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

  下载全书

【题解】

《说卦》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又曰“帝出乎震”。《初学记》引后汉郎上书曰:“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之出入也。雷二月出地百八十三日,雷出则万物出。”“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无妄”就是指“不妄为”,因其卦象皆刚猛之物,故以“无妄”来劝诫。卦中六爻:初九因不妄行而获吉;六二以柔处中和之位,故利于所往之地;六三因其在《无妄》之中居位不正,遭遇灾祸;九四因“正”而“无妄”得“无咎”;九五处尊而“无妄”,所以能“勿药有喜”;上九因于《无妄》之中有“妄”而遭“灾”。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曰:“善学《易》者在识‘时’。初曰‘吉’,二曰‘利’,时也;三曰‘灾’,五曰‘疾’,上曰‘眚’,非有妄以致之也,亦‘时’也;初与二皆可往,时当动而动;四‘可贞’,五‘勿药’,上‘行有眚’,时当静而静。”因为“天”以当令之“时”而“育万物”,故“妄”行则不利。而且虽不妄行也遭飞来之灾,非己之过,而在其不得于“时”。有时待“时”而动,本身就是“时”来而运转。

【原文】

无妄[1]:元亨,利贞[2]。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3]。

【注释】

[1]无妄:卦名,震下乾上,天上有雷,雷震天威,戒人不可妄行,故卦名“无妄”。

[2]元亨,利贞:阳自上来于初,其卦体为乾,乾元得正,下为震,震为动,正而动,故曰“元亨”。二以阴居阴,五以阳居阳,二者皆以中正之德当位居正,故曰“利贞”。

[3]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匪,通“非”。眚,灾祸。非正则有灾,故不利于前往。就卦象而言,天上有雷,预示着暴雨的来临,给出行带来困难和危险,故曰“不利有攸往”。

【译文】

《无妄》象征着不妄为:大为亨通,有利于做大事。若背离正道就会灾难降临,所以不利于前往。

【原文】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1],动而健[2],刚中而应[3]。大亨以正,天之命也[4]。“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5]!

【注释】

[1]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因震以初九之阳刚从外而来,为一卦之主,又因震为内卦,故曰“主于内”。

[2]动而健:下为震,震为动,上为乾,乾为健,故曰“动而健”。

[3]刚中而应:九五以阳刚处中,六二应之,故曰“刚中而应”。

[4]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大亨,即大为亨通。以正,坚守正道。命,道也;天之命,即天之道。

[5]天命不佑,行矣哉:“无妄之往”则非正道,非正则有“眚”,即使是上天也不会保佑,实不可以行。行,应如“子之行矣”之语气,即俗语之“算了吧”。《王注》曰“竟矣哉”,孔颖达疏“竟”谓“终竟”,也就是说,既知“天命不佑”,还不如终其所行。

【译文】

《彖传》说:无虚妄之行,阳刚自外面而来成为一卦之主而居于《无妄》之卦中,这样的卦象表现出下面是雷声震动上面是刚健威行,九五以阳刚之德居中与六二相应。因为坚守正道,所以有大为亨通的吉祥,这也是自然规律的真实反映。“若背离正道就会灾难降临,所以不利于前往”,也就是说,在天下都没有虚妄之行时,不守正道而有所前往,将到哪里去呢?因为上天不会保佑,还是算了吧!

【原文】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1]。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2]。

【注释】

[1]天下雷行,物与无妄:与,《集解》引虞翻注曰“举”,《正义》曰:“与,辞也,犹皆也。”二字义近,故“与”义通“皆”。乾为天,震为雷,又为“行”,震在天下,故曰“天下雷行”。雷动则阳气生长,雨水下降,万物皆生,物皆“与”而不敢“妄”,故曰“无妄”。

[2]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先王,指上之乾卦。乾为君。茂,勉励,努力。《尔雅·释诂》曰:“茂,勉也。”对时,即与时节对应,按时令培育万物。

【译文】

《象传》说:天下有震雷之行动,万物皆怀敬畏之心不敢妄为。先代的君王以勤勉之心来配合时节培育万物。

【评析】

《无妄》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雷声震动,云行雨降,伴随着雷声、雨水,万物欣欣然地在大地上生长,在一阵阵清风的拂动下,我们仿佛能嗅到鲜花、青草、麦苗的清香。雷声带给大地的是一片生机,带给圣人的是生育万物的启示和勉励。天有健行,雷有威力,大地上所有的生命都与时俱行,与时俱生。

【原文】

初九,无妄往,吉[1]。

【注释】

[1]无妄往,吉:初九以刚健之德,屈尊处下,以实践其“无妄”之行,故曰“吉”。

【译文】

初九,不要虚妄前往,就会得到吉祥。

【原文】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1]。

【注释】

[1]得志:阳动必有上行之事,行合天道。初九上与四应,四失位无应,然中遇二、三皆为阴爻,以阳遇阴,故曰“得志”。

【译文】

《象传》说:“不要虚妄前往”,这是因为初九上行前往能够实现他的愿望。

【评析】

或断句为“无妄,往吉”,然“无妄”本为卦名,以卦名做句似乎不当;再者,从卦象看,二至四互为艮,“艮为止”,初九当位于震初,“震为动”,动而上行,遇艮而止,“止”其不可妄行与失位之“九四”相应。如此,则近当承阴柔之二,远可遇阴柔之三,故宜断句为“无妄往,吉”。如《正义》之所谓:“体刚居下,以贵下贱,行不犯妄。”至于朱熹《本义》以为“以刚在内,诚之主也,如是而往,其吉可知”,似有四误:一则仅以初九当位就推人“妄往”,全然不顾《彖传》之“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的劝诫之意;二则忽略初九之应爻不当位;三则无视初九动而遇互艮之“止”;四则以“初九”当位的卦很多,又如何必以“诚之主”解,且“诚”而“妄行”,岂有“其吉可知”之理。

