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龚楚将军回忆录 >
- 第六编 中央苏区的初期
第三章 战略和战术的转变
一九三二年一月中旬由军事委员会主持,召开一次连续两天的军事会议,开会地点是总司令部前座左侧的一间会议厅,这是一座土砖建筑的旧平房,面积约为十五尺乘廿五尺,中间摆着连接五张四方木枱,每张约有二尺六寸乘二尺六寸,上面铺上一张白布,上首及靠近之两侧,摆有几张竹椅;此外是围摆着木凳,共设有二十多个座位,枱上放置三碟土制纸烟、火柴、及铅笔、小刀、土拍纸簿等,厅的一角小枱上,放置了两个瓦质的大茶壶和磁质的茶杯,壁上悬挂着一幅全国大地图及五万分一的军用地图,天花板上吊有两盏火水油灯,此外并无他物。
我和彭德怀、滕代远、邓平等一起到瑞金总司令部,时间已是下午三时,那时项英亦在总部,晚餐后,项英约我到瑞金近郊他的住家,时已黄昏,贺昌已先到达,候我回来,我们见面后,他又拉我到瑞金街上一家小饭馆小酌聊天,谈论有关七军的情形,因他参加总政治部工作,我提出了健全政治部工作问题,应调叶季壮回红七军,接替袁任远的政治部主任,因袁任远虽是七军的老同志,但他不会讲粤语,能力亦不及叶季壮,故有此拟,他很同意(叶季壮是广东人,七军调换干部被调总政治部工作),晚上十时,我才回到他的家里。
第二天早上,我和项英同到总司令部共进早餐,九时准备开会,到会者计有:李特、秦邦宪、张闻天、项英、朱德、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叶剑英、刘伯承、陈毅、彭德怀、滕代远、季振同、董振堂、邓平、罗炳辉、谭震林、林彪(他新升任四军军长,时廿五岁)及我等,共有二十多人。
项英坐在上首的主席位上,左李特、周恩来,右朱德、毛泽东,其他的首要们均分坐在会议桌的两旁,此外各人自由选择座位坐下。
项英宣布开会,略云:今次会议,预定两天,今天上午由秦邦宪同志作政治报告,下午由周恩来同志作军事报告,明天讨论我们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现在先请李特同志讲话。
李特的讲话,略云:中国的苏维埃中央政府已经正式在闽赣苏区成立,这个地区,是代表全中国工农兵利益的国土;过去的苏区可以随时放弃,和随时收回,现在是全国人民所瞻,不能让敌人踏入一步,因此,游击战争的时代已成过去,巩固国土,扩大苏区,继续完成中国革命,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当前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在战略和战术上必须要有适应战争需要的重大转变,希望各到会同志虚心检讨……。最后他说:我为了工作关系,要先行退席,下午再见。
秦邦宪接着作政治报告:第一部份是国际形势,他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积极争夺殖民地和新市场,以挽救他们即将崩溃的经济危机,因此,帝国主义之间又酝酿着争夺殖民地的新战争;同时,因为无产阶级祖国——苏联的日益强大,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各兄弟党在第三国际领导下的大团结,日益巩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发展,震撼了帝国主义者;他们又在企图联合的向苏联进攻,以消灭世界革命运动,根据上述的形势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必将很快的来临;但大战性质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帝国主义者联合反对苏联,消灭世界革命的战争;第二种是:帝国主义者之间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苏联为了保卫世界革命运动,正在积极备战,随时应付新的战争威胁,并号召全世界共产主义组织,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准备为保卫无产阶级祖国——苏联而奋斗;同时要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之成为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性质的战争而奋斗。
