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历代赋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魏晋南北朝
成公绥
【作者小传】
(231—273)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人。少有俊才。口吃而雅好音律。词赋壮丽,为张华所重,叹为绝伦;荐之太常,征为博士。后为秘书郎、秘书丞、中书郎。尝与贾充等参订法律。以赋得名。其赋或侈谈物理,或穷尽物象。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成公子安集》。
天地赋并序
成公绥
赋者,贵能分赋物理,敷演无方,天地之盛,可以致思矣。天地至神,难以一言定称。故体而言之,则曰两仪;假而言之,则曰乾坤;气而言之,则曰阴阳;性而言之,则曰柔刚;色而言之,则曰玄黄;名而言之,则曰天地。历观古人,未之有赋。岂独以至丽无文,难以辞赞。不然,何其阙哉?遂为《天地赋》曰:
惟自然之初载兮,道虚无而玄清,太素纷以溷淆兮 [1] ,始有物而混成。何元一之芒昧兮,廓开辟而著形。尔乃清浊剖兮,玄黄判离。太极既殊,是生两仪。星辰焕列,日月重规 [2] 。天动以尊,地静以卑。昏明迭照,或盈或亏。阴阳协气而代谢,寒暑随时而推移。三才殊性 [3] ,五行异位。千变万化,繁育庶类。授之以形,禀之以气。色表文采,声有音律。覆载无方 [4] ,流形品物 [5] 。鼓以雷霆,润以庆云 [6] 。八风翱翔 [7] ,六气氤氲 [8] 。蚑行蠕动,方聚类分。鳞殊族别,羽毛异群。各含精而镕冶 [9] ,咸受范于陶钧 [10] 。何滋育之罔极兮,伟造化之至神。
若夫若夫悬象成文 [11] ,列宿有章。三辰烛曜 [12] ,五纬重光 [13] 。河汉委蛇而带天,虹蜺偃蹇于昊苍。望舒弭节于九道 [14] ,羲和正辔于中黄 [15] 。众星回而环极,招摇运而指方 [16] ;白虎峙据于参井,青龙垂尾于氐房,玄龟匿首于女虚,朱鸟奋翼于星张 [17] 。帝皇正坐于紫宫,辅臣列位于文昌 [18] ;垣屏骆驿而珠连 [19] ,三台差池而雁行 [20] ;轩辕华布而曲列 [21] ,摄提鼎峙而相望 [22] 。若乃征瑞表祥,灾变呈异。交会薄蚀 [23] ,抱晕带珥;流逆犯历 [24] ,谴悟象事 [25] 。蓬容著而妖害生 [26] ,老人形而主受喜 [27] 。天矢黄而国吉祥 [28] ,彗孛发而世所忌 [29] 。
尔及尔及旁观四极,俯察地理。川渎浩汗而分流,山岳磊落而罗峙。沧海沆渀而四周,悬圃隆崇而特起 [30] 。昆吾嘉于南极 [31] ,烛龙曜于北址 [32] 。扶桑高于万仞 [33] ,寻木长于千里 [34] 。昆仑镇于阴隅,赤县据于辰巳 [35] 。于是八十一域,区分方别;风乖俗异,险断阻绝。万国罗布,九州并列。青冀白壤,荆衡涂泥;海岱赤埴,华梁青黎;兖带河洛,扬有江淮。辨方正土,经略建邦。王圻九服 [36] ,列国一同。连城比邑,深池高墉。康衢交路,四达五通。东至旸谷 [37] ,西极泰蒙 [38] ;南暨丹炮,北尽空同 [39] 。遐方外区,绝域殊邻。人首蛇躯,鸟翼龙身;衣毛被羽,或介或鳞;栖林浮水,若兽若人;居乎大荒之外,处于巨海之滨。
于是于是六合混一而同宅 [40] ,宇宙结体而括囊。浑元运流而无穷,阴阳循度而率常。回动纠纷而乾乾,天道不息而自强。统群生而载育,人托命于所系。尊泰一于上皇 [41] ,奉万神于五帝。故万物之所宗,必敬天而事地。
若乃若乃共工赫怒,天柱摧折。东南俄其既倾,西北豁而中裂 [42] 。断鳌足而续毁,炼玉石而补缺 [43] 。岂斯事之有征,将言者之虚设?何阴阳之难测,伟二仪之奓阔 [44] 。
坤德厚以载物,乾资始而至大。俯尽鉴于有形,仰蔽视于所盖。游万物而极思,故一言于天外。
成公绥是西晋文学家,幼聪慧,博涉经传。张华很看重他,“每见其文,叹伏以为绝伦”(《晋书·成公绥传》)。擅长辞赋,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将他与左思、陆机等并列,以为其赋“厎绩于流制……亦魏晋之赋首也”。
《天地赋》与《啸赋》同被《晋书·成公绥传》全文引录。本赋不但是成公绥的代表作之一,同时集中反映了魏晋以后的文学思想、文学潮流。赋前小序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思想,也将其实践体现在本篇中,同时,也是我们了解魏晋文学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
