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义第四十三
【题解】
郑玄《礼记目录》云:“名曰‘冠义’者,以其记冠礼成人之义。”
冠,指加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典礼以表示成人,本篇主旨就是解释《仪礼·士冠礼》的意义。本篇首先强调冠礼乃“礼之始”,古代圣王重视冠礼;其次乃就《士冠礼》的若干具体仪节,如筮日、筮宾、冠于阼、命字、见母与兄弟、见君卿大夫乡先生等,阐释其意义;然后反复申说冠礼的重要性。孙希旦说:“《仪礼》所载谓之《礼》者,《礼》之经也。《礼记》所载谓之《义》者,训是经之义也。”《礼记》从《冠义》起,有《昏义》、《射义》、《乡义》、《燕义》、《聘义》等六篇诠释礼经(《仪礼》)相关篇章的意义。
【原文】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1]。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2],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注释】
[1]“正容体”三句:孙希旦引吕大临说:“容体,动乎四体者也。颜色,发乎面目者也。辞令,见乎言语者也。三者,修身之要也。”
[2]冠(ɡuàn):加冠礼。
【译文】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礼义。礼义的起始,在于使体态举止庄严端正,使神色表情得体恰当,使言语辞令顺畅合宜。体态举止庄严端正,神色表情得体恰当,言语辞令顺畅合宜,然后礼义就算齐备了。以此使君臣关系正确、父子情感亲善、长幼相处和睦。君臣关系正确,父子情感亲善,长幼相处和睦,然后礼义就算确定了。因此,举行了加冠礼之后,服装就完备了,服装完备之后,才能体态举止庄严端正,才能神色表情得体恰当,才能言谈辞令顺畅合宜。所以说:“冠礼,是一切礼的开始。”因此,古代圣王都重视冠礼。
【原文】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1],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注释】
[1]筮日:使用蓍草占问吉日。筮宾:占问确定主持冠礼的贵宾。
【译文】
古代举行冠礼时,要先占筮以决定行礼的吉日与主持行礼的贵宾,这是因为对冠礼敬重认真。对冠礼敬重认真就会重视礼仪礼制,重视礼仪礼制乃是国家的根本。
【原文】
故冠于阼[1],以著代也[2]。醮于客位[3],三加弥尊[4],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5],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6],奠挚于君[7],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8],以成人见也。
【注释】
[1]阼:孔疏:“言適(嫡)子必加冠于阼。阼,是主人接宾之处。”阼阶,为堂前东阶,主人之位。本节内容可参《郊特牲》“冠义”节。
[2]著:明。代:代替父亲。在此处为嫡子举行冠礼,表示将来要继承取代父亲。
[3]醮(jiào):一种饮酒的仪节。主人酌酒于宾,宾饮后不必回敬。客位,在户西。此后三句,《仪礼·士冠礼》记文作:“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略异。
[4]三加:行冠礼时,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最后加爵(què)弁,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尊贵。
[5]字:取字。成年后,在外以字行。
[6]玄端:一种黑色的礼服。
[7]奠挚:把见面礼放在地上。因为国君位尊,不敢亲自递交,只好放在地上。挚,见面的礼物。
[8]乡大夫、乡先生:《训纂》引刘台拱说:“案《士冠礼》及《冠义》,皆当作‘卿大夫’,作‘乡’误也。”“卿大夫”为现任之卿大夫,“卿先生”指退休后居住在乡里者。
【译文】
所以,冠礼在阼阶上举行,表明成年后的受冠者继承、取代父亲的意义。在户西客位上向宾客酌酒,三次所加之冠,一次比一次更尊贵,加冠并加字,表示受冠者成年了。加冠后就取字,这是走上成人之路的标志。然后去见母亲,母亲要向他行拜礼;去见兄弟,兄弟也要向他行拜礼;这是因为他已经是成人了,要向他行成人之礼。戴着黑色的礼冠、穿着黑色的礼服,面见国君,将见面的礼物放在地上拜见国君,然后带着见面的礼物去拜见卿大夫、卿先生,都以成人之礼拜见。
【原文】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1]。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2]?
【注释】
[1]责:求。
[2]与:通“欤”。
【译文】
对于已成年的人,将要以成人之礼要求他。所谓以成人之礼要求他,就是要求他按照为人之子、为人之弟、为人臣下、为人晚辈的礼节行事。将要求受冠者以这四方面的礼节待人处事,冠礼怎能不得到重视呢?
【原文】
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1]。”
【注释】
[1]嘉事:即嘉礼,“五礼”之一。古人把礼分为吉、嘉、宾、军、凶五种,其中冠、婚、饮食、射、燕飨等相关礼仪属嘉礼。
【译文】
所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诚君王、顺从长辈的行为做到了,然后才算可以做人;可以做人,然后才能够治理人。所以圣王重视礼。因此说:“冠礼,是礼的开始,是嘉礼中最重要的。”
【原文】
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1],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注释】
[1]庙:指祢庙,即父庙。
【译文】
所以,古代重视冠礼。因为重视冠礼,所以冠礼是在宗庙举行的;之所以在宗庙举行,是因为要表示对冠礼的尊崇重视。对冠礼的尊崇重视,表示重要的事务不敢擅自做主。重要的事务不敢擅自做主,所以冠礼要在宗庙举行,这是表示谦卑而尊敬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