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历代赋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魏晋南北朝
吴 均
【作者小传】
(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北)人。曾为吴兴太守主簿,后官至奉朝请。撰《齐春秋》,武帝以其不实,焚之,坐免职。与何逊曾以赋诗为武帝所赏,后俱失武帝意,被斥为“何逊不逊,吴均不均”。史称“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又有小说《续齐谐记》。
吴城赋
吴 均
古树荒烟,几千百年,云是吴王所筑,越王所迁 [1] 。东有铸剑残水 [2] ,西有舞鹤故廛 [3] 。萦具区之广宅 [4] ,带姑苏之远山 [5] 。仆本蓄怨,千悲亿恨。况复荆棘萧森,丛萝弥蔓;亭梧百尺,皆历地而生枝 [6] ;阶筠万丈 [7] ,或至杪而无叶 [8] 。不见春荷夏槿,惟闻秋蝉冬蝶。木魅晨走,山鬼夜惊。不知九州四海,乃复有此吴城 [9] ?
吴均是梁代一位很有创作个性的作家,《梁书》称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其文以《与宋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最为有名,皆不用典故,不事雕琢,清新省净,明丽秀美,为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代表作。其《吴城赋》见《艺文类聚》卷六十三、《初学记》卷二十四,仅一段,疑为残文。
这是一篇都邑赋,但它并非如传统的都邑大赋那样以描写都邑之建筑、生活、山形地势、物产矿藏等为主,而是先简要交代吴城的历史变迁、古老传说和地理位置、远山近水,然后用“荆棘萧森,丛萝弥蔓”“亭梧百尺”“阶筠万丈”“木魅晨走”“山鬼夜惊”等极力渲染出一种荒芜、阴冷、凄清甚至恐怖的气氛。这种气氛与传统都邑赋所描写的雄伟壮丽、金碧辉煌和繁华热闹截然不同,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深沉感喟。也就是说,在景物描写之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主观感受。感物生情,复又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这是这篇赋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很早就开始抒发历史兴亡、物是人非的悲情了,《诗经·王风·黍离》即是开山之作。在赋中抒发此种情感的,鲍照的《芜城赋》是比较著名的。很显然,在立意、构思及写法上,《吴城赋》都受到了《芜城赋》的影响,但它又不像《芜城赋》那样用夸张的手法强化古今对比,而是通过点染氛围抒写一种抚今忆昔的感伤情怀,更接近抒情诗的特质。
《吴城赋》的风格与吴均的其他诗文颇为一致,不堆砌故实,不求繁复铺陈,语言简净明丽,对仗工稳,句式整齐而又变化自如,灵动自然,读来朗朗上口,极富美感。
(张克锋)
注 释
[1].荒烟:荒野的烟雾,这里代指荒凉的地方。是:指吴城,春秋时吴国的都城,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王:即吴王阖闾(?—前496)。吴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即位后,命伍子胥兴建新的城郭。新城规模宏大,史称“阖闾大城”。阖闾后与越王勾践战,兵败伤指而死。越王:即越王勾践(?—前465)。勾践始为吴王夫差所战败,困于会稽,屈膝求和。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终于灭掉了吴国,占领了吴都。迁:移居。
[2].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四》载,春秋时吴国人干将与妻子莫邪善铸剑,为阖闾铸阴阳剑,锋利无比,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干将藏阳剑,而献阴剑于吴王。“铸剑残水”当指苏州虎丘山上的剑池。
[3].舞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四》载:“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而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忍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还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掩之。杀生以送死,国人非之。”廛(chán):市内百姓居所。
[4].具区:即太湖,又称震泽、笠泽、五湖等。《尔雅·释地》:“吴越之间有具区。”《山海经·南山经》:“浮玉之山,北望具区。”晋郭璞注:“具区,今吴县西南太湖也。”
[5].姑苏:姑苏山。在苏州市西南,上有姑苏台,相传为吴王阖闾或夫差所筑,登之可望五湖。
[6].历:度,越过。此句形容梧桐挺拔高大。
[7].阶筠:台阶旁的竹子。
[8].杪:树梢,末端。
[9].“木魅”四句:谓历史上曾经闻名的吴城如今荒凉破败,成了鬼怪的世界,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了。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木魅,树木之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