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

  下载全书

【题解】

《坎》下三爻均失位,故爻辞凶;上三爻皆当位,其爻辞无凶。“险而有凶”与“险而无凶”各占一半,这也是《坎》卦含有的深义,即险能害于事,也能利于人。从《坎》卦的卦爻辞中可见古人对待险陷的态度是积极而乐观的:一要“行险而不失其信”,二要“以常德行,习教事”。险有“天险”、“地险”,古人观象取法于天地之险,然后设险“守国”,于险难之中“行有尚”而“往有功”,故《彖传》说:“险之时用大矣哉。”

【原文】

习坎[1]:有孚维心[2],亨[3]。行有尚[4]。

【注释】

[1]习坎:习,按卦象,习有“练习”、“重叠”两义。坎,卦名,下坎上坎。“坎”为水,阳陷于阴中,故曰坎为险。坎又有坑象,故又为“陷”,坎上有坎,就是陷而有险,险中有陷,这样的险难之事,必须经过练习,才能涉渡通过。按常例,“习坎”就有重险和练习两个意思。

[2]有孚维心:孚,诚信。阳为实,为君子,阳居坎中,中有诚信,故曰“有孚”。维,维系,系结。或解为语气词,也通。心,按,《说卦》坎为心,孚维心,即“用诚信之德维系心灵”。

[3]亨:亨通。心通如一,心诚如一,才能“亨通”涉险。

[4]行有尚:尚,崇尚。这里指九二,九二失位,若变而前行,则与九五之君相应,故《彖传》曰:“行有尚,往有功。”

【译文】

《坎》卦象征着重重陷阱和险阻:若以诚信之徳维系心灵,也能亨通。勇敢前行会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崇尚。

【原文】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1]。行险而不失其信[2]。“维心,亨”,乃以刚中也[3]。“行有尚”,往有功也[4]。天险不可升也[5];地险山川丘陵也[6]。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7]!

【注释】

[1]水流而不盈:坎坑深,虽有水接连流注于坎中,也不能使其满盈,此言喻险之极甚,以释其“重险”之义。

[2]行险而不失其信:二、五以阳刚之德居于卦中,刚中而实,实则“有孚”,故“行险而不失其信”。

[3]乃以刚中:这里是指“不失其信”的九二、九五,因以阳刚居坎中,故曰“刚中”。

[4]往有功:九二失位无应,变正而上应于五,五为君王,应之必能建功立业。

[5]天险不可升:天险是相对于地险而言,王公“设险”以“守国”,其地险可以仿效,其天险难以仿效,故曰高“不可升”。

[6]地险山川丘陵:山川丘陵皆含有地险。坎为川,坎之互卦有艮,艮为山,故地险全在其中。

[7]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承上句,圣人仿效天险、地险,以山为城,沟为险,设险以守其国。这是险之“用大”的积极作用。

【译文】

《彖传》说:“坎水相重”,意味着有重重的险阻。川流不息的水却不能使坎坑满盈。走在险陷之中,却能以诚信之徳维系心灵,心气亨通,这是因为九五以阳刚之德居于中正之位。“勇敢前行能得到人们的崇尚”,因为前往就可以建立功业。天险有高不可升之势,地险有山川丘陵的坎坷不平。王公从观察天险与地险中,悟出设立险要之关以守卫国家,这说明坎险的意义和作用是多么的重大。

【原文】

《象》曰:水洊至,习坎[1]。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2]。

【注释】

[1]水洊(jiàn)至,习坎:洊,一再,接连。坎与坎相连,即水接连流注之象。

[2]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君子指九五。常,用如动词,即长久地保持一种美德。习,熟习。坎水接连不断地流动,“不舍昼夜”,经常如此,君子仿效这种情况,以长久的美德做事、熟习政教之事。

【译文】

《象传》说:水流接连不断地来到,险而又险。君子要像不断的水流一样保持持久的德行,常常地熟习政教之事。

【评析】

按《易》常例,卦名前不加其他的字,唯独《坎》卦因为险难重重,所以特加“习”字以名之。《正义》曰:“‘习’有二义:一者习重也,谓上下俱坎,是重叠有险,险之重叠,乃成险之用也。二者人之行险,先须便习其事,乃可得通,故云‘习’也。”这一方面说明坎“重”则险也“重”,另一方面,则强调人要战胜险陷之难,就必须熟习地掌握渡河过川的技能。而《彖传》则从道德方面指出,战胜险难还要心怀诚信之德,以“常德”来行事,以常德来“习教事”。

【原文】

初六,习坎[1],入于坎窞[2],凶。

【注释】

[1]习:重(chónɡ)也,指坎坎相重。

[2]入于坎窞(dàn):窞,指小而深的坑。初六在坎底,处在坎之深处,如坎中还有小坑。

【译文】

初六,在重重险陷中,又陷入坎中的坑中,这真是凶险啊!

