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苏东坡全集 - 曾枣庄、舒大刚编 >
- 东坡书传
东坡书传卷十五
君奭第十八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
三公论道,左右相任事,周公、召公以师、保为左、右相。
召公不悦,周公作《君奭》。
旧说,或谓召公疑周公,陋哉,斯言也!方周公摄政,管、蔡流言,周公晏然不自疑,当时大臣亦莫之疑者,何独召公也?今已复子明辟,召公复何疑乎?然则何为不悦也?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故伊尹既复政则告归,而周公不归,此召公所以不悦也。然则周公何以不归也?察成王之德,未可以舍而去也。周公齐百官以从王,而王之所用,悉其私人受教于王者,此其德岂能离师辅而弗反也哉?故召公之不悦,为周公谋也,人臣之常道也;而周公之不归,为周谋也,宗臣之深忧也。召公岂独欲周公之归哉!盖亦欲因复辟之初,而退老于厥邑,特以周公未归,故不敢也。何以知之?此书非独周公自言其当留,亦多留召公语,以此知召公欲去也。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
周公昔尝告召公曰:天其将使周室永孚于休欤?抑将终出于不祥欤?皆未可知也。于时召公答曰:是在我而已,我若能祗上帝命,不敢荒宁,则天永孚于休。若其以念我天威,及使我民无所尤违,则天将终出于不祥,此皆在人而已。今我不去,正为此耳。故举其昔言以喻之。
在我后嗣之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
此皆罪成王之言。在,察也。遏,绝也。佚,失也。经历,历年长久。言我察成王之德,大未能事天地,遏绝放失,前人之光明,盖生于深宫之中,不知天命不易。我若去之,其将弗永年矣。周公盖以丕视功载,知其如此。
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
冲子之不正,吾亦安能正之哉?独示之以前人光明之德,使不习于下流。其为正也大矣。
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
天命不常,我所以辅成王之道,惟以延武王之德,使天下不舍文王所受之命也。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
即伊尹也。
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
汤初克夏,欲迁夏社,作《臣扈》之篇。汤享国十三年。又七年而太甲立,太甲享国三十二年。又更四帝,乃至太戊,而臣扈犹在,岂非寿百余岁哉!
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
贤,亦巫咸之子孙。
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殷有圣贤之君七,此独言五,下文云“殷礼陟配天”,岂配祀于天者,止此五王,而其臣皆配食于庙乎?在武丁时,不言傅说,岂傅说不配食于配天之王乎?其详不可得而闻矣。
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陈,久也。陟,升遐也。言此诸臣为政不久,则不能保乂有殷,且使其王升遐则配天,致殷有天下,多历年所。此周公所以久留之意也。
天惟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
此明主、贤臣为政既久,则天乃为纯佑者是命。商之百族大姓,及王臣之微者,实皆秉德明恤,以至于小臣,藩屏侯甸者,皆得其人。况于奔走执事之臣,皆以此道此德举,用乂厥辟。以上下同德,故有事于四方,则民信之若蓍龟然。此又周公久留之意也。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
天寿此中宗、高宗、祖甲,和平至道之王,使保乂有殷。此三王,皆能继天灭威。灭威者,除害也。
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
汝若忧思深长,则天命乃可坚固。汝其念有以济明我邦者。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宁王,武王也。天降割丧文王,申劝武王之德,而集天命也。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诸夏也。
亦惟有若虢叔,
王季子,文王弟。
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五人,皆贤臣有道德者。不及太公望者,太公专治兵事功臣,非周公所法也。
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
此五人者,文王疏附,先后奔走御侮之友也。故曰:文王若不能与此五人者往来,使以常道教文王,则无德以降于国人也。
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
迪见者,以道显也。冒闻者,以德被天下闻也。
武王惟兹四人,
虢叔亡矣。
尚迪有禄。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
凡周德之所被及者,其民尽称诵武王也。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
游大川者,必济而后已。今予与汝奭同济,小子其可以中流而止乎?
收罔勖不及,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
周人以鸑鷟鸣于岐山,为文王受命之符,故其《诗》曰:“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我与汝奭皆文王旧臣,同闻鸣鸟者也。我与汝同闻见受命之符,而今又同辅孺子,其可以不俟王业之大成,而言去乎?我当收蓄成王不勉不及之心,又当留汝奭耇老成人以自助,汝若不降意小留,则是天不欲我终王业、定天命也。天如不欲我终王业、定天命,则当时必不使我与汝同闻鸣鸟矣。况能格于皇天乎?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
谋广我意。
不以后人迷。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极。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周公与召公同受武王顾命,辅成王,故周公曰:前人敷其心腹,以命汝,位三公,以为民极。且曰:汝当明勖孺子,如耕之有偶也。在于相信,如车之有驭也,并力一心,以载天命。念文考之旧德,以丕承无疆之忧。武王之言如此,而可以求去乎?
公曰:君,告汝朕允。
告汝以我诚心。
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
殷之丧,其否塞大乱,至于如此,可不惧乎?
