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出 修札(癸未八月)
(丑扮柳敬亭上)老子江湖漫自夸,收古贩今是生涯¹。年来怕作朱门客²,闲坐街坊吃冷茶³。(笑介)在下柳敬亭,自幼无藉⁴,流落江湖,虽则为谈词之辈,却不是饮食之人⁵。(拱介)列位看我像个甚的,好像一位阎罗王,掌着这本大帐簿,写了没数的鬼魂名姓⁶。又像一尊弥勒佛,腆着这副大肚皮,装了无限的世态炎凉。鼓板轻敲,便有风雷雨露;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⁷。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那班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了加他些人祸天诛。此乃补救之微权⁸,亦是褒诛之妙用。(笑介)俺柳麻子信口胡谈,却也燥脾⁹。昨日河南侯公子,送到茶资,约定今日午后来听平话,且把鼓板取出,打个招客的利巿¹⁰。(取出鼓板敲唱介)无事消闲清淡,就中滋味酸甜,古来七万九百年¹¹,一霎飞鸿去远。几阵狂风暴雨,各家虎帐龙船。争名夺利几时休¹²?让他陈抟睡扁¹³。(生上)芳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今日来听老柳平话,里面鼓板铿锵,早已有人领教。(相见大笑介)看官俱未到,独自在此,说与谁听?(丑)这说书是老汉的小业,譬如相公闲坐书斋,弹琴吟诗,都要人听么?(生笑介)说的有理。(丑)请问今日要听那一朝故事?(生)不拘何朝,你只拣着热闹爽快的说一回罢。(丑)相公不知,那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牵缠的枝叶,倒不如把些剩水残山、孤臣孽子,讲他几句,大家滴些眼泪罢。(生叹介)咳!不料敬老你也看到这个田地,真可虑也!(末扮杨文骢急上)休教铁锁沉江底,怕有降幡出石头¹⁴。下官杨文骢,有紧急大事,要寻侯兄计议¹⁵,一路问来,知在此处,不免竟入。(见介。生)来的正好,大家听敬老平话。(末急介)目下何等时候,还听平话?(生)龙老为何这样惊慌?(末)兄还不知么?左良玉领兵东下,要抢南京,且有窥伺北京之意。本兵熊明遇束手无策¹⁶,故此托弟前来,恳求妙计。(生)小弟有何计策?(末)久闻尊翁老先生乃宁南之恩帅,若肯发一手谕,必能退却。不知足下主意若何?(生)这样好事,怎肯不做?但家父罢政林居¹⁷,纵肯发书,未必有济¹⁸。且往返三千里,何以解目前之危?(末)吾兄素称豪侠,当此国家大事,岂忍坐视?何不代写一书,且救目前,另日禀明尊翁,料不见责也。(生)应急权变,倒也可行,待我回寓起稿,大家商量。(末)事不宜迟,即刻发书,还恐无及,那里等的商量?(生)既是如此,就此修书便了。(写书介)
注释:
¹收古贩今:指收集古事,贩讲于今人,这是柳敬亭对自己说书工作的概括。
²年来怕作朱门客:指柳敬亭从阮大铖府上出走事。朱门客,指富贵人家的客人。朱门,红门。
³街坊:街头坊间。
⁴无藉:无依无靠之意。
⁵饮食之人:指混吃混喝的庸碌之辈。
⁶写了没数的鬼魂名姓:指柳敬亭心中装着许多古今人物、故事。
⁷月旦春秋:指批评历史,评论人物。月旦,也作“月旦评”,指定期进行诗文品评,典自范晔《后汉书·许劭传》,东汉许劭与其表兄许靖,喜欢核论人物,每月一个品题,人称“月旦评”。春秋,原指鲁国编年史,后泛指历史。
⁸微权:指微妙的权术。《黄石公三略》:“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⁹燥脾:方言。指开心、痛快。
¹⁰利市:吉兆,好运气。
¹¹七万九百年:清康熙刊本作“十万八千年”。
¹²几时休:清康熙刊本作“片时喧”。
