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出 誓师(乙酉四月)
(外扮史可法,白毡大帽,便服上)
【贺圣朝】两年吹角列营,每日调马催征。军逃客散鬓星星¹,恨压广陵城。
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²,究竟一筹莫展³。那黄、刘三镇,皆听马、阮指使,移镇上江堵截左兵,丢下黄河一带,千里空营。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淮境,本标食粮之人,不足三千,那能抵挡得住?这淮、扬休矣,眼见京师难保,岂不完了明朝一座江山也。可恼,可恼!俺且私步城头,察看情形,再作商量。(丑扮家丁,提小灯随行上城介)
【二犯江儿水】(外)悄上城头危径,更深人睡醒。栖鸟频叫,击柝连声⁴,女墙边⁵,侧耳听。(听介。内作怨介)北兵已到淮安,没个瞎鬼儿问他一声,只舍俺这几个残兵,死守这座扬州城,如何守得住?元帅好没分晓也!(外点头自语介)你那里晓得,万里倚长城,扬州父子兵⁶。(又听介。内作恨介)罢了,罢了!元帅不疼我们,早早投了北朝,各人快活去,为何尽着等死?(外惊介)呵呀!竟想投降了,这怎么处?他降字儿横胸⁷,守字儿难成,这扬州剩了一分景。(又听介。内作怒介)我们降不降,还是第二着,自家杀抢杀抢,跑他娘的。只顾守到几时呀!(外)咳!竟不料情形如此。听说猛惊,热心冰冷。疾忙归,夜点兵,不待明。
(忙下。内掌号放炮,作传操介。杂扮小卒四人上)今乃四月二十四日,不是下操的日期,为何半夜三更,梅花岭放炮⁸?快去看来!(急走介。末扮中军,持令箭提灯上)隔江云阵列,连夜羽书飞⁹。(呼介)元帅有令,大小三军,速赴梅花岭,听候点卯。(众排列介。外戎装,旗引登坛介)月升鸱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¹⁰。中军何在?(末跪介)有!(外)目下北信紧急,淮城失守,这扬州乃江北要地,倘有疏虞,京师难保。快传五营四哨¹¹,点齐人马,各照汛地,昼夜严防。敢有倡言惑众者,军法从事。(末)得令!(传令向内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各照汛地,昼夜严防。敢有倡言惑众者,军法从事。(内不应。外)怎么寂然无声?(吩咐中军介)再传军令,叫他高声答应。(末又高声传介。内不应。外)仍然不应,着击鼓传令。(末击鼓又传,又不应介。外)分明都有离畔之心了。(顿足介)不料天意人心,到如此田地!(哭介)
【前腔】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哭介)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拍胸介)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哭介)哭声祖宗,哭声百姓。(大哭介。末劝介)元帅保重,军国事大,徒哭无益也。(前扶介)你看泪点淋漓,把战袍都湿透了。(惊介)唉!怎么一阵血腥?快掌灯来。(杂点灯照介)呵呀!浑身血点,是那里来的?(外拭目介)都是俺眼中流出来。哭的俺一腔血,作泪零。
(末叫介)大小三军,上前看来,咱们元帅哭出血泪来了。(净、副净、丑扮众将上,看介)果然都是血泪。(俱跪介。净)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副净)俺们贪生怕死,叫元帅如此难为,那皇天也不祐的。
(丑¹²)百岁无常,谁能免的一死?只要死到一个是处。罢,罢,罢!今日舍着狗命,要替元帅守住这座扬州城。(末)好,好!谁敢再有二心,俺便拿送辕门,听元帅千刀万剐¹³。(外大笑介)果然如此,本帅便要拜谢了。(拜介。众扶住介)不敢,不敢!(外)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众起介。外吩咐介)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众)是!(外)上阵不利,守城。(众)是!(外)守城不利,巷战。(众)是!(外)巷战不利,短接¹⁴。(众)是!(外)短接不利,自尽。(众)是!(外)你们知道,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指介)那不良之念,再莫横胸,无耻之言,再休挂口,才是俺史阁部结识的好汉哩!(众)是!(外)既然应允,本帅也不消再嘱。(指介)大家欢呼三声,各回汛地去罢!(众呐喊三声下。外鼓掌三笑)妙,妙!守住这座扬州城,便是北门锁钥了¹⁵。
不怕烟尘四面生,
江头尚有亚夫营¹⁶。
模糊老眼深更泪,
赚出淮南十万兵。
注释:
¹星星:指两鬓星星点点的白发。
²经略中原:原指经营治理中原,此处指计划收复中原失地。
³一筹莫展:指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典自《宋史·蔡幼学传》,宋宁宗时,征求朝臣意见,要求他们直言不讳。蔡幼学上书,言大臣们意欲有所作为却担心多事,忠心之人想做事却担心违背圣旨而遭不幸。“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如此,君王一人孤立在上,却废弃群臣;有志之士聚满朝廷,朝廷却一点办法都没有。筹,指计数工具,筹码,引申为谋划。展,展开,引申为施展。
⁴柝:巡夜打更所用的梆子。
⁵女墙:指城上的小墙或民居平房楼台顶部的矮墙,又名“睥睨”,主要保护宅主人的安全,平民女子可以在屋顶上通过小墙窥视外面的世界。
⁶“万里倚长城”二句:指扬州军队上下齐心协力,筑成保家卫国的万里长城。父子兵,指军队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⁷降字儿横胸:指心有投降之意。
⁸梅花岭:地名,在江苏扬州广储门外,因山上遍植梅树而得名,岭右有史可法衣冠冢。
