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历代赋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魏晋南北朝
沈 炯
【作者小传】
(约502—约560)字礼明,一作初明。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仕梁为尚书左户侍郎,出为吴令。后入王僧辩幕府,掌羽檄军书。梁元帝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西魏陷江陵,被虏,授仪同三司。绍泰二年(556)归国,迁御史中丞。入陈,加通直散骑常侍,参决军国大政。后还乡里,收授徒众。病卒吴中。赠侍中。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沈侍中集》。清吴汝纶有选评本《沈侍中集选》。
归魂赋并序
沈 炯
古语称收魂升极 [1] ,《周易》有归魂卦,屈原著《招魂》篇 [2] ,故知魂之可归,其日已久。余自长安反 [3] ,乃作归魂赋,其辞曰:
伊吾人之陋宗,资玄圣而云始 [4] 。肇邵閟之灵源,分昌发之世祀 [5] 。实闻之乎家记,又孚之于惇史 [6] 。亢宗贵而博古,四史成乎一身 [7] 。怪日月之辽远,而承袭之相因 [8] 。岂少贱之能察,非末学之知津也 [9] 。若夫风流退让,在秦作相;越江以东,惟戎及酆 [10] 。出忠出孝,且卿且公。世历十五,爰逮余躬 [11] 。值天地之幅裂,遭日月之雰虹 [12] 。去父母之邦国,埋形影于胡戎 [13] 。绝君臣而辞胥宇,蹐厚地而跼苍穹 [14] 。抱北思之胡马,望南飞之夕鸿 [15] 。泣霑襟而杂露,悲微吟而带风。
昔休明之云始,余播弃于天地 [16] 。自太学而游承明,出书生而从下吏 [17] 。身豫封禅之官,名入南宫之记 [18] 。登玉墀之深眇,出金门之崇邃 [19] 。受北狄之奉书,礼东夷之献使 [20] 。实不尝至屈膝逊言,以殊方降意 [21] 。嗟五十之逾年,忽流离于凶忒 [22] 。值中军之失权,而大盗之移国 [23] 。何赤疹之四起,岂黄雾之云塞 [24] 。祈瘦弟于赤眉,乞老亲于剧贼 [25] 。免伏质以解衣,遂窘身而就勒 [26] 。既而天道祸淫,否终斯泰 [27] 。灵圣奋发,风云饗会 [28] 。扫欃枪之星,斩蚩尤之旆 [29] 。余技逆而效从,遂妻诛而子害 [30] 。虽分珪而祚土,迄长河之如带 [31] 。肌肤之痛何泯,潜翳之悲无伏 [32] 。我国家之沸腾,我天下之匡复。我何辜于上玄,我何负于邻睦 [33] 。背盟书而我欺,图信神而我戮 [34] 。
彼孟冬之云季,总官司而就绁。托马首之西暮,随槛车而迴辙 [35] 。履峩峩之层冰,面飗飗之岩雪 [36] 。去莫敖之所缢,过临江之轨折 [37] 。矧今古之悲凉,并攒心而霑袂 [38] 。渡狭石之欹危,跨清津之幽咽 [39] 。鸟虚弓而自陨,猿号子而腹裂 [40] 。历沔汉之逶迤,及楚郡之参差 [41] 。望隆中之大宅,映岘首之沉碑 [42] 。既缧然而就鞅,非造次之能窥 [43] 。
至若高祖武皇帝之基天下也,岐周景亳之地,龟图雀书之秘 [44] 。醒醉之歌未绝,让畔之田鳞次 [45] 。余既长于克民,觉何从而掩泗 [46] 。洧水兮深且清,宛水兮澄复明 [47] 。昔南阳之穰县,今百雉之都城 [48] 。我太宗之威武,遏宛洧而陈兵 [49] 。百万之虏,俄成鱼鳖;千仞之阜,倏似沧瀛 [50] 。虽德刑成于赦服,故蛮狄震乎雄名 [51] 。乃寻浙而历商,遂经秦而至洛。觉高蹈之清远,具风云之倏烁 [52] 。其山也,则嵚岑嶵嵬,岩&GF8EF婆阤 [53] 。或孤峰而秀聚,或逸出而横罗。千岁之木生岭表,百丈之石枕溪阿 [54] 。其水则碎訇瀄汩,或宽或疾 [55] 。系万濑而相奔,聚千流而同出。何武关之狭隘,而汉祖之英雄 [56] 。山万里而仰云雨,水百仞而写蜿虹 [57] 。若一夫而守隘,岂万众之能攻。去青泥而喻白鹿,越渥水而到青门 [58] 。长卿之赋可想,邵平之迹不存 [59] 。咄嗟骊山之阜,惆怅灞陵之园 [60] 。文恭俭而无隙,嬴发握其何言 [61] 。