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

  下载全书

【经】

【原文】

14.1 十有四年春[1],西狩获麟[2]。

14.2 小邾射以句绎来奔[3]。

14.3 夏四月,齐陈恒执其君,置于舒州[4]。

14.4 庚戌[5],叔还卒[6]。

14.5 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7]。

14.6 陈宗竖出奔楚。

14.7 宋向魋入于曹以叛[8]。

14.8 莒子狂卒。

14.9 六月,宋向魋自曹出奔卫。

14.10 宋向巢来奔。

14.11 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9]。

14.12 秋,晋赵鞅帅师伐卫。

14.13 八月辛丑[10],仲孙何忌卒[11]。

14.14 冬,陈宗竖自楚复入于陈,陈人杀之。

14.15 陈辕买出奔楚。

14.16 有星孛[12]。

14.17 饥[13]。

【注释】

[1]十有四年:鲁哀公十四年当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

[2]西狩获麟:在西部猎获麒麟。麟,麒麟。按,旧注《春秋经》文终止于“西狩获麟”,因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有圣王时才出现,而时无明主,出而被获,孔子伤周道之不兴,故于此绝笔。此句以下至十六年之《经》文,都是鲁国史记之文,孔子弟子为保留到孔子去世之事,录之以继《春秋经》。但旧注并非确论,仅供参考。

[3]射:小邾国大夫。句绎:古地名。在今山东邹城东南。

[4]齐陈恒执其君,置于舒州:陈恒(陈常)拘禁齐简公于舒州。舒州,齐国北部边境,在今山东滕州。一说舒州当作“徐州”,即今江苏徐州。

[5]庚戌:四月二十日。

[6]叔还:鲁国大夫。

[7]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这是前481年4月19日的日全食。

[8]宋向魋入于曹以叛:向魋占据曹地叛乱。哀公八年,曹被宋所灭。

[9]壬:齐简公。齐简公,前484年即位,在位四年。

[10]辛丑:十三日。

[11]仲孙何忌:孟懿子。

[12]有星孛:出现彗星。

[13]饥:鲁国发生饥荒。

【译文】

鲁哀公十四年春,在西部打猎捉获一只麒麟。

小邾射带着句绎逃来鲁国。

夏四月,齐国陈恒拘禁国君,把他放置在舒州。

四月二十日,叔还去世。

五月初一,发生日食。

陈国宗竖出逃楚国。

宋国向魋进入曹邑发起叛乱。

莒国君狂去世。

六月,宋国向魋从曹邑出逃卫国。

宋国向巢逃来鲁国。

齐国人在舒州杀死国君壬。

秋,晋国赵鞅领兵攻打卫国。

八月十三日,仲孙何忌去世。

冬,陈国宗竖从楚国又进入陈国,陈国人杀了他。

陈国辕买出逃楚国。

有彗星出现。

发生饥荒。

【传】

【原文】

14.1 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1],叔孙氏之车子商获麟[2],以为不祥,以赐虞人[3]。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注释】

[1]大野: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北。

[2]车子商:御者子商。子氏,名商。

[3]以为不祥,以赐虞人:麟为大家没见过的动物,以为怪,于是赏给虞人。虞人,管理山泽之官。

【译文】

鲁哀公十四年春,在西部大野打猎,叔孙氏的御者子商捉获一只麒麟,认为不吉祥,把它赐给虞人。孔子看后,说:“是麒麟。”然后收下了它。

【原文】

14.2 小邾射以句绎来奔[1],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2]。”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3]?”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4]。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5]。”

【注释】

[1]以句绎来奔:逃亡到鲁国,献句绎之地。

[2]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只要子路与我盟约,无须与鲁国盟誓。季路,子路,孔子学生,以诚信著称。要,约,盟约。

[3]“千乘之国”四句:射竟不相信鲁国的盟誓,而只相信与子路的君子协定,这对于子路并无屈辱。其,指千乘之国,即鲁国。

[4]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鲁国如果要与小邾国打仗,不管原因如何,我愿为国献身。有事,指战争。故,原因曲直。

