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 何清漣

八旗中國觀察,2019--八旗文化_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導讀1警惕中國的銳實力

——張錦華(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海內外知名的中國經濟社會學者何清漣女士一向十分關注中國的新聞言論控制,她在2006年出版的《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至今為止,幾乎仍是系統的分析中共控制媒體的唯一專著。2019年初,何女士繼續再接再厲出版本書《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補上了中共對國際社會輸出言論和媒體控制的各項事實和數據分析,並說明近兩年來國際社會如何覺醒和反擊。同時擁有歷史和經濟學專長的何女士,也曾是一名優秀的記者,著作一向嚴謹、分析犀利、數據資料確實豐富,更堅守自由與人權的核心價值。相信本書的問世同樣將是學界瞭解中共外宣的必讀之作。

◎本書簡介

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簡介中共的對外宣傳史,資料很珍貴,尤其是回溯到中共早期建制時期,西方媒體左派記者如愛德加.史諾(EdgarSnow)等人如何讚譽共產體制,卻完全無視於中共如何剝奪人民政治權利。本章也說明澳洲、加拿大以及美國政府如何在2014年之後,才警覺到中共的外宣機制已影響該國的自由民主及政府決策,於是相繼質疑中共的外宣媒體具「間諜」性質,並修訂了相關法案,包括澳國政府重修反間諜和外國政府干涉內政的法律、美國修訂《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等。

第二章主要分析中共自2003年後,如何將外宣「本土化」,也就是為了執行「外宣工作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貼近對中國訊息的需求,以及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中共在其經濟大幅成長之際,編列了巨大資金,或是直接建立中共主要喉舌媒體分社、或是收編或聘用外國的記者編輯、或是入股或併購外國的媒體等等。執行的範圍廣及歐、美、亞、非、拉美等地。在習近平上台後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計劃下,各項外宣計劃更是要「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而對於多個國家在該計劃下出現「債務外交」等惡果,則是隻字不提。

本章也評價了這些用鉅額經費操控下的外宣成效,作者認為「傳播力不等於公信力,信息發布也不等於資訊的到達、資訊的到達也不等於受眾按照發布者的意圖解讀」。她語重心長強調,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歸根結柢是由其「國內」政治社會狀況來決定的。中共無法杜絕互聯網上各種管道傳出的有關中共的高度腐敗、貧富不均、環境汙染、生態災難、暴力鎮壓人民等,其外宣內容充斥的正面形象就缺乏公信力了。

第三章是詳細分析國際上的「中文媒體」如何被中共籠絡及收編,目前多半已逐漸靠向中共。中文媒體是中共所謂「海外統戰三寶」(中文媒體、華人社團與中文學校)之一,本章主要以美國為案例,分析中共如何以入股、收購、主辦交流會議、研修班、論壇等等積極且規模龐大的交流平台,影響海外的中文媒體。結果是:「自21世紀中國強力推行大外宣以來,世界中文媒體版圖已呈現紅色和粉紅色」,還能夠堅持獨立和批判立場的中文媒體已屈指可數,如美國之音、BBC、自由亞洲電台、以及《大紀元時報》和新唐人電視台等。

第四章則是專門談香港九七回歸後的媒體「喉舌化」現象。本章記錄香港在港英殖民統治下曾經享有的新聞自由已成明日黃花。無論是所有權、言論、編採及廣告等均多遭控制,甚至批判性強的記者遭到威脅、離職或暴力攻擊。連外國新聞機構的記者都遭到整肅,例如,2018年時任香港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馬凱(VictorMallet),也是《金融時報》的亞洲新聞編輯,因邀請「港獨」人士演講而遭到驅逐出境,「香港已死」終已到來。作者更痛心控訴,北京藉財團之手操控香港傳媒市場,縱容中資媒體肆意攪亂香港輿論,這不是在幫助香港發展,而是導致香港大陸化、中共化。這對香港市民來說,不啻是一種「國家犯罪」。