【原文】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1],则利用攸往[2]。

【注释】

[1]不菑(zī)畬(yú):菑,即开垦一年的田地,这里用作动词。畬,用作动词,即耕耘三年的田地。《尔雅·释地》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2]利用攸往:六二处中当位,上与九五之尊相应,故曰“利有攸往”。

【译文】

六二,不耕种收获,不开垦良田,却有利于前往。

【原文】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1]。

【注释】

[1]未富:六二之志在上应九五之尊位,其志不在于耕耘之事。

【译文】

《象传》说:“不耕耘收获”,这说明六二之志不在于求取富裕。

【评析】

六二当位居中,上应九五,其志存高远,“不为稻粱谋”。故《本义》曰:“柔顺中正,因时顺理而无私意期望之心,故有‘不耕获’、‘不菑畲’之象,言其无所为于前,无所冀于后也。”六二在震,震为动,上应九五,九五在乾,乾为野;六三至九五互巽,巽为入,然六二至九四互有艮象,艮为止。巽木动而入于野,本有耕获之象,然为艮象所止,故而不得“耕获”、“菑畬”之事。

【原文】

六三,无妄之灾[1],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2]。

【注释】

[1]无妄之灾:“无妄”之所以有灾,就是因为六三以阴居阳,其行为违背了谦和柔顺之道,故虽“无妄”也得灾。

[2]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或,有人。系之牛,六三至九五成巽象,巽为绳,六二与九四成艮象,艮为手,四爻动则变为坤,坤为牛,这一连串的卦象,形成有人用绳系牛之象,故曰“或系之牛”。然没有料到会为路人得去,邑人不知情,却遭到拘捕之灾。如《正义》曰:“此则得牛,彼则为灾,故云‘邑人灾’也。”

【译文】

六三,不虚行妄为却遇到灾祸,这就像有一个人把牛拴在树下,过路的人将它牵走,居住在他家附近的人却受到怀疑,遭到拘捕,这可真是飞来的横祸。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译文】

《象传》说:路过的行人牵走了牛,居住家中的人却无缘无故地遭到拘捕之灾。

【评析】

俗言“白狗吃食,黑狗当灾”,六三之灾与这个谚语所说的情况极为相似,即“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无缘无故地受到冤枉,就是因为六三失位不正,虽与上应,而上九自身“有眚”且“无攸利”,只好受飞来横祸和无妄之灾之屈。

【原文】

九四,可贞,无咎[1]。

【注释】

[1]无咎:九四以阳居阴,本有“咎”象,然下无所应,而上却近于君王之位,乘柔履正,不妄为,故“无咎”。

【译文】

九四,能够坚守正道,则没有灾害。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译文】

《象传》说:“能够坚守正道,则没有灾害”,这说明九四乘柔履正,固守其所有之正道。

【评析】

九四下无所应,上近于君位,故有“可贞”之象,“固”守之吉。这说明与其行而有妄,不如固守正道而不行。

【原文】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1]。

【注释】

[1]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四动成巽,巽为木,药材之象;上动则成坎,坎为疾;故九五有“无妄之疾”。药,服药。九五之所以能“勿药”而“有喜”者,因其居尊处正,以阳履刚,阳盛而疾不深,故其能不服药而自愈。

【译文】

九五,行为不虚妄却染上了疾病,即使是不服药也能有病愈之喜。

【原文】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1]。

【注释】

[1]不可试:陆德明曰:“试,用也。”既然没有妄行,又居中处正,何需试之以药,且疾能自愈,试药则为妄行,故“不可试”。

【译文】

《象传》说:“行为不虚妄却染上了疾病,却不服药”,这是因为九五刚健中正,其疾用不着服药也能自愈。

【评析】

以九五之刚健,虽染小疾,也能自愈,故毋须试之以药,就有病愈之喜。《折中》曰:“此爻之疾,与六三之灾同,然此曰‘有喜’者,刚中正而居尊位,德位固不同也。”九五不仅本身为阳刚之体,而且居于阳刚之中,又能应于震中,看到这样的卦象,我们可以想象他有很强的生命力。

【原文】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1]。

【注释】

[1]无妄行,有眚,无攸利:上九处于不可妄为之极,唯应静保其身。本不妄行,然虽“无妄行”,仍然“有眚”,这是因为上九位处穷极,动则致灾。

【译文】

上九,没有虚妄之行,却有灾祸,无有所利之事。

【原文】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1]。

【注释】

[1]穷之灾:居《无妄》之极,处不正之位,故“无妄”则穷,穷则反妄,故“穷”而有“灾”。

【译文】

《象传》说:“没有虚妄之行”,这是因为上九位处穷极之地,动即有灾祸。

【评析】

“无妄行”而“有眚”,这实在使人苦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上九虽处《无妄》,然居上不正。本来上与六三有应,可是二者皆不当位,不居正,故《集解》李道平疏曰“应所不当应,是穷于上而反妄矣”,此所谓“无妄”之“妄”,故而有“穷之灾”。三与上,不仅不当位,且三在“动”之极,上在“行”之极,由此可见,卦曰“无妄”的缘由实因三与上而来。


复䷗大畜䷙

无妄䷘|周易上经|周易(易经、六十四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