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八】「桂冠版」出版前言
徐半痴
「紅樓夢」是我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最為膾炙人口的一本書,自問世以來,已經兩百多年,研讀它的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早已不讓莎士比亞的戲劇專美於前。
但由於作者在寫作時很巧妙的將著作人隱去,因此有了作者版權的問題,以及作者身世的問題,又原書曾經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因此有了版本的問題,到底那一本更接近作者的原意?而「紅樓夢」未悉何故,只存前八十回,因此有了續書的問題,續書有很多種,現在流通的後四十回到底確否高鶚所著,又有了續書作者的問題。「紅樓夢」是少數在前半部就已將後半部人物情節暗示的作品之一,現存續書有多少歪曲了作者的原意,續書作者是否曾見原著後半部部分原稿或回目,如果他曾看過原稿,那麼他見過的是原作者第幾次的增刪稿?何以關於柳五兒部分,脂本與程高本情節會判若兩樣?
我們現在所見的早期「紅樓夢」版本中,有很多脂硯齋、畸笏叟等人的評語,有這些評語系統的一般稱為「脂硯齋評本」,簡稱「脂評本」或「脂本」。脂硯齋、畸笏叟到底是誰?是男是女?他們是否同一人,他們與作者的關係怎樣?現有的脂本有多少是作者的原意?有多少是脂硯齋所增刪?他曾至少四次閱過原稿,並且在批語中交代了部分後半部的情節,這些原稿何以迷失?它們的情節怎樣?
「紅樓夢」雖然一再表明非怨世罵時之書,但由於它寫得太像某人某事,因此乃有無數的索隱出來,人們在問:「紅樓夢」裡有多少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多少是耳聞?又有多少是想像?它所描寫的金陵十二釵是否真有其人?賈寶玉是以誰為模特兒?作者寫「紅樓夢」的動機為何?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說的隱有「反清復明」的深意?大觀園到底是以那一個花園為藍圖?是恭王府?還是隨園?在北京?還是在南京?
就以現存脂本看來,內容衝突者仍不少,如史湘雲到底嫁了誰?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何以警幻仙曲與第三十一回回目有如許大的不同?「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解釋又該怎樣?
凡此種種,再加上作者使用為數甚夥的隱語和暗喻,這些隱語和暗喻,不僅見於詩詞曲賦中,也見於燈謎、酒令、籤語、曲文、說書,甚至人物的命名上,大家捕風捉影,平添多少紅學公案,更造成「紅樓夢」理解的困難。因此亟需一種新的校注本,以解決以上部分問題,並對當時的語言、器物,以及更重要的─「紅樓夢」的藝術價值作一詮釋。
我們現在所排版的這個本子,是以啟功注釋本為底本,配以唐敏等以上書為基礎所作的注釋本,重新整理而成,我們之所以選這個本子有兩點理由:一是它是目前最通行的百二十回本,一是它的注釋最為詳備,比後出的馮其庸主教本更有過之。
關於原書之整理情況,謹扼要抄錄如下:
(一)本書之整理,係以程偉元乾隆壬子(一七九二)活字本作底本(校記中簡稱「乙本」),另外參對了幾個重要的本子,以校正底本中的誤字。所參校過的主要版本是:
甲、王希廉(雪香)評刻本(道光壬辰,一八三二。校記中簡稱「王本」)
乙、「金玉緣」本(通行坊印本。校記中簡稱「金本」)
丙、「藤花榭」本(嘉慶間刻本。校記中簡稱「藤本」)
丁、「本衙藏板」本(嘉、道間刻本。校記中簡稱「本衙本」)
戊、程偉元乾隆辛亥(一七九一)活字本(殘存。校記中簡稱「甲本」)
以上為百二十回本。
己、「脂硯齋」庚辰(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四閱評過」本(影印鈔本。校記中簡稱「脂本」)
庚、戚蓼生序本(有正書局石印鈔本。校記中簡稱「戚本」)
(二)此次整理,曾初步作出一些校記,今摘要附於每回之後,供讀者參考。有關校記的幾種情況,稍加說明如下:
甲、底本因係活字本,誤字、脫字、顛倒、錯行的情形很多。凡是錯得很明顯,文義實不可通,而其他諸本則全然一致、無復疑義的,就根據諸本徑加改正,不再列出校記,以省篇幅。