[5]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济其言,让他的约言得以落实。济,成。义之,以不臣为义。由,子路之名。按,子路不愿与不臣之人盟约。

【译文】

小邾射带着句绎逃来鲁国,说:“要是派子路和我口头约定,我就不需盟誓。”派子路去,子路推辞。季康子派冉有对他说:“对千乘之国不相信其盟誓,却相信您的话,这对您有什么屈辱呢?”子路回答说:“如果鲁国对小邾国发动战事,我不敢询问缘故,可以战死在其城下。现在他不守臣道,我却让他的约言得以落实,这就是认为他的行为合乎义了,我办不到。”

【原文】

14.3 齐简公之在鲁也,阚止有宠焉[1]。及即位,使为政[2]。陈成子惮之,骤顾诸朝[3]。诸御鞅言于公曰[4]:“陈、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5]。”弗听。

【注释】

[1]齐简公之在鲁也,阚止有宠焉:哀公五年,公子阳生逃往鲁国,其子壬与阚止也一起出奔,陈氏召阳生回国,阳生不知事之成败,留下阚止事壬。阳生后即位为齐悼公。事见哀公五年、六年《传》。齐悼公被杀后,立壬为齐简公。阚止,齐国大夫,字子我。

[2]及即位,使为政:齐简公即位,阚止被任命为执政。

[3]陈成子惮之,骤顾诸朝:陈常忌惮阚止,上朝时总是回头看他。陈成子,陈常。骤,屡次。顾,回头看。

[4]诸御鞅:齐国大夫。

[5]陈、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劝简公二者择用一人。

【译文】

齐简公在鲁国的时候,阚止得到宠爱。到齐简公即位后,让阚止执政。陈成子怕他,在朝廷上屡屡回头看他。诸御鞅对齐简公说:“陈氏、阚氏不能并列,国君还是选用其一吧。”简公不听。

【原文】

子我夕[1],陈逆杀人,逢之,遂执以入[2]。陈氏方睦[3],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4],飨守囚者,醉而杀之,而逃[5]。子我盟诸陈于陈宗[6]。

【注释】

[1]子我夕:阚止晚上去见简公。

[2]陈逆杀人,逢之,遂执以入:阚止道逢陈逆杀人,便捉住他,送进宫中。陈逆,陈氏族人,字子行。

[3]陈氏方睦:陈氏家族很和睦。

[4]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让陈逆装病,给他送去洗头的淘米水,并准备了酒肉。潘,淘米水。

[5]飨守囚者,醉而杀之,而逃:把酒肉给看守吃,趁其醉杀死了他,陈逆逃走。

[6]子我盟诸陈于陈宗:陈逆逃走,阚止怕陈氏来要人,主动与陈氏盟誓修好。陈宗,陈氏宗主之家。

【译文】

阚止晚上去朝见简公,陈逆杀人,被阚止遇见,就抓住他带入公宫。陈氏家族正和睦,就让陈逆装病,而送去洗头的淘米水,并备了酒肉,招待看守的人,喝醉后把他们杀死,陈逆逃走。阚止与陈氏族人在陈氏宗主家结盟。

【原文】

初,陈豹欲为子我臣[1],使公孙言己[2],已有丧而止[3]。既[4],而言之,曰:“有陈豹者,长而上偻[5],望视[6],事君子必得志[7],欲为子臣。吾惮其为人也[8],故缓以告。”子我曰:“何害?是其在我也[9]。”使为臣。他日,与之言政,说,遂有宠[10]。谓之曰:“我尽逐陈氏而立女[11],若何?”对曰:“我远于陈氏矣[12]。且其违者不过数人[13],何尽逐焉?”遂告陈氏[14]。子行曰:“彼得君[15],弗先,必祸子[16]。”子行舍于公宫[17]。

