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韵律词的基本类型
韵律词是由音步决定的。不满一个音步的单音词或者单音语素要成为韵律词,就得再加上一个音节。变单为双的现象在汉语里比比皆是,其方式和功能也各式各样。这里我们只举数例以见其概:
a.重叠式:天天,年年……
重叠是韵律词实现的一种方式,其类型也很多。上举的量词重叠表示“每……”的意思。这种形式可以归纳为如下规则:当量词表示“每……”的意思时,必须符合两个要求:(1)重叠自己;(2)重叠的结果必须是一个韵律词。不重叠,不合(1)的要求;重叠后大于一个韵律词,则为(2)所不允许。因此“年年”(每年),“斤斤”(每斤)等等都是合法的重叠。但是“星期星期”(每星期),“加仑加仑”(每加仑)都超出了“韵律词”的要求,因此都不合语法。汉语里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重叠形式,其中有的与韵律词有关,如“慢慢-V”;有的则与重音有关,如“哗啦啦”。但(a)中的例子显然是以韵律词为标准[7] 。
b.延长式:踅→踅摸;眨→眨么……
所谓延长是指一个音节延长而成为两个音节,即所谓的“一生二”。这种现象自古就有,比如:“孔→窟窿”、“茨→茨黎”(《诗》)。这种“一生二”的变化也是韵律词实现的一种方式。郭绍虞(1938)说:语气舒缓,可以衍声增字。所谓“语气舒缓”就是指韵律结构要求该单音词“独自承当”一个韵律单位(音步),所以“衍声增字”便成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可见“衍声韵律词”也反映出它们在调节韵律结构上的作用。
c.感叹语:妈的!天哪!
感叹语也是韵律词实现的场所。除了上面的例子以外,像“哎呀”、“妈呀”、“唉哟”都是。感叹有时也可以用单音词。比如:“啊!长城!”这里似乎单音节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音步。但是如上所述,这种单音词一般是通过“停顿”和拉长元音来补足音步的。所以凡是有单音音步的地方,要么有停顿,要么自成一个语段,像“我买:油、盐、醋、还有酱油”中的“油”、“盐”、“醋”。在没有停顿和延长的情况下,单音节词便受到限制。比如:“* 我们种植花”说起来就别扭,因为单音节“花”在句尾重音音步的位置上而又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语段(单音宾语往往与动词为一语段)。而要是说成“我们种植花草”就没有问题了。因为“花草”是一个音步,一个韵律词(有关其他例子,参第三章)。
d.凑补式:阿姨,老虎……
凑补式指的是在音步不足的地方加一个无关紧要的字,以凑足音步。凑足音步是调节句子韵律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王力先生(1944,上273)所说的“即行裁撤”中的“行”跟“殊属不合”中的“属”均属这类。凑足音步也可以“帮助造词”。即吕叔湘(1941)等所举:“有夏”等于“夏”,“老虎”只是“虎”,“石头”只是“石”等等。其中上下所附加的字并无意义,无非是凑成双字而已。所谓“于义为缀,于音则所以足词”(郭绍虞1938)。其实所谓“足词”实即“足音步”。造句时凑足音步中的某一成分可能是随便的、临时的,那就是“临时韵律词”(如“殊属”)。它们也可能因不断使用而逐渐凝固。凝固以后就是“固化韵律词”,如“因而”、“而后”等。而为造词有意凑足音步的韵律词则是“意造韵律词”如古代的“有夏”,现代的“阿姨”等。
e.略语:北大,天大,中科院……
把多音节的词或词组紧缩成一个音步,叫略语,汉语里极普遍,而紧缩的结果一般都是一个韵律词,所以略语也是韵律词常常出现的场所。如:“航空学院→航院”等等,不胜枚举。
f.联绵词:彷徨,葫芦,蝌蚪……
联绵词一般都是声母或韵母有声韵关系的双音词,没有三音节的。这类双音词都是应韵律词的需要,或依声母或依韵母而孕化成双的,所以自然属于韵律词的范围。
g.复合式:水井,垫肩,热带鱼……
复合词不仅是韵律词实现的方式,甚至可以说复合词就是韵律词的产物。这一点下文详论。这里只举几个例子:“盐:咸盐”;“井:水井”;“眼:眼睛”;“龟:乌龟”……在这类“单:双”成对儿的例子里,双音词跟单音词没有什么意义上的区别:盐不咸,没人买;井没水,还叫井?!可见“咸”、“水”都是多余的。这种语意多余的双音复合的出现也是应韵律词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大都属于“意造韵律词”之列。
上面只举例性地说明汉语韵律词的客观存在以及它多种多样的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