乙、除上條所說的顯誤之外,其他難通、可疑之處,如有改動,都作出校記,列明底本的原文、他本的異同和校改的根據。遇有諸本情況各異、校改必須進行選擇取捨的時候,則視其需要,有時酌加申述取捨的理由。
附帶說明一句,所謂選擇取捨,有一個大致的原則,就是這個普及本既然屬於百二十回系統,校改時自以百二十回本的異文為盡先選取的對象。至於八十回本的文字,差別較大,除非個別實有必要時,是不加採取的。
以上屬於底本顯誤、難通、可疑之類。
丙、現在採用的底本,是經過後四十回續補者在百二十回本印行以後又加了一次改動的一個本子,因此它與其他諸本不同之處甚多。有時候,何者為有意改動,何者為無意誤植,竟難一一確辨。所以除顯誤之外,對底本的校改,盡量慎重,凡原文有文義可通的,即不輕易更動。但遇有異文過於懸殊,或者字句所差雖然有限而關係情節內容並可能牽涉到思想性、藝術性的淺深異同時,就一併作出校記,以備參較。
丁、如上所述,這些異文校記,只是全書中很多異文的一部分。列舉它們,其用意毋寧說是在於摘要舉例,而並不同於大規模的、詳盡無遺的全面匯校的性質。因此,這一點應該提請讀者注意。如果想把這部分校記作為全面比較、研究的根據,那是不夠的。可以想見,許多版本,非常瑣碎的異文,全面匯校,勢將構成極冗長的篇幅,而作為一個普及本,附錄那樣一種校記,是沒有必要的。所以我們決定不那樣作。
戊、同於上述理由,校記中所列的「某本某本作某字、某文」「從某本改」等,其作用也只能是:取其足以說明問題、舉要備考而已。換言之,說某一本或某數本作某字某文,並不意味著僅僅該一本或該數本是如此作、而其他版本就一定不然的意思。事實上,「紅樓夢」版本很多,異同互見,而我們一時勢難全面掌握。因此,現有校記為求其明瞭簡短,便於一般讀者的檢看,目前只作到這樣一個程度。
以上屬於諸本異文、匯校、版本之類。
己、整理過程中,對於底本中的許多同字異體、特殊寫法,決定是原舊不動,還是分別加以統一,曾經費過反覆斟酌,因為這在整理古典小說方面說來,實在各有其利弊。過去一般作法:一方面,覺得許多同字異體實無保留必要,為了整齊劃一,便利讀者,就都分別加以統一;而另一方面,由於習慣上對字體向來是要嚴於「正體」與「俗體」「訛體」「別字(白字)」之間的分別,錯一個偏旁和點畫,都被看成是笑話,所以連極細微的筆畫也必須斤斤考求,例如往往為了決定「推」「挨」、「託」「托」、「繞」「遶」、「閒」「閑」之類,都要很費躊躇。可是把古典通俗文學中的許多當時寫法用法,都照過去傳統上的認識,按「六書」「小學」一一作起「正字」工夫來,是否即為最好的辦法,卻又值得研究。因此,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似乎一方面應該汲取以往的整理經驗,一方面就也應該面對新的情勢而變通舊的原則。這次整理,其作法可分以下幾種情形來說明:
第一,一些字或詞,底本當時寫法已不為現代讀者所熟悉的(不管是「正體」還是「別體」),改為現在通行體,例如「總然」「已後」「一(車尚)」「胗脈」「打諒」「能彀」等,就改為「縱然」「以後」「一趟」「診脈」「打量」「能夠」等。否則不因「正體」「俗體」之故而改動。
第二,舊時一字兩讀或一體二用的,和兩字音義不同而現在混用的例子都有。後者如「頑」「玩」(指「玩耍」義),現在一律改「玩」。前者如「狠」「傍」,現在則須分別情況改為「很」「旁」。至於相當於現在「哪裡」的「那裡」,只好勉強在句尾用問號來區別(當然,有時連問號也加不得,例如「那裡的事那裡了結」)而不改「那」為「哪」,因為那樣一來,勢必也該把許多「他」都改為「她」或「它」、許多「的」都改為「地」才相稱。這些現代的辦法,似不應完全加到古典作品裡面去。相反地,如「(扌奴)嘴兒」和「(扌奴)椅子」的「(扌奴)」,曾有分別改為「努嘴兒」「拿椅子」的辦法;我們認為這樣是否妥當,恐成問題,不如尊重原字為是。
第三,一般的異體統一,大致可行,但也不便過求一律,陷於拘執,似應容許小有伸縮餘地。例如「撒花」「灑花」並見,意義無別,可是我們似乎還不好一律改「撒」為「灑」或改「灑」為「撒」;「墊踹窩」和「墊喘兒」並見,意義相合,可是我們也還不能就確定「踹」「喘」誰「正」誰「誤」而統一起來。「某人自為如何」的「為」(此一用法甚古老),和「謂」也並見,但如果把「為」徑改為「謂」、甚至改為「以為」,以即不免孟浪。凡屬此類,我們也主張保留原樣,不應更動。