¹³让他陈抟(tuán)睡扁: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人称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五代宋初道士,隐居修行于华山。以嗜睡闻名,据传曾一睡百日不起。暖红室本眉批曰:“吾恐希夷先生当此时,亦不能安枕。”
¹⁴“休教铁锁沉江”二句:化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典自西晋王濬攻打东吴事。东吴以铁索封住长江,试图阻拦王濬东进,王濬烧断铁索,攻破防线,致使吴国投降。石头,指南京城。
¹⁵“有紧急大事”二句:暖红室本眉批曰:“杨龙友,香君陪客也。而关兴亡之计,春秋笔法,颇有与之之意。”
¹⁶本兵:明代兵部尚书别称。熊明遇:字良孺,号坛石,南昌进贤(今属江西)人,时任兵部尚书。
¹⁷林居:闲居,退隐。
¹⁸济:接济,帮助。
【一封书】老夫愚不揣¹⁹,劝将军自忖裁²⁰,旌旗且慢来,兵出无名道路猜。高帝留都陵树在,谁敢轻将马足²¹。乏粮柴,善安排,一片忠心穷莫改²²。
(写完,末看介)妙,妙!写的激切婉转,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见世兄经济²³。(生)虽如此说,还该送与熊大司马,细加改正,方为万妥。(末)不必烦扰,待小弟说与他便了。(愁介)只是一件,书虽有了,须差一个的当家人早寄为妙²⁴。(生)小弟轻装薄游,只带两个童子,那能下的书来?(末)这样密书,岂是生人可以去得?(生)这却没法了。(丑)不必着忙,让我老柳走一遭何如?(末)敬老肯去,妙的狠了,只是一路盘诘,也不是当耍的。(丑)不瞒老爷说,我柳麻子本姓曹,虽则身长九尺,却不肯食粟而已²⁵。那些随机应变的口头、左冲右挡的膂力,都还有些儿。(生)闻得左良玉军门严肃,出入游客²⁶,一概不容擅入。你这般老态,如何去的?(丑)相公又来激俺了,这是俺说书的熟套子²⁷。我老汉要去就行,不去就止,那在乎一激之力²⁸?(起问介)
【北斗鹌鹑】你那里笔下诌文,我这里胸中画策。舌战群雄²⁹,让俺不才;柳毅传书³⁰,何妨下海?丢却俺的痴³¹,用着俺的诙谐,悄去明来,万人喝采。
(末)果然好个本领,只是书中意思,还要你明白解说,才能有济。
【紫花儿序】(丑)书中意不须细解,何用明白,费俺唇腮?一双空手,也去当差,也会挝乖³²。凭着俺舌尖儿把他的人马骂开,仍倒回八百里外。(生)你怎的骂他?(丑)则问他防贼自作贼³³,该也不该。
(生)好,好,好!比俺的书子还说得明白。(末)你快进去收拾行李,俺替你送盘缠来,今夜务必出城才好。(丑)晓得,晓得!(拱手介)不得奉陪了。(竟下。末)竟不知柳敬亭是个有用之才。(生)我常夸他是我辈中人,说书乃其余技耳。
【尾声】一封书信权宜代,仗柳生舌尖口快。阻回那莽元帅万马晨霜,保住这好江城三山暮霭。
(末)一纸飞传汗马才,
(生)荆州无复战船开。
(末)从来名士夸江左,
(生)挥麈今登拜将台³⁴。
注释:
¹⁹老夫愚不揣:侯恂自谦,意为老夫愚笨,没有自知之明。揣,揣度,度量。
²⁰忖裁:思考,思量。
²¹(xǐ):践踏。
²²一片忠心穷莫改:暖红室本眉批曰:“堂堂之论,隐括原书,更觉爽健。”
²³经济:本义为经邦济世、治理国家之能力。
²⁴的当:稳妥,妥当。
²⁵“我柳麻子本姓曹”三句:典自《孟子·告子下》,曹交问孟子曰:“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曹交觉得自己与文王相比,碌碌无为。食粟,吃饭,指碌碌无为。柳敬亭本姓曹,同时身高九尺,自比曹交,不甘碌碌无为。暖红室本眉批曰:“柳敬亭,原姓曹,体躯伟长,自比曹交,寓嘲皆妙。”
²⁶出入:清康熙刊本作“山人”。
²⁷熟套子:惯用的方法。
²⁸那在乎一激之力:暖红室本眉批曰:“《西厢记》《水浒传》多用激法,亦属厌套。”
²⁹舌战群雄:典自三国诸葛亮舌战群雄,使东吴与西蜀结盟对抗曹操事,柳敬亭借用来自夸口才、辩才。
