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大观红楼:欧丽娟讲红楼梦 >
- 第二册 >
- 第一章 总论:超越少女崇拜
四、母神系统
众金钗虽然是《红楼梦》的血肉,处处散发着女儿的芳香,但从全书的整体结构来看,母神人物才是支撑故事的骨架。
大母神作为原型女性的原始形态,其形象是“伟大”和“母亲”的象征性结合。埃利希·诺伊曼指出:
当分析心理学谈到大母神原始意象或原型(the primordialimage or archetype)时,它所说的并非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任何具体形象,而是在人类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种内在意象。在人类的神话和艺术作品中的各种大女神(the Great Goddess)形象里,可以发现这种心理现象的象征性表达。[1]
而《红楼梦》正是一部体现出大女神形象以及心理现象的艺术作品,整部《红楼梦》中,虽然是以少年男女为叙写重心,然而,支撑着青春叙事的力量却是隐身幕后、不时现身的母性人物。在故事篇幅的比重上,她们是配角;但作为力量的来源,却是赐给青春光彩的灵魂,她们是不折不扣的救世之神与命运之神。
整体而言,《红楼梦》中这些母性人物存在于神界,也出现于俗界,神界的超现实力量到了人间,则是透过合情合理的伦常规范来施展,同样都体现了“伟大母亲”的象征意义。从功能性质、年龄辈分来掌握,至少有六个女性人物构成了一个循环递接、环环相扣的完整系统,这其实也是《红楼梦》叙事的真正架构。而此一贯透了神界与俗界,在神俗二界所分化而形成的母神系列,可以简化列表如下:
①本表系据梅新林之说增补,见《红楼梦哲学精神:石头的生命循环与悲剧指归》(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页178—191。
在这个系列里,本书有别于一般对青春少女的歌颂,转而阐发《红楼梦》中具有母亲原型意涵的母神人物。因为如果没有她们,小说中那些美丽动人的女儿们会失去更多的光彩,而小说家其实深刻地了解这一点,因此对这些由女儿成长为母神的女性人物也给予庄严的礼赞。她们虽然不再清新、美丽、自然、纯洁,却具有超出于清新、美丽、自然、纯洁之上的更宏伟的力量,在和平的时空里抚育,给予温暖、保护、丰饶;也在破坏中重建,在伤害后修补,在灭绝时复生。她们慷慨付出的慈悲与智慧,是“婴儿女神”更宽广的未来,是成长的更高展望。
因此,我们必须像重视金钗们一样地关注她们,为了更了解《红楼梦》,也为了更了解人类存在的丰富景观与生命实践的多元方向。而女性和男性一样,她们的生命应该如同世界一样宽广。
[1] 〔德〕埃利希·诺伊曼著,李以洪译:《大母神——原型分析》,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