肆念我天威,予不允惟若兹诰。予惟曰:襄我二人。
襄,成也。予本不欲如此告也,予惟曰王业之成,在我与汝二人而已。
汝有合哉,言曰:在时二人,天休滋至,惟时二人弗戡。
汝闻我言,而心有合也,曰:信如我言,在我二人而已。然今,天方保周,王室日昌大,在我二人受此福乎?德胜福则安,福胜德则危。今天休滋至,恐二人德不能胜也。由此知召公之不悦,盖以满溢为忧也。
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让,后人于丕时。
周公言,汝奭以满溢为忧乎?则当求俊民而显明之,他日让此后人,惟昌大之时而去,未晚也。
呜呼!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
以我二人厚辅之故,周室乃有今日之休。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我以今日之休为未足也,惟至于日月所照,莫不祗服乃已也。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
惠若,言愿也。
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予惟哀天命之不终及民之无辜也。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祗若兹,往敬用治。
蔡仲之命第十九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蔡叔死于囚,不得称“没”。仲为卿士,无囚父用子之理,盖释之矣。
仲践蔡叔之旧国,以鲜为始封之君,则周既赦其罪矣,故得称“没”。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
郭,虢也。《周礼》六遂,五家为邻。
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
周公不以流言杀骨肉,若管叔不挟武庚以叛,亦不诛也。蔡叔囚而不诛,至子乃封。霍叔降而不囚,三年复封之霍。此周公治亲之道也。
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
蔡叔未卒,仲无君国之理。蒯聩在而辄立,卫是以乱。孔子将为政于卫,必以正名为先,则周公封蔡仲,必在叔卒之后也。
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
迈德自己,使人可以循迹而法汝也。
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中,情也。治国济民皆以情,不以伪也。中不足则必强诸外,故作聪明。而实聪明者,未尝乱旧章也。
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
以一偏之言而改其常度,非其本心也,生于视听之不审尔。故患在欲速,不在缓,缓则视听审,而事无不中矣。
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政》。
践,灭也。
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
晏子谓齐景公:“古之居此者,有蒲姑氏。”乐安县北有蒲姑城。二篇,亡。
多方第二十
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
自《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八篇,虽所诰不一,然大略以殷人不心服周而作也。予读《泰誓》《牧誓》《武成》,常怪周取殷之易。及读此八篇,又怪周安殷之难也。《多方》所告不止殷人,乃及四方之士,是纷纷焉不心服者,非独殷人也。予乃今知汤已下七王之德深矣。方纣之虐,人如在膏火中,归周如流,不暇念先王之德。及天下粗定,人自膏火中出,即念殷先七王如父母。虽以武王、周公之圣,相继抚之,而莫能禁也。夫以西汉道德比之殷,犹珷玞之与美玉也,然王莽、公孙述、隗嚣之流,终不能使人忘汉,光武之成功若建瓴然。使周无周公,则殷之复兴也必矣。此周公之所以畏而不敢去也。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周公以王命告诸侯及凡尹民者。
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
大降尔命,谓诛三监,黜殷时也。
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
图天之命,犹曰徼福于天。小人之求福者,必以祭祀,念汝殷人。大惟徼福于天,而不念敬祀,是求非望也。
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于民。
帝非不降格于夏,而夏乃大厥逸,无忧民之言。虽无忧民之心,而有其言,民犹不怒,天犹赦之,犹贤于初无言者。弃民之深也。
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桀未尝肯以一日之力,勉行顺天之道。
乃尔攸闻。厥图帝之命,不克开于民之丽。
丽,著也。奠民之居,王政之本。民不土著,虽尧舜不能使无乱。桀之所以徼福于天者,皆非其道,未尝开衣食之源,以定民居也。
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因甲于内乱。
甲,始也。乱自内起。
不克灵承于旅,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
古者谓大祭祀曰旅。言不能承祀天地鬼神,又不知进德之恭,而大慢于民也。
亦惟有夏之民叨,日钦劓割夏邑。
叨,贪也。,忿也。尊用此人,使劓割夏邑。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惟天不畀纯,
不与桀者,亦大矣。
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
义民,正人也。桀所害者皆正人,天以此故,不可使桀永年而多享也。
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
桀之所尊用者,皆不能知保享于民之道也。
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
开,明也。
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
简,至也。
慎厥丽乃劝,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
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
自汤以来,皆谨土著之政,民既奠居,则刑罚可以劝,而况于赏乎。
今至于尔辟,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呜呼!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
屑,轻也。纣责命于天,轻出怨天之辞。
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
夏政不享于天,则其诸侯间而取之,亦如今殷之为周取也。
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
蠲,洁也。烝,升也。其升闻于天者,不洁也。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世未尝有自狂作圣、自圣作狂之人,而有自圣作狂、自狂作圣之道,在念不念之间耳。
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
须,待也。暇,间也。武王服丧三年,还师二年,天佑殷之子孙,以此五年暇以待之。夫圣狂之间,如反覆手,而况五年之久,足以悔祸复天命矣。纣惟曰:我,民主也,其若我何?其言无可念听者。
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惟尔多方,罔堪顾之。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
夹,辅也。介,助也。
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
道尔而数不静者,以尔心未仁也。
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屑播天命。
轻弃天命也。
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
我欲汝信于正,故教告之,不改则战恐要囚之。
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
汝奔走事我,我监视汝所为,五年于此矣。
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臬。
伯,长也。汝自有相君、相长者,至于小大众正之人,皆汝所能作止也。
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
家不和则邑不明,虽勤于事,无益也。
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
服凶人,莫如和敬。
克阅于乃邑谋介。
简邑人以自介副。
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
介,助也。
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
尔不我享,民亦不尔敬矣。
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
迪简之命也。
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
将远徙之。
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祗告尔命。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
今既戒汝以和敬,汝不能用,则他日又举今言以告汝,无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