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第二回】賈夫人仙逝1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卻說封肅聽見公差傳喚,忙出來陪笑啟問,那些人只嚷:「快請出甄爺來!」封肅忙陪笑道:「小人姓封,並不姓甄;只有當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問他?」那些公人道:「我們也不知什麼『真』『假』,既是你的女婿,就帶了你去面稟太爺便了。」大家把封肅推擁而去,封家個個驚慌,不知何事。
至二更時分,封肅方回來,眾人忙問端的。——「原來新任太爺姓賈名化,本湖州人氏,曾與女婿舊交,因在我家門首看見嬌杏丫頭買線,只說女婿移住此間,所以來傳。我將緣故回明,那太爺感傷嘆息了一回;又問外孫女兒,我說看燈丟了。太爺說:『不妨,待我差人去,務必找尋回來。』說了一回話,臨走又送我二兩銀子。」甄家娘子聽了,不覺感傷。一夜無話。
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四疋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又一封密書與封肅,托向他甄家娘子要那嬌杏作二房。封肅喜得眉開眼笑,巴不得去奉承太爺,便在女兒前一力攛掇2,當夜用一乘小轎便把嬌杏送進衙內去了。雨村歡喜,自不必言;又封百金贈與封肅,又送甄家娘子許多禮物,令其且自過活,以待訪尋女兒下落。
卻說嬌杏那丫頭,便是當年回顧雨村的,因偶然一看,便弄出這段奇緣,也是意想不到之事。誰知他命運兩濟,不承望自到雨村身邊,只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載,雨村嫡配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將他扶作正室夫人,正是:
偶因一回顧,便為人上人。
原來雨村因那年士隱贈銀之後,他於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進士3,選入外班4,今已升了本縣太爺。雖才幹優長,未免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5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參了一本6,說他貌似有才,性實狡猾;又題了一兩件狥庇蠧役7、交結鄉紳之事1。龍顏8大怒,即命革職。部文9一到,本府各官無不喜悅。那雨村雖十分慚恨,面上卻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過了公事,將歷年所積的宦囊10,並家屬人等,送至原籍安頓妥當了,卻自己擔風袖月11,遊覽天下勝蹟。那日偶又遊至維揚12地方,聞得今年鹽政13點14的是林如海。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15,今已升蘭臺寺大夫16,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為巡鹽御史,到任未久。原來這林如海之祖,也曾襲過列侯17的,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只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18,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到了如海,便從科第出身19:雖係世祿之家20,卻是書香之族21。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22,人丁23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沒甚親支嫡派24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又於去歲亡了,雖有幾房姬妾,奈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只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見他生得聰明俊秀,也欲使他識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且說賈雨村在旅店偶感風寒,癒後又因盤費不繼,正欲得一個居停25之所,以為息肩26之地,偶遇兩個舊友,認得新鹽政,知他正要請一西席27教訓女兒,遂將雨村薦進衙門去。這女學生年紀幼小,身體又弱,功課不限多寡,其餘不過兩個伴讀丫鬟,故雨村十分省力,正好養病。