访轵道之长组,舍蓝田之玙璠 [62] 。无故老之可讯,并膴膴之空原 [63] 。登未央之北阙,望长乐之基趾 [64] 。伊太后之所居,筑旗亭而成市 [65] 。槐路郁以三条,方涂坦而九轨 [66] 。观阡陌之遗踪,实不乖乎前史 [67] 。傍直城而北转,临横门而左趋 [68] 。南则董卓之坞,北则苻坚所居 [69] 。即二贼之墟垒,为彼主之庭除 [70] 。终南巃嵷,太一嵯峨 [71] 。九嵕堀起,八垒连河 [72] 。汩泾泥之混浊,盥渭渚之清波 [73] 。指咸阳而长望,何赵李而经过 [74] 。息甘泉而避暑,犹爽垲而清和 [75] 。尔乃背长夏,涉素秋 [76] 。卧寒野,坐林陬 [77] 。霜微凝而侵骨,树裁动而风遒 [78] 。思我亲戚之颜貌,寄梦寐而魂求。察故乡之安否,但望斗而观牛 [79] 。稚子夭于郑谷,勉励愧乎延州 [80] 。闻爱妾之长叫,引寒风而入楸 [81] 。何精灵以堪此,乃纵酒以陶忧 [82] 。
至诚可以感鬼,秉信可以祈天。何精殒而魄散,忽魂归而气旋 [83] 。解龙骖而见送,走邮驿于亭传 [84] 。出向来之太道,反初入之山川 [85] 。受绕朝之赠策,报李陵之别篇 [86] 。泪未悲而自堕,语有咽而无宣。于时和风四起,具物初荣 [87] 。草极野而舒翠,花分丛而落英 [88] 。鱼则潜波涣濯,鸟则应岭俱鸣 [89] 。随六合之开朗,与风云而自轻 [90] 。其所涉也,州则二雍三荆,昌欢江并,唐安淅落,巴郢云平 [91] 。其水则淮江汉洧,隋浩汙澧。潦浐潏河,泾渭相乱 [92] 。或浮深而揭浅,或淩波而沿岸 [93] 。每日夕而靡依,常一步而三叹 [94] 。蛮蜒之与荆吴,玄狄之与羌胡 [95] 。言语之所不通,嗜欲之所不同。莫不叠足敛手,低眉曲躬。岂论生平与意气,止望首丘于南风 [96] 。悲城邑之毁撤,熹风水之渺扬 [97] 。既尽地而谒帝,乃怀橘而升堂 [98] 。何神仙之足学,此即云衣而虹裳也 [99] 。
沈炯出身于世族,祖上“出忠出孝,且卿且公”,显达富贵。他本人早年生活在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的梁朝,以“少有隽才”,为时所重。历任大小官职,颇为得志。然而侯景之乱打破了梁朝的苟安局面。经历丧乱的沈炯,“妻诛而子害”,被西魏掳而西去,“去父母之邦国,埋形影于胡戎”,饱尝了“肌肤之痛”、家国之思、亡国之辱。当他被释而历尽艰辛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国之后,痛定思痛,取《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之意,追述被掳西去和自魏东归的经历,写下了这篇《归魂赋》。
古人认为,所谓“魂”者,是离开人的躯体而存在的一种精神。肉体终要死去,精神可以长存;肉体固然宝贵,精神尤其重要。举凡个人、国家、民族都不可没有“魂”。热爱故乡的感情,就是中华民族可贵的民族之“魂”。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写下过“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的动人诗句。《归魂赋》也是一篇表达这种情思的成功之作。
赋开头先写自己显赫的家世。沈炯认为,沈氏为西周王室姬姓之后裔,有高贵的血统,世代“出忠出孝,且卿且公”,门第显赫。然而不幸的是,到了他这一辈,却遭遇了“天地幅裂”的大灾难,他被掳西去,羁留异国他乡,饱尝了思念故国之痛。接着追忆自己风光的仕宦经历和遭遇战乱、国破家亡的惨状。“大盗移国”、生灵涂炭之际,沈炯最悲惨的遭遇,莫过于两件,一是他被侯景部将宋子仙所逼,以致“伏质以解衣”“窘身而就勒”,险遭屠戮;一是“妻诛而子害”。在这种强烈的对照之下,作者内心的巨大落差、绝望和悲痛已溢于言表。在叙家世、述仕宦中,体现出作者对家族、故土的自豪、热爱之情。这也就是作者之魂要归去的最重要的原因。
接着写江陵失陷后他被掳西去的悲惨经历和悲痛感受。孟冬之际,百官“就绁”,踏上了背井离乡之路。环境气候苦恶,道路艰险,被掳的梁朝臣民惊惧万状,悲痛欲绝,令人心碎。
