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题解】
本章宗旨在于申说中庸之道不可离之意。中庸之道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可以实践的。如果自以为中庸之道浅近卑琐不足学,而一味好高骛远,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是自己远离中庸之道。就像砍伐斧柄一样,心中始终装有斧柄的模样,你一定能够砍伐到一把很好的斧柄;如果心不在焉,或者以为那是一桩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值得留意,那么即使眼前有一把斧柄作样式,你也不会砍伐出一把好的斧柄来。所以“以人治人”的“忠恕”原则乃是达到中庸之道的不易之法。于是,孔子提出用孝、悌、忠、信四种道德治己治人,鼓励人们言行一致,提高修养。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你也不要求别人去做;你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你自己首先要做到。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应该努力去改变它;知道自己平时有些话说过了头,就应该努力做到谨慎;自己所说的,自己要努力去做到;自己所做的,一定要符合自己所说的。唯有如此,距离中庸之道就不远了。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1];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2]:‘伐柯伐柯[3],其则不远[4]。’执柯以伐柯[5],睨而视之[6],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7],施诸己而不愿[8],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9],丘未能一焉[10]:所求乎子以事父[11],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12],庸言之谨[13],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14]!”
【注释】
[1]远:用作动词,远远地离开。
[2]《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豳(bīn)风·伐柯》篇。
[3]伐:砍伐。柯:斧柄。
[4]则:法则,样式,引申为做斧柄的样板。
[5]执:握着,拿着。
[6]睨(nì):斜着眼睛看。
[7]忠恕: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两者都是儒家学说的道德哲学范畴。“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和途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违道:相距于道。
[8]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9]君子之道四:指孝、忠、悌、信四种道德规范。
[10]丘:孔子的名,这里是孔子自称。
[11]乎:于的意思。
[12]庸德:平凡的德行。庸,平常,平凡。
[13]庸言:平凡的言论。
[14]胡:怎么,为什么。慥慥(zào)尔: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并不远离于人;假若有人修道而故弄玄虚、故作高深,以致道远离了人,那就不可以称为修中庸之道了。《诗经·豳风·伐柯》篇说:‘砍伐树木做斧柄,砍伐树木做斧柄,斧柄的样式就在眼前。’手握着斧柄砍伐树木做斧柄,斜着眼睛瞄着手中所握的斧柄,斧柄的样式好像还离得很远。所以,君子按照人所共有的道理来治理人,别人如果有过错,改正了也就可以了。如果能做到忠和恕,那么相距中庸之道也就不远了。凡是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身上的事情,也不要把它施加到别人身上去。
“讲求中庸之道的君子所应做到的内容有四项,可我孔丘还没有一件能做到呢。想用要求子女孝顺我的道理来侍奉父母,我还未能做到;想用要求臣下尽忠于我的道理来侍奉君主,我还未能做到;想用要求弟弟敬奉我的道理来侍奉兄长,我还未能做到;想用要求朋友对待我的道理先去对待朋友,我还未能做到。我只是在那平常的德行上要尽力实行,在那平常的言论上要小心谨慎。所行的有所不足,就不敢不努力加以勉励;所说的还有未能做到的,就不敢把话说尽。说话时要考虑能不能实行,行动时要考虑是否与所说的相符。(如果真能这样言行一致)君子怎么还能不是忠厚诚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