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题解】
本章引用孔子赞颂虞舜的话,来阐发修养中庸之道对于人生的巨大功效,旨在鼓励人们遵守中庸之道,以创造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人生。
虞舜本来出身于庶人,但由于他具有崇高的道德和卓越的才智,不仅以他的孝行感化了顽劣的父母兄弟,感化了社会,而且还辅佐唐尧治理天下,全心全意为民办事,受到全民的爱戴。民心所向,天命攸归,故在唐尧逝世之后,被天下推戴为天子。于是,在受到天下之民的爱戴的同时,也使父母获得了最高的享受和荣誉。可以说,虞舜是以“爱民”的实际行动来躬行“孝亲”的,因而是儒家心目中“爱民”与“孝亲”高度统一的最高典范。故孔子称之为“大孝”,并认为他所得到的帝位、俸禄、名誉和年寿等都是他作为“大德”之人的应有结果。于是,进一步提出了“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亦即自己的命运由自己决定的观点。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才能,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努力遵循中庸的原则,最终就会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一切。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1]!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2],宗庙飨之[3],子孙保之[4]。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5]。故栽者培之[6],倾者覆之[7]。《诗》曰[8]:‘嘉乐君子[9],宪宪令德[10]。宜民宜人[11],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12]。’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释】
[1]舜:见前第六章注释。
[2]四海之内: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中国四周全是大海,中国位居中央,故所谓“四海之内”就是指全中国。
[3]宗庙:中国古代的天子或受封的诸侯、大夫、士等祭祀祖先的地方。飨(xiǎnɡ):意为用酒食款待人;这里指用祭品供奉祖先。
[4]子孙保之:意思是说子孙后代保持不断。按:周代的陈国就是舜的后代,历夏、商、周三代延续不断。
[5]因:依,顺着。材:资质,本性。笃(dǔ):厚待,这里指精心培养。
[6]栽者:指那些能够成材之人。
[7]倾者:歪斜不正的,指不能成材之人。覆:毁坏,毁灭之意。
[8]《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大雅·假乐》篇。
[9]嘉乐:和善而安乐。
[10]宪宪:《诗经》原文作“显显”,光明、显著、兴盛的意思。令德:美好的德行。
[11]民:指民众。人:指百官。
[12]申:陈述、说明。
【译文】
孔子说:“大舜真可以称得上是个大孝的人了吧!他具有圣人的崇高品德,居于天子的尊贵地位,拥有普天下的财富。死后人们建立宗庙来祭祀他,子子孙孙永远保有这种祭祀。因此说,具有大德的人,必定会得到他所应有的地位,必定会得到他所应有的俸禄,必定会得到他所应有的名誉,必定会得到他所应有的寿考。所以,大自然化生万物,必定是根据它能否成材的本质来判断是否应该加倍地培养它。所以,能够栽培成材的就培育它,倾斜枯萎的就让它覆没掉。正如《诗经·大雅·假乐》篇所说:‘和善而安乐的君子,具有显著光明的美好品德。他使平民和百官都和善相安,所以能够获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呵,授命他为天子,还一再使之能永久享受福禄。’因此说,具有大德的人,必定能够秉承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