【注释】

[1]陈豹:陈氏族人。

[2]使公孙言己:请公孙推荐自己。公孙,齐国大夫。

[3]已有丧而止:不久因有丧事,搁下此事。已,同“以”。

[4]既:丧事结束。

[5]长而上偻:高个略有驼背。

[6]望视:仰视。

[7]事君子必得志:善解人意。

[8]吾惮其为人也:怕他为人狡诈。

[9]是其在我也:关键在如何使用。

[10]与之言政,说,遂有宠:阚止与陈豹谈论政事,两人很投机,陈豹因此得宠。

[11]女:同“汝”。你,指陈豹。

[12]我远于陈氏矣:陈豹自谓乃陈氏远支。

[13]违者:指与阚止作对的人。

[14]遂告陈氏:向陈氏告密。

[15]彼得君:阚止得到国君信任。

[16]子:指陈成子。

[17]子行舍于公宫:陈逆先隐藏于简公宫中。

【译文】

起初,陈豹想做阚止的家臣,让公孙推荐自己,不久因为有丧事而中止。丧事过后,公孙对阚止提起此事,说:“有一个叫陈豹的,身材魁梧而有些驼背,眼睛总是朝上看,他事奉君子一定能使人满意,想当您的家臣。我担心他的为人不好,所以没有马上告诉您。”阚止说:“这有什么要紧?这全都取决于我。”让陈豹做了家臣。过些日子,阚止与陈豹讲论政事,很满意,于是陈豹受到宠信。阚止对他说:“我把陈氏全部赶走而立你为继承人,怎么样?”陈豹回答说:“我是陈氏的远支。而且对您不满的不过几个人,为何要全部赶走他们呢?”随即把此事报告了陈氏。陈逆对陈成子说:“他得到国君的宠信,不先下手,必将加害于您。”陈逆就住进了公宫。

【原文】

夏五月壬申[1],成子兄弟四乘如公[2]。子我在幄,出逆之[3]。遂入,闭门[4]。侍人御之,子行杀侍人[5]。公与妇人饮酒于檀台[6],成子迁诸寝[7]。公执戈,将击之。大史子馀曰[8]:“非不利也,将除害也[9]。”成子出舍于库[10],闻公犹怒,将出,曰:“何所无君[11]?”子行抽剑曰:“需,事之贼也[12]。谁非陈宗[13]?所不杀子者,有如陈宗[14]!”乃止。

【注释】

[1]壬申:十三日。

[2]成子兄弟四乘如公:陈成子兄弟八人分乘四辆车。四乘,四辆车。

[3]子我在幄,出逆之:子我出来迎接陈成子等人。幄,帐幕,朝中处理政事的地方。

[4]遂入,闭门:成子入,反将子我挡在门外。

[5]侍人御之,子行杀侍人:齐简公侍从见成子等来意不善,抵抗被杀。

[6]檀台:宫内之地。

[7]成子迁诸寝:成子想将简公押往寝宫。

[8]大史子馀:当为陈氏一党。

[9]非不利也,将除害也:意谓陈成子不是要加害于简公,而是为之除奸。

[10]成子出舍于库:陈成子见简公发怒而出避于库。

[11]何所无君:什么地方没有国君?按,陈成子害怕,准备逃离齐国。

[12]需,事之贼也:软弱迟疑,只会坏事。

[13]谁非陈宗:陈氏族人众多,谁不能做陈氏的宗主。

[14]有如陈宗:向陈氏祖先发誓的话。按,子行对祖先发誓,成子若出奔,一定要杀死他。

【译文】

夏五月十三日,陈成子兄弟八人乘坐四辆车去见齐简公。阚止正在帐幕里,便出来迎接他们。成子等于是进入,而把阚止关在了门外。侍者抵抗他们,陈逆杀死侍者。齐简公正与妇人在檀台饮酒,陈成子把他迁往寝宫。简公拿起戈,准备攻击。太史子馀说:“他不是要对国君不利,而是要消除祸害。”陈成子出外住到仓库,听说简公还在发怒,便准备出走,说:“什么地方没有国君?”陈逆拔出剑说道:“迟疑懦弱只会坏事。谁不能做陈氏的宗主?你走我要不杀死你,有陈氏历代宗主作证!”陈成子才留下来。

