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且置
[1] 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2]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3]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古代寓言大抵有人物,有情节,篇幅短小,内含哲理,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雏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郑人买履》就是一则优秀的古代寓言。
郑人是个愚人形象。他的“愚”并非让人一览无遗,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而逐步展现出来。本篇的情节安排看似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细加体会,倒是刻意增枝生节,故弄曲折,在曲折中透出浓浓的兴味。
郑人要买鞋,事情本来很简单。古代集市又称赶集,每月朔望或节庆佳日等即聚集成市,要买鞋,只要择日去集市就成。但郑人把这桩事弄得很复杂。他先细心地量量自己脚的尺寸,购物前做到胸中有数,这无可厚非。量好的尺寸顺手撂在坐凳上,这暗示他做事有点丢三落四,但也还没有明显地与“愚”沾上边。以上“度足”“置坐”“之市”“忘操”诸情节,构成郑人并不愚的形象,这是第一层次。郑人在摊位上选中了心爱的鞋子,却突然意外地说:“糟!我忘了带尺寸!”急忙放下鞋子,匆匆奔回家,匆匆奔回市,手中拿着尺寸,买鞋已成泡影:市散人空。这一阵子,他显得有点愚憨,看他那么卖力,那么认真,结果事与愿违,真有点愚得可笑,憨得可爱。以上“得履”“乃曰”“反归取之”“及反”“市罢”,是郑人初露“愚”状的第二层次。
龙已画成,睛尚未点。如果寓言就此打住,有起因,有结局,也算首尾完整。但总没有叫人思索回味的余韵。所以作者用一问一答作为点睛之笔,特别是郑人振振有辞的回答让人叫绝:“宁信度,无自信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只相信用脚量下的尺寸。世间荒谬事,宁有过于此者?至此,第三层次的郑人“愚人”形象才得以丰满。“睛”的点成,使龙身通体皆活。回过头来看第一、二层次的郑人,没事找事,看似不愚,实质是愚,让人悟到这个郑人实在是“全盘皆愚”。本篇的情节一步一步“逼”出郑人的愚人形象,使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手法相当高明巧妙。
韩非编造这则寓言的用意,他在《外储说左上·经三》中说得很明白:“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也就是说不适合国情,只是效法先王之道,那就无异于“归取度”买履落空的郑人。时移世变,万象日新月异,岂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郑人买履”寓言告诉我们,办事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要只相信教条。本篇寓言是献给君王看的,所以寓讽刺揶揄于诙谐幽默的笔调中,让人易于接受。语言浅显通俗,也让人易于理解。这都体现了作者撰写时的匠心。(曹光甫)
注 释
[1].置:购买。
[2].度(duó):计算,测量。置:放置。
[3].度(dù):此指长短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