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周易(易经、六十四卦) >
- 周易下经
困䷮
【题解】
“刚掩”而困,“尚口乃穷”,这是《困》象的主要内容,也是它的主要特征及君子所以遭困受穷的根本原因。因为,一则阳刚被阴柔所掩蔽,二则“兑”有口才而遭忌。因九二与九五均为阴气所困,所以,整个卦象少有吉相,唯上六当位于《困》境之极,故可以于悔中“征吉”,余则或困而有凶,或困而有穷。六三既失位无应,又乘刚受困,是六爻中最凶的一爻。人皆有受困之时,然圣人以《困》卦来警戒世人,如孔子对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因此,越是困穷就越能考验人的意志与品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之志”。
【原文】
困[1]:亨[2]。贞大人吉,无咎[3]。有言不信[4]。
【注释】
[1]困:卦名,下坎上兑。《正义》曰:“困者,穷厄委顿之名,道穷力竭,不能自济,故名为‘困’。”其实,这只是大道理,无关于卦象。就卦象来看,九二困于两阴之中,陷而入险,此为一困;六三至上六成大坎之象,困九五于其中,此为二困;九四不当位,动则变,变则上卦成坎,仍然陷九五于险中,此其三困;水困于泽下而不能出,此为四困。
[2]亨:卦虽为困,然卦中阴阳相感而通,故曰“亨”。
[3]贞大人吉,无咎:大人,指九五,以阳刚居中处正,虽九二失位无应,然待其历险而至,则变而有应,故曰“贞大人吉”。
[4]有言不信:兑为口,有言语之象;乾为实,乾为天,天道有“信”,兑成则乾道毁,故曰“有言无信”。
【译文】
《困》卦象征着困穷:亨通。对于有德的大人而言将是吉祥的,没有灾祸。在困难的时候有所言未必能受到人的信任。
【原文】
《彖》曰:“困”,刚掩也[1]。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2],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3];“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4]。
【注释】
[1]刚掩:二、五皆承柔,为阴柔所遮掩。
[2]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困》之卦象为下坎上兑,下为坎,坎为险;上为兑,兑为说(悦)。历险而上至于愉悦之境,唯大德之君子能如此而不失其“所亨”。
[3]以刚中:指九二、九五,以阳刚居卦中。
[4]尚口乃穷:兑成而破乾,故曰“尚口”。君子在平常时尚须“慎言”,更何况在受困穷时。故老子有言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尚口”而“多言”为古之君子所不齿。
【译文】
《彖传》说:所谓“困穷”,就是指阳刚为阴暗所遮掩。面临着险境而心中愉悦,虽在困境而不会失去亨通的前景,这样的胸襟和气度大概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对于有德的大人将是吉祥的”,因为作为大人的九五以阳刚居于中正之位;“在困难的时候有所言未必能受到人的信任”,这说明崇尚言辞会导致困穷。
【原文】
《象》曰:泽无水,困[1]。君子以致命遂志[2]。
【注释】
[1]泽无水,困:水本应在泽上,而《困》则水在下,故有水困于泽下之象。
[2]君子以致命遂志:君子誓死守道,虽遭受困厄之世,也当不屈其志向,以志向为生命,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志向,故曰“致命遂志”。
【译文】
《象传》说:泽上无水,象征着困穷。君子在此时应当以不惜牺牲生命的坚强意志去实现自己崇高的志向。
【评析】
《困》启示人们,困穷并没有使万物处于穷途末路,而是给了人们一个考验意志的机会。君子处“穷”之道,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小人则会为穷所困。孔子失意于卫灵公,又饿于陈时,子路“愠”而对孔子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系辞》曰:“困,德之辨也。”换言之,困穷是检验道德的试金石。
【原文】
初六,臀困于株木[1],入于幽谷,三岁不觌[2]。
【注释】
[1]臀困于株木:臀,指九四,九四互巽,巽为股,四在股上,故曰“臀”。株木,泽上无水则树枯为“株”。初应于四,四为三所困,故曰“困于株木”。
[2]入于幽谷,三岁不觌(dí):觌,显示,出现。初六在坎初,犹在水下,故有“幽谷”之象。阳数为三,阳为阴所掩,又坎初至末有三爻,故曰“三岁不觌”。
【译文】
初六,臀部困于株木之中,陷入幽谷之中,三年不见露出面目。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译文】
《象传》说:“陷入幽谷之中”,这说明初六困于幽暗不明的深谷中。
【评析】
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里,有些爻辞以情景式的语句描绘了占筮者占验的结果。一般而言,这些结果只是隐藏在六爻形成的卦象中,但是,作为占筮者通过卦象所揭示的预言,又往往以活生生的情景应验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因此,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情景式的描绘中看到一些古老的故事。就以《困》之初六而言,其爻辞实际上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受困于林木之中,后来终于从荆棘丛生的困境中走出来,又因为迷路而陷入于幽谷之中。三年过去了,人们还没有看到他,所幸的是,他还活着,但是,他经受了多大的磨难啊!
