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灣新聞自由度的升降受台海關係變化影響

  下载全书

台灣新聞自由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起落現象,緣於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台灣研究媒體的學者們發現,台灣媒體的政治環境是自由的,出現媒體報導偏離真實原則的亂象,一則緣於本島政治傳承的因素形成了媒體政治站隊,二則是因中國挾強大的政治、經濟力量介入,這才使得台灣媒體陷入一種少見的混亂。2

馬英九當政的八年,正好是台海關係最密切之時,如果不是「太陽花運動」,那斷送台灣的《服貿協議》可能就正式簽署了。2016年蔡英文就任台灣總統後,與中國大陸關係疏遠,新聞自由狀態有所好轉。「自由之家」在《台灣2010年新聞自由度報告》中提到一些與台灣新聞自由度下降的相關事件,比如大陸台商集團在台灣併購報紙和電視台、中央社以及公共電視高層人事變動、政治和商業利益對媒體報導所產生的影響、金融海嘯之下媒體的「置入性行銷」增加等,特別提到中國政府對台灣言論自由可能產生的影響,比如:有法輪功背景的新唐人電視台在中國「十一」期間(即中共建政紀念日)遭到干擾;維吾爾流亡領袖熱比婭被台灣當局拒絕入境;在報導對北京而言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西藏、新疆、法輪功等新聞之時,媒體自我審查的情形越來越多。

何謂「置入性行銷」?根據美國行銷學會(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對於廣告的定義,「置入性」具有四個條件:一、付費購買媒體版面或時間;二、訊息必須透過媒體擴散來展示與推銷;三、推銷標的物可為具體商品、服務或抽象的概念(idea);四、明示廣告主(sponsor)。《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於2010年12月辭職後,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揭露台灣新聞媒體受金錢左右的現象。他在文中解釋,「業配新聞」就是「廣告主付費,卻包裝成新聞,意圖與媒體共謀,唬弄消費者的廣告形式」。3

台灣新聞自由度下降的原因,還包括某台商購買媒體後影響編輯政策使其喪失獨立性,編輯部根據老闆的政治立場轉向,使媒體轉而支持兩岸政府,導致其新聞自由的程度受到懷疑,連累了全台灣在國際上的觀感。以下是美國「自由之家」在年度評論旺旺中時集團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媒體企業主對其所取得的媒體內容的影響。自從蔡衍明這位在中國具有龐大商業利益的商人在2008年11月買下中時集團後,2009年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包括蔡衍明自己對中時集團的評論),標誌中時集團編輯政策的轉向,緩和了對馬政府、北京當局或改善兩岸關係上的批評。這也提高了中國政府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言論自由的憂慮。

但是,台灣與香港不同,畢竟台灣實質上是個獨立政治實體,既有民主政府,也有比較成熟的民間社會,一些知識精英看了台灣媒體淪陷的暗黑前景,挺身而出,採取行動,制止北京對台灣媒體的紅色滲透。僅在2012年,就先後發起幾次活動,主動參與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就外資購買台灣媒體案的聽證會,鮮明地表達意見。

2014年「太陽花運動」的政治主要訴求就是「反服貿協議」,反服貿協議中的一大主題就是反對大陸資本進入台灣印刷業。《服貿協議》中有這樣的條款:台灣應對中國開放印刷及其輔助服務業,同時北京也允許台資在大陸設立合資、合作企業,從事出版物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業務,大陸方投資應當控股或占主導地位。表面上看來,大陸、台灣似乎權利對等,但大陸方面設置的陷阱在於:中國方面,印刷業有嚴格管制,不可以涉入出版業,政治類文字印刷有管控;而台灣方面,印刷業與出版業相通,無政治限制,進入印刷業就等於進入出版業,以中資的雄厚資本與實力,一旦批准,就等於滲透台灣出版業並可長驅直入,擠垮以中小資本為主的台灣出版業。「太陽花運動」成功地阻止了《服貿協議》的批准,算是搬掉了中國大陸―台灣一體化的最後一塊鋪路石。

據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觀察,自從2012年「反旺中事件」後,NCC加強把關,陸資購買現象較少了,而中國廣告置入台灣播映也有相關規範。在台灣政治大環境有所改變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開始做「人脈經營」,搞各種論壇、交流等。張錦華教授進一步指出,「別讓北京不高興」就是他們這種人脈經營的次關係造成的結果,不可小覷。

在阻止北京對台灣媒體紅色滲透的過程中,台灣民間社團、知識分子的責任心與行動能力都可圈可點,為守護台灣的民主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華人知識分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就是台灣新聞自由度在十餘年之間降而復升的原因。


	2.向陽,〈在自立台日先後停刊之後——憂心以言台灣媒體生態〉,星期專論,2006年6月11日。

www.wretch.cc/blog/portnoy1211/4830444↺

3.黃哲斌,〈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作者部落格,2010年12月13日。

blog.chinatimes.com/dander/archive/2010/12/13/579524.html↺

4.2011HumanRightsreports<USACountryReportsonHumanRightspractices>”,issuedonApril8,2011.

www.intlhumanrights.com/TaiwanFreedomSpeech.htm。

文內中譯文的英文原文:Alsoofnotewastheinfluenceofownersovertheeditorialcontentofmediatheyacquire.AfterTsaiEng-Meng,abusinessmanwithsignificantcommercialinterestsinthePRCpurchasedtheChinaTimesGroupinNovember2008,aseriesofincidentsin2009——includingTsai'sowncommentstothemedia——pointedtoasubsequentchangeineditorialpolicyinthedirectionofsofteningcriticismoftheMaadministration,Beijing,orimprovementsincross-straitties.ThisalsoraisedconcernsoverthepotentialdirectorindirectinfluenceoftheChinesegovernmentonfreeexpressioninTaiwan.↺

5.何清漣,〈服貿協議:中台一體化的最後鋪路石〉,美國之音,2014年3月24日。

www.voachinese.com/a/sta-taiwan-china-20140324/1877849.html↺

6.李怡欣,〈中共對台灣媒體統戰.學者:輿論控制六部曲〉,《大紀元時報》,2018年5月14日。

www.epochtimes.com/gb/18/5/14/n10393326.htm↺


第五章 中共政府對台灣媒體的紅色滲透二、中共勢力滲入台灣媒體的方式

一、台灣新聞自由度的升降受台海關係變化影響|第五章 中共政府對台灣媒體的紅色滲透|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 何清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