接着作者以浓墨重彩之笔写其羁留西魏时的所见、所思。沈炯到达西魏首都长安后,被授予仪同三司,但他“恒思归国”,因而闭门谢客,摒绝交游,“每日夕而靡依,常一步而三叹”。他不禁想到梁武帝萧衍时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想到了山川的雄奇秀美,想到了西汉长安的极度繁荣。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关隘城阙,道路公室等,都唤起他对光荣历史的追念。可是,回到现实,却是“长卿之赋可想”而“邵平之迹不存”,“无故老之可讯,并膴膴之空原”,繁华已逝,江山易帜,使作者不胜今昔之感,家国之思于是油然而生。作者写道:“思我亲戚之颜貌,寄梦寐而魂求。察故乡之安否,但望斗而观牛。稚子夭于郑谷,勉励愧乎延州。闻爱妾之长叫,引寒风而入楸。”对故乡的思念是悠长深挚的,对惨死于贼手的稚子和爱妾的思念则令他肝肠寸断,刻骨铭心。
最后写被释东归的经历和复杂心情。作者既写了归途欢快、急切的心情和归来后的满足,也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羁留西魏时的屈辱、孤寂和悲痛。
从表面上看,本赋写的是作者被掳西去、羁留异国、被释东归三段重要的人生经历,而实际上是通过经历的叙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遭遇战乱而致家破人亡的悲痛,羁留异国时对家国的思念,魂归故国时的喜悦。由于写的是亲身的而且是惨痛的经历,所以真实而感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柔弱的灵魂在突遭巨变后留下的未曾平复的心灵创伤,可以说是一部梁陈间遭受战乱灾祸的文人的心灵史。不是铺陈描写战乱灾祸等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在战乱灾祸的背景下揭示个体的心灵感受,这是这篇赋的特色所在。梁陈时期,诗赋竞丽,但内容空乏,缺乏真情实感。与之相比,沈炯的这篇《归魂赋》既有对现实人生经历的真实描写,又有刻骨铭心的真挚情感的抒发,而且,它所抒发的感情是魂系故国的深厚民族感情。因此,本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叙事写景来抒情,以情来统摄叙事和写景,是本赋不同于汉大赋和魏晋纪行赋的一大特点。寓情于叙已如上述,这里再来看看以景衬情。这篇赋多处以景衬情,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如写被掳西去的路上,“履峩峩之层冰,面飗飗之岩雪”“渡狭石之欹危,跨清津之幽咽”“鸟虚弓而自陨,猿号子而腹裂”,以环境气候的苦恶、道路的艰险渲染出一种凄凉气氛,表达了自己和所有被掳梁朝臣民的惊惧和悲痛;“尔乃背长夏,涉素秋。卧寒野,坐林陬。霜微凝而侵骨,树裁动而风遒”一段以秋风寒凉、秋霜侵骨的环境气候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凉悲愁的气氛,引出对家国、亲人的深长思念,令人动容;“和风四起,具物初荣。草极野而舒翠,花分丛而落英。鱼则潜波涣濯,鸟则应岭俱鸣。随六合之开朗,与风云而自轻”一段则优美和谐的景物描写表现被释东归时心情的轻松愉快,景物与心情契合无隙。
这篇赋语言基本上为骈句,精丽工巧,但句式多变,节奏感很强,颇富音乐美。如“其山也,则嵚岑嶵嵬,岩+ 婆阤。或孤峰而秀聚,或逸出而横罗。千岁之木生岭表,百丈之石枕溪阿。其水则碎訇瀄汩,或宽或疾。系万濑而相奔,聚千流而同出”一段,或四字句,或六字句,或七字句,对仗工稳,节奏如山之起伏,水之曲折,极富美感。又如“其所涉也,州则二雍三荆,昌欢江并,唐安淅落,巴郢云平。其水则淮江汉洧,隋浩汙澧。潦浐潏河,泾渭相乱。或浮深而揭浅,或淩波而沿岸”一段,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很契合被释归来的欢快心境。
最后,重在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而不事排比用典,是这篇赋不同于当时同类作品的又一特点。