《天地赋》是一篇赞美天地的咏物赋。作者在赋前小序中提出了自己的赋学观念:“赋者,贵能分赋物理,敷演无方。”赋的体物功能无限广大,能写一切事物的一切方面。就天地而言,古人很早就从哲学角度去认识,但是没有作家从文学的、审美的角度去描绘天地,以词赋的形式来表现天地,因此作家以傲视群雄的语气写道:“岂独以至丽无文、难以辞赞?不然,何以阙哉?”古人以天、地、人为“三才”,天地独占“二才”,天地“至丽”,以至“难以辞赞”,作家感叹未有人写赋加以辞赞,于是作至丽之赋。这是作本赋的缘由,可见他在这一题材上的独创。
天地之大,万物之多,从何处着笔?作者从四个层次进行了描写。第一层,自“惟自然之初载兮”到“伟造化之至神”,写天地的形成。先写宇宙混沌,元一茫昧,继而写到清浊剖分,天地形成,又写到阴阳并生,万物繁育,宇宙由是运转不息。想到这些,不由得让人赞叹“何滋育之罔极兮,伟造化之至神!”第二层从“若夫悬象成文”到“彗孛发而世所忌”,写天文之悬象列宿,祥瑞灾异,暗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反映了当时人对天相的认识。第三层从“尔乃旁观四极”到“处于四海之滨”,写地理划分,由天入地,上下四方,铺写山川树木,列国城邑,昆仑悬圃,九州列国,奇人异事,使人耳目一新。其中如“遐方外区,绝域殊邻。人首蛇躯,鸟翼龙身。衣毛被羽,或介或鳞。栖林浮水,若兽若人。居于大荒之外,处于巨海之滨”等句中的神话内容更增添了赋作的神秘色彩。最后一层归纳到六合同宅,敬天事地,借对神话传说的怀疑与否定,进一步赞颂了天道的不息,宇宙的无穷,大自然的伟大。
成公绥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大大拓展了晋赋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赋体的表现空间。除天地外,黄河、木兰、蜘蛛、螳螂、神乌等都成了他描写的对象。《天地赋》写前人所未写,艺术地表达了人类对天地阴阳的敬畏赞美之情。作者用《周易》关于天地阴阳的语词敷演成文,写的气势磅礴,豪情万丈,姿态万方,显示了作家丰富的才学和宽广的胸怀。
成公绥赋在创作上表现出浓重的“征实”倾向。《天地赋》写天象地貌,虽然极尽夸饰想象之能事,并加进许多神话传说材料,但于篇末却说“岂斯事之有征,将言者虚设?”,反映了他征实的追求。
成公绥与西晋其他赋家一样崇尚绮丽的文风,自觉地实践着“诗赋欲丽”的文学主张。本赋集中体现了作者“至丽”的赋学思想,主要以技巧和辞采取胜,句式或四言,或六言,或七言,如“若夫悬象成文”一段以七言为主,“尔乃旁观四极”一段又以四言为主,全篇又间以骚体句式、散体句式,整齐中富于变化。全赋重客观描述,无兴托讽喻,代表了西晋以后作家重辞采的风尚。
大而不空,想象丰富,立意高远,境界开阔,这是本赋的最大特点。因此本赋在作者生前就广获盛誉,并因之得到张华的举荐。
(延娟芹)
注 释
[1].太素:古代指构成宇宙的最原始的物质。
[2].重(chóng)规:指日月俱圆。
[3].三才:指天、地、人。
[4].覆载无方:天覆地载无一定法则。
[5].流形:万物受自然之滋育而运动变化其形体。
[6].庆云:五色云,古时以为喜庆、吉祥之气。
[7].八风:八方之风,即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八方之风。
[8].六气:一谓天地四时之气,一谓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此外还有别的说法。氤(yīn)氲(yūn):指天地阴阳之气的聚合交会之状。
[9].镕冶:本意是以高温熔化金、石。这里指熔铸,糅合。
[10].范:本意是模子,这里指规范、法式。陶钧:本意是制作陶器的转轮,此处指天地造化。
[11].悬象:天象,多指日月星辰。
[12].三辰:指日月星。
[13].五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总名。重(chóng)光:再放光明。
[14].望舒:指月亮。古神话传说中谓望舒为月亮驾车之神。九道:古人指日月运行的轨道。
[15].羲和:传说中太阳的御者。中黄:黄道。古人认为太阳绕地球而行,黄道就是想象中太阳绕地球的轨道。
[16].招摇:星名,即北斗第七星摇光,亦借指北斗。
[17].白虎、青龙、玄龟(玄武)、朱鸟:为西、东、北、南四方星宿名。参、井、氐、房、女、虚、星、张:二十八宿中的星宿名。
[18].“帝皇”二句:象征帝王的星正坐于紫宫,象征辅佐之臣的诸星排列在文昌宫。紫宫:星官名,指紫微垣。文昌: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
[19].垣屏:指星空的太微、紫微、天市三垣。
[20].三台:星名,谓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相比,起文昌,列抵太微。
[21].轩辕:星座名。
[22].摄提:星名。