第五章是談中共對台灣媒體的紅色滲透。作者直指台灣新聞自由度的升降明顯受到兩岸局勢的變化。2008年馬政府上台後,兩岸交流日多,親中商人也大張旗鼓進入台灣媒體市場。很明顯的,所有權的變化也同時伴隨著新聞編採立場的變化(如親中的正面報導、迴避負面的公共議題)、甚至是棄守新聞專業(偏向的報導和新聞置入等)。由於當時的執政者強力的推動ECFA及《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導致公民社會發動了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作者認為在中國挾持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之下,值得肯定的是,台灣的知識分子能夠勇於抗衡,包括旺旺三中集團大規模併購有線電視的計劃終於挫敗、《服貿協議》也終於罷簽,新聞言論的自由環境獲得暫時的維護。2016年至2018年的國際新聞自由度評比,台灣連續三年重新獲得亞洲第一的排序(總名次則是在40名左右),而中國則是在全球近200個國家中排名倒數十名以內。不過,作者也警告,中共汲汲於對台灣媒體滲透和言論控制,台灣必須時時警惕。

第六章是「中國的形象焦慮症與『大外宣』效果」,作者總體分析為什麼中共要花費巨資,營造中國的正面形象,又獲得什麼樣的效果。其實做為GDP世界第二大總量的中國,絕對是任何國家不容小的「強國」,為何還要不計成本地「爭奪話語權」?作者首先用《環球時報》及其英文版GlobalTimes為例,諷刺地指出其對內對外是「陰陽臉」,一方面對外宣的報導故意顯示中國的「自由開放」,例如凸出其對異議人士的公開採訪報導;另方面,對內則是不惜扭曲訊息,撒謊編造中國的正面假象。作者認為,由此也可看出,中共原有的真實面孔太醜惡,不能以本來面目示人,因此投入巨額經費,打造一副好看的面具。但作者認為,不管中國大外宣如何妝扮自己,世界總有看穿中國真面目的一天。2018年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府哈德遜研究所發表的演講,強烈指責中國的軍事侵略、盜取商業機密、各種間諜活動、侵犯人權,以及干預美國選舉等,顯然將使中國的大外宣不能再像以往般無所顧忌。

最後一章是進一步分析「2018年:美國阻擊中國大外宣之始」。本章說明美國如何從早期將中國定位為「經濟合作夥伴」,因此秉持「接觸、合作、改變」的基本原則,希望最終實現中國的民主化。但是,前述「擁抱熊貓派」在2016年川普當選後,遭到「屠龍派」的打擊,使得中共經營多年的美國外宣工作,幾乎趨於互解。2018年由美國智庫、國會或政府出台的幾項報告,直接揭露了中國「學術間諜」、由中共出資和影響的「孔子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以及收買人才的「千人計劃」等等,如何利用美國的開放社會,出巨資打造平台,伸長臂監控異議者、壓制談論「六四」、台灣、新疆、法輪功等議題,利誘和影響美國政策和意見領袖。

尤其是,獨裁中共的外宣計劃實際上結合著黨國的經濟戰略計劃,壓制負面批評,背地卻以「掠奪、複製、取代」的策略,長期盜取高科技知識技術、然後複製生產,在全球市場中取代美國公司,甚至忘形高聲宣傳「中國製造2025」,讓美國感受到強烈的不公平貿易帶來的威脅,川普終於堅決地發動了中美貿易戰。本章內容是當前最新的發展,作者又是長期觀察中美經濟社會的專家,內容精彩詳實,值得仔細閱讀。

本書付梓之際,美國以23項罪名起訴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這些罪名中包括違約出售伊朗禁用技術、竊取商業機密、涉及電信欺詐、竊取機械人技術等等,並要求從加拿大引渡。司法及貿易大戰才要開始。無論後續如何發展,這些指控顯示中共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各種金錢收買或盜取專利的行為,實為所謂的「強國」之恥。目前已有美、英、德、日、加、荷、澳、法,以及台灣等地均開始抵制華為產品。這些年來中共為了維護其黨國政治經濟利益的大外宣投資恐將陸續付諸東流。