³⁰柳毅传书:典自《异闻录》柳毅为洞庭湖龙女传书给龙王事,柳敬亭借用来自比柳毅,自荐为侯方域传信。暖红室本眉批曰:“敬亭因传书而去,后因传书而还,自比柳毅,巧极,趣极。”
³¹痴(ái):愚笨。
³²挝(zhuā)乖:方言。找窍门。
³³则问他防贼自作贼:暖红室本眉批曰:“防贼自作贼,骂死明末诸镇。”
³⁴挥麈(zhǔ):晋人清谈常挥麈,以助谈兴。麈,一种鹿类动物,其尾巴可做拂尘。
点评:
本出出评:“此一折敬亭欲为朝宗说平话,龙友来报宁南之变;后一折昆生欲为香君演新腔,龙友来报阮胡之诬,皆天然对待之文。至于曲之爽快,别有灵舌。”
该出讲述侯方域赴柳敬亭处听书,杨文骢赶来请侯方域代父修书劝阻左良玉东进,柳敬亭愿意代为传书一事。这一出虽非重场戏,但却将许多重要的情节埋藏其中,为后续情节的转折埋下了诸多伏笔。
最大的伏笔莫过于,侯方域修书左良玉一事,日后成为马、阮构陷他的把柄,是以侯方域不得不离开金陵,与李香君烽火相隔。孔尚任善用戏剧冲突中的“突转”手法,有效地处理了事件之间的联络与阻断,从而使得矛盾冲突的设置与爆发出乎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这一场戏,是因为左良玉移师就粮而来,前面侯方域、李香君等人的事迹,并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而在上一出左良玉移师就粮一事中,也没有显出任何迹象将会惊动杨文骢、侯方域等人。正因为潜在的联系没有被孔尚任表现在之前的剧本中,该出情节便在出乎观者意料之外的地方,将故事的主线渐次展开。柳敬亭、苏昆生游说左良玉、侯李离乱分别、杨文骢点染桃花扇等情节,无不因此一事件而引发。
这一出中三人的行为,都可以“急公好义”一词概括。杨文骢是罢职县令,侯方域是待试书生,柳敬亭是说书艺人,这三人中无一人身居要职,却都试图身体力行,以阻止左良玉东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至为鲜明的展现。
不顾年老、亲为驱驰送书的柳敬亭,是最为感人的形象。他在开场时分,便颇显出潇洒的风范。“年来怕作朱门客,闲坐街坊吃冷茶”、“虽则为谈词之辈,却不是饮食之人”几句,显示出其不媚权贵、傲然自得的态度。随后他独自说书的部分,也体现出任性自适的态度。
其后,面对侯方域、杨文骢愁于无人可以送书的忧虑,柳敬亭主动提出愿为驱驰,也颇见出其任侠的态度。柳敬亭不仅是有心于此,而且的确有能力为此。他向侯方域、杨文骢展示其行走江湖之经验与气魄,亦能见出其堪当大事的不凡气度。如此形象,实可比肩于鲁仲连等辈。
杨文骢的形象,在此也被树立起来。从前面看,似乎他只是一个游走于阮大铖、复社文人之间的中间人物,气节略显不足,圆滑却见有余。但此出之中,杨文骢为力保金陵而奔走,使其暂免战火,则显出这个人物根柢上的正直与节义。这虽然不合史实,但却符合人物形象,也使得情节更为集中。
侯方域在此也免去了成为一个麻痹于大义、只知寻欢作乐的公子哥之嫌疑,他应声答应杨文骢的邀请,写出了文辞恰当、颇有说服力的书信,体现了自己的大义凛然、文思敏捷。但他仍不免有些书生意气,修书献策固然可为,一旦落到具体行事之时,他却无能为力了。这也为其之后飘零战火的不易做了铺垫。正因为这封书信,导致了他后来诸多蹉跎,更见出此举的义无反顾。
总而言之,三人为保救金陵一事,各自行其所能,毫无保留,视天下兴亡为己责。
通过三人的行为,该剧也对雅俗之间的分立做了一个对照与融合。相比于侯方域、杨文骢,柳敬亭只能说是一个市井人士,不为士大夫见重,然而他竟能参与此事之中,可见大事之前,人们彼此间的分界是无足轻重的。至为关键的,是各人的决心与能力。柳敬亭为侯方域、杨文骢所尊敬,正是因为这样的决心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