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应真正坚持“三不主义”

  下载全书

其次,当时所说的“党对思想战线和文艺的领导,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对错误倾向不能批评,一批就说是打棍子。”有的权威甚至形象地说:“不敢批,一批就跳。”对这,也要分析,这是因为多年来,我们所谓的“错误倾向”,往往都是好观点好思想;我们不是 “不敢批”,而是乱加批判,动辄就是“大批判”,而且只准批人家,不准人家申辩。特别是从批判胡风开始,一连串的文艺批判和理论批判,都是一再强调“三不主义”又一再“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甚至一再重复“无限上纲”、“无情打击”,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饱偿了“大批判”之苦,自己不能申诉,别人也不能为之辩护。开初,胡风受批,“跳 ”过,他的同情者也“跳”过,结果招来了“无情打击、残酷斗争”。以后多次大批判,敢 “跳”的人,能“跳”的人就很少了。根本说不上“一批就跳”,事实上是一批就怕,万马齐喑,人人缄口。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我们党内外民主开辟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新时期,人们对“大批判”那一套敢于分析、敢于抵制,甚至敢于反对了。被批判者敢于申辩,敢于“跳”了,旁观者也敢于同情、敢于为之辩护了。老实说,这种所谓的“一批就跳”本来是反对“两个凡是”、“真理标准讨论”、特别是三中全会的好局面、好作风、好现象,怎么能说是什么“不敢批评”的不正常现象呢?几十年来无数事实证明:一批就跳的,不是那些被扣上“自由化”帽子的人,恰恰是那几位自以为一贯正确、动辄整人的权威人物,才是真正的老虎屁股摸不得。他们不只是一批就“跳”,而且当他吼人咬人的时候,别人如果稍稍抵抗,就会把人咬得遍体鳞伤,甚至咬得半死。他们对待自以为“有错误倾向”的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涣散软弱”、“心慈手软”,而是十分凶恶。不过,把人整得快死时,他们却很会假惺惺地赠送什么“慰问诗”,真是“猫哭老鼠”的假慈悲。胡乔木对周扬就是这样。

可惜我的觉悟很低,经过长时间才认清这些言行不一、面慈心狠的权威的真面目。我原来还认为造成主帅胡乔木言行不一的责任主要在下面,是虎将们阳奉阴违,而主帅却蒙在鼓里。这种官僚主义的事不能说一点也没有。但时间一久,事件一多,令人怀疑的地方也就多了。因为每次“运动”的主要批判对象的黑名单和主要罪名,是主帅亲自定的或者批准的;那些无限上纲、诬陷迫害的黑材料,是主帅亲自指挥下搞出来的;那些写进发动“大批判” 的红头文件里的罪状是主帅亲笔写的;那些“大批判”的重头文章是主帅亲自组成的写作班子写出来、又经过他审阅修改定稿的;而报刊上那种“舆论一律”、不准刊载任何申辩和不同意见的决策也是主帅亲自指挥和督战的;至于对被批判者的组织处分更是他们亲自批准定下来的。这些,明明人早就识破,像我这样的昏眼人也慢慢看出他们嘴上一套、手上又一套的野心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左倾权威们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把中央以反左为主的方针改为反右为主的方针,就更加清楚了。


批《苦恋》引起的分歧反对极左的两个讲话稿

文艺批评应真正坚持“三不主义”|第二章 四个坚持和四根棍子|从华国锋下台到胡耀邦下台 - 胡绩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