【原文】

子我归,属徒[1],攻闱与大门[2],皆不胜,乃出[3]。陈氏追之,失道于弇中,适丰丘[4]。丰丘人执之以告[5],杀诸郭关[6]。成子将杀大陆子方[7],陈逆请而免之。以公命取车于道[8],及耏[9],众知而东之[10]。出雍门[11],陈豹与之车,弗受,曰:“逆为余请[12],豹与余车,余有私焉[13]。事子我而有私于其仇,何以见鲁、卫之士?”东郭贾奔卫。庚辰[14],陈恒执公于舒州。公曰:“吾早从鞅之言,不及此[15]。”

【注释】

[1]属徒:集合部下。

[2]闱:宫中小门。

[3]乃出:子我出逃。

[4]陈氏追之,失道于弇(yǎn)中,适丰丘:子我迷路,反入陈氏封邑。弇中,古地名。在齐都临淄西南。丰丘,陈氏封邑。

[5]丰丘人执之以告:丰丘人抓住阚止报告陈常。

[6]郭关:齐郭门。

[7]大陆子方:子我家臣。即下文之东郭贾。

[8]以公命取车于道:大陆子方假说奉简公之命在路上拦到一辆车子。

[9]耏(ér):古地名。在齐、鲁交界处。

[10]众知而东之:众人知道大陆子方乃假借简公之命夺车西逃,便扣其车,逼他东返。众,陈氏族人。

[11]雍门:齐国城门。

[12]逆为余请:陈逆请求免我一死。

[13]余有私焉:我与陈氏有私交。

[14]庚辰:二十一日。

[15]吾早从鞅之言,不及此:简公懊悔不听诸御鞅之劝,先杀陈氏。

【译文】

阚止回到家,集合起部下,攻打公宫的小门和大门,都没能取胜,便出逃了。陈氏追击他,阚止在弇中迷了路,进入丰丘。丰丘人抓住他并报告了陈氏,把他杀死在郭关。陈成子准备杀死大陆子方,陈逆为他求情而赦免了他。大陆子方假托齐简公的命令在路上得到一辆车,到达耏地,众人知道了逼他往东去。他出了雍门,陈豹给他车子,他不接受,说:“陈逆为我求情,陈豹给我车子,我和他们有私交。事奉阚止而与他的仇人有私情,怎么去见鲁、卫两国的士?”大陆子方出逃到卫国。二十一日,陈成子在舒州拘禁了齐简公。简公说:“我早听从诸御鞅的话,就不至于到这地步。”

