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

【题解】

乾为君子,艮为山林,《遁》有君子遁入山林之象,其所以要“遁”,就在于阳消于阴,阴为小人,小人渐长而得势,于君子必不利。故《彖传》曰“遁亨”。进而亡身,不如退而守正。此卦与他卦不同的是,上爻反而好于初爻,上九能飞遁而去,所以无有不利;九五能激流勇退所以曰“嘉”;九四因好于“遁”而吉利君子;九三因不能速速遁去而有危险,然能守正其身也可以有“吉”;六二于“遁”不能解脱,故自固其志;初六最远于“遁”,所以有危险。就整个卦象而言,内卦因艮而止,外卦以“健行”速遁而多吉。

【原文】

遁[1]:亨。小利贞[2]。

【注释】

[1]遁:卦名,艮下乾上。卦下为艮,艮为止。卦上为乾,乾为君,为健行。君子之健行为艮所止,故有逃避、退隐之意。又内阴而外阳,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则小人入于内,君子避之于外,故曰“遁”。

[2]亨。小利贞:小人得势,君子避之,则得亨通,故曰“亨”。小,指六二,居中曰“利贞”,阴为小,故曰“小利贞”。

【译文】

《遁》卦象征着退隐和逃避:亨通。做事小有利益。

【原文】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1]。“小利贞”,浸而长也[2]。遁之时义大矣哉[3]!

【注释】

[1]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刚当位,指九五,九五居阳刚之位为“当位”。九五下与六二相应,故曰“应”。时,为阴消阳之“时”。行,为遁隐之“行”。也就是说小人得势时,君子就应遁隐避难。

[2]浸而长:浸,漫延,扩张。这里指初六、六二两阴爻有逐渐漫延生长的趋势。

[3]遁之时义大矣哉:在小人得势时归隐山林,既可远身免祸,又能防止“否”之到来,故“时义大矣”。

【译文】

《彖传》说:所谓“遁亨”,是讲初六在“退隐和逃避后将会得到亨通”。阳刚居中正而应于下,顺应时势而行。“做小事有利益”,这是因为阴气将渐趋漫延、生长。这说明遁隐的时间具有很大的意义。

【原文】

《象》曰:天下有山,遁[1]。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2]。

【注释】

[1]天下有山,遁:按《象传》言,乾为天,为朝廷;艮为山,为贤人。以天下有山比喻朝廷之下有贤人,贤人不在朝廷,而在山中,这说明有小人在朝,有昏君主朝,故此时就应遁隐。

[2]不恶而严:恶,凶狠。严,严厉。君子不应与小人斗,而应避之,但对他们应以严厉的态度,不与他们同朝为政。

【译文】

《象传》说:高高的天空之下耸立着一座座大山,这种景象象征着遁隐。君子因此归隐山林,远避小人,没有凶恶的心,却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小人。

【评析】

《遁》卦的卦辞是紧紧围绕着“天下有山”的卦象展开的,卦辞的意义既说明了卦象中有阴柔小人渐渐“浸长”之势,又为贤者指出一个好的去处——山。因为小人之道与君子之道不同,故君子也不能与小人斗,只能采取“不恶而严”的态度,这样,就可以不与“小人”同朝为政。《王注》在注解《遁》之卦辞时,只一句“遁乃通”,一点即透,一语了然。与前人之注相比,《王注》之“遁乃通”三字更能真切、深刻地概括《遁》卦的真正意义。且其释义之辞,虽不寻象而谈,却蕴着意象而来,故“遁乃通”中含有的劝诫之意全在于意象之中,寓哲理性于生动的形象之中,蕴意隽永,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

【原文】

初六,遁尾,厉[1],勿用有攸往[2]。

【注释】

[1]遁尾,厉:艮为狗,也可指类如犬的野兽。初六在艮初,又远于遁形之后,故曰“遁尾”。又此时阴已消阳至二,初在二后,故曰“尾”。遁之时,应速避其小人,初六落后在“尾”,故“厉”。

[2]勿用有攸往:艮为止,应以清静为主,不宜有动,且初六上应九四,九四失位不正,不宜有应。九四若动而变正,则成坎,坎为险,故曰“勿用有攸往”。

【译文】

初六,退避之时,落在末尾,这是有危险的,不宜有所前往。

【原文】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1]?