◎反思:認識銳實力和軟實力的不同

也許有人會問,任何國家都在從事外宣工作,中共巨資投人的大外宣有何不當?文宣工作又稱「軟實力」,各國都在努力經營,當然也投入大筆金錢,像韓國影視產業行銷全球,還被奉為國家投入文創的典範。中共的大外宣策略,例如孔子學院推動中國文化教研和中文教育,有何不妥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分辨兩個名詞:軟實力和銳實力。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在2017年12月初公布一份報告:《銳實力:威權主義影響力在民主國家中漸增》(SharpPower:RisingAuthoritarianInfluenceintheDemocraticWorld),即首先區別「銳實力」與「軟實力」的不同,後者主要是透過文化傳播增強其本身的吸引力或說服力(形象),如韓國的影視文化風行全球就是典型。但「銳實力」則是以「利誘」及「威脅」並用的方式,令有利於己方的輿論變成主流,迴避或壓制負面議題或問責言論,從而減低威權強國在海外拓展經濟項目和國家形象上所遇到的阻力。

這份報告主筆之一賈勒德納(JuanPabloCardenal),是西班牙記者,現旅居於香港,在2013年出版《中國悄悄占領全世界》(China'sSilentArmy:ThePioneers,Traders,FixersandWorkersWhoAreRemakingtheWorldinBeijing'sImage),即詳細分析中國如何從媒體、經濟、學術與文化等各層面影響拉丁美洲。藉由各種經濟優惠、交流參訪或論壇平台的方式,拉攏他國社會的公/民間社會團體成員,其目的就是達成「中國積極設定的政治議程,與黨國立場都相當一致,且明顯是為減弱海外批評中國的聲音」。也就是說,其最終目的,就是藉由「銳實力」所發揮的經濟利誘,達成強制的「輿論操控」,壓制批評中共的言論,俾維護中共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利益。

2017年12月14日的英國經濟雜誌《經濟學人》(Economist)也以「銳實力」(Sharppower)為題,形容中國日增的國際影響力,主要是指中國通過收買與攏絡等多種做法,影響輿論取向,操控各國的決策。有別於國際社會認可的「軟實力」作法,銳實力的影響力具侵略與顛覆性、能削弱他國主權,是一種獨裁國家利用自由國家開放社會的「不對稱作戰」。各國隨著中共愈發高姿態的大外宣作法,因而開始警惕並定位中共為具威脅力的「外國勢力」。

◎中共銳實力的案例

中共銳實力運作於全球的案例包羅萬象,台灣應有最明顯的感受,例如:針對擁有中國市場的影視明星或企業商家、跨國企業如航空公司或旅館飯店等網站,對其有關台灣的言論立場,或台灣籍屬名稱等,均要求「屈服、道歉、並宣示配合既定政治原則,甚至進一步自我審查、限制言論或學術自由,或違背自由意志而配合做特定的發言、表態,甚至迫使他人也配合表態」。

國際上的文化學術界亦有多個案例受到矚目和警惕。例如,本書中提到的中國在多所大學設立的孔子學院,就是操作「銳實力」的具體事例。近年來澳洲及美國各地均持續揭露以中共資助(補助、捐助)等方式在各大學建立的孔子學院,表面上宣稱從事中國文化教研,但隱藏在背後的則是,中方運用經濟手段干涉學術自由,因而引起學術界覺察和反彈。近年已有多起大學關閉孔子學院的案例。美國國會也擬提案將孔子學院列為《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登記範圍。

另一個引起強烈反彈的言論操控案例,是2017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屈從中方壓力,將旗下重要刊物《中國季刊》(TheChinaQuarterly)中超過300篇論文和書評從其中國網站下架,據報導其背後有中方大量捐款。本案引起上千名的該期刊作者連署抗議,劍橋大學才撤回下架的決定。另一世界最大學術圖書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Nature),據報導也從旗下《中國政治學期刊》(JournalofChinesePoliticalScience)及《國際政治學》(InternationalPolitics)網站刪除了1000多篇文章。這些文章均含有被中國政府認定為政治「敏感」的關鍵詞,如「台灣」、「西藏」、「文化大革命」等。施普林格顯然是為了他們在中國的圖書市場,其說詞是他們必須遵守中方合作夥伴——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執行的「本地分銷法規」。