(张克锋)
注 释
[1].收魂:灵魂归附到肉体中。极:天。
[2].归魂卦:今本《周易》无。《招魂》:《楚辞》篇名,屈原作。屈原深痛楚怀王之客死而招其魂,并讽谏楚顷襄王之宴安淫乐。汉代王逸以为系战国楚宋玉作,招屈原之魂。
[3].反:通“返”。沈炯被释放后从西魏首都长安返回江陵。
[4].伊:发语词。陋宗:自谦之词,意为门望低微的宗族。宗:宗族。资:凭借,依托。玄圣:指沈氏始祖。
[5].肇:始创基业。閟(bì):閟宫。周始祖姜嫄的神庙。灵源:灵气凝结之源。昌:姬昌,即周文王。发:姬发,即周武王。世祀:世代祭祀。
[6].家记:家谱。孚:为人所信服。惇(dūn)史: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
[7].“亢(kàng)宗”两句:庇护宗族。旧时指人子能扩大家族权势者曰“亢宗之子”。此指梁代著名文学家沈约(441—513)。沈约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合为四史。
[8].日月:岁月。辽远:久远。相因:相继。
[9].少贱:年纪小,地位低。末学:肤浅,无本之学。津:渡口。此处指学问的途径。
[10].“若夫”四句:指其先祖沈逞至沈戎、沈鄷事迹。
[11].爰:句首语气词。逮:及。余躬:我本人。
[12].幅裂:如布幅之分裂。雰虹:即虹。此句谓遭受动乱之苦。
[13].“去父母”两句:指西魏攻陷江陵,沈炯被虏北上。胡戎,对少数民族的简称,此指西魏。
[14].绝:隔绝。胥宇:官舍。蹐(jí)厚地而跼(jū)苍穹:谓蜷曲于天地之间不敢伸展。戒惧之状。蹐:轻步,小步行走。跼:屈曲。
[15].“抱北思”二句:谓看到思念北方的胡马、南飞的大雁而生思念家国之情。
[16].休明:美善光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这里指梁武帝。播弃:弃置。这里指出生。
[17].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承明:即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又魏文帝以建始殿朝君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后以入承明庐指入朝或在朝为官。从下吏:厕身于低级官吏。
[18].身豫:亲身经历。封禅: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大典。南宫:本南方列宿,指尚书省。沈炯曾迁尚书左户侍郎。
[19].玉墀(chí):宫殿台阶,借指朝廷。金门: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命以铜铸像,立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学士待诏之处。后沿用为官署的代称。崇邃:高大深邃的样子。
[20].“受北狄”两句:指少数民族政权遣使向梁朝献书进贡以通好。古以北狄、东夷、西戎、南蛮分指四方少数民族,含有贬义。
[21].“实不尝”两句:谓自己竟然落到屈膝事敌的悲惨境地。逊言:低声下气。殊方:远方,异域,指西魏。降意:降心相从,屈从。
[22].凶忒(tè):凶逆奸恶,指侯景之乱。
[23].中军:古代行军作战分左、右、中三军,由主将所处的中军发号施令,后来引申称主将为中军。大盗之移国:指侯景篡国。
[24].疹(zhěn):肿,病名,因以“赤疹”指各种灾难。黄雾之云塞:黄雾弥漫天地四方,古以为天下大乱之兆。
[25].“祈瘦弟”两句:谓向敌人请求归还被掳亲人。祈:乞求。赤眉: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剧贼:通“剧寇”,实力强大的盗贼,旧时统治阶级将农民起义军称为剧寇或剧贼。这里赤眉、剧贼均代指侯景叛军。
[26].伏质:秦汉时死刑中的腰刑,犯罪者裸体伏于质上受刑,称为伏质。据《陈书》载,沈炯因拒绝侯景部将的委任而险些被斩。质:通“锧”,砧。窘身:困迫之身。就勒:受强制、受压抑。
