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大观红楼:欧丽娟讲红楼梦 >
- 第四册 >
- 第六章 薛宝琴论
一、缥缈空灵的姑射仙子
一般来看,清代评点家对宝琴的认知,普遍都是仙气缥缈、风姿绰约,清丽出众以致缺乏有血有肉的真实感,诸如:
•薛宝琴为色相之花,可供可嗅、可画可簪,而卒不可得而种,以人间无此种也。[1]
•“宝琴古今人孰似?”曰:“似藐姑仙子。”[2]
•宝琴丰度飘飘,无人间烟火气。譬诸诗家,宝钗为能品,宝琴为神品,小乔身份,固远胜大乔也。且以金玉之良缘,成诸人谋,孰若梅雪之佳偶,出诸天然。天下惟天然者为难能而可贵耳。美哉宝琴,夫何修而到此![3]
种种说法一致公认宝琴有如超离凡尘的仙姝,陈其泰甚至认为:
•突然来一宝琴,是衬托宝钗文字。……勿认真看作有一个宝琴。[4]
•可见是子虚乌有之人,只为勾勒宝钗色相之用耳。[5]
如此一来,宝琴更似乎只是一抹陪衬的影子,可有可无。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原因十分吊诡,那便是宝琴堪称《红楼梦》中唯一一位完美到虚幻的女性人物,是人间真正实至名归的“兼美”。
曹雪芹在第一回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小说中所记乃“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且这“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衡诸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王熙凤、妙玉、晴雯、花袭人等众位金钗而言,此一自述的确都是可以成立的,因而未必是谦词。这些“异样”女子固然都是迥奇不凡的秀拔人物,但却各有所偏、得失互见,如黛玉的纯真聪慧却不免小性伤人,宝钗的圆融智慧却往往世故从俗,凤姐的精明干练却失于严苛权谋,如是种种,都显示出脂砚斋所谓的“人各有当”(第四十三回批语)却也“人各有失”的人性全貌。俞平伯也曾说:
《红楼梦》所表现的人格,其弱点较为显露。作者对于十二钗,是爱而知其恶的。所以如秦氏底淫乱,凤姐底权诈,探春底凉薄,迎春底柔懦,妙玉底矫情,皆不讳言之。即钗黛是他底真意中人了;但钗则写其城府深严,黛则写其口尖量小,其实都不能算全才。全才原是理想中有的。[6]
然而批文入情,“兼美”毕竟出现于仙界的太虚幻境,成为宝玉快意称心的梦中女神,人间世虽然罕见理想中的全才,小说里也依稀出现其人之影踪,唯独此人真正综合了各家所长,呈现完美却不真实的圆满人格,是为足以创作出《怀古十绝句》的薛宝琴。
曹雪芹刻意塑造了一位中途才参与故事发展的薛宝琴,也是贵族阶层中最后一位登场的大家闺秀,在她之后还能够焕人眼目、令人称奇者,就只有尤二姐、尤三姐这对改邪归正又薄命横死的姊妹,但两人的出身并不属于门第世家,所带有的是放浪失格的庶民气息,不可相提并论。奇特的是,宝琴作为大家闺秀中的出类拔萃者,其完美固然为尤氏姊妹所难以望其项背,连其他钟灵毓秀的贵宦千金也都瞠乎其后,她以压轴的方式登场,海纳百川般尽收前面所有年轻女性的风采,正是带有这一层意味。然而,“完美”却成为一个人失去真实存在感的因素,道理何在?对这个奥妙的问题,叙写人物最有心得的小说家与历史学家都提出了有趣的解答。
脂砚斋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评论,指出在人物身上“缺陷”可以创造真实,甚至增加美感的道理:
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今以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书合眼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第二十回批语)
这段话借由湘云的咬字不清阐明“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的道理,其实继承了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记述人物列传的独门心法,如明朝董复亨转述顾天埈所言:
余友顾太史(案:即顾天埈)尝与余论史,谓:“太史公列传每于人纰漏处刻画不肯休,盖纰漏处即本人之真精神,所以别于诸人也。”余叹为知言。[7]
正因为“纰漏处即本人之真精神”,因此,深谙人性的文学家乃以之为必争之地,并不独美人为然,以脂砚斋所列举的“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而言,便一一在宝钗、黛玉身上有所体现,太真、飞燕、西子恰恰都是两位少女的历史重像。扩而推之,体貌之下的内在性情最是灵魂所在,其纰漏处岂非更有画龙点睛之效?
既然整部小说中唯独宝琴这位全才兼美的金钗,竟以“毫无纰漏处”凌驾于众姝的品貌才情之上别树一帜,其“本人之真精神”又该如何刻画?失去了着墨处的小说家应该面临了高难度的一大挑战。几乎没有败笔、更毫无虚笔的曹雪芹,除了让薛宝琴留下一个空灵的赞叹之外,究竟还为这位少女灌注了哪些生命的真实质素,使得她在完美之中蕴蓄了人性的复杂内涵,因而形成了合情合理的生命史,独特而完整地展演出专属的人物风貌?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提供了抉发此书之创作奥秘的独门心法。
[1] (清)涂瀛:《红楼梦论赞·薛宝琴赞》,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三,页128。
[2] (清)涂瀛:《红楼梦问答》,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三,页144。另一位评点家王希廉亦云:“宝琴似藐姑公子。”与此说如出一辙,见(清)江顺怡:《读红楼梦杂记》,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三,页206。
[3] (清)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三,页212。
[4] (清)陈其泰:《红楼梦回评》,第四十九回回评,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页736。
[5] (清)陈其泰著,刘操南辑:《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辑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第四十九回评,页161。
[6]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俞平伯论红楼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页471。
[7] 舒芜:《宝琴的出场》,《红楼说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页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