由以上討論可知,中共銳實力是透過中國在經貿市場、工作權乃至生存安全上的影響力,也就是威權國家的綜合實力,公開或非公開地施壓、影響特定對象,讓對方屈從或自我審查,達到其操控、影響輿論的效果。這並不只是影響言論自由,更威脅民主制度和國家安全。

至於如何有效對抗來自中共的銳實力攻擊和影響呢?在2018年12月2日的一場「台美如何共同面對中國銳實力?」國際論壇中,多位學者均指出應加強分享台美和區域資訊和法規制度;在傳播面向的作法,則建議媒體應盡力透過自身的力量去進行調查與揭發任何「紅色資本」(Chinesecapitalandandinvestment)隱藏的利益勾結。

「台灣守護」(TaiwanSentinel)總編輯寇謐將(Jean-MichaelCole)認為,互聯網和社群媒體的時代,中共的外宣操作,更可以透過假新聞(fakenews)、假消息(misinformation)和假資訊(disinformation)等,利用自由開放社會的保障,進行不對稱的滲透和影響。台灣即將到來的2020年總統大選值得密切注意。因此,民眾與媒體都有責任,加強認識中國銳實力手段與其背後的意識形態。方式上包括定期舉行雙方學者專家和公民社會團體的交流會議,有系統地分享資訊與調查成果。透過共用平台,提升民眾情境意識(situationalawareness),從而揭露中國銳實力直接或間接的威脅。

而本書的出版,正是揭露中國銳實力的力作。也是作者做為公共知識分子,關心人類自由、公義與人權的長期而深刻的重要成果之一。

張錦華

20190208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導讀2「大外宣」:中共與西方的意識形態之戰

——程翔(香港媒體人、《天安門的反思》作者)

中共自從2008奧運會之後向國際社會開展其「大外宣」工作,至今已經十年。所謂「大外宣」,是「中國對外宣傳大布局」的簡稱。開始時,國際社會對此並無太多認識,十年後的今天,大家終於看出「大外宣」對其社會帶來的潛在危機,從而開始自覺地抵制它。在此時此刻問世的何清漣女士的新作《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以下簡稱《紅色滲透》)就顯得十分及時。

對中共宣傳工作的組織結構、體制、政策、手段等各方面,何清漣女士堪稱是最權威的專家。她在2006年出版的《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一直成為研究中共宣傳工作的學者不可或缺的經典參考書,迄今尚未有能出其右者。十餘年之後,她再接再厲出版了《紅色滲透》一書,可以說是前書的姐妹篇,詳細分析了中共「大外宣」對國際社會的危害性,這對西方世界主張對中共採取綏靖政策的人可以說是當頭一棒。

中共的「大外宣」是什麼東西?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其目的就是要爭奪國際話語權。一篇闡述他這個觀點的文章說:

國際話語權的拼爭,就是爭奪影響和調控國際輿論的權力。當今世界,誰掌握了國際話語權,誰就能先發制人,在解讀紛繁複雜的國際現象、評說國際事件,甚至在制定和解釋各種國際遊戲規則的複雜競爭中占到優勢,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讓世界在第一時間聽到中國的聲音和觀點、最大限度地爭取國際受眾的對中國觀點和中國道理的認同和認可。

從這裡可以看到,中共的「大外宣」,是要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力圖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在另一篇闡述習近平思想的文章,更殺氣騰騰地強調要「敢於亮劍」,他說:「在面對事關國家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和國際社會普遍關切的重大議題上,必須始終站在黨和國家的立場,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發出中國聲音、闡明中國觀點、講明中國立場,絕不能失語、缺位。特別是對西方社會在針對涉華重大熱點敏感問題上別有用心的造謠、歪曲和惡意汙蔑、攻擊,更是要正面交鋒、敢於亮劍、堅決批駁、嚴厲回擊,絕不能當左右迎合的『搖擺人』、態度曖昧的『兩面派』、獨善其身的『老好人』。外宣工作,需要的是『戰士』,絕不需要『紳士』。」2

從這些闡述文章可以看到,中共的「大外宣」,事實上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挑起一場與西方的戰鬥。