【注释】

[1]不往何灾:九四不当位,动则成坎,初六若前往与之应,就会陷入坎险之中;若不往,而退隐山林,则近不能成“否”之势,远又能免于陷“险”之困,故曰“不往何灾”。

【译文】

《象传》说:“退避之时落在末尾”就会有“危险”,若不前往,又有什么灾祸呢?

【评析】

《本义》所言:“遁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无往”和“静俟”不仅是初六守身远“厉”的想法,也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从卦象上看,初六从两个方面来采取了避开小人、远祸守正的方法:一是不能落后于遁形之中,已有遁隐之志,就应从速而去;二是既然已经隐退,就不宜有动,以期达到无“厉”之目的和“不恶而严”的效果。

【原文】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1]。

【注释】

[1]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执,束缚。莫,没有谁。胜,能。说,通“脱”。《遁》下为艮,艮为手,六二至九四互有巽,巽为绳,艮为狗,类如牛状,三象联系,即出“执之用黄牛之革”之象。六二所处的位置说明阴气已进至遁去的状态,同时,因为他处中守正,上应于九五,势又不能遁去,如牛革束缚在身,故不能“脱”。

【译文】

六二,用黄牛皮制成的绳索捆绑,没有人能够解脱。

【原文】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1]。

【注释】

[1]固志:二当位中正,上应九五,虽处于“遁”势,而欲辅佐九五,坚守臣道,不愿遁去,故曰“固志”。

【译文】

《象传》说:“用黄牛皮制成的绳索捆绑”,这说明六二有固守不退的意志。

【评析】

孔子赞扬直臣史鱼时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六二的境界就如同史鱼一样,身逢乱世,小人乱朝于内时,六二不仅没有遁形于山林之中,还在恪守不渝。也许他出于不得已,但是,正是这种不得已的处境才能说明他有很强的责任感。故观六二则知,《遁》于此时,则卦有遁义而爻无遁志。六二居中当位,上应九五,职守所在如牛革缚身,不能解脱,有固志守正之心而无退隐之志。且在小人得势时,并非所有的人都愿遁隐,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遁隐,如《论语》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大丈夫以天下为己任,或殉君王以忠心,或殉国难以壮志,皆为分内当然之事。二者有孰轻孰重之分而无孰是孰非之别,一切皆在形势之所然。

【原文】

九三,系遁,有疾厉[1];畜臣妾吉[2]。

【注释】

[1]系遁,有疾厉:疾,病患。厉,危险。九三虽当位于《遁》,然处艮之上,有静止不动之象,故心必有所“系”,“系”则不能动,故曰“系遁”。所“系”在二,就有“疾”患之“厉”,故曰“有疾厉”。

[2]畜臣妾吉:九三亲其所近,心系六二,六二在互巽之下,巽为长女,有臣仆、侍妾之象,故曰“畜臣妾吉”。

【译文】

九三,心有所系,不能遁去,有疾患、危险;若是用于畜养臣仆侍妾,可获吉祥。

【原文】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1]。“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2]。

【注释】

[1]有疾惫:九四失位不正,动而变正则成坎,九三处坎中,《说卦》曰坎为心病,故曰“有疾惫”。又九三在艮上,艮为止,止则不通,医道曰“不通则痛”,且内下为阴,故曰“有疾惫”。

[2]不可大事:上无所应,下则有比,志在“臣妾”,故曰“不可大事”。

【译文】

《象传》说:“心有所系,不能遁去”,有“疾患、危险”,这说明九三深受疾患和困惫之苦。“畜养臣仆侍妾可获吉祥”,这说明九三不可胜任国政大事。

【评析】

《遁》之真义在于“远小人”,但是,以身处《遁》卦的九三而言,他并没有把“远小人”的心志写在脸上,而是借畜臣妾以示其志,形似得意而实为不得已。因此,《象》之所谓“不可大事”,并非九三之德才不可任大事,实为形势逼人,不可为大事。

