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周易(易经、六十四卦) >
- 周易上经
谦䷎
【题解】
《谦》卦六爻,初、二、三皆因谦德而获“吉”,四、五皆因谦而“无不利”,上六因谦德极盛,断之以“可用行师”。综观六爻,无一不吉。孔子曰:“《易》先《同人》后《大有》,承之以《谦》。不亦可乎?”《谦》卦以“君子有终”来劝勉君子之行,算得上是对“谦谦君子”的最高嘉奖。周公曾经就以此来劝诫伯禽曰:“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尚书·大禹谟》曰:“满招损,谦受益。”故《谦》之《象传》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称赞君子之行。正所谓“谦虚使人进步”,在几千年的华夏文化中,谦虚始终是被视为君子所奉行的美德。
【原文】
谦[1]:亨。君子有终[2]。
【注释】
[1]谦:卦名,下艮上坤,艮为山,坤为地。山本应在地上,而在《谦》象中,高山却卑处地下以象征“谦虚”。
[2]君子有终:唯三为阳爻,故称其为君子,《集解》引虞翻曰:“‘君子’为三,艮‘终万物’,故‘君子有终’。”
【译文】
《谦》卦象征着谦虚:亨通。君子若保持谦虚的美德就能得到美好的结果。
【原文】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1],地道卑而上行[2]。天道亏盈而益谦[3],地道变盈而流谦[4],鬼神害盈而福谦[5],人道恶盈而好谦[6]。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7],君子之终也。
【注释】
[1]天道下济而光明:《尔雅·释言》:“济,成也。”“天道”有日月之行,风雨雷电。自上而下,哺育万物,故曰“下济”。
[2]地道卑而上行:卑,地低处。上行,地气上行与天气相交。《正义》曰:“地体卑柔而气上行,交通于天以生万物也。”
[3]天道亏盈而益谦:亏,损也。如日高则落,月满则亏,故曰“亏盈”。又如日出则上升,月虚则渐盈,故曰“亏盈”而“益谦”。
[4]地道变盈而流谦:俞樾曰:“变,毁也,流,流而使之益也。”变盈,如河水满则溢,山陵高则摧。流谦,地洼则渐平,沟虚则水至。
[5]鬼神害盈而福谦:指富裕过甚则为鬼神所忌害。《集解》引崔憬曰:“朱门之家,鬼阚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其义矣。”
[6]人道恶盈而好谦:“满招损,谦受益”,此人道之所以恶盈。
[7]卑而不可逾:逾,凌越。这是说谦虚的人即使是身处下位,也不可为人所凌越。
【译文】
《彖传》说:谦虚,亨通。天因为能将其光明、雨露下济于地而愈显其光明,大地的本性在于处于低底之处而地气则冉冉上升。天道的规律是亏损满盈而补益谦虚,大地的规律是改变满盈而充实谦虚,鬼神的本性是损害满盈而施福于谦虚,人类的本性是厌恶满盈而爱好谦虚。人爱好谦虚,处于尊位就光荣,即使是处于卑贱之位也不可超越,所以君子能有好的结果。
【原文】
《象》曰:地中有山[1],谦。君子以裒多益寡[2],称物平施[3]。
【注释】
[1]地中有山:《谦》卦之内为艮,外为坤,艮为山,坤为地,山高而处于地下,此内高峻而外卑下之象,故谓之“谦”。如《集解》引郑玄之言曰:“高能下下,谦之象。”
[2]裒(póu)多益寡:裒,削减。益,补充,补助。即削减过多者以补充寡少者。
[3]称物平施:称,《说文》:“称,铨也。铨,衡也。”施,予也。即权衡物之轻重而公平地施予。
【译文】
《象传》说:巍峨的高山就在大地之中,这种情形象征着谦虚。因此,君子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削减过多的,补充不足的,权衡事物,然后公平地施予。
【评析】
“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卦强调的思想,反映了古人的对社会公平的一种热切向往。对此,古人以“地中有山”这样的卦象来说明“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道”对谦虚的作用力,从而使谦虚的品格上升到无所能及的境界。
【原文】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1],吉。
【注释】
[1]谦谦君子,用涉大川:谦谦,即谦而又谦。六二至六四互为坎,坎为水。初六本与四应,然初失位不能应四,动而变正,则上应六四,涉川而应四,故曰“用涉大川”。
【译文】
初六,谦而又谦的君子,可以涉越大河,吉祥。
【原文】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1]。
【注释】
[1]卑以自牧:牧,《说文》曰:“牧,养牛人也,从攴,从牛。”牧牛必有守护,故“牧”有“守”义,从其义而设官为“牧”,故义又有“司”义,即管理。“卑以自牧”即用谦卑之品性来修养自己的道德。
【译文】
《象传》说:“君子谦而又谦”,这说明初六以谦卑来制约自己。
【评析】
初本阳爻之位,而《谦》之初六则以阴居阳,又处在《谦》最下位,“知雄守雌”,“卑以自牧”,谦而又谦,故有“谦谦君子”之风。
【原文】
六二,鸣谦[1],贞吉。
【注释】
[1]鸣谦:九三至六五互震,震为雷,雷震而鸣,声应六二,故曰“鸣谦”。六二于《谦》中当位居中,实属《谦》中之谦,故曰“贞吉”。