有人會問:為什麼國際社會必須警惕中共的「大外宣」?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不也是通過官方支助的傳媒及文化機構在國際上宣揚他們的觀點嗎?筆者認為這裡有本質的分別。

第一,從目的看,西方的宣傳,是屬於「意見自由市場」(Marketplaceofideas)上不同意見互相競爭受眾的支持,它是經濟學上自由市場(freemarket)概念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延伸。它是指讓人民群眾、讓各黨各派都利用報刊充分自由地表達各自的意見。而充分表達意見的前提是給予人民有關各項事物的充分資訊。3中共的目的則不然。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就向新聞工作者提出「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的要求。4中共的目的是要「把地球管起來」,而不是讓不同意見紛呈。

第二,從制衡看,由於西方社會強調多元性,即使官方刻意宣傳某一種觀點或者意識形態,必然會有截然相反的觀點和意識形態出現來同官方的抗衡,從而避免極端思想氾濫。例如上世紀50年代,美國盛行極端反共的「麥卡錫主義」,卻完全無礙美國共產黨的生存和發展就是一例。但是,中共的宣傳就完全不同,它的宣傳是單一、絕對,而又不容其他意見存在,更遑論挑戰。人民也無選擇不接受其宣傳的自由。

更何況,近七十年的歷史已經見證了中共的宣傳對大陸、台灣、香港等社會造成的破壞。

首先看看中國大陸。中共自1949年奪得全國政權後,出於建立「一黨專政」制度以及鞏固共產黨權力的需要,它對中國人民實行嚴格的思想控制,而這種思想控制工作就是中共宣傳部門的核心工作內容。

這種立足於鞏固共產黨政權的宣傳工作,具有幾個特點:

一,由於中共崇尚「階級鬥爭」、「暴力革命」,這些觀念經過長達七十年的宣傳後,使人們漠視任何道德及法律上的規範。中國青年作家韓寒說過:「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環境裡,前幾十年教人兇殘和鬥爭,後幾十年使人貪婪和自私,於是我們很多人的骨子裡被埋下了這些種子;我失落在我們的前輩們摧毀了文化,也摧毀了那些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摧毀了信仰和共識,卻沒有建立起一個美麗新世界。」5這種宣傳造就了今天的中國人既殘暴又貪婪的一個現實的寫照。這種宣傳使中國人民變得庸俗化、鄙夷化。

二,由於中共認為普世價值(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是「一黨專政」的最大障礙,因而視這些人類社會共同發展出來的價值為危害國家安全(實質是危害其執政地位),故千方百計予以封殺。在它的宣傳下,中國人民普遍敵視及主動排拒普世價值,這就使中國社會離開現代文明越來越遠。

三,為了方便控制人民的思想,中共壟斷訊息資源,人民只能夠獲得單一的資訊,這使他們不但自身閉目失聰,而且不願意接受不同意見,更遑論虛心反思反省自己的問題,這使人民愚昧化。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有這樣一句話:「任何專制的國家的教育目的都是在極力降低國民的心智。」這就是中共宣傳「愚民化」的最佳總結。中美貿易戰打響後,內地有個網民(新浪的「慕良博客」張建華)發了一個帖子,在論壇和微信上瘋傳,列舉了十八項「第一次才知道」的事實,包括原來中國的經濟並非如宣傳的那麼好、中國很多技術是來自美國等等,認為是貿易戰使他獲得啟蒙。6這就充分說明,中共的宣傳使人愚昧。

四,為了鞏固政權,增強其執政的合法性,中共不惜大肆宣傳狹隘民族主義和盲目愛國主義,從狹隘和盲目的人群中汲取源源不絕的無形的精神上及心理上的支持。最近正值中美貿易戰之際,中共官媒新華社11月13日發表一篇報導,題為「民族意識覺醒——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目的就是要調動起狹隘民族主義和盲目愛國主義,來支持中共對抗美國。長久通過宣傳狹隘民族主義和盲目愛國主義來支援中共,必然使部分受影響的中國人潛存一種「暴力」傾向,隨時準備以語言甚或肢體暴力來對待持不同意見的人。2018年9月30日,中共央視國際部(CGTN)記者孔琳琳大鬧英國保守黨年會並動手打「漢奸」就是一例。