“国内政治形势——由于去年日本帝国主义者进攻沈阳,侵占我国东三省,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工人、革命军人,以及一切爱国份子,正在进行有组织的抗日斗争;这是最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政治形势。
“关于本党现时的政策路线是:本着六全大会议案精神,实行土地革命,扩大苏区,充实红军,团结工农阶级及全国民族抗日力量,以实现抗日救国,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而奋斗。”
他的报告完后,已至下午十二时廿分,项英宣布休息,并进午餐。下午一时三十分,继续开会,由周恩来作军事报告,要点如下:
(一)红军自成立以至成长,都运用游击战的战略和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井岗山及闽赣苏区的围剿,并壮大了红军,这种战略和战术,过去是成功的,是值得赞扬的,但我们不能认为是在任何战争环境,任何情况之下都是适用的;我们的战器和战术是要因应战争环境、作战目的,而拟定的;譬如我们现在要固守苏区的土地,不让寸土给人,就不能再运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我们要消灭敌人的大兵团,就不是依靠袭击、埋伏、截击等游击战术所能达到战争目的的了。我们红军今后要守土,就要进行防御战;要扩大苏区,就要进行攻城战、阵地战;这是说明了,我们的战略是要根据这些战争目的去拟定的。至于战术上:我们要在作战时包围敌军,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逐渐转变敌我的优劣形势,以完成我们的作战任务。
(二)过去红军官兵作战,因为敌进我退的战术原则,在防守时缺乏坚韧性;因为速战速决的战斗原则,进攻时缺乏持久性;这种缺点不仅要在学术上要从新研究,在思想上尤须要彻底转变。
(三)游击主义,对于红军官兵的作战心理和生活影响,亦极为重大,过去官兵散漫,就是游击主义的表现;故今后红军官兵,必要养成军人严肃的生活习惯,提高军人纪律,是为培养军人新学术、新思想的主要条件。
(四)关于军队的训练问题,术科方面:过去有日式、有德式、又有苏俄式,各由各主官所学的自行教练,无法统一,今后应由红军学校重新拟订步兵操典,以资统一。学科方面,应以苏联新战术为主体,方能统一学术思想,便利作战指挥。
他这个报告历时三小时,而且在修辞上相当精采,我们一班军人当时都觉得周恩来不是军人,而能够作出这个报告,出乎意料之外。但关于反对游击战,进行正规防御战仍多抱有怀疑的心理。
散会后,你问我,我问他,三五成群的谈论,特别是毛泽东,表现不满意,他问彭德怀“你同意吗?”彭笑着摇摇头。
晚餐后,我仍随项英到他家里,贺昌、毛泽东都跑来了,我们围着小圆台,坐在小矮凳,谈论会议的情形。我对项英说:周恩来确有两手,不愧做了几年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项英眯着眼,仰着头,哈哈的笑着说:你太天真了,你以为是他自己的创作吗?这是李特、朱德、我和老周四个人,研究了两天,才列出了这个报告的原则,他不过加盐加醋,把它整理成文罢了。贺昌听了,立即说:“你是现时的军委会主席,为什么不担任报告?”项英说:“他要争着做,我乐得少点麻烦呢”。
第二天的会议,亦是上午九时开始,项英宣布上午讨论事项:
(一)检讨游击战术对今后战争的影响和作用。
(二)肃清游击主义思想和行动。
(三)树立红军的纪律性,健全红军军人生活。
以上三个问题可同时发言。
毛泽东是第一个发言者,他认为:红军现时的力量,尚末达到能与国军进行阵地战或攻城战的程度,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敌人,还是现时战胜敌人主要战略原则,他不反对要从战斗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逐渐消灭敌人,否则就是军事冒险;同时他认为诱敌深入,不是惧怕敌人,放弃苏区,而是更好的消灭敌人,保卫苏区的作战方法;我们能够战胜优势的国军,不应该单独依靠红军力量,而是要充份发挥革命群众力量,以配合红军作战;这是我们所独有的优越条件,亦为敌人所没有的条件,现在要舍长取短,实非上策……。