看看又是一載有餘。不料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學生奉侍湯藥,守喪盡禮,過於哀痛,素本怯弱,因此舊病復發,有好些時不曾上學。雨村閑居無聊,每當風日晴和,飯後便出來閑步。這一日偶至郊外,意欲賞鑑那村野風光,信步至一山環水漩、茂林修竹之處,隱隱有座廟宇,門巷傾頹,牆垣剝落,有額題曰「智通寺」,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云: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28。
雨村看了,因想道:「這兩句文雖甚淺,其意則深,也曾遊過些名山大剎29,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30,也未可知,何不進去一訪?」走入看時,只有一個龍鍾31老僧在那裡煮粥,雨村見了,卻不在意,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又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雨村不耐煩,仍退出來,意欲到那村肆32中沽飲三杯,以助野趣,於是移步行來。剛入肆門,只見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來,口內說:「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時,此人是都中古董行中貿易姓冷號子興的,舊日在都相識。——雨村最讚這冷子興是個有作為大本領的人,這子興又借雨村斯文33之名,故二人最相投契34。——雨村忙亦笑問:「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今日偶遇,真奇緣也!」子興道:「去年歲底到家,今因還要入都,從此順路找個敝友說一句話,承他的情,留我多住兩日,我也無甚緊事,且盤桓兩日,待月半時,也就起身了。今日敝友有事,我因閑走到此,不期這樣巧遇!」一面說,一面讓雨村同席坐了,另整上酒餚來,二人閑談慢飲,敘些別後之事。
雨村因問:「近日都中可有新聞沒有?」子興道:「倒沒有什麼新聞,倒是老先生的貴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異事。」雨村笑道:「弟族中無人在都,何談及此?」子興笑道:「你們同姓——豈非一族?」雨村問是誰家,子興笑道:「榮國賈府中,可也不玷辱老先生的門楣了!」雨村道:「原來是他家。若論起來,寒族人丁卻自不少,東漢賈復35以來,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誰能逐細考查;若論榮國一支,卻是同譜,但他那等榮耀,我們不便去認他,故越發生疏了。」子興嘆道:「老先生休這樣說。如今的這榮寧兩府也都蕭索了,不比先時的光景。」雨村道:「當日寧榮兩宅,人口也極多,如何便蕭索了呢?」子興道:「正是,說來也話長。」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時,因欲遊覽六朝遺跡36,那日進了石頭城37,從他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大門外雖冷落無人,隔著圍牆一望,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後邊一帶花園裡,樹木山石,也都還有蔥蔚洇潤之氣,那裡像個衰敗之家?」子興笑道:「虧你是進士出身,——原來不通!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38,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務日盛,主僕上下,都是安富尊榮,運籌謀畫的竟無一個。那日用排場,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沒很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39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聽說,也道:「這樣詩禮之家,豈有不善教育之理?別門不知,只說這寧榮兩宅,是最教子有方的,何至如此?」
