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詩選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1]
土暈銅花蝕秋水[2],要須悍石相礱砥。十年冰檗戰膏粱,萬里煙波濯紈綺[3]。歸來詩思轉清激,百丈空潭數魴鯉。逝將桂浦擷蘭蓀,不記槐堂收劍履[4]。却思庾嶺今何在?更説彭城真夢耳[5]!君知先竭是甘井[6],我願得全如苦李[7]。妄心不復九迴腸[8],至道終當三洗髓[9]。廣陵陽羨何足較[10]?只有無何真我里[11]!樂全老子今禪伯[12],掣電機鋒不容擬[13]。心通豈復問云何[14],印可聊須答如是[15]。相逢爲我話留滯,桃花春漲孤舟起[16]。
[1]元豐七年(1084)冬作。王鞏,字定國,自號清虚先生。長於詩,與蘇軾友善。元豐二年因蘇軾“烏台詩案”牽連,貶爲監賓州(今廣西賓陽縣)鹽酒税,七年放歸。
[2]〔土暈句〕言鏡面色澤模糊。秋水,喻銅鏡之面,唐鮑溶《古鑑》詩:“曾向春窗分綽約,誤迴秋水照蹉跎。”
[3]〔十年二句〕多年清苦生活戰勝膏粱趨尚,長途飄泊奔波洗清紈袴習氣。冰檗,白居易《三年爲刺史二首》其二:“三年爲刺史,飲冰復食檗。”檗,黄檗,味苦。
[4]〔逝將二句〕上句謂貶往賓州;下句謂剥奪朝廷賜予的特權。槐堂,王鞏家有三槐堂,這裏指王家。劍履,《漢書·蕭何傳》:漢高祖劉邦論功行賞,“乃令何(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後世有功大臣亦有享此殊寵者。王鞏係王旦(真宗時知樞密院、進太保)之孫、王素(仁宗時工部尚書)之子,世代顯宦之家,故云。
[5]〔更説句〕蘇軾自注:“來詩述彭城舊遊。”參看前《百步洪》詩。
[6]〔君知句〕《莊子·山木》記“大公任”語:“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7]〔我願句〕《晉書·王戎傳》,王戎“嘗與羣兒嬉於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8]〔妄心句〕司馬遷《報任安書》:“是以腸一日而九迴。”
[9]〔至道句〕舊題漢郭憲《洞冥記》卷一:東方朔“以元封中,游鴻濛之澤,忽見王母(一本無王字)采桑於白海之濱。俄有黄翁(一本作黄眉翁)指阿母以告朔曰:‘昔爲吾妻,託形爲太白之精,今汝此星精也。吾却食吞氣已九千餘歲,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見幽隱之物。三千歲一反骨洗髓,二千歲一刻骨(一本作剥皮)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10]〔廣陵句〕蘇軾自注:“余買田陽羨,來詩以爲不如廣陵。”
[11]〔無何〕《莊子·應帝王》記“無名人”語:“出六極之外,而游無何有之鄉。”又《逍遥遊》:“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
[12]〔樂全句〕蘇軾自注:“謂張安道也。定國其婿。”張安道即張方平,號樂全居士。
[13]〔掣電句〕機鋒,佛教禪宗指問答迅捷、不落迹象、含有深意的語句。《人天眼目》卷三:汾陽禪師:“霹靂機鋒着眼看,石火電光猶是鈍,思量擬議隔千山。”
[14]〔心通句〕心通,禪宗教義不立文字,不依言語,直以心爲印,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問云何,佛經中記述問答時的常用語。
[15]〔印可句〕印可,承認,許可。《維摩詰所説經》卷上《弟子品第三》:“若能如是坐者(指‘宴坐’),佛所印可。”答如是,佛經用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善現啓請分第二》記長老須菩提白佛言:“云何降伏其心?”《大乘正宗分第三》接云:“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16]〔相逢二句〕意謂請代向張安道轉告我行路滯留之故,待明春水漲時,我當舟抵南都拜謁。
【評箋】 紀批(卷二四):“筆筆精鋭。”“盤空硬語,具體昌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