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休复
宋小说家。字端平。江夏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小说集《茅亭客话》等。
葭萌二客
黄休复
伪蜀 [1] 末,利州路 [2] 有二客,负贩杂货,往葭萌市 [3] 鬻之。山程巇崄,竹树荒凉,时雨初霁,日将暮,去市十五里余,藂林高树上有人云:“虎过溪来,行人回避。”二客惶忙,选得一树高枝叶蔽人形处登之。逡巡 [4] ,有二虎迭来攫跃,或作人声曰:“人在树上。”一虎曰:“我须上树取之。”虎欲相及,二客悸栗,以拄杖摏之。虎叫曰:“刺着我眼。”遂下树号呼而逸。至曙,行人稍集,遂下树。赴葭萌市征之所 [5] ,有一妇报云:“任拦头 [6] 夜来醉归,刺损双眼,不来检税。”二客相顾私语,众怪而问之,因说夜来以拄杖摏损虎眼,是斯人伪为虎而劫路耶?众言此处近有二虎,且暴,四远村庄犬彘驹犊,逮将食尽。市人遂相率持杖往拦头家验之。才及中路,遇一虎。虎畏人多,惶怖奔逃,越山哮吼而去。众至任拦头家,窥其篱隙之内,但见拦头倮形而坐,两目流血,呻吟不已。众乃叱之,以杖击笆篱,其拦头惊忙踉跄曳一尾突门而出,目无所见,撞落深坑,吼怒拿攫,为众人棒及大石毙之,遂舁入市。向先见者虎,即拦头妻也。休复见史传人化为猿、为鱼、为鳖、为龟、为蛇、为虎之类甚多,不可以智诘之矣。
本篇选自宋朝黄休复志怪小说集《茅亭客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小说类著录《茅亭客话》,称:“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作者为蜀人,书中所载全是前后蜀至宋真宗时期的蜀中异闻,内容主要是征应祥验、奇品异物、神仙道士,兼及鬼神精怪等。全书总体上风格比较平实,承袭了魏晋六朝以来志怪小说“纪事存朴,广爱向奇”的艺术特色。其中也不乏叙述曲折有致的篇章。
本篇写一个税卡吏役变虎伤人的故事。唐人说部中记老虎异事的篇目极多,如唐皇甫氏《原化记》中“天宝选人”“李奴”“中朝子”“南阳士人”“张俊”“浔阳猎人”“柳并”等均记录老虎事,其中“南阳士人”写南阳士人化虎食人事,与本篇情节尤为相近。唐张读《宣室志》中“李徵”条,也写到天宝中李徵化虎遇故人袁傪事。这一类题材对宋人影响较大,《茅亭客话》中写老虎内容的篇章不少,另如卷八“李吹口”条记虎不伤醉者,反被醉鬼喷嚏所震,落崖而死。而本篇较之他篇,寓意更为深厚,含有人而虎、虎而人的意思,以此反映了苛税猛于虎,人民对税吏残民的不满。
从本文的具体描写来看,不长的篇幅却能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葭萌二客是全篇的线索人物。故事由二人贩货至葭萌市而起。在经过山岭时,二人受到警告有老虎,可谓平地生起波澜。文章把二人的心理简捷传神地勾勒出来,“惶忙”上树,“悸栗”着被迫以杖摏虎自卫。而二虎能够发出人声,一开始就给本篇蒙上了一层怪异的神秘色彩。接着天明后,二人到税务所,却听到税吏眼睛被刺的消息。二人私下犯嘀咕时,引起众人的关注和询问。这是巧合,还是税吏假装成老虎抢劫行人,税吏到底是人是虎?文章在这里设下悬念,有力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读者的阅读进程,增强了文章的张力。为了弄清究竟,众人找到税吏家,结果发现税吏是老虎化成,于是共同击毙老虎。本文的志怪色彩至此才彻底明朗。作者还嫌不足,又在文末议论说,史传中多有人、兽幻化的记载,不能以常理推测。这一段总结,把本文的重点落实在了志怪上,从而削弱了文章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味,可以说是画蛇添足之笔。
(宋莉华)
注 释
[1].伪蜀:指孟知祥、孟昶在蜀中建立的王朝。
[2].利州路:宋路名,今陕西汉中县一带。
[3].葭萌市:葭萌,古县名,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市即市集。
[4].巡:稍停。
[5].市征之所:征收市集税的公所。
[6].拦头:同揽头,市集上征税的吏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