子興嘆道:「正說的是這兩門呢!等我告訴你:當日寧國公是一母同胞弟兄兩個。寧公居長,生了兩個兒子2;寧公死後,長子賈代化襲了官,也養了兩個兒子:長子名賈敷,八九歲上死了,只剩了一個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40,別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留下一個兒子,名喚賈珍,因他父親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讓他襲了。他父親又不肯住在家裡3,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們胡羼41。這位珍爺也生了一個兒子,今年才十六歲,名叫賈蓉。如今敬老爺不管事了,這珍爺那裡幹正事?只一味高樂不了,把那寧國府竟翻過來了,也沒有敢來管他的人。再說榮府你聽——方才所說異事就出在這裡:自榮公死後,長子賈代善襲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為妻,生了兩個兒子:長名賈赦,次名賈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長子賈赦襲了官,為人卻也中平,也不管理家事。惟有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為人端方正直,祖父鍾愛,原要他從科甲42出身,不料代善臨終遺本43一上,皇上憐念先臣,即叫長子襲了官;又問還有幾個兒子,立刻引見,又將這政老爺賜了個額外主事44職銜,叫他入部習學;如今現已升了員外郎45。這政老爺的夫人王氏,頭胎生的公子名叫賈珠,十四歲進學46,後來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歲,一病就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隔了十幾年4,又生了一位公子,說來更奇: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還有許多字跡;你道是新聞不是?」
雨村笑道:「果然奇異!只怕這人的來歷不小!」子興冷笑道:「萬人都這樣說,因而他祖母愛如珍寶。那周歲時,政老爺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世上所有的東西,擺了無數叫他抓47,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抓來玩弄;那政老爺便不喜歡,說將來不過酒色之徒,因此不甚愛惜。獨那太君還是命根子一般。——說來又奇:如今長了十來歲5,雖然淘氣異常,但聰明乖覺,百個不及他一個;說起孩子話來也奇:他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將來色鬼無疑了!」雨村罕然厲色道:「非也!可惜你們不知道這人的來歷,——大約政老前輩也錯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讀書識事,加以致知格物48之功、悟道參玄49之力者,不能知也。」
子興見他說得這樣重大,忙請教其故。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餘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50。堯、舜51、禹、湯52、文、武53、周54、召55、孔56、孟57、董58、韓59、周60、程61、朱62、張63,皆應運而生者;蚩尤64、共工65、桀、紂66、始皇67、王莽68、曹操69、桓溫70、安祿山71、秦檜72等,皆應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擾亂天下。