【原文】

九四,好遁[1],君子吉,小人否[2]。

【注释】

[1]好遁:好,喜爱。九四下应于初,初即九四所“好”,九四居于乾体,乾有刚健之德,能坚决果断地遁去,故曰“好遁”。

[2]君子吉,小人否:乾为君子,九四居于乾体,故君子指“九四”。九四能舍其所恋,断然地避开小人,故对君子“吉”。小人系其所恋,不能舍,故曰“小人否”。

【译文】

九四,喜欢遁隐,对于君子则吉,对于小人则不吉。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译文】

《象传》说:君子喜欢遁隐,小人则不能做到。

【评析】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又赞扬南容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在《遁》卦中,九四之所以“好遁”,就是因为小人得势,“邦无道”。综观《遁》卦之六爻,至九四才开始显示出遁志与遁形来。诚如《集解》引侯果所言:“不处其位而遁于外,好遁者也。然有应在初,情未能弃。君子刚断,故能舍之。小人系恋,必不能矣。故君子吉,小人凶矣。”就九四而言,他像一个真正能遁隐的君子,即使是有所系恋、有所喜好,也坚决地摆脱羁绊,果断地避开小人。

【原文】

九五,嘉遁,贞吉[1]。

【注释】

[1]嘉遁,贞吉:嘉,美,善。九五居乾中,得中正之位,与二有应,当位中正而应,故曰“贞吉”。

【译文】

九五,嘉美的遁隐,是很吉利的。

【原文】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1]。

【注释】

[1]以正志:指九五以刚中居正,其“嘉遁”之志全在于“正其退隐之志”。

【译文】

《象传》说:“嘉美的遁隐是很吉利的”,这说明九五能端正自己退隐的心志。

【评析】

“以正志”,前人所注有二义:一是指九五刚中得正,能正群小之志。故《正义》曰:“‘以正志’者,小人应命,不敢为邪,是五能正二之志,故成遁之美也。”按《正义》的意思,“以正志”是指九五能正六二之志。二是功成身退,以正其退隐之志。就卦象而言,应是后者。宋太祖赵匡胤对功成之将用“杯酒释兵权”就有此意。

【原文】

上九,肥遁,无不利[1]。

【注释】

[1]肥遁,无不利:肥,通“蜚”,即“飞”。这里是以“飞遁”来比喻位于《遁》之极的上九有高飞远引、超然远遁之象。因其与内无应,无牵无挂,故遁隐而去,则“无不利”。

【译文】

上九,高飞远举般地退隐而去,没有不利。

【原文】

《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1]。

【注释】

[1]无所疑:上九处在《遁》极,无应于内,遁隐之时,心无所疑,志无所疑,故曰“无所疑”。

【译文】

《象传》说:“高飞远举般地退隐而去,没有不利”,这是因为上九心中无所疑虑。

【评析】

古注“肥”多有歧义,现仅就《王注》与《正义》简析如下:《王注》此爻曰:“最处外极,无应于内,超然绝志,心无疑顾,忧患不能累,矰缴不能及,是以‘肥遁无不利’也。”据《王注》之“矰缴不能及”来看,“矰缴”是射飞之具,则“肥”通“飞”。而《正义》用(子夏)“饶裕”、虞氏“盈肥”之说。按卦象当以《王注》为是。古本“肥”通“蜚”。《九师训》曰:“遁而能飞。”曹植《七启》曰:“飞遁离俗。”张衡《思玄赋》曰:“欲飞遁以保名。”上九在乾象,乾为龙,龙有飞跃之能。如《乾》之九五曰“飞龙在天”。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释“肥”为“飞”也合乎卦象,故《王注》是而《正义》非。“飞”之于遁,是遁形与遁志的最高境界,也是完全超然物外的遁隐,他没有内应,这说明他不是在忘记别人,而是在忘记自己,古之巢父,许由之隐就类如上九之隐。


恒䷟大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