【译文】
六二,宣扬谦虚的美德,吉祥。
【原文】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1]。
【注释】
[1]中心得:六二得中正之位,如心怀谦德之象,故曰“中心得”。
【译文】
《象传》说:“宣扬谦虚的美德能获得吉祥”,这是因为心中坚守正道的缘故。
【评析】
《谦》初六因身处最下,以卑“自牧”,而《谦》之六二则以中正之位,超越“自牧”而“鸣谦”,从而使更多的人受益于“谦”。
【原文】
九三,劳谦[1],君子有终[2],吉。
【注释】
[1]劳谦:九三本有“乾乾”、“夕惕”之德,于《谦》中又位居互坎之中,坎为劳,故曰“劳谦”。
[2]君子有终:阳为君子,九三为一卦之主,故曰“君子”。九三处艮上,艮为“万物之终始”,故曰“君子有终”。
【译文】
九三,有功劳而能谦虚的君子,必然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吉祥。
【原文】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1]。
【注释】
[1]万民服:指九三以阳居下,上下皆阴,阴为民,阴喜阳,九三又有谦德,为众阴所重,故曰“万民服”。
【译文】
《象传》说:“有功劳而能谦虚的君子”,天下的万民都信服他。
【评析】
《老子》曰:“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因君子有功不居,谦以自守,故而更为人民所敬重、信服。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九三之“劳谦”,不仅使君子自身“吉”而“有终”,而且使万民敬服。如此,则“谦”之受益者,岂独君子,实及于万民。
【原文】
六四,无不利,谦[1]。
【注释】
[1](huī)谦:,注有多义:一是《集解》所引荀爽注:“犹举也。”二是《本义》、《说文》所注:与“挥”同。三是高亨按《释文》注:读为“宣”。今采“挥”义,“谦”即发挥谦虚的美德。
【译文】
六四,无有不利,发挥谦虚的美德。
【原文】
《象》曰:“无不利谦”,不违则也[1]。
【注释】
[1]不违则:指六四以阴居四,临近君位,当位处正,居功臣之上而能“谦”,故“不违则”。
【译文】
《象传》说:“无有不利,发挥谦虚的美德”,说明六四不违背谦虚的法则。
【评析】
从卦象上来看,六四位在互震中,本应下应初六,因初六失位不得相应,近取九三而应之,九三居艮上,艮为手,震为动,手动,故有“挥”象。就卦德而言,六四乘三承五,如朱熹所言“不敢自安”之位。然因其当位居正,发挥谦虚之美德,与众阴一起拥护九三,因而与整个《谦》卦的精神保持一致。
【原文】
六五,不富以其邻[1],利用侵伐[2],无不利。
【注释】
[1]不富以其邻:以,因也。邻,指四、上爻。六五以阴柔居君位,虽以谦德服众,然众阴乘阳,阴虚而阳实,故不能富。
[2]利用侵伐:六五本与二应,因柔居尊位不能相应,君命在己,有讨伐之权,故曰“利用侵伐”。
【译文】
六五,不富裕是因为其邻国的原因,我用武力讨伐,无有不利。
【原文】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1]。
【注释】
[1]征不服:六五以柔处尊,虽有谦德,或有不服者,征之则服。
【译文】
《象传》说:“我用武力讨伐”,只是征伐那些骄横不服的邦国。
【评析】
谦虚的美德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就是退让、谦和。然而,对于那些恃强凌弱者而言,这种美德并不能使其信服,故而必须强之以武力征伐。《谦》之六二至六四互坎,坎为寇,有寇则必伐,则谦德并非虚弱之象,也并非无原则的虚与委蛇和逆来顺受,而是当伐则伐,宜谦则谦。
【原文】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1]。
【注释】
[1]利用行师征邑国:行师,即出兵。邑,古代行政区域名,一般而言,以三十家为一邑。《说文》释“国也”,故“邑”为小国。上六虽有谦虚的美名,但是因其阴柔且居偏远,使其与九三之相应受到重重阻碍,其“志未得”,故有“用师”之意。
【译文】
上六,宣扬谦虚的美德,就有利于用兵作战,征伐那些不服的小国和都邑。
【原文】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1]。“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注释】
[1]志未得:上六身居高位,有很谦虚的美名,本与九三相应,然众阴喜阳,上应三受阻,故曰“志未得”。
【译文】
《象传》说:“宣扬谦虚的美德”,然而心中的志向仍然未能实现。“可以出兵作战”,征伐那些不服的邑国。
【评析】
《谦》六四至上六为坤,六二至六四互为坎,则二至六有《师》象。故自五爻始,有用兵征伐之语。谦德有礼,礼不能服之,则须用兵征伐。《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故用礼谦让的同时还须有武力的准备。当谦则谦,谦而好礼,方可谓之“谦谦君子”;当武则武,武而“用师”,凛然难犯,此《谦》之文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