[23].薄蚀:指日月相掩,产生日食、月食现象。
[24].流逆:指星运行逆向流动。犯历:侵犯了其他星经过的道路。
[25].谴悟:上天谴责使人醒悟。
[26].蓬容:蓬星,系凶星。
[27].老人:老人星,即南极星,也称寿星。
[28].天矢:即天矢阴,矛神的异名。
[29].彗孛(bèi):指彗星和孛星。
[30].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玄圃。后泛指仙境。
[31].昆吾:山名。
[32].烛龙:神名。
[33].扶桑: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
[34].寻木:大木。
[35].赤县:赤县神州的省称,指中国。
[36].王圻:犹王畿,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九服:相传古代天子所住京都以外地方按远近分为九等叫九服。
[37].旸(yáng)谷:古称日出之处。
[38].泰蒙:即蒙汜,古称太阳没入之处。
[39].空同:山名,又作崆(kōng)峒(tóng)、空桐。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
[40].六合:指天地四方,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
[41].泰一:天神名。
[42].“若乃共工”四句:据《淮南子·天文》载,据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古代传说中的天神。
[43].“断鳌”二句:指关于女娲的传说。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继伏羲而为帝。
[44].奓(chǐ)阔:辽阔,宽广。
啸赋
成公绥
逸群公子,体奇好异。傲世忘荣,绝弃人事。睎高慕古 [1] ,长想远思。将登箕山以抗节 [2] ,浮沧海以游志 [3] 。于是延友生 [4] ,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 [5] 。愍流俗之未悟 [6] ,独超然而先觉。狭世路之阨僻 [7] ,仰天衢而高蹈 [8] 。邈姱俗而遗身 [9] ,乃慷慨而长啸。
于时于时曜灵俄景 [10] ,流光蒙汜 [11] 。逍遥携手,踟跦步趾 [12] 。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响抑扬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 [13] 。协黄宫于清角,杂商羽于流徵 [14] 。飘游云于泰清 [15] ,集长风乎万里。曲既终而响绝,遗余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 [16] 。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大而不洿 [17] ,细而不沈。清激切于竽笙,优润和于瑟琴 [18] 。玄妙足以通神悟灵,精微足以穷幽测深。收激楚之哀荒 [19] ,节北里之奢淫 [20] 。济洪灾于炎旱 [21] ,反亢阳于重阴 [22] 。唱引万变,曲用无方 [23] 。和乐怡怿 [24] ,悲伤摧藏 [25] 。时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慨慷。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总八音之至和 [26] ,固极乐而无荒。
若乃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 [27] 。喟仰抃而抗首 [28] ,嘈长引而憀亮 [29] 。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复放。或冉弱而柔挠,或澎濞而奔壮 [30] 。横郁鸣而滔涸 [31] ,冽飘眇而清昶 [32] 。逸气奋涌,缤纷交错。列列飙扬,啾啾响作。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 [33] 。又似鸿雁之将&GF9AE,群鸣号乎沙漠。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怫郁冲流 [34] ,参谭云属 [35] 。若离若合,将绝复续。飞廉鼓于幽隧 [36] ,猛虎应于中谷。南箕动于穹苍 [37] ,清飙振乎乔木。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
