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0字 下载全书
【题解】
本章承上章能坚持运用中庸之道的“大知”而言,认为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小知”之不足取,并引出下章颜回能够坚持中庸之道的事。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阐述人们为物质的私欲所笼罩而难行中庸之道。
孔子在前面两次感叹“道之不行”,在这一章他再一次表露出中庸之道难以推行的心情。他认为,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要被聪明所误,有时明知道遇到祸害却不知避让,有时甚至自投罗网却不知道。可见,真正要持守中庸之道,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既然中庸之道如此难以推行,为什么孔子又要极力推行呢?因为他认为,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最好原则,即使我们不能时刻做到,也要努力去做,要尽量去靠近它。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提高。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1],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4]。”
【注释】
[1]予:我,第一人称用词,此处作“自己”解。知(zhì):通“智”,聪明,有知识,有智慧。
[2]纳:本义是纳入,引申为落入。诸:“之于”两字的合音。罟擭(ɡǔ huò):泛指捕捉野兽的器具。罟,罗网的总称。擭,装有机关的捕获野兽的木笼。陷阱:为捕捉野兽而挖掘的地坑。
[3]莫:没有谁,没有人。辟(bì):通“避”,回避,躲避。
[4]期(jī)月:一整月,一周月;这里用以比喻时间不长。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认为自己是明智的,可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他们却像野兽那样落入危机四伏的罗网或陷阱之中,竟谁都不知道如何躲避;人人都认为自己是明智的,可是当他们选择了中庸这一道德准则后,却连一个月这样短暂的时间都不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