五,中共為了一己之私,不惜扭曲整個中華民族的敵我觀,造成方向性的錯誤。從近百年的大歷史看,中華民族的敵人是北方的俄羅斯(清朝時期的沙俄及民國時期的蘇聯)而不是美國,這僅僅從兩者有沒有掠奪過中國領土就足以說明之。但由於中共是蘇聯催生並豢養的,所以除了上世紀60年代有過短暫時間反蘇外,基本上外交政策都是反美為主(改革開放後雖然強調了對美友好,但骨子裡仍然視美國為假想敵)。這種宣傳影響所及,人民動輒視美國為遏制中國發展的頭號敵人。這種錯誤的敵我觀不利於中國同美國及西方國家發展長遠穩固的關係。

七十年的宣傳,也是中國人受洗腦的七十年。每個中國人在經歷過這個個人沒有選擇、卻又無從迴避的強制性洗腦過程之後,很多中國人在不知不覺間被塑造成為庸俗的、愚昧的、盲動的、反美、反西方的群體。當然,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是這樣,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只要十分之一的人是庸俗、愚昧和盲動,這本身就足以對國際社會構成莫大的威脅。

其次,從香港近二十年的歷史看,香港自從1997年回歸以來二十年的歷史經驗,就是中共的「大外宣」政策成功地把一個原本崇尚自由、法治的社會,漸次變成一個半自由,半法治的社會(篇幅關係無法在此展開來談)。香港的經驗,向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教科書式的、近乎完美的範例來說明中共如何可以憑藉其「大外宣」力量成功地改造一個社會於無形。

從以上的歷史經驗看,中共的「大外宣」就值得引起國際社會的警惕。

令人不安的是,中共使內地人民庸俗化、愚昧化和盲動化的宣傳工作;現在正通過其「大外宣」策略向國際社會推進。從2008年開始,中共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向國際社會強力推銷它的價值觀,就筆者親身接觸到的活動包括:

一,中共的價值觀、是非觀、歷史敘述等;

二,中共的發展模式;

三,為杜絕國際社會對中共的批評,不惜維穩於國門之外及把防火牆築到別人的家門口;

四,在海外(特別是西方國家)尋找中共的代言人,替中共說話;

五,對西方國家進行意識形態及政治上的滲透和改造。

以上僅列舉其犖犖大者。經過整整十年的「大外宣」工作,西方國家終於開始認識到「大外宣」對其國家安全及政治、社會制度帶來的危害性,從而採取防衛性措施。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如果所有遵行普世價值的國家都能夠團結起來共同應對中共的「大外宣」,則庶幾可以抑制中共如病毒般的意識形態荼毒國際社會。至於如何做?何清漣的《紅色滲透》有詳盡的分析。

筆者認識何清漣女士超過三十年。作為一個記者,她為新聞工作者樹立了一個專業的典範,那就是:對事實負責、對歷史負責、對自己的良知負責。正因為此,筆者看到她在新聞工作中,敢發言、重證據、不輕信。例如,她對中國「潰而不崩」的論述,就比一般「支爆」論展現出一種難得的冷靜。此外,她對新聞有獨特的敏銳,往往能夠洞察事件的因由及預見其結果,因而對形勢的發展能夠有精闢的分析。她是筆者一個十分敬重的行家,蒙她邀約為新書寫序,我欣然答應。

程翔

2019年春誌於香港大學儀禮堂


	1.如何應對西方媒體偏見〉(作者係《中國日報》社主任編輯、《中國日報.香港版》及亞太分社副總編),2016年6月6日。↺

2.張知幹,〈新時期外宣工作應樹立新的外宣理念〉。↺

3.「意見自由市場」的理論最早是從英國的約翰.米爾頓(JohnMilton)的《論出版自由》(Areopagitica:AspeechofMr.JohnMiltonforthelibertyofunlicensedprintingtotheParliamentofEngland)一書中引申出來的。↺

