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女
赵 晔
越王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①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②。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③,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拔箖箊④竹。竹枝上枯槁,末折堕地,女即捷⑤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即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见越王。
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⑥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⑦,亦有阴阳⑧。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⑨,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瑏瑠兔;追形逐影,光若彿彷;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大悦,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校瑏瑡之队长、高才习之,以教军士。当此之时,皆称越女之剑。
《越女》选自《吴越春秋》,是作者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它通过越女试剑、袁公变猿的描述和越女关于“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的精辟见解,说明习战用兵必须具备有特长的人才;同时,故事一反周秦以来的女人祸水论,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进步思想。
故事从头至尾都充满着神奇色彩,紧紧地抓住读者。当范蠡提出于“行阵、队伍、军鼓之事”有特长的人才时,没想到他向越王推荐的竟是本国一南林女子,给人留下奇特之感。在越女应聘途中,作者又特地安排了越女试剑和袁公化猿的情节:袁公拔起一根箖箊竹,而越女赤手空拳;干枯的竹梢断掉在地,越女便立即拾起;袁公握住竹竿便刺,越女让他刺了三下,却丝毫未伤;越女举起竹梢还击袁公,袁公飞跃上树,变成了白猿。至于击剑的方法,尚未交待,留下悬念。在神秘色彩中,渲染了越女出神入化的剑术,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更为奇特的是,越女生于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又无师授,其精湛的剑术全凭自己长期练习而成。直到最后,故事才借越王之问,由越女交待击剑之道:体内要充足精神,外表却显示出安稳的仪表;看去如温顺的美女,但交锋时要像受惊的猛虎;如太阳那样高远莫测,似飞兔一般轻快敏捷;横冲直撞,攻守自如;达到如此境界后,即可“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其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故事情节,堪称六朝志怪、佚事小说之权舆。
(曾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