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书亲绝,是谓绝顾之虑(1)。选良次兵,是谓益人之强(2)。弃任节食,是谓开人之意(3)。自古之政也(4)。
【注释】
(1)书亲绝,是谓绝顾之虑:意谓严禁士卒给亲人写信,这是为了断绝他们的后顾之忧。施子美曰:“公以忘私,国以忘家,臣子报上之心也。况在军旅之中,就行列则忘其亲,冒矢石则忘其身。书之与亲,其可少经意于其间乎?曰书曰亲,未能绝之,则情有所牵系,却顾不能前,返虑不能齐矣。善将者,当其在军之际绝亲,知有敌而不知有亲,知有战而不知有书,此所以并绝之欤?夫是之谓绝其顾、一其虑。关羽吏士闻使至,家家致问,手书示信,家国无患,无有斗心,是不知绝顾一虑也。李晟令军中曰:通家问者斩。知绝顾一虑者也。”刘寅曰:“凡初入敌人之境,疆场之限,所过关梁津要使吾踵军在后,告毕书绝,所以禁人内顾之情,而止其退还之心也。故曰书亲绝,是谓绝顾之虑也。”朱墉引朱鹿冈曰:“绝顾者,如富弼在契丹闻一女卒,再往闻一男生,皆不顾。得家书辄焚之,曰徒乱人意耳。”又引《通义》曰:“断绝书问,所以绝人内顾之虑。”田旭东说:“书,即书信,亲,即家乡父母妻子等亲人,进入战时禁绝一切家乡的书信往来。古代大凡善于作战者,当其在军之际绝亲,知有敌而不知有亲,知有战而不知有书,以杜绝众士后顾之忧,专心致志为国而战。”
(2)选良次兵,是谓益人之强:意谓选拔优秀人才,整顿部队秩序,这是为了增强士卒的战斗力。次,次序,秩序;一说授予。兵,指军队;一说武器。施子美曰:“练选良材,以为选锋,次序其兵,以为先后,可以益吾军之强。且法杂乘其车,善养其卒,犹谓之胜数而益强,况选良次兵,其不谓之益强乎?”刘寅曰:“简择良材以次其兵,是谓益吾众人之强。《春秋传》所谓‘分良以击其左右’是也。”朱墉引《通义》曰:“选良材以次兵,所以益人心之强。”
(3)弃任节食,是谓开人之意:意谓命令士卒抛弃辎重,少带粮食,这是为了激励他们决一死战,奋勇杀敌。施子美曰:“出军之日,必有资装抱持而行者,必有粮食誓糗而往者。今于此则弃其糗粮之食,不几于不仁乎?所以为是者,将以开导三军之意,而使之死战也。项羽命三日之粮,度尚焚营中之财,皆所以导人必死之意也。”刘寅曰:“任,负任之物也。弃任,即孙子所谓‘士无余财’之意。节食者,约其军之食也。如《春秋左传》所谓‘塞井夷灶’,项羽沉船破甑、持三日粮之意。使吾军士弃其所负任之物,约持其粮食,示以必死,是谓开启众人之意,使专心一志,奋勇而战。”朱墉引《开宗》曰:“此言绝内顾而益强,以示必死之意。”田旭东说:“以‘弃任节食’之法激发士气,使众士死战到底。弃任,即抛弃出军之时所携带的粮草装具等辎重,轻装利战,即《孙子》所言‘士无余才’。节食,节余粮食,战之日不余食,以使众士树立或死或生在此一战之意。楚汉战争中,项羽‘破釜沉舟’,‘持三日之粮’,以导人必死之意,即用此法的最好例证。”徐勇说:“作者连举三例,阐明了临战保证士气高昂、提高军士战斗力的方法。一,‘书亲绝’,即服从作战的需要,要求军士普遍做到割慈忍爱,以稳定军心。二,‘选良次兵’,乃春秋战国之间形成的风气。《孙子·地形》:‘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吴子·图国》《吕氏春秋·简选》《史记·越世家》等,都记载了当时各国简选精兵的情形。三,‘弃任节食’,是告诫将士此一战非生必死,唯有竭力一搏了。项羽破釜沉舟的战例,说明了‘弃任’是如何‘开人之意’的;但春秋时齐侯‘灭此朝食’,却落得狼狈而逃(事见《左传·成公二年》)。可见‘弃任节食’,也有个因势制宜、施用得时的问题。如以为但凡有此壮举,就必定能‘开人之意’,那不过是赵括之流的纸上谈兵而已。”陈宇说:“所谓‘弃任’,即抛弃随身所携带的衣服和生活必需品之类的负重之物;所谓‘节食’是节制食物,把剩余的粮食全部处理掉。《太平御览》卷二七〇引此句时有注曰:‘节余粮,战之日,不余食,示必死战也。’《司马兵法》强调‘弃任节食’,是为了激励我方将士,使其奋力搏击,拼死战斗。这种以断绝将士的物资供应来激励死战的办法,后来被许多军事家所采用。孙武即提倡为了激励将士在对敌作战中勇往直前,可以‘登高而去其梯’,‘焚舟破釜’(《孙武兵法·九地篇》)。孙膑强调在与敌人决战时,‘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使勿来,所以断气也。’(《孙膑兵法·延气篇》)在古代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将士的意志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弃任节食’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术。”
(4)自古之政也:施子美曰:“言是法也,其实出于古司马法也。如曰‘因古则行’,又曰‘古者以仁为本’,又曰‘古者逐奔不过百步’,‘古者国容不入军’,‘古者贤王’,‘古者戍军’,若此数者,皆准古而用,故其所言,皆以古为说,此所以终之以自古之政也。”朱墉《全旨》曰:“通篇总是待敌观变,知彼知几,以尽决战之事,用兵不论众寡,皆可以取胜,惟在分合得宜,则应变不穷,更能伺隙乘便,避实捣虚,知进退之方,明动静之情,固士卒之志,兵道之大端尽之矣。此非一时之臆见也,故以古政结之。”黄朴民说:“《用众》篇主要论述用兵的艺术。它阐明多兵(众)与少兵(寡)的不同作战特点;强调临阵接敌之时要善于观察敌情,示形动敌,乘虚蹈隙,以把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同时还提出了掌握士卒心理和动态,巩固军心的种种方法。首先,它主张根据军队实力状况而灵活实施指挥:当兵力处于优势地位时,应该力求阵势严整,堂堂正正向敌开战,包围敌人,轮番对其进行打击。反之,如果以劣势兵力对付优势之敌,则先要求得自己阵脚不乱,在此基础上,采取内线作战(受裹),做到战术运用灵活巧妙,变化多端,以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其次,在观察敌情、示形动敌问题上,本篇也展开了精辟的阐说。它强调‘视敌而举’,即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主动挑动敌人,捕捉战机,乘虚蹈隙,予敌以凌厉的打击:‘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击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袭其规。’这些方法,与孙子‘策’‘作’‘形’‘角’手段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用众》还要求充分利用地形的条件。对战场的选择,要贯彻‘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历沛、历圮’等原则。驻军或防御,要构成环形态势,‘兼舍环龟’,力求稳固。主张断绝士卒思家恋土的念头,以求稳定军心,保持高昂的士气。”
【译文】
严禁士卒给亲人写信,这是为了断绝他们的后顾之忧。选拔优秀人才,整顿部队秩序,这是为了增强士卒的战斗力。命令士卒抛弃辎重,少带粮食,这是为了激励他们决一死战,奋勇杀敌。这些都是自古以来的用兵原则。
七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