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下载全书

自《中國的陷阱》一書出版,迄今已逾20年,我也從不惑之年步入耳順之年,鬢邊白髮已生幾許。人老之將至倒不值得感歎,令人糾結的是中國那日益嚴酷的政治環境。當年那本《中國的陷阱》在中國旅遊了一年半,經過了13家出版社,最終還能由中國今日出版社於1998年1月出版,如今,作為《中國的陷阱》一書姊妹篇的《中國:潰而不崩》,已經毫無可能在中國大陸出版。這不僅說明中國的言論環境日益苛酷,更能證明,中國近期之內與民主政治無緣,這是清醒者都能看見的現實。

即使如此,我還是希望中國能夠找到一條出路。這本書凝聚了我多年的思想,有許多觀點與思考,就是在與我的夫君程曉農那無以數計的閒談中形成並得到磨礪的。這本書是我們二人16年朝夕相伴、艱難與共的思想結晶。這種閒談,幾乎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幾乎無時不在。有時,我們在夕陽中漫步,微風輕拂,樹林低語,時聞草木芬芳,即使在這種時候,我們也是想到什麼就談什麼,包括非常令人不愉快的中國問題。當散步者迎面而來,陽光燦爛地笑著向我們「Hello」之時,我才猛然醒覺這是在散步,頓時有點茫然:在遙遠的美國,享受著美國的自由民主,置身於這麼美好的大自然中,我們為什麼還要執念如此,不知疲倦地討論地球另一邊的中國?

沒有別的解釋,只因我們都出生在那塊土地上,並在那裡生活了幾十年。不管我們今天生活在哪裡,那塊土地上發生的一切,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無法不與那塊土地上的人共一國風雨。

也因為同是中國人,我這本書的三篇序言中的兩篇,來自多年的老朋友徐友漁與吳國光。他們與我一樣,都瞭解那塊土地,他們二位那富有穿透力的序言為拙作增色不少,我從中體會到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友情,更多的是他們那深切地憂國憂民之心。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清溪教授也欣然為拙作命筆,要言不煩,對拙著的「共產黨資本主義」的內涵做了非常精當的闡釋。張教授是臺灣本土人,他非常瞭解大陸與臺灣之間那種命運共同體般的關係,深知大陸民主化與否,實乃臺灣安危之所繫。我這三位朋友都對我的「潰而不崩」結論比較失望,在序言裡表達了這點,但因三位都是學者,既出於對我的學術信任,更知道學術研究不能出於想像,尤其是實證研究,基於事實做出推論是學者之學術良知和責任所在。

這本書在送出版社之前的校對,全部都是德國的野罌粟女士完成。她為我做的遠不止這些,從她發現我在VOA的博文中有錯字、別字、漏字之後,主動承擔了幾乎全部文章的校對工作,因此,成為我的文章、書稿的第一讀者,經常會為我提供不錯的意見。她的堅持不是數月,而是長達幾年,對此,我心存感激,無以言表。

感謝旅居德國的華人藝術家伍之女士幫拙作設計封面。本書的封面很好的傳達了書稿的意涵,還非常有藝術感。我還要感謝現居美國的漫畫家變態辣椒——王立銘先生為我與曉農所作畫像,鋼筆畫配上木刻封面,有渾然一體之感。如果出版社用此封面為拙作發布宣傳畫,我一定要懸掛一張在家中客廳的牆上。

感謝余杰為我引介了臺灣的八旗文化出版社,使拙著得以在臺灣出版。有幸與這家高品質的出版社合作,我深感榮幸。

這本書的日文版在今年四月出版之後,很受歡迎。在寫作中文書稿的四個月時間內,正逢郭文貴爆料事件引發的「郭氏推特革命」發生,今年四月之後,翻牆出來的郭粉如蝗蟲過境,將中文推特攪得烏煙瘴氣。我與章立凡先生、王立銘先生等不想被拖入這潭污水的學者與藝術家,自然成了「郭氏推特革命」的對象,因為他們的口號是「凡不支持郭文貴的人,就要消滅」,各種汙髒暴力語言如大雨傾盆。在「郭氏烏雲」籠罩之下,一些靈台清明的推友意識到郭氏推特革命的危害,他們站了出來,如@fufuji97、@fading_you1、@roydandan等推友一直在與郭粉力戰,中途有北京律師梁政、四川教育學者徐歌、青年經濟學者蕭山等以真名註冊的國內推友加入,@twittezhanji更是戰鬥力超強,被推友譽為「推特上的傳奇」。這些推友與更多的無名推友,一起奮力保護推特的言論自由。我則如同薄加丘《十日談》裡那十位離開佛羅倫斯避瘟疫的青年一樣,偶爾將視線轉向,大部分時間用來完成我的書稿。因為親身經歷了這場震動中南海的政治鬧劇,我在結語中對未來的中國革命不免充滿了憂慮。

作為學者,20年前那本《中國的陷阱》所預測的一切,都為中國的現實所證實,但我實在高興不起來。我希望中國能夠從「潰而不崩」、消耗社會重建資本的境地自我超拔。

是為記。

2017年8月30日

寫於美國新澤西家中


五、地方自治:無出路狀態下的唯一出路这是最后一篇

後記|中国溃而不崩 - 何清漣、程曉農|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