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上的哲学: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 徐英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用得上的哲学: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徐英瑾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1.6
ISBN 978-7-5426-7414-2
Ⅰ.①用… Ⅱ.①徐… Ⅲ.①思维方法—通俗读物 Ⅳ.① B08-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076086号
用得上的哲学
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徐英瑾 著
责任编辑/宋寅悦
特约编辑/刘畅
装帧设计/艾藤
内文制作/陈基胜
责任校对/张大伟
责任印制/姚军
出版发行/
(200030)上海市漕溪北路331号A座6楼
邮购电话/021-22895540
印 刷/山东韵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版 次/2021年6月第1版
印 次/2021年6月第1次印刷
开 本/1230mm×880mm 1/32
字 数/450千字
印 张/17.25
书 号/ISBN 978-7-5426-7414-2/B·733
定 价/88.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0533-8510898
前言 做用得上的哲学,过讲道理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徐英瑾,目前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教授。我研究的哲学方向听上去有点稀奇,叫“人工智能哲学”,就是要把哲学和人工智能这个比较火热的话题结合在一起,由此打通文科和理科之间的界限。
不过,诸位现在打开的这本书,还是将讨论更为一般的哲学问题。诸位过去所读的哲学教科书,估计讨论的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听上去太玄虚了。而我们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哲学理论对标具体的话题,以便让哲学有用武之地。
为什么我们需要哲学
哲学是在人类各门学科下进行思想沟通的一门事业,它是思想界的商人。“思想界的商人”是什么意思呢?想象一下,若我们穿越到汉代的丝绸之路上去,你的任务,是从长安出发,运丝绸到罗马去卖。而你要做好这份国际商贸的工作,就既要了解什么是丝绸,也要了解罗马人民爱什么商品。同时,你还需要了解沿路的风土人情,会很多种语言,这样才能把生意给做成。
同理,人类的学科发展越丰富,知识体系越庞大,在不同的知识分支之间,进行这种交流的必要性也就越高——否则,假若每个人只是知道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的情况,就没有人有办法思考那些需要结合很多门学科知识才能思考的大问题,特别是战略性的大问题。
普通人也要会用哲学来思考,因为普通人也会面临一些决定人生命运的战略性抉择。请注意,战略抉择要奠基在讲道理之上,你可不能随心所欲地说“我就想这么做”,你得说清为何这么做。首先,你得说服你自己,为何这么做;其次,你得说服别人,为何这么做是合理的。
哲学能给你提供这种思考方法。因为哲学所处的层次高、牵扯广,能够对很多战略性问题的解答提供思想指引。不要小看哲学,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碰到战略层次上的问题,并由此有求于它。
“用不上的哲学”与“用得上的哲学”
我强调本书讨论的哲学是“用得上的”,这就预示了有些哲学是“用不上的”。“用不上的哲学”,大概有三种类型:
庸俗辩证法:无关痛痒
庸俗辩证法(注意:这不是指黑格尔的原版辩证法)的套路大家并不陌生,无非就是“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等等。它为什么用不上?就拿“对立统一”来说: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按照老板的命令,要解雇20%的员工。很不幸,张三就成了这20%当中的一个。
但要把他开掉,还是得讲理由不是?人力资源经理就说:“您虽然工作能力突出,但您和我们公司之间的契合度还是有点儿问题的,所以就不得不请您另谋高就了。”这时张三就会说:“按照‘对立统一’这条辩证法原理,我也有优点是不是?同理,你这个人力资源经理也是有缺点的。你自己咋就不把自己炒了啊?”张三这样说,话就没法说下去了。
庸俗辩证法的思维有时候就是这样,说了等于没说,类似于医生在开药的时候,给每个人都开同一个药方:“多喝水,多休息”,无关痛痒。
哲学史的药方:远水不救近火
第二种思路是紧扣哲学史。譬如,告诉你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怎么回事,讲清楚柏拉图思想有早期、中期、后期的变化,讲讲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等等。
但是这些思想家所讨论的语境和话题,毕竟与他们各自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哲学问题的反思,就无法脱离他所熟悉的希腊城邦的政治生活。然而,时隔2000多年,若仅仅是站在哲学史的角度讨论这些文本,而不做任何融会贯通的话,今人就没有办法把古代的哲学文本和当下问题加以打通。
批判性思维:过分强调理性