若乃若乃游崇冈 [38] ,陵景山 [39] 。临岩侧,望流川。坐盘石,漱清泉。藉皋兰之猗靡 [40] ,荫修竹之蝉蜎。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舒蓄思之悱愤 [41] ,奋久结之缠绵。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众声繁奏,若笳若箫。磞硠震隐 [42] ,訇礚&?儭@嘈 [43] 。发征则隆冬熙蒸 [44] ,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音均不恒 [45] ,曲无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音要妙而流响 [46] ,声激嚁而清厉 [47] 。信自然之极丽,羌殊尤而绝世 [48] 。越韶夏与咸池 [49] ,何徒取异乎郑卫 [50] 。
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51] 。虞公辍声而止歌 [52] ,甯子检手而叹息 [53] 。钟期弃琴而改听 [54] ,孔父忘味而不食 [55] 。百兽率舞而抃足 [56] ,凤皇来仪而拊翼 [57] 。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亦音声之至极。
据《晋书》本传记载,成公绥“雅好音律,尝当暑承风而啸,泠然成曲,因为《啸赋》”。所谓啸,是古人的一种歌吟方式,把嘴撮成一定的形状,当有气流通过之时,便会发出一定的声响。改变口型,可以对声音的大小、尖粗等进行调节。宋代高似孙的《纬史》中有“啸十五章”,对啸有详细的区分。魏晋之时,行为放达之士,往往对啸颇为钟情,往往通过啸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倾诉自己的心声。成公绥《啸赋》可谓绘声绘色,把别人难以落笔的啸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工笔细描。
文中逸群公子是作者假托的理想人物,他不以人世荣枯为念,以许由这样的高士为榜样,睎高慕古,抗节高蹈,静心澄虑,慷慨长啸!“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所发出的啸声时抑时扬,时起时落,可以“协黄宫于清角,杂商羽于流徵”,真是何其高妙!啸声可以飘向云端,飘入碧空,可以随风万里,即使人已经停止动作,而其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虽然啸声不假借器物,只是动唇、发口形成的自然之音,其效果却是丝竹不能比拟的,其清激、优润,远远胜过竽笙、琴瑟。成公绥认为啸声是“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评价不可谓不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之时,往往情不自禁地放声长啸。啸声或刚或柔,或舒肆,或徘徊,若离若合,将绝复续,就连飞廉、猛虎都忍不住要与之应和。啸又有什么用呢?它可以“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绵”,人的心灵经过啸的涤荡而无所牵累,脱离俗务,大有飘飘欲仙之感。啸既然如此美妙,绵驹、王豹、虞公、甯子、钟期、孔父对之都要改颜失色就不足为怪了。文章至此可谓水到渠成,“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亦音声之至极”。
声音这样的无形之物是很难加以描写的。元朝的祝尧评价《啸赋》时曾说:“大凡人作有故实的文字,则有依傍,有模仿,夫何难哉?若作无故实底文,必须凌危驾空,将无作有,或引别事比映,或就别事团搦,全靠虚空形容咏出来,方见能手。”在成公绥之前对声音有如此细致入微的刻画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对啸这种不是语言却胜似语言的吟咏方式的描写可以说是开拓了一个较新的领域,后世写声音的名篇如《琵琶行》《秋声赋》等,应该都从本文中汲取过营养。
啸既然这样美妙,难怪魏晋名士都趋之若鹜地把它作为彰显个性的行为符号,来与友人沟通,来与辽阔的宇宙交流。如郭璞“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游仙诗》),陶渊明“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饮酒》)等等。
(冯永军)
注 释
[1].晞:仰慕。
