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灯谜
由于《红楼梦》对元宵节的重视,数度写到过节的情节,趁便可以善用灯谜来暗示人物命运。第一次是第二十二回的《灯谜诗》七首,其中除贾政所作外,其余六首各是对制谜者的命运暗示,而其寓意则透过贾政的心内沉思所明白表述,与第五回太虚幻境的人物判词完全一致。依序可以表格图示如下:
其中除了贾政所作合乎佳节吉言,并切合其端正性格之外,其余皆如“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是垂头沉思。”
灯谜第二次出现在第五十回,因为“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的吩咐,于是众人各有发挥,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众人都道:“也要作些浅近的俗物才是。”最后依贾母品味所作的《灯谜诗》三首,却因为小说中并未提出谜底,于是留下悬缺,引起后人的猜拟试答,诸如周春解云:
灯谜儿,宝钗“镂檀镌梓一层层”,余拟猜纸鸢,第三句“虽是半天风雨过”暗藏高字。宝玉“天上人间两渺茫”,拟猜纸鸢之带风筝者。黛玉“何劳缚紫绳”,拟猜走马灯。[10]
王希廉解云:
宝钗灯谜似是树上松球,宝玉灯谜似是风筝琴,俗名鹞鞭,黛玉灯谜似是走马灯。[11]
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认为宝钗的灯谜是松塔,宝玉的灯谜是吹火筒,“状其通灵”,黛玉的灯谜是走马灯。[12]这三家的谜底可以配合诗谜,整理如下表:
其中,灯谜诗的内容与制谜人物的命运如何关涉,显得颇为艰涩难解,此处只好存而不论,以免穿凿附会。
在这三首灯谜诗之后,紧接着是宝琴走过来笑道:“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其诗见诸第五十一回,显然也是为了猜谜而制作的灯谜诗,只是隐藏在“怀古”的名义下,因此其内涵更为复杂。值得注意的是,与前面的三首灯谜诗一样,小说中对这组《怀古十绝句》也一直没有揭晓谜底,连书中饱读诗书的传统文士,在切近其身的历史脉络与情境脉络之下,仍然是现场“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则缺乏传统文化学养与当下之情境讯息的现代读者,更容易陷入缺乏校正系统的多方揣测而难以取得定解;再加上这组诗歌的寓意十分复杂,此处只能就“暗隐俗物十件”的部分加以整理说明。
经由清末以来许多研究者的努力,包括: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妙复轩《评石头记》、徐凤仪《红楼梦偶得》、赵曾望《窈言·下》,以及近人陈毓罴《红楼梦怀古诗试释》、毕可生《红楼诗谜如何猜》、洪玉宋《怀古诗谜答案综介》、孙念祖《薛宝琴“怀古”诗谜试解》、杜海《〈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谜底浅探》、李友昌《〈红楼梦·怀古绝句十首〉探谜》等等,其所猜拟的谜底虽无确证,然亦多有合理可参之处,可以依序大略整理图示如下:
[1] 太愚:《红楼梦人物论·薛宝钗论》末尾指出:“黛玉没有金锁锁住,被抛到时代外面去了;宝钗死抱着自己的项炼,却被活埋在时代的里面!”见王国维等:《红楼梦艺术论》(台北:里仁书局,1984),页186。此处藉以诠释图画的涵义,亦颇为贴切传神;至于“宝钗死抱着自己的项炼”一句中的讽意,实则不然,可置勿论。
[2] 其中髓与碎、窟与哭、杯与悲的谐音关系,参第五回夹批。
[3] (清)洪秋蕃:《红楼梦抉隐》,参冯其庸纂校订定,陈其欣助纂:《八家评批红楼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页139。
[4] (清)解盦居士:《石头臆说》,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3,页191—192。
[5] 详参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页535—536。
[6] 〔美〕曼素恩著,杨雅婷译:《兰闺宝录:晚明至盛清时的中国妇女》(台北: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页53。
[7] (清)赵之谦:《章安杂说》,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4,页375—376。
[8] (清)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4,页395—396。
[9] 参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页1052—1053。引自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页603。
[10] (清)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3,页74。
[11] 冯其庸纂校订定,陈其欣助纂:《八家评批红楼梦》,中册,页1222。
[12] 冯其庸纂校订定,陈其欣助纂:《八家评批红楼梦》,中册,页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