[27].“既而”两句:谓上天道降祸惩罚邪恶者,因而动乱灾难终于过去,社会复归安定。淫:邪恶。否:恶,闭塞不通,不顺。斯:则,乃。泰:上下交通象,引申为安宁、通畅。
[28].灵圣:佛教、道教对佛祖、上仙的尊称。此指平定侯景之乱的梁元帝萧绎。饗会:犹会合。饗:通“响”。
[29].“扫欃枪”两句:谓扫除灾祸,消灭战争。欃(chān)枪(chēng):彗星的别称,俗称“扫把星”,此处代指战争造成的灾祸。蚩尤:古九黎族部落酋长,为黄帝所杀。旆(pèi):古代旗边上垂下的装饰品,泛指旌旗。“蚩尤之旆”,代指战争。
[30].“余技逆”两句:谓自己响应梁元帝萧绎起兵,妻、子为侯景所害。《南史》卷六十九《沈炯列传》称:“及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及子行简,并杀之……”
[31].“虽分珪”两句:谓自己在平定侯景之乱后被封侯重用。《南史》卷六十九《沈炯列传》载: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怜悯沈炯妻、儿被杀,“特封原乡侯”。分珪而祚(zuò)土:分符,赐土。珪:古代地方郡守为官的凭信之物。祚:赐。迄:至,到了。长河之如带:汉高祖刘邦曾与异性诸侯指河山盟誓,要让功臣子孙如黄河东流不息一样代代享有特权,以至于无穷。
[32].肌肤之痛:指妻子被害所引发的痛苦。泯:尽,消除。潜翳:潜隐。
[33].上玄:上苍、上天。邻睦:与邻友善。
[34].“背盟书”两句:指西魏背盟而灭梁。
[35].“彼孟冬”四句:谓梁朝百官被强行掳往西魏。总:系。官司:百官。就绁(xiè):就缚。槛车:囚禁犯人或装载猛兽的有栅栏的车。迴辙:背道而行。
[36].峩峩:峨峨,高峻、高耸貌。飗飗(liú):风声。
[37].莫敖之所缢:指野外。《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临江之轨折:指梁元帝被害。轨:车轴头。
[38].矧(shěn):况且、何况。攒(cuán)心:积聚于心。袂(mèi):衣袖。
[39].狭石:关隘。欹(qī)危:倾斜,险峻。
[40].鸟虚弓而自陨:只拉弓不射箭,而鸟自掉落。喻惊心未定,一有动静就害怕。
[41].沔(miǎn):沔水,在今陕西勉县境内。汉:汉水,源出陕西宁强县北蟠冢山,东南经沔县(今勉县)为沔水。逶迤:弯曲而连续不断貌。楚郡:今湖北、湖南地。参差:错落不齐貌。
[42].隆中之大宅:指诸葛亮故居,在湖北襄阳西,临汉水。岘(xiàn)首之沉碑:晋大将军羊祜碑。岘首: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县南。据《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大臣羊祜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羊祜喜好山水,常登岘山,“置酒言咏,终月不倦”。他死后,襄阳百姓为了怀念他,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致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43].缧(léi)然而就鞅:拘系在押。造次:仓促急遽。窥:看透。
[44].高祖武皇帝:梁武帝萧衍(464—549),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基天下:开始统治天下之时。岐周景亳(bó),岐周,指岐山下的周代旧邑。周建国于此。景亳,地名,商都三亳之一。龟图,即“洛书”,语本《纬攟·龙鱼河图》:“尧时与群臣贤智到翠妫之川,大龟负图来投尧,尧敕臣下写取告瑞应,写毕,龟还水中。”雀书,雀所衔的丹书。古代迷信以为“龟图”和“雀书”皆为帝王受命之瑞应。
[45].“醒醉”两句:喻梁武帝时代国家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形。醒醉之歌:指《击壤》歌。相传帝尧时代政清民和,人民安居乐业,有饱醉老人击壤(壤,一种木器)以歌帝尧功德。让畔之田:相传舜品德高尚,感化争田百姓互相谦让田地。畔:田界。鳞次:依次排列如鱼鳞。