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今當祚永運隆之日,太平無為73之世,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餘之秀氣,漫無所歸,遂為甘露,為和風,洽然溉及四海74,彼殘忍乖邪之氣,不能蕩溢於光天化日之下,遂凝結充塞於深溝大壑之中,偶因風蕩,或被雲摧,略有搖動感發之意,一絲半縷,誤而逸出者,值靈秀之氣適過,正不容邪,邪復妒正,兩不相下,如風水雷電,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讓,必致搏擊掀發;既然發泄,那邪氣亦必賦之於人,假使或男或女,偶秉此氣而生者,上則不能為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千萬人之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千萬人之下;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75,縱然生於薄祚寒門,甚至為奇優76,為名娼,亦斷不至為走卒健僕,甘遭庸夫驅制,——如前之許由77、陶潛78、阮籍79、嵇康80、劉伶81、王謝二族82、顧虎頭83、陳後主84、唐明皇85、宋徽宗86、劉庭芝87、溫飛卿88、米南宮89、石曼卿90、柳耆卿91、秦少游92,近日倪雲林93、唐伯虎94、祝枝山95,再如李龜年96、黃幡綽97、敬新磨98、卓文君99、紅拂100、薛濤101、崔鶯102、朝雲103之流:此皆易地則同之人也。」
子興道:「依你說,『成則公侯敗則賊』104了?」雨村道:「正是這意。你還不知,我自革職以來,這兩年遍遊各省,也曾遇見兩個異樣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說這寶玉,我就猜著了八九也是這一派人物。不用遠說,只這金陵城內,欽差105金陵省體仁院總裁106甄家,你可知道?」子興道:「誰人不知!這甄府就是賈府老親,他們兩家來往極親熱的,——就是我也和他家往來非止一日了。」
雨村笑道:「去歲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薦我到甄府處館,我進去看其光景,誰知他家那等榮貴,卻是個『富而好禮』之家,倒是個難得之館。但是這個學生雖是啟蒙107,卻比一個舉業108的還勞神。說起來更可笑:他說:『必得兩個女兒陪著我讀書,我方能認得字,心上也明白;不然,我心裡自己糊塗。』又常對著跟他的小廝們說:『這「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極清淨的,比那瑞獸珍禽、奇花異草更覺稀罕尊貴呢!你們這種濁口臭舌,萬萬不可唐突了這兩個字,要緊,要緊!但凡要說的時節,必用淨水香茶漱了口方可;設若失錯,便要鑿牙穿眼的。』其暴虐頑劣,種種異常;只放了學進去,見了那些女兒們,其溫厚和平,聰敏文雅,竟變了一個樣子。因此他令尊109也曾下死110笞楚111過幾次,竟不能改,每打得吃疼不過時,他便『姐姐』『妹妹』的亂叫起來。後來聽得裡面女兒們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作什麼?莫不叫姐妹們去討情討饒?你豈不愧些!』他回答得最妙,他說:『急痛之時,只叫「姐姐」「妹妹」字樣,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聲,果覺疼得好些,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極,便連叫姐妹起來了!』你說可笑不可笑?為他祖母溺愛不明,每因孫辱師責子,我所以辭了館出來的。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基業、從師友規勸的。——只可惜他家幾個好姐妹都是少有的!」