【原文】

14.4 宋桓魋之宠,害于公[1]。公使夫人骤请享焉,而将讨之[2]。未及,魋先谋公,请以鞍易薄[3]。公曰:“不可。薄,宗邑也[4]。”乃益鞍七邑[5]。而请享公焉[6],以日中为期,家备尽往[7]。公知之,告皇野曰[8]:“余长魋也[9],今将祸余,请即救。”司马子仲曰:“有臣不顺,神之所恶也,而况人乎?敢不承命。不得左师不可[10],请以君命召之。”左师每食击钟。闻钟声,公曰:“夫子将食[11]。”既食,又奏。公曰:“可矣。”以乘车往[12],曰:“迹人来告曰[13]:‘逢泽有介麇焉[14]。’公曰:‘虽魋未来,得左师,吾与之田,若何?’君惮告子,野曰:‘尝私焉[15]。’君欲速,故以乘车逆子。”与之乘,至[16],公告之故[17],拜,不能起[18]。司马曰:“君与之言[19]。”公曰:“所难子者[20],上有天,下有先君[21]。”对曰:“魋之不共,宋之祸也,敢不唯命是听。”司马请瑞焉[22],以命其徒攻桓氏[23]。其父兄故臣曰:“不可[24]。”其新臣曰:“从吾君之命。”遂攻之。子颀骋而告桓司马[25]。司马欲入[26],子车止之[27],曰:“不能事君,而又伐国[28],民不与也,只取死焉。”向魋遂入于曹以叛[29]。六月,使左师巢伐之[30]。欲质大夫以入焉[31]。不能[32],亦入于曹,取质[33]。魋曰:“不可。既不能事君,又得罪于民[34],将若之何?”乃舍之[35]。民遂叛之[36]。向魋奔卫。向巢来奔[37],宋公使止之,曰:“寡人与子有言矣,不可以绝向氏之祀[38]。”辞曰:“臣之罪大,尽灭桓氏可也。若以先臣之故,而使有后,君之惠也[39]。若臣,则不可以入矣[40]。”