彭德怀接着发言,他说:“我同意毛主席的意见,我们过去若在没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作战,无不失败,但在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作战,即使战败了尚能保存实力,不至一败涂地。至于军队要有纪律,是应该的,我素来都很注重,今后希望大家都应注重”。
接着有许多人发言,大意都是反对完全放弃游击战;关于战略战术之决定,应根据:敌情、地形及自己的兵力来决定;对于反对游击主义,增加战争的坚韧性,军人生活纪律化等都表同意。
下午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有以下之决议:
(一)在红军中展开反游击主义的思想斗争。
(二)树立红军军人的纪律生活。
(三)展开研究和学习攻防战的战略战术。
(四)军队训练:术科方面由红军学校校长刘伯承负责组织一个步兵操典研究组,由刘伯承为组长,各军军长为组员,并指定左权负责翻译苏联陆军步兵操典第一册,以资研究;迅速订定中国红军步兵操典,以统一术科教练。关于战术之研究,以苏联陆军步兵操典第二册为主。并参考其他军事书籍;红军学校应起战术研究的领导作用。
这次会议便结束了。
军事会议结束后,红军总司令部,只下了一道训令,饬全体红军干部研究攻防战的战略和战术。并由红军学校印了一部“苏联步兵操典”第二部的中文译本,分发给连以上军政干部研究,但没有研究计划颁发。那时红军是在整训期间,但因随时要准备行军作战。我采取重点教育的方法,拟定实习计划: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是:研究部队作战的战术基本原则;第二期是:诸兵种联合作战指挥;第三期是:战略原理。
那时我的军部既由我自己兼政委,又没有参谋长,参谋处长唐睿虽然懂得参谋业务,但思想迟钝,作业甚缓;政治部主任袁任远,因不懂粤语,在政治工作督导上,不免松弛,但工作计划尚可应付,我只好将政治工作部份责任由他负责,我自己专心进行训练教育工作,我将训练计划草拟后,即召集政治部主任袁任远、参谋处长唐睿共间研究,并由参谋处颁布宜施。
七军初期战术研究实施计划大略如下:(一)宗旨:以快速养成干部之攻防战术学识和运用为目的。
(二)科目:战术基本原则,内分进攻部署和防御配备。
(1)进攻部署——内容有:军队区分(拑制队、突击队),攻击重点选择要领,战场警戒、进攻队形、接敌运动、战斗展开、战斗前进、冲锋准备、冲锋实施、阵地内战斗、阵地内追击、进攻最后到达线、阵地外追击等。
(2)防御部署:阵地配备、火网构成、侧防射击设备、阵地警戒、射击时机、近距离火战、反突击、局部出击、全线反攻等。
(三)编组:分编甲级研究班、乙级研究班:
(1)全军之连长以上军政干部为甲级班,由军长主持。
(2)以团为单位,优秀之排长、连副、编为乙级班、由团长主持。
(四)训练方式:甲级班以讲解及讨论方式进行;乙级班,以讲解及现地作业方式进行。
(五)时间:每日一次,每次两小时,甲级班,下午四时至六时(休息时间);乙级班,上午六时至八时(晨课时间)实施。
(六)进度:根据快速完成初期计划之原则,另订进度表。
我这个计划订定后,立即颁布全军实施,干部对此次训练计划非常高兴,学习精神比较政治训练要高得多,讨论时亦很热烈。乙级班,有很多战斗员要求参加,但因人数太多无法容纳,后来为了满足指战员的要求,改以连为单位进行,成绩亦很好。
当七军研究工作展开后,五军还未开始,彭德怀通知我,将七军的研究计划给他,他并带同张翼(他的参谋处长)亲来参观研究情形。他对我讲“你的计划极好,五军要学你们的”。
这是我见到他最虚心的一次。
在这个计划开始时,政治部提出了提高学习精神,完成战术研究计划的口号;并规定每晚八时至九时以连为单位召开学习检讨会议;发动指战员写壁报,鼓励成绩优良的干部,交换学习经验等等,以配合军事训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