子興道:「便是賈府中現在三個也不錯。政老爺的長女名元春112,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史113去了。二小姐乃是赦老爺姨娘所出,名迎春。三小姐政老爺庶出114,名探春。四小姐乃寧府珍爺的胞妹,名惜春,因史老夫人極愛孫女,都跟在祖母這邊,一處讀書,聽得個個不錯。」雨村道:「更妙在甄家風俗,女兒之名,亦皆從男子之名,不似別人家裡,另外用這些『春』『紅』『香』『玉』等艷字;何得賈府亦落此俗套?」子興道:「不然。只因現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所生,故名『元春』,餘者都從了『春』字;上一排的卻也是從弟兄而來的。——現在對證:目今你貴東家林公的夫人,即榮府中赦政二公的胞妹,在家時名字喚賈敏6,不信時你回去細訪可知。」雨村拍手笑道:「是極!我這女學生名叫黛玉,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我心中每每疑惑,今聽你說,是為此無疑矣。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今知為榮府之外孫,又不足罕矣。——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子興嘆道:「老姐妹三個,這是極小的,又沒了!長一輩的姐妹一個也沒了!只看這小一輩的將來的東床115何如呢。」
雨村道:「正是。方才說政公已有一個銜玉之子,又有長子所遺弱孫,這赦老竟無一個不成?」子興道:「政公既有玉兒之後,其妾又生了一個,倒不知其好歹。只眼前現有二子一孫,卻不知將來何如。若問那赦老爺,也有一子,名叫賈璉7,今已二十多歲了,親上作親,娶的是政老爺夫人王氏內姪女,今已娶了四五年8。這位璉爺身上,現捐了個同知116,也是不喜正務的;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得,所以目今現在乃叔政老爺家住,幫著料理家務。誰知自娶了這位奶奶之後,倒上下無人不稱頌他的夫人,璉爺倒退了一舍之地117,——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
雨村聽了笑道:「可知我言不謬了:你我方才所說的這幾個人,只怕都是那正邪兩賦而來,一路之人,未可知也!」子興道:「『正』也罷!『邪』也罷!只顧算別人家的賬,你也吃一杯酒才好。」雨村道:「只顧說話,就多吃了幾杯。」子興笑道:「說著別人家的閑話,正好下酒,即多吃幾杯何妨!」雨村向窗外看道:「天也晚了,仔細關了城,我們慢慢進城再談,未為不可。」於是二人起身,算還酒錢。方欲走時,忽聽得後面有人叫道:「雨村兄恭喜了!特來報個喜信的。」雨村忙回頭看時,——要知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校記
1.「說他貌似有才,性實狡猾;又題了一兩件狥庇蠧役、交結鄉紳之事」,諸本作「說他性情狡猾,擅改禮儀,外沽清正之名,暗結虎狼之勢,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語」。
2.「兩個兒子」,諸本作「四個兒子」。
3.「住在家裡」,諸本作「回原籍來」。
4.「不想隔了十幾年」,諸本作「不想次年」。
5.「十來歲」,諸本作「七八歲」。
6.「名字喚賈敏」,「喚」原作「與」,從甲本改。餘本全句作「名喚賈敏」。
7.「也有一子,名叫賈璉」,諸本作「也有二子,次名賈璉」。
8.「四五年」,諸本作「二年」。
■注釋
1 〔仙逝〕 也稱「仙去」,即成仙而去。
2 〔攛掇〕 慫恿,促成。
3 〔進士〕 明清科舉制度規定:考進縣學、府學的稱庠(ㄒㄧㄤˊ/xiáng)生或生員(俗稱秀才)。每三年在省裡舉行一次「鄉試」,取中的為「舉人」。每次鄉試後在京城舉行一次「會試」,考試各省舉人,取中的稱「進士」。
4 〔外班〕 科舉時代,錄取的優等進士留在京城任職的叫「京官」,一般的放到地方作官的叫作「外班」。
5 〔同寅〕 古代官吏稱自己的同事為同寅。「尚書‧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原意是說諸侯之間尊敬恭謹,合作共事。後稱同官曰同寅。
6 〔參了一本〕 對失職官吏向帝王提出檢舉,請求懲辦,叫「參」;本,臣下奏事的文書。
7 〔狥(ㄒㄩㄣˋ/xùn)庇蠧役〕曲從私情,包庇壞衙役。狥,同徇,曲從;蠧役,有貪污敲詐行為的衙役。
8 〔龍顏〕 古人以龍為神物,稱皇帝是真龍天子,後人因襲下來,把皇帝的臉面及其表情叫作龍顏。
9 〔部文〕 清朝的公文,這裡指吏部(負責官吏考核升降的中央機關)所下的免職命令。
10 〔宦囊〕 指官吏作官時所積蓄的財物。
11 〔擔風袖月〕 擔著清風,袖著明月,比喻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12 〔維揚〕 即江蘇省江都縣。在清代,揚州是以鹽業著稱的商業城市。