總起來說,這方面情況複雜,問題最多,想規定一個較周備的原則和進行具體掌握,都不很容易。我們雖然斟酌試行處理了一些,但難期盡當,深盼讀者多方提供意見。
由上述種種情況,可以看出,凡是因字體關係而作的改動,都不致影響文義,又加這類改動十分瑣碎繁多,一一列出校記,並無多大必要,因此一律省去。
以上屬於異體、特殊寫法用法之類。
本次重排,大致依照以上原則,唯因字體變更,字與字之間的取捨,常很費斟酌,碰到這種情形,我們盡量參考俞平伯王惜時的校本,唯字體非關繁簡時,我們仍如原校,又俞王校本也有前後不一的地方,如「稱贊」的「贊」字,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就有「贊」與「讚」之不同,類似這種情形,我們只有要求全本統一了。
唐敏等注解本中,第五十一回簡評中「廣陵懷古」下有明顯的脫誤,「廣陵懷古」是說晴雯的,「桃葉渡懷古」才是說迎春的,晴雯一段係筆者所加,特此說明。
附錄(一)(二)是唐敏等原注釋本所有,「大觀園平面示意圖」係摹自葛真的作品,原稿製版時縮得太小,此次放大,恐有失原意。古云:校讎如秋風掃落葉,錯誤難免,尚祈海內外方家,有以正我,則感激不盡矣。
本次參加校讎工作計有謝寶蓮、筆者與陳美倫,特誌於此,以示負責云云。
時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出版後記
《紅樓夢》作為中國藝術文化之集大成者,匯聚小說藝術的技巧與筆法於巔峰,傳世至今兩百多年,乃家家必備的案頭經典。然而市面上《紅樓夢》版本繁多駁雜、汗牛充棟,我們決定再出一本,不是為了錦上添花,而是為了提供讀者一個更接近《紅樓夢》的選項。如此使命感和因緣,得要從現代文學宗師白先勇教授說起。
白先勇教授在美國教授二十多年的「《紅樓夢》導讀」,不論是中文授課指定的桂冠版《紅樓夢》或是英文授課選用的霍克思(David Hawkes)英譯版《紅樓夢》,皆是以「程乙本」為底本,因此他對「程乙本」的逐字逐句再熟稔不過;幾年前,他有機會返臺至臺大教課,首度在臺灣教授其畢生學問結晶的《紅樓夢》,卻因桂冠版《紅樓夢》絕版多時,無法讓修課學生取得,於是選用里仁書局以「庚辰本」為底本的《紅樓夢》(注:桂冠版《紅樓夢》最初亦由里仁書局出版,後轉由桂冠出版)。這為期一年半、共三學期的導讀課程菁華,彙編整理為《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一書。
然而「庚辰本」有別於「程乙本」,來自《紅樓夢》兩大版本系統的另一支,即殘存七十八回的「脂本」手抄本系統。經過這一年半的授課,白先勇教授細細比對「程乙本」和「庚辰本」的細節,才發現在兩岸三地市面上流傳最廣、以「庚辰本」為底本的《紅樓夢》,可能有不少嚴重的謬誤,有些破壞了一個角色的性格延續,甚至是人物結局發展,這對一位以小說創作鵲起的作家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對於兩種版本的差異,白先勇教授深入剖析,並在課堂上一一現形,而精彩內容也全收錄在《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之中。
白先勇教授雖一再謙稱並非紅學版本專家,然而他以小說家的敏感心靈,作到兩種版本的全文異同比對,卻是許多人不易達成的。但他並不自滿於此,他甚至對古今專家的研究成果也下了一番工夫,細究考證最早以「程乙本」為底並標上新式標點符號的〈亞東本《紅樓夢》出版史〉、胡適的〈紅樓夢考證〉、胡適為亞東版「程乙本」所撰的〈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等諸多資料,引領我們逐步追循「程乙本」的淵源脈絡,驗明正身。
「程乙本」最初源自程偉元與高鶚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回全本,並於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將之印刻成書,此即「程甲本」。翌年(一七九二)程、高兩人再作修訂,重印為「程乙本」,終結了曹雪芹逝世後三十多年間《紅樓夢》手抄本紊亂雜沓的局面。一九二七年,開啟近代紅學研究風潮的胡適先生,就為他最推崇的「程乙本」撰序慶賀:
程乙本流傳甚少……現在汪原放標點了這本子,排印行世,使大家知道高鶚整理前八十回與改訂後四十回的最後定本是個什麼樣子,這是我們應該感謝他的。
