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大外宣」的「本土化戰略」

  下载全书

新華社駐外記者派得太少,沒有自己的消息,有,也太少。應該大發展,儘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記者,發出自己的消息,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毛澤東

要瞭解中國的大外宣,必須瞭解中共自建政之後就竭力推行的對外宣傳工作,因為中國自2003年開始推行的「外宣工作本土化」策略並非橫空出世,中國外文局這艘外宣老旗艦早就開創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外宣模式,成為中國大外宣的經典模式。

中國對外宣傳的受眾主要是各外宣媒體在地國的讀者。要讓外國讀者將中國外宣刊物視為瞭解中國的「窗口、橋樑、朋友」,中國宣傳部門對此絞盡腦汁,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夫鑽研,最後還是中國外宣的老旗艦——國家外文局想出高招,率先於2003年提出「外宣工作三貼近原則」:「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資訊的需求、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2這「三貼近原則」的實施,對當時已很不景氣的外宣工作確實發揮了起死回生的作用。此後這一策略經過充實加工後,被中國外宣部門概括為「外宣媒體本土化」。

何謂「外宣期刊本土化」?簡言之,就是依靠金錢優勢,在外宣媒體對象國聘用外國記者、編輯,將外宣產品包裝成普通的媒體產品,對受眾實施越來越不易被察覺的滲透。用中國資深外宣人士外文出版社原副總編輯肖師鈴的話來說,「只有採用符合受眾接受習慣和心理的宣傳手法,才能使宣傳內容為受眾所接受。反之只能是無效宣傳,而『無效的宣傳』不是宣傳」。3


	1.本段話是1955年10月毛澤東接見新華社負責人吳冷西時的談話,見沈洪,〈穆廣仁:新華社如何「把地球管起來」?〉,紐約時報中文網,2013年9月2日。

cn.nytimes.com/culture/20130902/cc02muguangren↺

2.周瑾,〈人民中國雜誌社副社長王眾一:外宣刊物的「三貼近」〉,人民網.對外傳播,2005年4月4日。

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44244/3292361.html↺

3.魏傳舉,〈對外宣傳:一切為了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騰訊網,2005年7月17日。

news.qq.com/a/20050717/001035.htm↺

一、中共建政後外宣期刊的製作與發行

二、中國大外宣「海外布局」

三、「外宣媒體本土化」戰略,各國收效不同

四、「感情投資」最大的非洲卻遭遇新殖民主義的批評


2、美國政府重啟《外國代理人登記法》一、中共建政後外宣期刊的製作與發行

第二章 中國「大外宣」的「本土化戰略」|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 何清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