斤糙米,因此农民都喜欢参军。我们的经费是由广东出发入湘时,带来一笔范石生发给的现金,经过仁化县城又筹了几千元,在坪石消灭许克祥部之后,掳获更丰,足敷支持五个月的经费。
退出湘南,进入宁冈山区以后,官兵多了一倍(包括三十一团),存款已将用罄,如何补给便成为当时严重时问题。
前敌委员会曾为此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全部粮食由没收富户存粮补给,每日每人发给五分菜钱(每月二元五角),每月每人发给零用钱二元。又为长远之计,规定红军势力所控制的地区,分了田的农民按每年生产收获粮食总额的百份之十五缴纳为军粮。各部队分散工作打土豪所搜获的现金及豪绅地主的罚金,一概缴交军部统筹办理(罗霄山脉中段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便依此而行)。
这个办法决定后,通令各级党委,发动全体党员在群众中起领导作用,并向非党员解释,然后由各级主管官及党代表向官兵宣布,由六月份起开始照新规定待遇实施。官兵的反应初期尚有少部份认为待遇太薄,表示不满,但经过短时间后,也就无怨言了。
官兵的伙食由士兵自己轮流派人采办,每逢到白区打土豪时,他们就可将伙食费节省下来,因此,每月的伙食费便有剩余可分,这样他们就可以有较多的零用钱。当时的物价低廉,一角钱可买半斤猪肉,或十二个鸡蛋,他们的营养并不算坏,与一般农民比较生活还好得多,待遇虽薄,他们亦感满意。
官兵开小差(逃兵)的现象几乎没有,除了有些农民思家观念太重,请求离队回家之外,没有私自逃跑的事情。
服装的补充较为困难,多数士兵都穿着普通的工农服装,有时在打土豪时遇有适用而又需要补充时,他们就向党代表要求发给,这样,也暂时解决了一部份衣服问题。
这是我离开红四军之前的情形。在我离开之后,朱毛对于军服的补给,即逐渐改善,但零用钱就每月只发二元。
红军的给养尽管有困难,待遇菲薄,但并不影响战斗意志,因为有党的组织监视,同时又怕被白军捉去杀头,回家又怕被豪绅地主报复,故生活虽艰苦亦只有继续坚持下去。
九 军队民主与士兵委员会 红军中最突出的措施,是在军队中推行民主制度。它的内容:待遇平等,经济公开,废除军阀制度打骂作风,推行自动自觉精神遵守纪律,以生活检讨、工作检讨、来纠正个人的错误及表扬个人的成绩,用教育方法来推动工作的积极性和生活的纪律化。
检讨会大约是每个星期举行一次,每次作战后亦必开检讨会。这种检讨会,由全体官兵混合分组举行,士兵在检讨会上可以批评,检讨每一个士兵,而且可以批评和检讨每一个官长,受批评者得申述理由,经过检讨以定其情节轻重,由连长、党代表予以适当的处分。处分的方法,有劝告、警告、做苦工等,犯错误严重者,呈报上级处置。
这就是所谓军队民主的内容。
士兵委员会,是为了实现军队民主而组成,以连为单位,由全体士兵大会选出五人至七人为委员,组成委员会。任务是推行民主制度,监督连内日常生活事务;如采购伙食,管理公共卫生,稽核连内经费开支及监察官兵生活实况……等,以保障民主制度之实施。
自军队民主推行以后,红军内部发生了很多问题,主要的是:连以下干部及士兵对上级发布的命令,常常不切实执行,甚至发生反抗事件。他们要求上级一切行政措施,甚至军事决策均须以“民主集权制”由下而上的经过讨论决定,然后再交由上级颁布及监督施行。
在待遇平等的口号下,他们批评朱、毛及部份上级负责同志,吃好,穿好。他们并反对官长骑马,认为这绝不平等,为了诸如此类的大小事情,经常闹情绪。
毛泽东为了上述事件,曾经在党内展开反极端民主主义及反对平均主义的斗争。以后情况虽有改善,但仍不免常有不愉快的事件。
待至一九三○年以后,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就取销了。但战后讨论会及生活检讨会,学习检讨会,即在闽赣苏区时期仍有举行,这两种会议对于作战经验的获益和生活学习,均有帮助,发挥过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