13 〔鹽政〕 即巡鹽御史,清代叫鹽運使,是一個地區的鹽務最高長官。由皇帝欽派到地方,除管鹽務外,還代宮廷採辦貴重物品。自清初,即在揚州設立兩淮鹽運使,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祖舅李煦都兼任淮揚鹽政多年。
14 〔點〕 點名封官。下文的欽點,是皇帝親自點名封官。
15 〔前科的探花〕 前科,上屆,即上一次殿試取中的。皇帝親自主考的殿試,成績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16 〔蘭臺寺大夫〕 蘭臺寺,官署名,屬於國家的監察機關。蘭臺寺大夫,漢代官名,清代無此官,作者故意用古代官職名稱,因怕擔「唐突朝廷」之罪。
17 〔列侯〕 古代稱異姓臣子封了侯的為列侯。侯,是封建時代的第二等爵位。
18 〔當今隆恩盛德〕 意為當代的皇帝。隆恩盛德,厚恩大德。這是臣子對皇帝表示感恩戴德的話。
19 〔科第出身〕 經過科舉考試而作官。科第,即科舉考試。
20 〔世祿之家〕 祿,俸祿,引申為富貴。世代傳襲官位的貴族家庭叫世祿之家。
21 〔書香之族〕 指世代讀書的家庭。
22 〔支庶不盛〕 子孫後代不興旺。支庶,也作枝屬。
23 〔人丁〕 即人口。舊時戶籍,稱一男為一丁,一女為一口,並稱人丁或人口。
24 〔嫡派〕 古代宗法制度下,一脈相傳的親屬關係,稱嫡派或嫡系,即所謂「正支」。
25 〔居停〕 舊時被僱用的文士,皆稱其主人為「居停」。
26 〔息肩〕 歇歇肩。這裡指丟官以後,找一個暫時「棲身」的差使。
27 〔西席〕 古代以西東分賓主,家塾教師和作官吏們私人秘書的「幕客」,都稱為「西賓」,又稱「西席」,主人稱為「東家」。去作塾師、幕客稱為「處館」。
28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身後,死後。回頭,即佛教所說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副對聯的意思是,那種貪得無厭的人即使擁有了用不盡的錢財,還不肯罷休;直到碰了壁,走投無路時,才想回頭。
29 〔剎(ㄔㄚˋ/chà)〕 佛寺,廟宇。
30 〔翻過筋斗來的〕 佛教禪宗對於所謂「覺悟得道」的人的一種比喻。
31 〔龍鍾〕 年老衰弱,行動搖顫,不整潔爽利的狀態。
32 〔肆〕 過去賣茶賣酒的鋪子稱肆。
33 〔斯文〕 文雅。在此指文人。
34 〔投契〕 情投意合。
35 〔賈復〕 東漢人,字君文,光武帝時被封為膠東侯。賈雨村硬引他為同宗,完全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身分,以便向上爬。
36 〔六朝遺跡〕 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因六朝皆建都南京,故這裡的六朝遺跡即指南京遺跡。
37 〔石頭城〕 古城名,又稱石城,在今江蘇南京清涼山。又,南京也叫石頭城。
38 〔百足之蟲二句〕 比喻賈府財產厚、依傍多,一時衰敗,也不致完全破產。
39 〔鐘鳴鼎食〕 鐘,樂器;鼎,火鍋類的食器。古代官吏進食時奏樂擊鐘,排列盛著各種食品的許多鼎,是富貴奢侈的生活。
40 〔燒丹煉汞〕 迷信道教的人燒煉丹砂、水銀服食,妄想成仙或長生不老。
41 〔胡羼(ㄔㄢˋ/chàn)〕這裡是瞎胡混的意思。
42 〔科甲〕 漢、唐取士皆有甲、乙等科,後故稱科舉為科甲。
43 〔遺本〕 死前留下的上奏文書。
44 〔額外主事〕 主事,官名,明、清為各部司員的最低一級。進士分到各部,須先作主事,然後升為員外郎(地位較低的部員)。因賈政未經科舉考試,由皇帝直接任命,所以稱「額外」主事。
45 〔員外郎〕 官名。明、清時各部下面設司,司由郎中主持,員外郎為郎中之助理。
46 〔進學〕 科舉制度:考入京都的太學或府、州、縣學,作了生員,叫作「進學」,普通說「中了秀才」。
47 〔抓〕 古時風俗,小兒周歲時陳列各種玩物和生活用具,任他抓取,來測驗他的志向和興趣,也近似占卜他的「命運」,叫作「抓周」。
48 〔致知格物〕 語出「大學」:「致知在格物。」致,獲得;知,知識,指「天」賦予人的先驗的知識。格,推究,領悟;物,事物,指事物之理。意思是,接觸事物,推究其中的道理,就能使人們內心固有的「知識」得到發揮。
49 〔悟道參玄〕 宗教用語。悟、參,是領會和推究的意思;道、玄,指宗教中玄妙的道理。
50 〔運生世治,劫生世危〕 氣運到來,則天下大治;劫數臨頭,則天下危機。