4.《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182頁。↺

5.韓寒,〈太平洋的風〉,聯合新聞網,2012年5月14日。↺

6.程翔,〈貿易戰戳破「中國模式」的神話〉,《信報》網路版論壇,2018年8月22日。↺

前言「大外宣」是中國推行全球戰略的文化工具

自從中國2009年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巨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劃」,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以來,1有關中國大外宣的新聞不斷出現。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有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北美總分社進駐紐約時報廣場,與路透社(Reuters)、《紐約時報》、新聞集團等世界著名新聞機構為鄰,2中國《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在紐約曼哈頓區帝國大廈三十層租用辦公場所等。3如果說這些消息還只是讓媒體同行吃驚,那麼當中國投入巨資在號稱「世界廣告業的入口處」——時報廣場租下一塊高約19米、寬約12米的巨型戶外液晶螢幕,在那裡日夜播放北京精心製作的《中國國家形象片》後,4西方社會不得不開始關注這種豪闊投入的目的是什麼。

但西方社會並不知道,中國的所謂「外宣」並不始於現在,中共當年作為在野政治勢力之時,就已經行之有效地開始了「外宣」公關,而為其「外宣」主動效力的就是西方諸多左派記者;西方社會也不瞭解,中共建政後經過七十多年磨礪,其「外宣」早就形成了成熟的整套方略。在西方的中國觀察者聽到北京將投入450億推進「大外宣」計劃之時,遍布全球的華文媒體大多已歸附北京旗下,非洲更是結出「大外宣」的碩果。這種由中國政府投入大量金錢,由中國國家媒體、香港、台灣或其他地區的華人資本出面打造的媒體集團,形成了一種「恩庇侍從」結構,這種結構支配下的媒體,就是中共宣傳機構的延伸,而非自由媒體。此前,中國政府對海外媒體的紅色滲透基本不張揚,之所以會在2009年突然高調宣稱,是出於兩個原因:一是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過程中在全球範圍內遇到主張西藏獨立的支持者的抗議,讓北京深感「爭奪話語權」的重要。二是中國的GDP總量終於在2009年高達5.11兆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從此有了底氣,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大張旗鼓地推行其大外宣「宏圖偉業」,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肆無忌憚地進行紅色滲透。

這些醒目的攻勢終於讓美國媒體業感到「中國人來了」。在西方世界堪稱翹楚的美國傳播媒體業對中國的來勢洶洶多少有點無奈,因為近十年以來,傳統媒體業進入嚴冬,不得不開展併購整合,但這種併購整合的失敗率據說「比離婚率還高」。中國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以較低的資產價格大肆收購。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CenteronU.S.-ChinaRelations)主任夏偉(OrvilleSchell)表示:「當我們的媒體王國正像喜馬拉雅的冰川一樣在融化,北京卻正在擴張。他們想盡可能地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有信譽的新聞業地標搶占一席之地,所以他們要到紐約,要到(時報廣場)這一標誌性的地點,這就是他們計劃的一部分。」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確實曾有一段昏睡時期——典型例子是2009年歐巴馬剛進白宮,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ZbigniewBrzezinski)、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勞勃.佐利克(RobertBruceZoellick)、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Ferguson)等人就向歐巴馬提出,要將構建或G2(兩國集團)作為中國和美國之間一個非正式特殊關係,以此作為中美關係的中心。6所謂G2,就是讓中美兩國共同承擔世界領導者的責任。但美國的媒體工作者對中國這些密集的外宣攻勢還是能夠感受到其咄咄逼人之勢。他們當然知道中國政府揮灑金雨形成外宣攻勢,是為了在世界範圍內搶奪話語權,因為中國官方對此有相當直白的表述,「世界上話語權的分配很不平衡,80%的資訊被西方媒體壟斷」,7也知道中國的大外宣是為中國的公共外交服務的,瞭解中國的公共外交主要是文化公關,其目標是五點:「對外宣傳中國的主張,建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反駁海外對中國的歪曲報導,改善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對外國的政策決定施加影響。」8