[46].“余既”两句:谓自己早年生活于梁鼎盛时代,梁既灭亡,何去何从?故悲从中来,涕泪横流。泗,涕。
[47].洧(wéi)水:洧河,今名双洎河,发源于河南登封东阳城山,东流至新郑,汇溱水为双洎河,入于贾鲁河。宛水:疑指宛溪,源出安徽东南的峄山,东北流入九曲河,折西南,绕城东,叫宛溪。澄复明:清澈明净。
[48].南阳之穰县:古县名,汉属南阳郡,今河南邓州。百雉之都城:大城。百雉:三百丈长的城墙。
[49].太宗:指梁简文帝萧纲。遏:阻止。
[50].阜:山陵。沧瀛:沧海。
[51].德刑成于赦服:谓简文帝以德政服人,对于犯人从宽处置,犯人皆感德而服。蛮狄:指少数民族政权。雄名:显赫的名声。
[52].高蹈:隐居之高节。倏烁:光闪动貌。
[53].嵚(qīn)岑:高险貌。嶵(zuì)嵬:高峻貌。岩&GF8EF(sǒu)婆阤(tuó):山陵逶迤起伏的样子。婆阤:又作陂陁(tuó)、陂阤,地势倾斜不平的样子。
[54].溪阿:溪畔。
[55].碎訇(hōng)瀄(jié)汩(gǔ):汹涌激荡。瀄汩:水流激荡的样子。宽:缓。
[56].武关:古关隘名,在陕西商南县西北。秦末,刘邦由此入咸阳,为其灭项羽兴汉奠定了基础。
[57].写蜿虹:言水飞流而下,阳光之下,犹如蜿蜒悬空的彩虹。写:同“泻”。
[58].青泥、白鹿:两地名。青泥:青泥城,即峣柳城,在今陕西蓝田县境。白鹿:白鹿原,即灞上,在今陕西蓝田县西,灞水流经原上。渥水:渥洼水的简称,传说中产神马的地方。青门:汉水安霸城门。《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
[59].长卿之赋:指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西汉文学家。汉武帝陈皇后遭遗弃后,谪居长门宫,为使武帝回心转意,以黄金百斤求相如作《长门赋》。邵平: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秦时封东陵侯,秦亡为布衣,种瓜青门外。
[60].骊山之阜:秦始皇陵。灞陵之园:汉文帝陵。
[61].文恭俭而无隙:文帝谦恭俭约,他人无隙可乘。嬴:指嬴政,即秦始皇。
[62].轵(zhǐ)道:亭名。组:玺绶,引申为官印或做官的代称。舍:一作“拾”。蓝田之玙璠:蓝田盛产美玉,玙、璠均为玉名。
[63].古老:前朝遗老。讯:问。膴膴(wǔ):膏腴、肥沃。
[64].未央:与下文“长乐”均为汉宫殿名。基趾:墙足、城足。
[65].伊:此。旗亭:市楼。汉代市场内标志性建筑,市官的官舍,为观察指挥集市之所。上立旗以为标志。
[66].槐路:长安街。方,并排。车辆并排行驶叫“方轨”。涂:同“途”,道路。九轨:可容九辆车并列行驶的路面宽度。
[67].阡陌: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乖:违背。前史:前代史书的记载。
[68].傍:沿着。直城:长安直城门。横门:又名武朔门或光门,为长安北城门。
[69].董卓之坞:郿(méi)坞,在今陕西眉县北。东汉初平中,董卓筑屋于郿,高厚七丈,高于长安城。苻坚:338年—385年为前秦君主。
[70].二贼:董卓、苻坚。墟垒:旧城、故址。庭除:亭前阶下,院内。除:阶。
[71].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市西南。巃(lóng)嵷(sǒng):山势险峻貌。太一:山名,即终南山。嵯峨:山高峻貌。
[72].九嵕(zōng):山名,在陕西礼泉县东北,有九峰高耸。山的南麓,即咸阳北坂。八垒连河:疑指关中八水交错相连。
[73].汩:扰乱。这里指搅浑。泾:泾水。渭:渭水。泾清而渭浊,两水交汇之处泾因渭而浊。作者误为“泾浊渭清”。盥:此处同“灌”。
[74].赵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武帝皇后李夫人。
[75].息:止息。甘泉:秦汉宫名。爽垲(kǎi):明亮干燥。垲:干燥。