【注释】

[1]宋桓魋之宠,害于公:桓魋恃宠骄狂,势力已大,危害公室。桓魋,即向魋。

[2]公使夫人骤请享焉,而将讨之:夫人,宋景公母亲。骤,屡次。按,哀公十一年,宋景公曾向桓魋索要太叔疾之珠,未得逞,已怀怨恨,现在又想乘享宴之机铲除桓魋。

[3]请以鞍易薄:鞍,宋邑,桓魋封邑,在今山东定陶南,在薄附近。薄,即亳,宋公室之地,在今河南商丘北。按,桓魋想趁因易邑享宴景公时作乱。

[4]宗邑:宗庙所在之地。商汤曾建都于此,故为宗邑。

[5]乃益鞍七邑:加封桓魋七邑扩大鞍的领地。

[6]而请享公焉:桓魋宴请宋景公以示感谢,准备抢先发难。

[7]家备尽往:桓魋将甲兵预先埋伏在筵席周围。

[8]皇野:宋国司马子仲。

[9]余长魋也:从小把桓魋抚育大。

[10]不得左师不可:皇野建议争取向巢,反击桓魋。左师,桓魋哥哥向巢。

[11]夫子:指向巢。

[12]以乘车往:皇野乘车去见向巢。

[13]迹人:猎场中能辨别兽迹的人。

[14]逢泽:沼泽名,在今河南商丘南。介麇:失群的獐子。

[15]尝私焉:打猎为游戏之事,国君不好意思直接说,皇野愿意私下与向巢说。

[16]与之乘,至:皇野假言打猎,诱向巢到宋景公处。

[17]公告之故:宋景公告知真相。

[18]拜,不能起:向巢得知真相后,恐惧跪地,向宋景公磕头不能起立。

[19]君与之言:皇野让宋景公与向巢盟誓。

[20]难子:让你为难。

[21]上有天,下有先君:这是誓词。只为诛讨桓魋,决不为难向巢,有天地鬼神为证。

[22]瑞:发兵的符节。

[23]其徒:皇野的部属。桓氏:桓魋。

[24]不可:意即先前与桓魋并无仇怨,不可攻打。

[25]子颀:桓魋弟弟。桓司马:桓魋。

[26]司马欲入:桓魋想入宫攻打宋景公。

[27]子车:也是桓魋弟弟。

[28]伐国:攻打公室。

[29]向魋遂入于曹以叛:哀公八年,曹国被宋国灭亡,成为宋邑。桓魋不敢伐国,进入曹地叛乱。

[30]使左师巢伐之:向巢攻曹。

[31]欲质大夫以入焉:向巢不能打败桓魋,怕宋景公发怒,因此要国内大夫做人质,然后回国。

[32]不能:未能实现。

[33]亦入于曹,取质:向巢又进入曹地,取曹人为质。

[34]又得罪于民:以曹人为质,是得罪于民。

[35]乃舍之:释放曹地人质。

[36]民遂叛之:曹人还是背叛向氏。

[37]向巢来奔:向巢怕宋景公怪罪,逃奔鲁国。

[38]寡人与子有言矣,不可以绝向氏之祀:宋景公与向巢有过盟誓,因此挽留他。

[39]若以先臣之故,而使有后,君之惠也:如念及先臣的功业,为桓氏留下后人,是国君的大恩大德。

[40]若臣,则不可以入矣:向巢不愿回国。

【译文】

宋国桓魋受宠,进而威胁到宋景公。景公让夫人几次请桓魋来参加享礼,准备乘机讨伐他。还没来得及实施,桓魋已先对景公下手,请求用鞍地来换薄地。景公说:“这可不行。薄地是宋国的宗邑。”便给鞍地增加七座城邑。桓魋请求设享礼宴请景公,时间约定在中午,桓魋自家的甲士都去埋伏了。景公知道内情,告诉司马子仲说:“我把桓魋养大了,现在他要祸害我,请赶快救我。”司马子仲说:“有臣子不顺服,这是神灵所厌恶的,何况是人呢?怎敢不接受命令。但不能得到左师是不行的,请用国君的命令召见他。”左师每顿饭都敲钟。听见钟声,景公说:“他要吃饭了。”吃完后又敲钟。景公说:“可以去了。”司马子仲乘车前往,说:“迹人前来报告说:‘逢泽有失群的獐子。’国君说:‘即便桓魋没来,但要是左师在,我就和他一起去打猎,怎么样?’国君难以向您开口,是我说:‘我试着私下跟左师说说。’国君想快点,所以派了车来接您。”左师就和司马子仲乘坐一辆车前往,到了宫里,景公告诉他召见的缘故,左师拜伏在地,许久不能站起来。司马子仲说:“您可以和他盟誓。”景公说:“如果加祸于你,上有天,下有先君作证。”左师回答说:“桓魋不恭敬,是宋国的祸患,岂敢不唯命是听。”司马子仲请求符节,用来命令部属攻打桓魋。他的父兄旧臣说:“不行。”他的新臣说:“听从我们国君的命令。”于是就去攻打桓魋。子颀快马跑去告诉桓魋。桓魋想攻击景公,子车制止了,说:“不能事奉国君,反而攻打公室,人民不会支持,只是自己找死。”桓魋便进入曹地反叛。六月,派左师向巢讨伐桓魋。左师要国内大夫做人质,然后回国。没能办到,也进入曹地,取曹地人为人质。桓魋说:“不行。既不能事奉国君,又得罪了人民,将要怎么办?”于是释放了曹地人质。曹地人民便背叛了桓氏。向魋逃往卫国。向巢逃来鲁国,宋景公派人制止他,说:“寡人和你有盟誓,不能断绝向氏的祭祀。”向巢辞谢说:“下臣的罪过太大,全部灭掉桓氏都是应该的。如果因为先臣的缘故而让桓氏有继承人,是国君的恩惠。至于下臣,是不能回国的了。”

【原文】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而适齐[1]。向魋出于卫地,公文氏攻之,求夏后氏之璜焉[2]。与之他玉,而奔齐。陈成子使为次卿[3]。司马牛又致其邑焉,而适吴[4]。吴人恶之,而反[5]。赵简子召之,陈成子亦召之,卒于鲁郭门之外,阬氏葬诸丘舆[6]。

【注释】

[1]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而适齐:司马牛交出封邑及符信,亡命齐国。司马牛,向魋弟弟。珪,封邑的符信。

[2]向魋出于卫地,公文氏攻之,求夏后氏之璜焉:公文氏攻击向魋,目的是为了夺取夏后氏之璜。璜,宝玉。

[3]陈成子使为次卿:任命向魋为副卿。

[4]司马牛又致其邑焉,而适吴:司马牛比向魋先到齐国,并得到齐国的封邑。现在向魋入齐,司马牛不愿意与向魋共处,又逃往吴国。

[5]吴人恶之,而反:司马牛返回宋国。

[6]卒于鲁郭门之外,阬氏葬诸丘舆:司马牛最终客死鲁国。阬氏,鲁国人。丘舆,古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