西方媒體當然也觀察到,新華社已經在近幾年迅速擴張,派駐全球各國記者的人數很快將超過6000人,其雇員規模將超過美聯社(AP)、法新社(AFP)、路透社等世界老牌的通訊社。9一位頭腦清醒的西方記者看到這些變化,看到昔日的同行一個個為了優渥的薪資待遇而加入中國大外宣隊伍,不無遺憾地總結:「在過去十年(指從2009年開始的大外宣),中國推出一種更為精巧、更為主動的策略,日益轉為以國際觀眾為對象。中國正在嘗試以大把大把的金錢來改變全球資訊環境,由撥款購買包含置入性行銷的評論,到贊助宣揚正面資訊的新聞報導等,不一而足。在中國境內,媒體受到的控制日益嚴密;在海外,北京則尋求利用新聞自由的弱點來推進自己的利益。」

本書將從回溯中國大外宣的歷史入手,分析中國自本世紀初以來形成的外宣媒體本土化(即在地化)策略,以及在此策略推動下的海外「大外宣」布局。本書將幫助人們瞭解到北京在推廣其價值觀上如何不遺餘力。與北京有關的資本,正在全球購入不少媒體,美國一家百年老報《洛杉磯時報》,亦被一家親北京的華人財團收購。

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湯瑪斯.傑弗遜(ThomasJefferson)在1787年寫道:「如果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本書展示的是與美國先賢傑弗遜所言完全相反的景象:中國在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建立了一個由政府資本控制的大外宣網路——一個由多種語文媒體組成的紅色媒體家族,這個龐大紅色媒體家族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為極權中國的全球戰略服務。


	1.〈中共450億爭奪話語權〉,《鳳凰週刊》,2009年第7期總第320期,2009年3月14日。

www.mediaview.cn/article.asp?id=554↺

2.AntonTroianovski,“ChinaAgencyNearsTimesSquare”,TheWallStreetJournal,June30,2010.

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334604575339281420753918.html↺

3.JoshBarbanel,“WorldTurnstoN.Y.Icon”,TheWallStreetJournal,July13,2011.

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678704576442253261292290.html↺

4.〈新華社紐約時報廣場最大廣告位試運行〉,新華網(廣州),2011年8月1日。

news.163.com/11/0801/20/7AD902K900014JB5.html↺

5.DavidBarboza,“ChinaPutsBestFaceForwardWithNewsChannel”,TheNewYorkTimes,July1,2010.

www.nytimes.com/2010/07/02/world/asia/02china.html?_r=1↺

6.GroupofTwo,Wikipedia.

wikivisually.com/wiki/Group_of_Two↺

7.熊敏,〈新華社出海「踩油門」〉,21世紀經濟報導,2010年8月17日。

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10081790350313.html↺

8.HelleC.Dale,“AllOut:ChinaTurnsontheCharm”,WorldAffairs,July/August2010.

www.worldaffairsjournal.org/article/all-out-china-turns-charm↺

9.揚眉,〈法國輿論看中國〉,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1年3月20日。

rfi.my/esrEea

所引內容來自《世界外交論衡》2011年3月號;“UnCNNàlachinoise”,Pékinchercheàconcilierpuissanceetstabilité,LeMondediplomatique,Mars2011.

www.monde-diplomatique.fr/2011/03/LUTHER/20257↺

10.LouisaLim,JuliaBergin,“InsideChina’saudaciousglobalpropagandacampaign”,TheGuardian,Dec7,2018.

www.theguardian.com/news/2018/dec/07/china-plan-for-global-media-dominance-propaganda-xi-jinping↺

11.高山,〈收購《洛杉磯時報》,這名華裔醫生續寫傳奇〉,新華網,2018年2月11日。

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2/11/c_1122402866.htm↺

第一章 源遠流長的中共對外宣傳史

第二章 中國「大外宣」的「本土化戰略」

第三章 世界中文媒體的政治版圖

第四章 香港回歸後媒體的喉舌化

第五章 中共政府對台灣媒體的紅色滲透

第六章 中國的形象焦慮症與「大外宣」效果

結語 2018年:美國阻擊中國大外宣之始

後記 遲到八年才面世的大外宣研究報告


这是第一篇第一章 源遠流長的中共對外宣傳史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