【原文】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1]。

【注释】

[1]失道凶:初既失位,故曰“失道”。又于险中入于“窞”中,应于六四,故曰“失道凶”。

【译文】

《象传》说:“在重重险陷中,又陷入坎中的坑中”,这是因为初六违背了战胜险陷之难的道德和方法,所以必有凶险。

【评析】

君子之慎在“不贰过”,然初六处坎深极险之处,因失位而“失道”,则必“凶”。

【原文】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1]。

【注释】

[1]坎有险,求小得:九二以阳居阴,失位无应,且九五也陷于“坎中”,无力为援,只能乘初比三,然初、三均失位,故曰“有险”。九二以刚处中而与初、三相比,此二爻皆力小,故只能“求小得”。

【译文】

九二,坎水之中有凶险,只能于险情中谋求小得。

【原文】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1]。

【注释】

[1]未出中:九二陷于坎险之中,上则又入于坎,下则援助之力不足,无力自出其险,故不能出于坎险之中。

【译文】

《象传》说:“于险情中谋求小得”,这是因为九二没有足够的力量出于险难之中。

【评析】

生活的经验和社会的实践常常启示人们:好人好事放错了位置,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二宜阴居,九二以阳刚之德失位坎中,上无所应,上下皆阴,陷入险中之险,如此情景,“小得”已是不幸之幸。

【原文】

六三,来之坎坎[1],险且枕[2],入于坎窞,勿用[3]。

【注释】

[1]来之坎坎:来之,犹言“来往”。六三以阴居阳,失位无应,身处两“坎”之间,出则有“坎”,居则亦“坎”,故曰“来之坎坎”。

[2]险且枕:枕,深。

[3]入于坎窞,勿用:进退入于坎中之坑穴,且来往皆遇“坎”险,纵然是有力也是徒劳而已,故曰“勿用”。

【译文】

六三,来去都会陷入坎险之中,凶险难安,因为他深陷入坎水的陷坑之中,处于这种境地,即使是有才能,也不能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译文】

《象传》说:“来去都会陷入坎险之中”,最终也不会有功效。

【评析】

“枕”,前人所注多有歧义:《正义》、《本义》均为“倚之难安”之义;《集解》释为“止”;马其昶的《重定费氏学》据《释文》释“枕”为“沉者,没也”;《尚氏学》释义为“检”。从卦象看,如果我们将九二看作险,那么,六三的位置就是险而又险,而且陷于深险之中。“且”有加强和转折的语气,故本之卦象,据以语境,则《释文》释“枕”为“沉”是,而且,从后一句辞“入于坎窞”来看,也是顺承了“深”义,即陷而至于“深”,深而入于“坎窞”,则凶而不可用,故曰“勿用”。

【原文】

六四,樽酒,簋贰[1],用缶,纳约自牖[2],终无咎。

【注释】

[1]樽酒,簋(ɡuǐ)贰:樽,古代盛酒的器皿。簋,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坎》互为《颐》(),有坤象、食象。坎为酒,坤为器,艮为食物。

[2]用缶,纳约自牖(yǒu):缶,陶土制成的罐子。纳,入。约,少,俭约。牖,窗户。于重险之时,居多惧之地,比五而承阳,又近于九五之君,有亲五之象。因九五陷于坎险之中,六四“用缶”将“樽酒簋贰”从窗户纳入,这种情形就是内结其诚,外尽臣道,故“终无咎”。

【译文】

六四,一樽薄酒,两簋淡食,用朴拙的瓦缶盛物,从窗口递给受难的人,最终不会有过错。

【原文】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1]。

【注释】

[1]刚柔际:指六四之柔与九五之刚相交、相亲之间。

【译文】

《象传》说:“一樽薄酒,两簋淡食”,这说明六四接近刚阳中正的九五之君。

【评析】

六四于重险之时,居多惧之地,比五而承阳,又近于九五之君,有亲近九五之情。九五也深陷于坎险之中,故六四以“樽酒”、“簋贰”、“用缶”而“自牖纳约”。这种感人至深的情形生动地描绘出六四内结其诚、外尽臣道的忠贞形象,也让人们感受到他不畏险难、竭尽臣道的高尚品德,故虽有险象环生,却终于“无咎”。本来,按《易》通例,“四多惧”,而《坎》之六四却于险陷之中无惧,这在《易》中是一个可贵、可敬的特例。

【原文】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1],无咎。

【注释】

[1]祗(zhī):通“坻”,小丘,指九五。坎互为《颐》(),颐上为艮,艮为山,九五为半山之象,故曰“丘”。

【译文】

九五,陷坑尚未填满,小丘已经整平,没有灾祸。

【原文】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1]。

【注释】

[1]中未大:九五处尊当位,居坎险之中,欲平险坑,然坑不平而丘已“平”,力不能尽心。九五处于重重险情,虽处中当位,然下无所应,上下皆险,故平复险情的能力不大。

【译文】

《象传》说:“陷坑尚未填满”,这样说明“小丘”的中正之道尚不能光大。

【评析】

坎有险陷,九五为君,有救世济民之志,故取丘之土以填坎陷。但是,坎坑未填满,丘土已平,虽其志可嘉,而力却不及,故《象传》:“中未大也。”

【原文】

上六,系用徽,窴于丛棘,三岁不得[1],凶。

【注释】

[1]系用徽(mò),窴(zhì)于丛棘,三岁不得:系,系缚。徽,三股线扭成的绳索。,绳索。上六动则变,变则上卦成巽,巽为绳,故曰“系用徽”。窴,通“置”。丛棘,喻指监狱。坎为棘,故曰“窴于丛棘”。三岁,即三年。上六居险峭之处,就如犯峻峭之法,所以被“徽”之绳系缚,“窴于丛棘”。其“三岁不得”,是指“凶”之久。

【译文】

上六,被绳索捆缚后,又被投置于监狱中囚禁,三年不能释放,这真是一件凶险的事。

【原文】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1]。

【注释】

[1]上六失道,凶三岁也:上六乘阳无应,处险之极,故曰“失道”。以“凶”罚罪,则“凶”之三年。

【译文】

《象传》说:上六因为失去正道,凶险之事将延续至三年后。

【评析】

《九家易》曰:“坎为丛棘,又为法律。”上九爻以“徽”说明囚禁之苦;以丛棘指囚禁之处;以“三岁”指囚禁之久;但是,三岁之后的悬念给悔过自新的人留下了希望,这也是圣人立法的一片苦心。


大过䷛离䷝

坎䷜|周易上经|周易(易经、六十四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