這個備受胡適肯定的本子一度大行其道,廣為流傳,只可惜因時空環境因素,以「程乙本」為底本的《紅樓夢》版本逐漸沒落,反之「庚辰本」為底者大舉興起。一九八三年臺灣桂冠圖書的《紅樓夢》出版,不但以「程乙本」為底,更下了許多工夫校記,以求精良,堪稱《紅樓夢》出版史上的一道里程碑。可惜的是,後來臺灣各書局紛紛出版「庚辰本」,廣為流傳數十年的「程乙本」漸式微,幾年後桂冠版甚至絕版停出,實為缺憾。
桂冠版《紅樓夢》的優異之處,不僅在於採用「程乙本」為原文底本,對古文深有研究的徐秀榮(半痴)先生,更親自帶領校對團隊參考七種以上的重要版本,重新校記全文,並將校記原則附於每回之後。此版本更用心選用古文大師啟功所作的注釋和詩詞翻譯,完整且豐富,能幫助《紅樓夢》的初讀者,對這本書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再加上精心繪製的「四大家族關係圖」、「大觀園示意圖」等附錄資料,桂冠版《紅樓夢》堪稱國內眾多版本中,原文最精確、校記注釋最完整、資料最豐富的一本。
出版事業作為文化的傳承者,有必要延續經典。承蒙白先勇教授的提點,鼓勵我們重新復刻桂冠版《紅樓夢》,終於誕生時報版《紅樓夢》。
時報版《紅樓夢》以桂冠版為底本復刻出版,除了重新打字、排版、校對、編輯外,更在參酌原文與當代慣用字之間,審慎取捨統一用字,讓讀者在體會《紅樓夢》古文之美時,不因罕見字、變體字、異體字等生僻字體而感到扞格不入。而時報版與桂冠版最大的差異有二:其一是特別收錄了四十九幅清朝工筆畫家改琦的人物線描畫,改琦的《紅樓夢圖詠》備受專家推崇,其畫背景簡逸,造型細膩,姿態傳神,提供給讀者另一種美學想像。
其次是刪除了原桂冠版中置於每回之後的「說明」一欄,捨棄的理由是,該「說明」帶有主觀偏見,易誤導讀者,且部分說明有不合時宜之疑慮。如對《紅樓夢》的藝術技法有興趣,或想更深入理解書中象徵寓意的讀者,不妨參閱《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白教授以小說家的目光,跨越時空與曹雪芹對話,細說從頭,定當觸發讀者有另一番的認識和體悟。
時報版《紅樓夢》的誕生,首先要感謝白先勇教授的積極促成,他熱愛《紅樓夢》,也以傳承復興紅學為己任,孜孜不倦教導《紅樓夢》近三十年。也感謝臺大的柯慶明教授、張淑香教授力邀白教授於臺大開設「《紅樓夢》導讀」,喚醒大眾對《紅樓夢》的熱忱與記憶。
感謝桂冠圖書的賴阿勝先生,桂冠圖書長期以來為臺灣讀者保存許多東西方經典文學,當我們聯繫賴先生請求授權桂冠版《紅樓夢》時,他基於推廣紅學的熱情,慨然應允,底定了這樁經典傳承的美事良緣。
感謝董陽孜老師揮毫寫下「紅樓夢」三字帖,恢宏大器,畫龍點睛地賦予新書新氣象。感謝編輯前輩項秋萍,在編整《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同時,也抽空以其編輯專業從旁指點提醒,讓時報版《紅樓夢》更趨完善。感謝張治倫工作室的用心,將《紅樓夢》的裝幀藝術提升到全新的境界。
一本書的完成,從書盒裝幀、封面設計、印刷選紙、打字排版、校對編輯、行銷推廣,無一不是煞費苦心,一切只為了將這本「天書」盡可能作到盡善盡美,以最優雅的形式呈現給讀者。然而再多的努力都需要一筆經費的支撐,才能讓出版社無後顧之憂地勇往直前,因此我們必須向趙廷箴文教基金會致上最深的謝意,基金會的慷慨解囊,提撥出一筆費用資助,才能讓時報版《紅樓夢》得以完成。更重要的是,趙廷箴文教基金會允諾捐贈時報版《紅樓夢》給全國各大圖書館,作為推廣紅學之用,為經典文學的傳承、重要版本的續存撐起一片天。
還原《紅樓夢》這樣一樁龐大艱鉅的工程,被我們自詡為使命,有如蚍蜉撼樹,浩大工程必有未竟周全之處,還望各家先進不吝指正,以使時報版《紅樓夢》精益求精。
二○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
繪者:改琦
出版者: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書製作日期:2016年9月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附錄七】程乙本 引言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