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题解】
前章承第三十章的“小德川流”而言至圣之德,故本章承“大德敦化”而言至诚之道,就是从总体上阐述至诚之道的本质及功用来赞美至诚圣人的伟大。朱子认为:“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故而这两章的内容实可以互相发明。
所谓至诚之道的本质在于极诚无妄而纯出于自然,而其功用则体现为治国之大经,立身之大本,化育之大理。因为至诚的人能掌握天下的至道,对于各种伦理,都能发挥到极致,足以作为天下人与后世人的法则;他凭着至道,可以建立天下的大根本,把所有伦理道德都能不含私欲地运用和发挥出来,可以统驭千变万化的道理;而于天地的化育之道,也能以极诚无妄的德性加以领会,无不融会贯通。所以至诚不息才是一切的根本,而不是凭借着其他事物的存在。于是,又进而赞美了至诚君子的仁、深、大。至诚君子之所以能治理天下,靠的是胸中厚积的诚意。故用“肫肫”“渊渊”“浩浩”三个形容词描绘“诚”的恳至、渊深、广大的特征。所以说,只有至诚通神的圣人,才能通晓天地至道。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1],立天下之大本[2],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3]?肫肫其仁[4],渊渊其渊[5],浩浩其天[6]!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7],其孰能知之[8]?
【注释】
[1]经纶:本义为纺织前整理丝缕,引申为规划、治理。大经:这里指平治天下的大纲大法。
[2]大本:根本的原则。
[3]夫(扶):起首语助词。焉:哪里,文言疑问词。倚:倚傍,依靠。
[4]肫肫(zhūn):同“忳忳”,诚恳的样子。
[5]渊渊:水深不可测,引申为深远之意。
[6]浩浩:广阔无际的样子。
[7]固:实在。天德:天然赋予的美德。
[8]孰:谁,文言疑问代词。
【译文】
天下只有达到真诚的最高境界的圣人,才能够创制治理天下的根本大法,树立天下的根本大德,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这除了诚,还有什么需要倚傍的呢?多么诚恳纯粹啊他的仁爱之心!多么深邃渊博啊他的聪明才智!多么浩瀚广大啊他那体察万物的天性!如果不是实在具有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那么还有谁能够懂得天地的真诚之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