51 〔堯、舜〕 即唐堯、虞舜。傳說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兩個首領。堯曾把他的職位讓給了舜。
52 〔禹、湯〕 夏朝和商朝的開國帝王。
53 〔文、武〕 文,周文王,姓姬,名昌,是殷王朝統轄下的一個諸侯國——周國的國君。
他的兒子周武王姬發伐殷紂王而滅商,建立周王朝。
54 〔周〕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後,曾輔佐武王的兒子成王治理國家。
55 〔召(ㄕㄠˋ/shào)〕 召公,姓姬名奭(ㄕˋ/shì),周公之弟,後封於燕。
56 〔孔〕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他的言行由其門徒記錄在「論語」一書裡。
57 〔孟〕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學說,被稱為「亞聖」。他的言行和思想記載在「孟子」一書中。
58 〔董〕 董仲舒,西漢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倡「三綱五常」等倫理道德,宣揚「天人感應」、「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哲學,發展了儒家的思想。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59 〔韓〕 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作品有「韓昌黎文集」。
60 〔周〕 周敦頤,北宋時期的理學家,程朱理學的奠基者。著有「周子全書」。
61 〔程〕 指程顥(ㄏㄠˋ/hào)、程頤(ㄧˊ/yí)兄弟,都是宋代理學的創立者。
62 〔朱〕 朱熹,南宋的理學家、教育家。他在哲學上發展了程顥、程頤的理學,因稱「程朱學派」。他的學說在明清兩代被提到「儒學正宗」的地位。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語類」等書。
63 〔張〕 張載,北宋理學家。過去有人把他與周、程、朱並稱,代表宋代理學;其實張載與他們不同。
64 〔蚩尤〕 上古歷史傳說中一個部族的首領。相傳他曾和黃帝爭奪天下,戰敗被殺。
65 〔共工〕 上古歷史傳說中一個「勝利的英雄」。傳說他與顓頊爭帝位,發怒而撞倒了不周山,改變了原來天地的面貌。
66 〔桀、紂〕 桀,夏朝的末代君主。紂,名帝辛,商朝的末代君主,又稱商紂王。
67 〔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平定了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
68 〔王莽〕 漢元帝皇后的姪子。公元八年,篡奪西漢政權,改號為「新」。後在綠林、赤眉打擊下失敗被殺。
69 〔曹操〕 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著作有「曹操集」。
70 〔桓溫〕 東晉大將,曾任大司馬。後想篡位,未及實現而死。
71 〔安祿山〕 唐節度使,唐玄宗時夥同史思明發動叛亂(即「安史之亂」)。後被他兒子安慶緒所殺。
72 〔秦檜〕 南宋高宗時的宰相,是個投降派、大漢奸。
73 〔祚(ㄗㄨㄛˋ/zuò)永運隆、太平無為〕 祚,帝位。祚永運隆,皇權長久,國運興盛;太平無為,太平無事,無內亂外患。這是賈雨村粉飾當時王朝的話。
74 〔洽然溉及四海〕 洽然,普遍的;溉及,滋潤到;四海,天下。這句的意思是說,(清明靈秀之氣)普及天下。
75 〔逸士高人〕 逸士,隱士,舊時隱居不作官的人;高人,舊時指所謂志行高潔的人。
76 〔奇優〕 有名的音樂、舞蹈、戲劇、雜技等藝人。
77 〔許由〕 相傳是堯時的隱士。
78 〔陶潛〕 晉代著名詩人,曾當過彭澤縣令,不久便退居田園,在歷史上被稱為「隱逸詩人」。後人輯有「陶淵明集」。
79 〔阮籍〕 魏、晉之際的詩人,曾為步兵校尉,「竹林七賢」之一。他反對虛偽的禮法,但也表現出消極避世的頹廢思想。後人輯有「阮步兵集」。
80 〔嵇康〕 因作過中散大夫,又稱嵇中散,魏、晉之際的文學家、哲學家、音樂家,「竹林七賢」之一。後人輯有「嵇康集」。
81 〔劉伶〕 魏、晉時期文人,「竹林七賢」之一。愛好喝酒,行為放蕩。著有「酒德頌」等。
82 〔王謝二族〕 指東晉王導、謝安兩家最大的豪門貴族。其中有文才的有謝安、謝道韞、王羲之、王獻之等人。
