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对进一步学习哲学的阅读建议

很多哲学圈子外的朋友都喜欢问我:要从零基础学习哲学,该读啥书?其实,这问题挺让我为难的,因为所谓的“零基础”,其实是一个非常含糊的词。哲学的本质乃是对于人类的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的反思,因此,任何哲学的学习者,都需要了解人类知识的大致情况——否则,你的反思就会失去反思的对象。而说到哲学之外的知识积累,谁又能说自己纯粹是“零基础”呢?严格地说,这方面的基础应当是因人而异吧。

——而且,即使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后天学习夯实基础。记得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哲学求学者就曾问过黑格尔:我要做您的学生,您看我从哪本哲学书开始读比较好?黑格尔反问他:阁下懂拉丁文吗?懂希腊文吗?数学基础如何?物理学又懂多少?那求学者脸一红,回道:“我不懂古代语言,科学方面也是半科盲,但我就是爱好哲学。”黑格尔笑道:“那你还是先把这些基础课补上吧!学分都拿到了,再来找我学哲学。”没想到那俄国学生还真按照黑格尔的话去做了,终于有所成就。

上面这段典故告诉了我们啥?哲学的基础不在哲学,而在于别的。就拿语言功底来说,今天学习像希腊语、拉丁语这样的古代欧洲语言,已经不像黑格尔时代那么必要了——但是要读哲学文献,外语最好还是要好一点,英文至少要过阅读关。然而,根据我的教学经历所积累的观感,现在很多学生母语都写不利索,句子一长就有语病,别说写外语句子了。这叫我们哲学教师该咋办呢?让我们哲学教师去兼职干语文与英文老师的活,恐怕有点勉为其难吧!毕竟教学工作也是有分工的。

不过,如果你语文好、英文好、理科也好,那么,学习哲学的难度就会比较小——毕竟哲学的很多分支,都是预设了相关的经验科学知识的。本书的五个章节,其实就分别牵涉到了如下经验科学门类:第一章显然牵涉到了逻辑学,第二章则牵涉到了心理学,第三章牵涉到了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第五章部分牵涉到了语言学。至于第四章对于知识论问题的讨论,其所牵涉到的特定学科知识固然比较少,但也至少牵涉到了一个正常人所应当具备的社会常识。所以,我下面所给出的阅读建议,也将根据本书相关的章节分类与其所牵涉到的具体经验科学知识来展开。

第一,关于逻辑学方面的图书阅读建议:其实,最近几年从国外引入的以“批判性思维”为名目的书籍很多,在这里我不想做特别的推荐。大家可以从“当当网”上去自己搜索,然后根据“豆瓣”评分,从中遴选出比较靠谱的那些书。只是要注意:黑格尔的著作《逻辑学》可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逻辑学”,而是形而上学著作。黑格尔是我个人很崇敬的哲学家,但他的书绝对不向初学者推荐——因为他说话太绕。

第二,关于认知心理学与其相关的哲学问题的图书阅读建议:这几年西方的认知心理学教材大量被引入中国,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与教师准备的。如果想仅仅通过一本书获得相关领域的印象的话,我推荐美国学者平克的《心智探奇——人类心智的起源与进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其实我也写过一本关于认知偏见的书,题目叫《认知成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但目前这本书已经不太好找了。

第三,关于心灵哲学方面的图书阅读建议:我建议大家看看塞尔写的《心灵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这本书是我翻译的。塞尔的文笔很通俗,但思想却不肤浅,他的书很值得入手。

第四,关于知识论方面的图书阅读建议:很遗憾,我没找到一本内容既可靠,同时对初学者来说文笔也足够友好的相关中文图书。如果你觉得你不怕阅读那些缠人的翻译强汉语句子的话,我向你推荐蒂莫西·威廉森等主编的《知识论当代论争(第二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不过,强烈建议英文基础好的读者找一本英文原版,与中文译文一起比对着读。

第五,关于语言哲学方面的图书阅读建议: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日本学者服部裕幸的《语言哲学入门》(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篇幅不长,该提到的都提到了。

第六,本书的内容大量涉及人工智能哲学方面的知识。关于这方面的阅读建议:希望读者能够关注一下我的新著《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的话,请阅读我的《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修订版)》(人民出版社2021年)。

除此之外,如果有读者想读一本篇幅不长,但内容却比较有趣的纵览各种哲学问题的哲学入门书的话,我向你们推荐日本学者大森庄藏的《流动与沉淀——哲学断章》(北京大学2011年)。大森是本书所介绍的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在日本的最重要的传播人。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对话,也有很多体现了认知理论和语言哲学理论(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可以为阅读者提供不同的人称视角。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钱锺书的小说《围城》等作品,来增加认知和语言方面的能力。


结语 感谢你,还保持着追求理想的初心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