第三种思路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要说明,“批判”在哲学语境里面不是骂人的话,是梳理、划界的意思,是个中性词。“批判性思维”就是说,你对于任何一个观点,都要用理性的头脑加以梳理,既看正面证据,也看反面证据。
这貌似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啊!然而,现在流行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实在是过于强调人类理性的一面,但凡是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人一直讲道理,其实很累的。即使是科学家、哲学家,在陷入爱情的时候,有可能也会不讲道理了。所以批判性思维训练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高估了理性的适用范围。
为了避免上面三种哲学教育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偏颇,我们便提出三个对策:
第一,在讨论具体问题时候强调语境与分寸感,别老是一套万古不变的辩证法规则。
第二,讨论哲学时,不以哲学史为纲,而是以哲学问题为聚焦点。
第三,我们既要关注人理性的一面,也要关注人非理性的一面。
为了进一步讲清楚这三个要点,我就要对整本书的纲要进行解释了。
我们这本书将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逻辑论证:思考的方法与原则”。这一部分的任务,就是用逻辑学的知识去讨论哲学思维的构建。这就好比说,古人造房前,我们先得设计好特定的榫卯结构,以便连接不同的建筑部件。
那么,我们构建哲学思维的榫卯结构是什么呢?那就是各种推理工具。比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或者是溯因推理。学会熟用这些工具,乃是哲学思维的基本功。
第二部分,“认知心理学:思考的心理活动”,其任务是研究哲学思维背后的心理根基,揭示人类非理性的根源。由此我们就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会犯哪些谬误,为什么会犯谬误,其中的哪些谬误是可以容忍的。
第三部分,“心灵哲学:谁在思考?”,其任务是追问谁在进行推理活动?其答案当然是人类的心灵。那么,心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搞不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就搞不清楚,讲道理的先天条件究竟是什么了。
第四部分,“知识论:你在思考什么?”,其任务是搞清楚通过讲道理的活动,我们得到了什么?答案就是知识,也就是靠谱的真信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知识,什么又是信念呢?这就是本部分的讨论所要解答的。
第五部分,“语言哲学:你用什么思考?”,这一部分要讨论的问题是,我们用怎样的工具讲道理?当然是语言。而要讨论语言,我们就要讨论语言的本质,以及它和心灵、世界的关系。
这一部分的结尾,也可以说是全书的结尾。我也希望,大家随着这五个单元的锤炼,能够发现一些抽象的哲学思维对于具体的生活的意义,以此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本书的主要设想读者是对哲学有兴趣的一般大众(还有广大中学生与非哲学专业的大学生),所以,与本书讨论相关的参考书目,我都未在正文中给出(另外,我在写作过程中,所参考的资料一大半都是英语的,如果硬是要列出来,恐怕也会吓跑大多数读者,于是反复思虑后,决定干脆不列)。不过,我还是在全书末尾,就如何以本书为起点深入学习哲学,提出一些选书与读书方面的建议。
本书是我在“看理想”平台上的音频节目“用得上的哲学”的文字精简版。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梁文道先生盛情邀请我在该平台上为广大受众奉献上这一节目,同时也要感谢何艳玲编辑在音频制作方面付出的心力。刘畅编辑在处理音频节目的文字稿的时候,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本节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收听本节目的完整版。完整版包含了本书所不包含的大量“番外篇”,即运用哲学知识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的短音频节目。另外,与现在大家看到的文字版不同,“用得上的哲学”的音频版基本上用的是口语,所涉及的具体案例也与文字版有所差异,所以,读者若能在阅读文字版时同时收听音频版,就一定能够提高对于本书内容的理解深度。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在“看理想”平台上的另外一档音频节目“哲学家的十种生活提案”——这是“用得上的哲学”的姊妹篇,只是风格更偏向于欧陆哲学,而不是英美分析哲学。
本书虽然是针对普通读者的哲学普及书,但是其中关于人工智能哲学、知识论与语言哲学的部分,也是基于我在相关专业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的——而且,此类研究也得到了相关的科研基金项目的支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项目号:15ZDB02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自然语言理解研究”,项目号:19JZD010)。在此也对基金提供方一并表示感谢。
这是第一篇第一章 逻辑论证:思考的方法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