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题解】
本章承上章“问强”之义,又引孔子之言,从反面指出若要真正做到强者,也必须注意“过”与“不及”两种倾向,以期达到中庸之道。
有种人专门探求隐僻之理,过为怪诞之行,故作高深,行为诡秘,目的在于欺骗世人,获取虚名,这是将智慧用过了头而不择乎善道,行为走向了诡异而不合乎中道,亦即犯了“过”的错误,违背了中庸之道,属于不当强而强的一类;另一种人则虽能择乎善道,并能遵循中道而行,但由于未能持之以恒,以致半途而废,这是他的智慧已能选择中道,但是行为有所不逮,亦即犯了“不及”的错误,未能达到中庸之道,属于当强而不强的一类。作为有志于中庸之道的君子来说,既不为索隐行怪,也不应半途而废,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无怨无悔地遵循中庸之道而行,做到善始善终,才是真正的强者,才能臻乎圣人之境。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1],后世有述焉[2],吾弗为之矣[3]。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4]。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5],唯圣者能之[6]。”
【注释】
[1]素:据《汉书·艺文志》应为“索”字。索,即探索,寻求。隐:隐僻,这里指不合乎常规的理论。索隐,探索隐僻的事理。行怪:指违背常理而做怪异的事情。索隐行怪,寻求隐僻的道理,专做怪诞的事情(以欺世盗名)。
[2]述:称述,记述。
[3]弗:不。
[4]已:止,停止。
[5]遁世:逃避世俗,指隐居。遁,逃避,离去。见知:被了解,被任用。
[6]圣者:即圣人,儒家把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最高的人称为圣人。
【译文】
孔子说:“有的人专爱探索隐僻不正的道理,做些奇异怪诞的事情(以欺世盗名),后世虽然也会有人称述他的行为和学说,而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讲求道德的君子,应该遵循正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了,而我是绝对不能中途停止的。真正有德的君子,凡事都依照中庸之道去做,即使不得已而避世隐居起来,终身不被人们所了解和任用,也绝不悔恨,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