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是弯的?

在讨论关于意识的全局工作空间模型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了“模块性”这个概念。在本节中,我将对该概念进行详解。

心灵的模块性:单任务、强制性及封装性

何为“模块”?美国哲学家杰瑞·福多提出,所谓“模块”,即人类认知架构中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的功能组件:

第一:它只能处理某种特定的任务,而不能兼职干别的事情。比如,视觉系统里专门用来处理视觉对象的形状的模块,就不能够用来处理颜色。

第二:它的运作又具有强制性,“强制性”就是指它不受意志的控制。举个例子,我现在让你看一幅画,问你画上有什么颜色。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眼睛就能在独立于你的自由意志控制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运作。即使你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请把红色的看成是绿色的”,你的眼睛依然只会将红色的视觉对象看成是红色的。

第三:每一个模块运作的内部信息相对来说是“封装”的——也就是说,你自己的高阶意识,是把握不到该模块进行信息加工的内部过程的。毋宁说,对于高阶意识来说,每一个模块的内部运作的故事,都是一个“黑箱”。

模块论与高阶意识论,孰是孰非?

读到这里,大家或许会觉得有点奇怪:按照上一节所介绍的关于意识的高阶理论,我们的思想可以渗透到我们的感觉里面去;但是,按照本节所讲述的内容,每一个心灵模块的运作,都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因此,高阶的意识似乎是很难渗透到模块的运作中去的。由于模块的运作往往与低级感觉的产生有关,这也就意味着:高阶的意识似乎是很难渗透到感觉里去的。

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也是哲学讨论所经常碰到的情况:你有时候上了一课,觉得一个哲学家讲得蛮有道理的,等到明天再上了一课,就又发现另外一个反驳他的哲学家说得更有道理。这既是哲学讨论让人烦恼的地方,同时也是哲学讨论让人感到富有趣味之处。

不过,让高阶意识论的支持者感到头大的是,的确是有一些证据对于心灵模块论相对有利。

以众所周知的折射现象为例:你拿根筷子插到水里面去,看上去这个筷子就弯了,对吧?但有意思的是,即使你已经学过光学了,知道这筷子实际上并没有弯,你的眼睛仍然觉得这东西是弯的。所以模块论的支持者就会以此为论据来证明:感觉和高阶意识之间是有一道信息屏障的——你看,即使你的思想已经告诉你了这筷子不应该是弯的,但是你看上去这根筷子还是弯的。

通用问题求解器理论:模块间的界限可被模糊掉

高阶意识论的支持者也别太着急。你们也可以找到别的理论援军来给自己打气。这一理论援军,就是与心灵模块性论题相互对峙的“通用问题求解器理论”。根据此论,人脑中诸模块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诸模块的信息处理进程之间的特异性只是一种假象,它们其实都是某种统一的认知模式在不同方向上的差异化表现形式而已。这就类似于汉语有很多的方言版——比如说东北话、北京话、天津话,或者说四川话、云南话,等等。这些不同的方言彼此之间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归根结底彼此之间是能够相通的(当然,有一些方言,譬如说吴越方言,是不与普通话直接相通的。所以,国际上也有人将吴越方言单列出来的尝试)。

按照通用问题求解器的假设,大脑的核心语言中枢所使用的语言,即类似普通话,而大脑的各个模块所使用的内部信息处理语言,就类似于汉语的各种变体——由此,我们才能够解释我们大脑在处理林林总总的认知任务的时候,各个模块之间为何能够进行顺畅的彼此协调。但也正因为在这一新理论脉络中,这些“模块”与核心语言中枢之间的信息屏障不再那么明显了,所以,心灵模块论者赋予“模块”的原始含义,现在也已经被修改了。

支持通用问题求解器理论的经验证据,乃是所谓的“神经可塑性”——譬如,某大脑模块受损后,其功能便由别的神经组织进行代偿性的执行。这就好比说,一位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住院后,财务主管也能兼职其工作。在通用问题求解器理论的支持者看来,这种“代偿”与“兼职”之所以可能,就是因为不同的神经组织已经使用了某种共通的操作语言。

启发及运用

前面讲了“信息封装性”“模块性”“通用问题求解器”等抽象概念——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此类关于心灵结构的讨论,能够对我们的社会组织工作的展开方式有所启发。

具体而言,偏向于模块论的工作组织方式就是这样的:领导者把相关工作分解到下面这些人去,而下面的员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分配到自己手头的工作给做完,而领导本身不需要关心下级员工具体是怎么完成相关工作的,下级员工也不需要向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细节。上级只需要看结果。

而偏向于通用问题求解器理论的工作组织方式就是这样的:领导以事无巨细的方式,对下属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有过问权与干涉权。

这两种工作组织方式可以说是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的优点非常明显:它的管理成本比较小,领导比较轻松。但它的缺点和麻烦也很明显:也就是说,领导没有办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一线员工的立场上,去思考他们的困难,甚至有可能会去设置一线员工所不能够完成的任务。

至于第二种工作组织方式,其优点当然也是很明显的:按照此工作思路,领导能够事无巨细地知道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流程是什么,知道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因此,领导的改进措施可能就更有针对性。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方面,领导的管理成本很高;另一方面,领导对于下属的过多束缚和制约,也可能会影响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有人可能会问了:我可不是啥领导,我就是打工仔一枚。对于我来说,学习上面的理论有啥用呢?

——还是有用的。大家要记住,即使一个人不从事管理工作,他至少也要和别人打交道,也要利用各式各样的社会组织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所以,任何人都必须构建出一个微观的社会网络,能够更好地节省自己的精力,更加有效地达成目的。而模块论和通用问题求解器理论,就为大家构建各自的社会网络、组织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流程,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借鉴思路。大家不妨想想这个例子:比如你给孩子请家教,那么,你该用啥思路请老师呢?你若按照模块论的思路去选老师,那就按照成绩来论优劣——只要老师最后没有让小孩的成绩得到提高,就立即换人。若你要采用通用问题求解器的思路呢,便是要更精细地理解和了解老师的教学理念,看看其教学理念和家长自身的教学理念是否契合。


60. 你是怎么感觉到疼的?62. 依赖于家的情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