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宝

【作者小传】

(553—604) 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是南朝最末一个王朝陈的最后一个皇帝,史称陈后主。虽然他在治国安民方面的才能不佳,但是在文艺、文学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明人集有《陈后主集》。

夜亭度雁赋

陈叔宝

春望山楹 [1] ,石暖苔生。云随竹动,月共水明。暂逍遥于夕径,听霜鸿之度声。

度声已凄切,犹合关塞鸣。从风兮前侣驶,带暗兮后群惊。帛久兮书字灭,芦束兮断衔轻。行杂响时乱,响杂行时散。

已定空闺愁,还长倡楼叹。空闺倡楼本寂寂,况此寒夜搴珠幔 [2] 。心悲调管曲未成,手抚弦,聊一弹。一弹管,且陈歌,翻使怨情多。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雁是常常被提及的一种鸟,形成了一种意象。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游子思妇的心弦。作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其治国安邦虽然无方,但其情思文才有足可传世者,这篇赋就是一例。

本文开首两句“春望山楹,石暖苔生”,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与活动,与后文的秋夜咏叹基调不一,所以很多人怀疑这两句文字有误,或者之后有脱文。这两种怀疑都有其道理。在传世文献中,此文最早见于类书《初学记》(后来严可均辑《全陈文》时,此文便是从《初学记》辑出),而此类类书删节原文或者有文字讹误是经常发生的事。

秋夜里,秋水畔,明月当头,文中的主人公徘徊于小路之上,值此好天凉月,或许已不禁忆起远方亲友。正在此时,空中雁声嘹呖,无疑更是撩起了万千思绪。

雁行或许是从边塞而来吧,要不然的话其鸣叫怎么如此凄切?前面的雁已随风急飞远去,后面的雁在黑暗中惊魂未定,且鸣且飞。它们飞了这么久、这么远,如果有人请大雁传书的话,是不是帛书的字迹都已经磨灭了?它们口里所衔的芦苇是不是经过不断地磨折,也变得越来越轻了?这两句每句一典,前一句据《汉书》苏武传所载的雁足传书的故事,已广为人知,成为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后一句则出自《淮南子·修务》:“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高诱注:“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这被看作雁的一种自卫技能。

下面,作者笔锋一转,从雁行转到人身上。独守空闺以及倡楼的女子,本来就已经饱受思念之苦了,看到经过的雁行,听到凄切的雁鸣,更如雪上加霜,愁不尽,叹不已。孤独寂寞中,她们在寒夜里手揭珠幔,翘首远眺,真是“为谁风露立中宵”呀!百无聊赖之中,她们调管抚弦,打发时光,寄托思念。且弹一曲吧,且歌一阕吧。原本是想借抚弦歌唱排遣心中的寂寞哀怨的,可是事与愿违,愈弹愈歌,哀怨愈多!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但给读者的感受,也达到了顶点,却没有结束,仿佛一曲虽终,但是余音袅袅不绝,一个秋夜里满脸哀怨的女子的形象,长久地嵌在读者心中。

本文是一篇小赋,虽然字句不多,但是描摹生动、深入。转到写人之后的一段,更是层层推进,如同江水奔流激荡,最终溃堤而出,使文章的感染力达到了顶峰。

(冯永军)

注 释

[1].山楹:山中的房屋。

[2].珠幔:镶有珍珠的帘子。


卢思道隋唐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