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夫人情,发言欲胜,举事欲成。故明者不以其短疾人之长(1),不以其拙病人之工(2)。言有善者,明而赏之(3);言有非者,显而罚之。塞邪枉之路(4),荡淫辞之端(5),臣下闭口(6),左右结舌,可谓明君。为善者,君与之赏;为恶者,君与之罚。因其所以来而报之,循其所以进而答之。圣人因之,故能用之,用之循理(7),故能长久。今之为君(8),无尧、舜之才而慕尧、舜之治(9),故终颠殒乎混冥之中(10),而不知觉寤于昭明之术(11)。是以虚慕欲治之名,无益乱世之理也(12)。
【注释】
(1)疾:妒忌。
(2)病:怨恨。
(3)明而赏之:明初刊本等诸世传本此句皆作“则而赏之”。王启湘《周秦名家三子校诠》云:“‘则’当作‘明’,‘明’与‘显’相对成义。《礼记·礼运篇》:‘百姓则君以自治也。’郑注:‘则当为明。’即其证也。”今从王氏说,改“则”为“明”。
(4)塞邪枉之路:明初刊本、刘氏覆宋本、《百子全书》本等此句皆如此,唯《指海》本“邪枉”作“枉邪”,今依前者。其意为:堵塞那邪曲不正的路径。
(5)荡淫辞之端:清除邪僻荒诞言论的端倪。荡,荡涤,清除。淫辞,邪僻荒诞的言论。
(6)臣下闭口:明初刊本、刘氏覆宋本、《百子全书》本等此句皆作“臣下闵之”,《指海》本据《昭明文选·陆士衡〈谢平原内史表〉》李善注改“闵之”为“闭口”,今从《指海》本。
(7)用之循理:明初刊本、刘氏覆宋本、《百子全书》本等此句皆作“因之循理”,《指海》本改“因”为“用”,今从《指海》本。
(8)今之为君:明初刊本、刘氏覆宋本作“今之为”,《百子全书》本、《指海》本于“为”下补一“君”字,今从《百子全书》本、《指海》本。
(9)慕:仿效。
(10)故终颠殒(yǔn)乎混冥之中:所以终将覆灭于混乱昏昧之中。颠殒,覆灭,倾覆。
(11)而不知觉寤(wù)于昭明之术:明初刊本等诸世传本此句皆作“而事不觉于昭明之术”,马叙伦《邓析子校录》据《淮南子·要略》改“事不觉”为“不知觉寤”,今从马说。其意为:而不懂得觉悟于光明之途。觉寤,即觉悟,觉醒。昭明,光明。
(12)理:治理;医治,救治。
【译文】
人之常情在于,说话总想胜过别人,做事总想得到成功。所以明智的人不因为自己有所短就妒忌别人的所长,不因为自己拙笨就怨恨别人的工巧。言论有可褒扬的地方,就公之于众并予以奖赏;言论有可指责的地方,也公之于众并予以处罚。堵塞邪曲不正的路径,清除邪僻荒诞之说的端倪,让臣子们闭口而不肆意乱说,使亲随们缄默而无从传言插话,这可以说就是贤明的君主了。做善事的,君主给予奖励;有恶行者,君主予以惩处。依其所以归服而礼遇他,依其所以进仕而酬报他。圣人凭借这一用人准则,所以能使贤能者为其所用;用人有理可循,所以能够治世长久。当今做君主的人,没有尧、舜的才能而又想仿效尧、舜那样的治理,所以终究会在昏昧迷乱中倾覆,而不懂得觉醒于光明之途。因此,他们只有仿效尧、舜而想达到国家治理的虚名,却对于面前这个乱世的治理无所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