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尊重农民自主权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载全书

在经济改革上,耀邦同志坚决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对以搞政治运动手段搞经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按经济规律搞经济。在我们党这个战略大转变中,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振兴我们农村经济方面起作用的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就是由耀邦同志亲笔起草、组织讨论和修改定稿的。当时,虽是仍然坚持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制,但《决定》比较深刻地总结了多年来左的农村政策的沉痛教训,特别强调必须尊重农民的自愿原则和保障农民的自主权,这就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大改革开辟了道路。在他和万里、紫阳等同志的主持下,不仅没有用“搞资本主义”、“分田单干”等帽子来阻止这场改革,而是顺乎民心、合乎时势,一年一个“中央文件”,大胆修改和完善党的农业政策,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国家拿大头,集体得中头,农民得小头的大包干)顺利地席卷全国,保证了八亿农民在农业生产上和农村经济管理上的民主权力。应当看到,农村这场大改革是八亿农民进行的新的革命,是革“人民公社”体制的命,各方面的阻力也是十分顽强的。特别是那批越来越脱离人民群众的、死抱教条不放的某些元老重臣和理论权威,对此抱着不同程度的恼怒和忿恨。

耀邦同志在这方面发表很多讲话,好些都公开发表过了。这里我只选出一个在十二大期间他同几位新闻界同志的谈话,他特别注意询问我刚刚去安徽调查的情况。在这个讲话里,他很简单地回顾了一下三四年来农村经济改革的经验。

下面是当时整理出来的《谈话纪要》:

耀邦同志谈话纪要

时间:一九八二年九月四日下午(十二大期间)

地点:中南海勤政殿

参加人:胡绩伟、曾涛、秦川、廖盖隆、王若水

(耀邦同志先问胡绩伟同志调查的情况。胡绩伟同志谈到安徽滁县情况,说包产责任制受到很大压力,终于取得了不起的胜利。)

万里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功的。他提出“这是一场原则问题的大争论”。我说,你说的这个道理是对的,但是最好现在不要这样提。这件事不要着急,不要像毛主席批“小脚女人”那样搞。左的东西搞了几十年了,有些人思想不容易通。这次转弯比过去好。三中全会开始还说不许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以后一步步放开。当然包产到户并不是分田单干,还是社会主义,因为主要生产资料是集体所有的。生产责任制去年秋天才全部铺开。一九七九、一九八O、一九八一,每年搞三分之一。玉泉山(注:指一九八一年玉泉山起草文件时)走回头路,取消了小组责任制。去年西红柿亩产八千斤,今年不到五千斤。我批了个条子给北京市委。可见直到今年上半年还有少数地方不通。

这次,是万里领头,周惠第一个坚决。然后是贵州、甘肃、云南、河南。这些我经常排队,但对那些思想不通的同志,我没有批评。三年完成这次历史性的大革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大革命),虽然慢一点,但没有伤人。如果用另一种办法,就可能挑起一场党内争论。还是按照列宁的办法~示范。

(绩伟:这次和学大寨不同,是从下而上发展起来的。)

我对外国人谈话从来没有说过“大革命”。我在去年才想出了“方兴未艾”这个说法。今年上半年有个说法:闹灾荒,夏粮要减产,顶多是平产。后来作了调查,夏粮增产三十亿斤。这样我就把上面谈到的那段批语发下去了。但这时美国报上还登了说我们今年要进口一千九百万吨粮食的消息。这是没有的事。这使我不能不出来辟谣。我对外宾说,减除出口的以外,我从来进口没超过一千五百万吨。今年我闭着眼都可以说是大丰收。自从党中央秘书长、总书记以来,我每天都看电视新闻,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全国出现的新事物确实振奋人心。我相信,这次十二大一开,再经过十一月的人大,中央农业政策的正确,就可以使大家信服了。

当然,农业不是没有问题。当前,希望各级党委直到基层,由领导同志带领人民,千方百计地、更快地用劳动致富的办法,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任务。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大任务。在农村,千方百计,就是不要只是种粮食的一条计,而是要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还有工,是工副业。这方面潜力大得很。