【译文】

司马牛交出封邑及符信,逃往齐国。桓魋在卫地,公文氏攻打他,向他讨要夏后氏的璜玉。桓魋给他别的玉,然后出逃到齐国。陈成子让桓魋担任副卿。司马牛又交还齐国给的封邑,而迁往吴国。吴国讨厌他,司马牛又回到宋国。赵简子召他去晋国,陈成子也召他,司马牛死在鲁国都城外城门以外,阬氏把他安葬在丘舆。

【原文】

14.5 甲午[1],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2]。孔丘三日齐[3],而请伐齐三[4]。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5]?”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6]。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孙[7]。”孔子辞,退而告人曰:“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8]。”

【注释】

[1]甲午:六月初五。

[2]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陈成子杀齐简公,拥立齐平公,从此齐国由陈氏专权。

[3]齐:同“斋”。斋戒。

[4]而请伐齐三:三次请求讨伐齐国声讨陈成子。

[5]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鲁国因齐国之侵久已虚弱,如何去攻打齐国?

[6]民之不与者半:齐国有一半的人反对陈成子。

[7]子告季孙:权在季孙,须由季孙决定。

[8]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孔子知道季孙一定不肯发兵,所以不去找季孙,只能以自己有责任,不敢不说来自我解嘲。

【译文】

六月初五,齐国陈成子在舒州杀死其国君壬。孔丘斋戒了三天,然后三次提出攻打齐国的请求。鲁哀公说:“鲁国被齐国削弱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您要攻打齐国,打算怎么办?”孔子回答说:“陈恒杀死其国君,人民有一半不支持他。以鲁国的民众加上齐国不支持他的那一半,可以战胜他。”哀公说:“您去告诉季孙吧。”孔子辞谢,退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由于曾经位列大夫之末,所以不敢不说。”

【原文】

14.6 初,孟孺子洩将圉马于成[1]。成宰公孙宿不受,曰:“孟孙为成之病[2],不圉马焉。”孺子怒,袭成,从者不得入,乃反[3]。成有司使,孺子鞭之[4]。秋八月辛丑,孟懿子卒,成人奔丧,弗内[5]。袒,免[6],哭于衢[7]。听共[8],弗许。惧,不归[9]。

【注释】

[1]洩:孟懿子之子孟武伯。圉马:养马。成:孟氏封邑。

[2]为成之病:因为成地贫困。

[3]从者不得入,乃反:攻不进成地。

[4]成有司使,孺子鞭之:成地官员来见孟孺子,孟孺子余恨未消,迁怒于成地官员,鞭打来使。

[5]孟懿子卒,成人奔丧,弗内:成地宰来奔丧,孟孺子仍然不接纳。

[6]袒,免:脱去上衣和帽子。

[7]哭于衢:在大街上哭吊。

[8]听共:愿意听命供驱使。

[9]惧,不归:成地宰恐惧,不敢回成邑。按,此当与下年《传》“十五年春,成叛于齐”段连读。

【译文】

起初,孟孺子洩将要在成地养马。成宰公孙宿不同意,说:“孟孙因为成邑人贫困,不在这里养马。”孟孺子发怒,攻打成邑,跟从的人不能攻入,就返回了。后来成地官员前来,孟孺子鞭打了他。秋八月十三日,孟懿子去世,成地宰臣来奔丧,孟孺子不接纳。成地宰臣脱去上衣和帽子,在大街上哭吊。表示愿意听命供驱使,孟孺子还是不答应。成地宰臣害怕了,不敢回成邑。


十三年十五年

十四年|哀公|春秋左传(左氏春秋、左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