83 〔顧虎頭〕 即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名畫家。
84 〔陳後主〕 南朝陳的末代皇帝陳叔寶,在位時,荒淫失政,專作艷詩。在隋兵南下時,亡國被俘。著有「陳後主集」。
85 〔唐明皇〕 即唐玄宗李隆基。他嗜好音樂舞蹈,荒於國事,歷史上被稱為「風流皇帝」。
86 〔宋徽宗〕 名趙佶,北宋皇帝。在位時政治腐敗,生活糜爛,後被金兵所俘。由於他愛好古董,又喜繪畫、寫字,歷史上被視為「多才多藝」的皇帝。
87 〔劉庭芝〕 即劉希夷,字庭芝,唐代詩人,有「代白頭吟」等詩。
88 〔溫飛卿〕 唐朝詩人,名庭筠。後人輯有「溫庭筠集」。
89 〔米南宮〕 即米芾(ㄈㄨˊ/fú),字元章,北宋書法家、畫家,曾任禮部員外郎和書畫學博士,在南宮教授皇家子弟書畫,故稱米南宮。
90 〔石曼卿〕 即石延年,字曼卿,北宋文學家。
91 〔柳耆卿〕 即柳永,字耆卿,北宋詞人。著有「樂章集」。
92 〔秦少游〕 秦觀,字少游,又字太虛,北宋詞人。著有「淮海集」。
93 〔倪雲林〕 倪瓚,字元鎮,號雲林,元代畫家。
94 〔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明代畫家、文學家。
95 〔祝枝山〕 祝允明,號枝山,明朝書法家、文學家。著有「懷星集」。
96 〔李龜年〕 唐玄宗時宮廷樂師,善歌,會作曲。
97 〔黃幡綽〕 唐玄宗時的宮廷演員,很滑稽,說話幽默風趣,頗受玄宗寵愛。
98 〔敬新磨〕 一作鏡新磨,五代後唐莊宗時宮廷藝人,擅長詼諧諷刺。
99 〔卓文君〕 見第一回注43。
100 〔紅拂〕 隋代大官楊素的侍妾,姓張,名出塵。因執紅拂,故名。後夜奔與李靖結合。
101 〔薛濤〕 唐代著名妓女,會作詩。
102 〔崔鶯〕 元雜劇「西廂記」中的女主角。
103 〔朝雲〕 宋代錢塘妓女,姓王,後被蘇軾納為妾。會楷書,能作詩。
賈雨村把以上許多歷史人物分為三類,並且發了一通議論——「大仁」秉正氣,應運而生,修治天下;「大惡」秉邪氣,應劫而生,擾亂天下;還有一類人是正邪二氣「搏擊掀發後」產生的,既「聰俊靈秀」又「乖僻邪謬不近人情」。這種理論是以理學家朱熹的「氣稟說」為基礎的。朱熹講「理」講「氣」:「人之所以生,理與氣合而已。」聖人之氣「清明」,愚人之氣「昏濁」。賈雨村雖然不講「理」,專講「氣」,但他所講的「正氣」,就是朱熹的「清明」之氣;「邪氣」就是朱熹的「昏濁」之氣。賈雨村的「正邪二氣」說,是程朱理學在小說中的曲折反映。
104 〔成則公侯敗則賊〕 成功的便是公、侯,失敗了的就是盜賊。
105 〔欽差〕 由皇帝親自派遣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
106 〔體仁院總裁〕 體仁院,這是作者根據清代體仁閣虛擬的官署名;總裁,官名,自宋代開始設立,總管編修歷史和主考進士,這裡是借用,指體仁院的長官。
107 〔啟蒙〕 原意是使初學者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這裡是指初學。
108 〔舉業〕 準備科舉考試的學業,包括「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寫八股文、試帖詩等。
109 〔令尊〕 舊時對對方的父親的尊稱。
110 〔下死〕 用死力,下死勁。
111 〔笞(ㄔ/chī)楚〕笞,竹板;楚,荊條。舊時塾師或家長用以體罰學生或子弟的工具。
112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這四個人名的含義,「脂硯齋」批語說:「原(元)應(迎)嘆(探)息(惜)」。暗示了她們的悲慘結局,以及作者對她們的同情。
113 〔女史〕 古代皇宮裡掌管書寫記事的女官。
114 〔庶出〕 古代社會一夫多妻,小老婆生的孩子叫「庶出」,大老婆生的孩子叫「正出」。
115 〔東床〕 晉代太尉郗鑑要在王家子弟裡選擇女婿,郗鑑來到王家,大家都很矜持地迎接貴賓,王羲之卻獨自坦著腹躺在東邊床上吃餅,滿不理會,郗鑑便選中了他。後世常用「東床」代稱女婿。
116 〔捐了個同知〕 捐,捐納,花錢買官。同知,在清朝為知府的副職。過去,特別是清代,許多官都可以用錢買,這暴露了政治的腐敗。
117 〔退了一舍之地〕 比喻對人讓步,不敢與爭。舍,古代計算里程的一種單位,一舍為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