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大观红楼:欧丽娟讲红楼梦 >
- 第一册 >
- 第七章 《红楼梦》与才子佳人模式
三、情理缺陷:“庄农进京”式的伪富贵想象
从石头言说中完整所说的“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可见实际上在“皆蹈一辙”“千部共出一套”“通共熟套之旧稿”的公式化问题之外,让才子佳人小说受到严厉抨击的关键,还有内容上“终不能不涉于淫滥”的道德缺失,而比较说来又以这一点最为重要。因为对于贾府的世家阶级而言,这涉及到世家大族的礼法观念与生活实况,当面临道德问题时,其严重性绝非单纯的文学形式缺陷所能比拟,却因为不符合现代人的视野而遭受忽略。
也正因道德问题至关重大,在第一回只用一句话点到的“终不能不涉于淫滥”,就在第五十四回的“史太君破陈腐旧套”时,透过贾母对《凤求鸾》的批评给予充分的说明,其中非常全面地表达出这类浪漫爱情故事的各种隐含范畴,可以说是极为精彩的一段文学批评论述。所谓: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仕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对于贾母的这段话,除了结构上落入千篇一律的陈腐套式这一点没有争议之外,其余贾母所提到的几个批评重点,对于认定才子佳人故事是追求婚恋自主而符合现代价值观的读者来说,则是难以接受而多以“反讽”加以反对。但是,从它与第一回石头言说的呼应契合所构成文本上内证的高度一致,“反讽论”其实是缺乏成立条件的,何况回前脂批曰:
首回楔子内云:古今小说“千部共成(出)一套”云云,犹未泄真,今借老太君一写,是劝后来胸中无机轴之诸君子不可动笔作书。
于回末总评更明揭道:
会读者须另具卓识,单着眼史太君一夕(席)话,将普天下不尽理之奇文,不近情之妙作,一齐抹倒。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块)儡(垒)。
可见贾母的这一段“破陈腐旧套”是对第一回的充分发挥,其实是理解第一回的绝佳钥匙,就如何理解石头所谓“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的重要议题而言,都可以由此获得解答。
可惜的是,在习惯以婚恋自主为人生终极价值之一的现代人眼中,贾母的评论与脂砚斋的批语都被视为是扭曲而偏差的片面之见,认为与曹雪芹的意见相反,因为,伟大的《红楼梦》怎会主张如此落后保守的思想呢?于是就只能以“反讽”来解释这个现象。但是,我们在第一章就已经思考并提醒,一部作品的伟大并不在于合乎现代的价值观,小说家的任务也根本不是反对他的时代;作为一个历史中的人,他有他的思想感受与自己的问题,这是其他时空环境的读者所必须理解与尊重的。既然被视为作者之化身的石头都说“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这是明确不能故意视而不见的证据,而贾母的破陈腐旧套本也是与此一以贯之,则贾母所说又何来的“反讽”?事实上,她和石头都代言了同一个思想价值观,也就是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因此脂砚斋的批语也才会说贾母之言是“将普天下不尽理之奇文,不近情之妙作,一齐抹倒”的“卓识”,其中的“尽理、近情”是切合贾府作为贵族世家的情理而言的,却是那些虚拟富贵家庭的“奇文妙作”所认识不到的。这就是脂砚斋会批评“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的原因。
其中的关键在于,贾母所采取的批判角度乃是富贵家族中事体情理的现实逻辑性与读者反应的受众影响论,却往往被缺乏该阶级经验的论者混淆于文学虚构的理想性与艺术表现的审美论,以致受到扭曲与批评,而这并不是贾母言说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所谓“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的“淫滥”,显然与现代的一般认知是不同的,而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尽理,不近情”之处,也必须回到贵族世家特有的生活实况才能呈现。与其忽略、否定小说中和我们不同的价值观,不如放下主观意识,设身处地穿上他们的鞋子,理解这个世界中的人的思想感受是什么,更能真切地把握《红楼梦》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