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格尔政治思想研究概况
黑格尔被哈贝马斯称为将现代性问题提升为哲学对象的第一人 [1] ,这一方面肯定了黑格尔在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也指出了黑格尔思想体系的重要主题:现代人与现代世界的命运。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既是现代世界与各民族所面对的具有重大文明史意义的问题,同时也是迫切的政治问题。黑格尔对于这两大问题当然都有极大的关切,然而相比之下,我们有理由认为,黑格尔对政治的关切是这一切的出发点与基础。一个有趣的事实是:黑格尔的著述生涯恰恰是以政论始,以政论终。并且,黑格尔自己也说:“吾有政治膏肓。” [2] 因此,这一重要特点也使得政治问题成为了进入黑格尔体系更加合适的切入点。
后世学者对黑格尔政治思想的研究,可谓蔚为大观。派别之分始终是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一景,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与不同学派的分法都各有不同,但是我们仍能从中辨识出几种主要思路。
黑格尔左、右派之分最早成于左派先锋人物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1837年加入神学论争时所作之划分,他讥嘲右派没有理解黑格尔思想的精髓,只知一味固守文面,故而失之浅陋。仅过了三年,又出现一种“神学-政治”的划分法,这一分法在左、右两派之外,又造出一个“中派”,亨宁·奥特曼(Henning Ottmann)沿用这一分法并有所扩充,他将中派判定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其中包括了约阿希姆·里特尔(Joachim Ritter)及其众多学生,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施罗莫·阿维内里(Shlomo Avineri)等颇具自由主义色彩的研究者 [3] 。而卡尔·洛维特(Karl Löwith)与赫尔曼·吕贝(Hermann Lübbe)在两人共同编纂的《黑格尔左派与右派》中又删去了“中派”并恢复了“左右”二分的办法,有意思的是,被奥特曼列为中派的卡尔·罗森克兰茨(Karl Rosenkranz),被吕贝归入了右派,而被吕贝列入右派的爱德华·甘斯(Eduard Gans),竟被奥特曼列入了左派。洛维特将诗人海涅与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也划归了黑格尔左派 [4] 。
各种分法,自有其理。面对诸多不同的理解方式与视野,我们也不得不试着提供一种划分,首先分出“左右”,划分理由是:左派特点在于强调黑格尔学说中的某一局部,并将其推至尽底,以寻求人类政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根本改变之道;而右派的特点则是立足于现代世界诸项主流的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基本价值,例如坚定认为政治或国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民众的自由与福利,表面上,此与左派并无根本区别,不同之处乃在于,右派尽管对自由主义理论本身并不完全满意,但是又拒绝任何其他具有连贯性与彻底性的理论,于是只用各种并不通贯的立场对黑格尔的政治立场进行褒贬。左派具有思想家的特征,而右派更多的是学者的特点。在“左右”之外,本书还打算另辟一个“他者”之派,理由是这些特色鲜明的研究者一方面发人深省,另一方面又无法归入左右两派中的任何一方。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 陈岳、黄嘉树、蒲国良、任剑涛、王续添、王英津、杨光斌、周淑真一 左派的解读与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