[76].背:经过。长夏:农历六月称长夏。涉:进入。素秋:秋季。
[77].林陬(zōu):山林角落。
[78].侵骨:刺骨。裁:通“才”。风遒:风急。
[79].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80].稚子:幼子。郑谷:汉郑子真,隐居于云阳谷口,世称谷口子。此指郑谷隐居处。延州: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治广武,在今陕西延安东南。
[81].楸(qiū):一种落叶乔木,干高叶大。
[82].堪:忍受。陶忧:排遣忧愁。
[83].“至诚”四句:谓自己对故国的至诚感动了上天,因而在历经魂魄飞散之痛苦后,得以回归,故魂气又回到体内。秉:持有。祈:求。殒:亡。
[84].龙骖:骖马之美称。骖:一车驾三马。见送:被遣送。亭传:驿站。
[85].反:同“返”。
[86].绕朝之赠策:春秋时晋人士会因事奔秦,为秦人所用,后士会回晋,秦大夫绕朝赠之一策(鞭),并告诉他已知晓士会回去的真实意图。李陵之别篇:相传为李陵与苏武相互赠答的五言诗,实为后人伪托。
[87].具物初荣:万物复苏。
[88].草极野而舒翠:草遍野而展现翠绿之色。落英:落花。
[89].潜波涣濯:鱼儿潜入水底,尽情嬉游。涣:流散。濯:洗。应岭俱鸣:鸟儿的鸣叫声在山涧中回荡。
[90].六合:指天地四方。
[91].“其所涉也”四句:二雍三荆,汉魏置雍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晋侨置于襄阳(今属湖北),故称“二雍”。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州),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沁阳),故称“三荆”。唐安:蜀州的别称。巴:巴州,今四川东部、重庆一带。郢:郢州,隋以前一般指后来的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
[92].淮江汉洧:指淮水、长江、汉水、洧水。汙(wū):不流动的水。澧(lǐ):澧水,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东北部的伏牛山东南麓,流经叶县、舞阳县,最后汇入淮河。潦:水名。即涝水,在陕西境内。浐:浐河,在陕西省。潏(jué):水名。渭水支流,在西安市东南。
[93].浮沉而揭浅:水深则乘船渡过,水浅则撩衣而涉。淩波:在水上行走。同“凌波”。
[94].靡(mǐ)依:无依,没有依靠。
[95].蛮蜒:指南方少数民族。蜒,应作“蜑(dàn)”。古称吴地水上居民为“蜑人”或“蜑户”。荆吴:荆国和吴国,泛指长江以南地区。玄狄: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羌胡:指西部少数民族。
[96].“言语”以下六句:谓自己在西魏语言不通,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极不适应,低声下气委曲求全,平生意气风发之事无从谈起,只有顺着南风吹动的方向,想念故国家园。止:只。首丘:《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止丘首,仁也。’”疏:“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因称不忘故土或死后归葬故乡为“首丘”。
[97].熹:通“喜”。
[98].尽地:谓行途的终点。谒:晋见。怀橘而升堂:拜见老母。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汉末,陆绩六岁,于九江见袁术。绩在座私取橘三枚于怀。及拜辞,橘堕地,术问其故,绩答谓欲归遗其母。后诗文中常以怀橘为爱宗、孝亲之典。
[99].“何神仙”两句:谓能回到故乡胜过求仙学道,有如同以云为衣,以虹为裳的快乐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