十几天以前,我坐直升飞机到内蒙的呼伦贝尔盟去看了一下。那个地区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等于一个罗马尼亚或者南斯拉夫。也同新西兰差不多,新西兰是二十六万平方公里,它有一千万头牛,六千万头羊。呼盟的草原好极了,和新西兰那里差不多,当然他们有条件用飞机打药、施肥,而且新西兰气候比东北好,全年能长草。呼盟只有半年时间能长草。但是,呼伦贝尔平原加上一个松嫩平原(也是二十六万平方公里),也等于一个全年能长草的新西兰了。我对杨易辰同志说,你们闹什么荒,搞什么大型排灌?过去我们搞了多少大型排灌,花了上千亿,农业成本搞得那么高,可是有什么成熟经验?大水一来,照样淹掉,天大旱,照样叫水难,要浇,还要停掉工业用电,实在划不来。其实,种草发展畜牧业多好。他们准备投资一百亿搞排灌、开荒。我说,拿一百亿来发展畜牧业要好得多。是向你要五百多万吨粮食好?还是一百万吨奶粉好?当然是奶粉好。还可以省掉许多车皮运输,还能带动工业发展。这个问题他们想通了。如果我们搞二千万头奶牛,就能生产一百万吨奶粉。我们的地方大得很,潜力大得很,应当好好下去看一看嘛!有的同志,光看了一下呼盟草原的边缘,就说草原载畜量太大,负担过重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假如大大发展畜牧业,全国如果有五千万头奶牛,三亿头奶羊,就等于我们增产六千亿斤粮食,这比我们真正增产六千亿斤粮食合算得多。

毛主席五十年代就讲农林牧结合。后来他自己变了,“以粮食为纲”,搞了二十年,吃了很大亏,没有仔细总结经验,到现在许多人脑子里还没有转过来。

我这次报告中关于经济的最后那一段,我很注意,念得特别有精神。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亿万群众自己创造的事业,这是列宁讲的。我在十二大的整个报告重点就在这里。画龙点睛,就点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一点。

不过,农牧业结合这种思想,我也并不着急。我准备再用三年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走农林牧结合”的道路。(绩伟:安徽滁县农民是开门五块钱,一家一户养百十只雏鸭鹅,每天早上起来就收几十个蛋,就是收五块钱,单只这一项,一家一年就收一千多元。以家庭为单位搞多种经营有很大的优越性。)我也准备在今年十二月到安徽去看一看。还有胶东半岛,说是那里每个劳动日六快钱。四季青每个劳动日二点六元倒是落后了。(绩伟:我认为不应当批评现在的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多种经营是落后的,而是要鼓励。从长远来说要搞专业化社会化,适当宣传一些专、联的好典型是很必要的,但现在,在宣传上不要急,稳一点好。因为农民认为你们宣传联合,走专联道路,宣传太多,太急,给人印象是大包干还是低级的,又要急急忙忙搞什么大联合、向高级过渡。)这个意见是对的。将来究竟搞多大是个问题,恐怕把几十户组织在一起是不好的。

(胡绩伟同志谈了滁县的情况)你们人民日报、新华社要经常派人下去。我说:千百次的感性知识,才能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理性知识。这几年,紫阳和我一有机会就往下跑。研究机关也要下去。在上面坐而论道的方法不行。工业部门老是在上面扯皮,就是不往下跑,在下面解决问题,现场定案,现场拍板。什么“研究研究”,就是拖,一拖就是一年几年。新疆在一个湖要建设一个纸厂(注:没有听清楚),争论了八年,还定不下来,打了个报告来,说还要让科学家再论证,一论证又得拖一年。结果让一个副部长带着几个科学家坐直升飞机去看了,不到一个月就解决问题了。一九三六年春过河东征,彭老总带侦察班去考察了一个星期,就解决了从那里过河的问题。这是《自述》这本书里讲了的。但这本书没有讲打太原的事,他到太原周围实地考察四天就解决了。上次我到西藏,虽然病了,只到了拉萨,但是也有很大好处。光在北京听汇报并行,到了拉萨对解决西藏问题,有很大的好处。

三中全会快四年了(再过三个月就是四整年),农业情况已经又很大变化。再过四年看吧!我们的整个经济情况也会大变的。我不相信只是保四争五。也许说粮食保四争五差不多。如果不是单说粮食,而是说农民收入,可能也要保九争十呢!当然口号不一定这样提。现在讲保四争五还可以。顺义县去年工农业增产百分之四十几,今年增产百分之七十几,两年翻一番多。为什么别的县就不可以?秦川你可以派人去核实一下,给中央书记处写个报告来。你们人民日报帮助北京市解剖一个麻雀。我每天看一大堆材料,看很多东西。北京郊区农业是不够好的,你们派人去看一下。


第二把火:平反一切冤假错案,放手重用受屈干部“包字进城”,城市改革的勃然兴起

强调尊重农民自主权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四章 从可爱到可恨的胡耀邦|从华国锋下台到胡耀邦下台 - 胡绩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