[2].箕山:《濮州志·山川考》载:“箕山在州治东五十里,相传许由所居。”《史记》《汉书》中均有许由隐于箕山的记述。许由是上古高士。尧想把天下禅让给许由,他不接受,在箕山隐居。
[3].浮沧海以游志:《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4].友生: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5].玄奥:玄虚深奥的义理。
[6].愍:同“悯”,怜悯。
[7].阨僻:狭窄偏斜。
[8].天衢:广阔的天空,可以任意通行,就像世间宽阔的道路一样,故称之为天衢。高蹈:远离俗世。
[9].邈:藐视。姱俗:奢侈的俗世。遗身:摆脱身边俗事,超然物外。
[10].曜灵:太阳。俄景:偏西的日光。
[11].蒙汜:古代神话中所指日入之处。
[12].踟跦:即踯躅,形容徘徊不前的样子。
[13].熛起:迅猛而起的样子。
[14].黄宫:黄钟宫声。清角: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
[15].泰清:天空。
[16].丝竹:泛指乐器。
[17].洿(wū):散漫。
[18].竽笙、瑟琴:均为乐器。
[19].激楚:古代歌舞曲名。哀荒:悲凉。
[20].北里之奢淫:北里是古代一种舞曲名,该曲萎靡粗俗。
[21].洪灾:洪水之灾。
[22].亢阳:亢阳之旱。
[23].方:常。
[24].怡怿:愉悦快乐。
[25].摧藏:悲伤的样子。
[26].八音:我国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泛指音乐。
[27].文轩:用彩画雕饰栏杆和门窗的走廊。
[28].抃:鼓掌。抗首:仰首。
[29].憀亮:嘹亮。
[30].澎濞(pì):波浪相撞击声。
[31].滔涸:水滔滔奔流或者干涸,这里指声音的流畅或终止。
[32].清昶:声音清亮悠扬。
[33].胡马之长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思北风。”
[34].怫郁:郁结不舒的样子。冲流:声音从口而出,连续不断。
[35].参谭、云属:均为连绵不断的样子。
[36].飞廉:风伯。
[37].南箕:星名。即箕宿。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之为南箕。
[38].崇冈:高冈。
[39].景山:大山。
[40].皋兰:泽边的兰草。猗靡:随风摇摆的样子。
[41].悱愤:《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忧思郁结。
[42].磞硠震隐:形容声音宏大响亮。
[43].訇(hōng)礚(kē)&?儭@(láo)嘈:形容声音宏大。
[44].熙蒸:暖气蒸腾。
[45].均:同“韵”。
[46].要妙:形容美好的样子。
[47].激嚁:形容声音疾速。
[48].殊尤:奇异。
[49].韶、夏、咸池:均为古时候的音乐。
[50].郑卫:郑、卫是春秋战国时的两个国家,其地的音乐被视为靡靡之音。
[51].绵驹、王豹:二人均为古时善歌之人。《孟子·告子章句下》载:“淳于髡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52].虞公:古时善歌之人。《文选》李善注:《晏子春秋》:“虞公善歌,以新声感景公,晏子退朝而拘之。”又注云:“汉兴,又有虞公,即刘向别录曰:‘有人歌赋楚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远动梁尘。’”
[53].甯(nìng)子:即甯戚。《乐府诗集》引《淮南子》曰:“甯戚欲干齐桓公,因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曰:‘异哉,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54].钟期:钟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樵夫。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听到,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遂成为知音。
[55].孔父:孔子。《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56].百兽率舞:《尚书·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57].凤皇来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