⁹羽书:也称羽檄,插着鸟羽、通报军情的紧急文书。
¹⁰“月升鸱尾城吹角”二句:夜深之际,史可法在扬州城头吹角、点兵。鸱尾,古代宫殿屋脊正脊两端的装饰件,因形似鸱尾,故曰。角,军号。旄头,即昴宿,旧时称旄头星特别光亮时,预示着战争即将爆发。
¹¹五营四哨:指史可法军队驻扎在扬州城里,部队分前、后、左、右、中五营,卫戍兵分前、后、左、右四哨。
¹²丑:原作“且”,据清康熙刊本改。
¹³剐:酷刑名,凌迟。
¹⁴短接:短兵相接之肉搏。
¹⁵北门锁钥:扬州在金陵之北,是江北南下的咽喉要道,军事重镇,故曰。
¹⁶亚夫营:指细柳营,汉将周亚夫曾驻军细柳。参看第九出《抚兵》注。
点评:
本出出评:“写史公忠义激发,神气宛然,写扬兵慷慨踊跃,声响毕肖,一时飞山倒海,流电奔雷,雄畅之文也。三私听三怨恨,三传令三不应,三哭劝三悔骂,三欢呼三大笑,俱以三次照应成文,笔墨愈整齐,情事愈错落。”
此出写史可法组织城内微薄的兵力,带领众人以必死之心坚守扬州。其文辞之跌宕、气势之紧迫、情绪之慷慨,颇足以感动人心。该出戏可以说是史可法的独角戏,其忠贞毅勇的人物形象,也在这一出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史可法唱【贺盛朝】入场,于开场便将军情紧急、军民避祸的情形展现出来。借助史可法的独白,可知此时北兵已经开拔至于淮扬城外。然而先前黄得功与二刘只知阻击左良玉军马,“丢下黄河一带,千里空营”,无疑是陷史可法于孤立无援的绝境中。
随后的【二犯江儿水】一曲,写史可法侧耳倾听城下军人的议论,可谓当时军中人绝望心态的写照。该曲的形式较为特别,史可法每句唱词都是与城下军士的议论互相间隔构成的。这样处理,使军士们的心境与史可法的心境能够相互呼应。而且在这一呼应中,驱动者不在史可法,而在于众多军士—军士们对于城防无望、投降苟活、自家杀抢之议论,于层层推进之中表现出绝望的心境,也将史可法推到了危急的边缘。正由此,史可法才准备连夜点兵,以正军心。
紧接其后的点兵一场,也足以动人心魄。但这种动人心魄并非以激越之情感动,而是以难堪之景触动。史可法聚齐三军,严申军令。但不想其军令甫下,竟得不到丝毫回声,如此人心涣散之景象,当足让观者心冷。
作者对于这段场面的勾画可谓精心,他并不让史可法直接传令手下,而是安排一个中军的角色上场,作为史可法传令的中介。这样一者可以使得中军的服从命令与门下军士的人心涣散做出对比,二者也可以将传令这一动作从史可法身上分离出来,让他专门注重于情绪的表现,而避免了让演员因来回转换而应接不暇。这样设计,可见孔尚任于情节设计而外,更多出一重场上搬演的考虑。
前面临城倾听,发现军心动摇;现在连夜点兵,得知军心涣散。面对如此场景,史可法除了一哭,也是无可奈何了。
在《桃花扇》全剧中,有两哭最为动人。前者为左良玉的哭主,后者当为史可法的哭军。尽管说在前面《拜坛》一出,史可法已经为崇祯痛哭过一场了。然而彼时之一哭,尚有与众多散漫官员相对比之意味,并不专以史可法为中心。而此出之一哭,是为前面“拜坛”一出之哭的延续与升华,将史可法的心态、淮扬的绝境、弘光的危局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此一哭仍是借助【二犯江儿水】(皇天列圣)曲牌表现的,头几句“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便悲壮异常,将祖宗基业与阑珊残局对举,既见其愧对祖宗前辈之心,又表其孤立无奈之境。
其后“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更是亡国之人心态的贴切描摹。曼殊在《小说丛话》一书中就对此句赞赏有加:“真痛切时弊、一字一泪之文。君子观于今之志士厘然省界,若划沟洫,然后叹木必自腐而后虫生。一代之末,何其似也!”可见孔尚任笔力之劲健,在两百多年之后,仍使人有亡国忧患的戚戚之感。
“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三句,则痛斥人们对于守卫江山责任的逃避。但这一句指斥当不在于其手下面临生死威胁的士兵,更多是指向如马士英、阮大铖一干只知结党营私的奸臣。江山如筵席之比喻,犹可玩味。筵席罢后人们尚可回家,而江山倾覆之后人们则必定是无处可去的。如此设喻,颇含有一丝嘲讽意味。
最后收尾的“哭声祖宗,哭声百姓。哭的俺一腔血,作泪零”两句,气势十分充沛。在前面已经诉尽愧对祖宗之心情、江山倾覆之危局、人人逃避之现状之后,于内容上而言已经足够,后面的再怎么写也难以与前面的内容相对应了。然而作者偏偏翻新出奇,以哭江山百姓、哭一腔热血为意,以大阖之气势,结大开之起手。
泣血之哭,并非孔尚任所独创。《礼记》中有“高子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之语;东方朔在其《七谏》之中,也有“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之说。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泣血即是一种表现人悲哀至极的手段。此出史可法为国事而泣血,正是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忠正形象之表现。同时,这也使得史可法之哭与左良玉之哭,各有其特色所在。
正因为史可法之一哭,全军得以被感动,从而愿意为扬州做孤注一掷之战。史可法接连发出“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四道命令,掷地有声。而众多战士的回应,亦可见义无反顾。如此激昂之气势,可比《国风》中《无衣》之歌。
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亚父营。模枯老眼深更泪,赚出淮南十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