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固

  下载全书

唐小说家。清河(今属河北)人。曾任金部郎中、桂管观察使。作有小说集《幽闲鼓吹》等。

张 延 赏

张 固

唐张延赏将判度支 [1] 。知一大狱颇有冤屈,每甚扼腕。及判使,召狱吏,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复见一帖子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令两日须毕。明旦,案上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遂止不问。子弟承间侦之 [2] ,公曰:“钱至十万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恐及祸,不得不受也。”

本篇选自《幽闲鼓吹》。

中唐以后的唐王朝,虽然依旧维持着大一统的称号,但是由于皇帝的昏庸、吏治的腐败,已失去了唐初蒸蒸日上的气势。在唐代小说中,有许多影射和揭露官场腐败的作品,《张延赏》摄取的就是其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作品中的张延赏一出场就很有点正直之气,见冤狱“每甚扼腕”,一腔誓将平冤昭雪之慨。当事者行贿三万贯,“公大怒”,颇令人高兴;行贿至五万贯,“公益怒”,简直让人为之击节赞叹了;行贿数增至十万贯,读者想象这位“清官”必拍案而起,严加惩处行贿者。没想笔锋陡转,张延赏竟“遂止不问”,还厚颜无耻地说:“钱至十万贯,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恐及祸,不得不受也。”

“钱能通神”,这本是人们用来讥讽生活中那些有权有势者不秉公办事,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之行为的,但现在却变成了张延赏受贿的借口,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这里,作者运用了自我暴露法,通过人物言行不一、前后矛盾的描写,让被讽刺对象在聚光灯下进行丑自炫为美、假自炫为真、恶自炫为善的喜剧性表演,从而在貌似平静的叙述中,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陈惠琴)

注 释

[1].判:唐宋官制,以大兼小,即以高官兼较低职位的官称判。度支:官名。魏晋始置,掌财政收支。

[2].承间侦之:趁机会试探着问。间,空隙;侦,即问。


《玉泉子》严子休

张 固|隋唐五代|唐宋小说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