【原文】
九二,困于酒食[1],朱绂方来,利用享祀[2]。征凶,无咎[3]。
【注释】
[1]困于酒食:九二在中,有主内之职,位居坎中,坎有酒食之象,故曰“困于酒食”。
[2]朱绂(fú)方来,利用享祀:朱,大红色。绂,主持祭祀时穿着的祭服。九二至九四互有离象,离为火,为赤红色。六三至九五互有巽,巽为绳,类如绂带之物,故曰“朱绂方来”。九二本应上应九五,因失位不正,不能应于上,动而变则上应九五,九五为君王,应则受命于王而主持祭祀,故曰“利用享祀”。
[3]征凶,无咎:互卦为离,离有甲胄之象,有兵象,故曰“征”。因二在坎险中,征而不利故曰“征凶”。然九二以阳居中,且有“朱绂”之“庆”,故“无咎”。
【译文】
九二,困于酒食之中,此时因受命于君王主持祭祀,祭祀时穿的大红祭服已来到,有利于主持宗庙的祭祀大典。若用兵出征则有凶险,但是没有大的灾祸。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译文】
《象传》说:“困于酒食之中”,这是因为九二以阳刚居中而得到的福庆。
【评析】
对于“困于酒食”的注解,《正义》、《集解》均以为酒食过多,人困其中,故如此。这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困》非穷于物,而是穷于志,所以酒食不缺。《正义》曰:“举异方者,明物无不至,酒食丰盈,异方归向,祭则受福,故曰‘利用享祀’。”按卦象则二在坎中,主中馈之职,故有酒食之象。
【原文】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1],入于其宫,不见其妻[2],凶。
【注释】
[1]困于石,据于蒺藜(jí lí):据,抓,执。蒺藜,一种多刺植物。六三失位,又被失位之四所据,二变正时四在艮,艮为石,故曰“困于石”。六三欲下附于二,二也居位不正,互为巽,巽为木,木刚为“刺”,故曰“据于蒺藜”。
[2]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宫,居室。六三至九五互有巽象,巽为入。艮伏于巽,艮为宫室,故曰“入于其宫”。兑为女,为妻,兑在上,六三失位,上无所应,故曰“不见其妻”。
【译文】
六三,困在巨石下,手攀附在刺多的蒺藜上,回到自己的家后,妻子不见了,有凶险。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译文】
《象传》说:“手攀附在刺多的蒺藜上”,这是因为六三以柔乘刚的缘故。“回到自己的家后,妻子不见了”,这说明六三有不吉祥的事发生了。
【评析】
六三失位,于上无应,于是就想就近承九四,然九四已与初应,故“困于石”;不得已,又想下比九二,九二也失位不正,如多刺之蒺藜,欲攀附则手不能抓,这就好像是攀附刚强的恶人一样,使本来就凶的事雪上加霜。
【原文】
九四,来徐徐[1],困于金车[2],吝,有终。
【注释】
[1]来徐徐:徐徐,缓缓的样子。九四有应于初,然为九二所阻,又要历坎险而至,故“来徐徐”。
[2]金车:指九二,九二以阳居阴,刚德过盛,位居坎中,坎为车。九二至九四互有离象,离为日,呈金黄色,故曰“金车”。《王注》曰:“‘金车’,谓二也。二刚以载者也,故谓之‘金车’。”
【译文】
九四,缓缓前来,受困于一辆金车之中,有困难,但是,最终还是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原文】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1]。
【注释】
[1]有与:与,亲和,亲附。九四虽居不当位,然有初六为应,如人之有友。
【译文】
《象传》说:“缓缓前来”,这说明九四的志向是在于下应于初;虽然九四以阳居阴,其位不当,却能够得到与自己亲和友好的人。
【评析】
对九四而言,失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应。同样的道理,为人处世,不怕受困于一时的无职、无权、无利,可怕是“无友”,李太白有诗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正是此义。
【原文】
九五,劓刖[1],困于赤绂,乃徐有说[2],利用祭祀[3]。
【注释】
[1]劓(yì)刖(yuè):劓,削鼻之刑。刖,断足之刑。《困》上为兑,兑为毁折,为西方之卦,西方有肃杀毁折之象,故主刑罚。兑象伏艮,艮为鼻,伏而不现于毁折,故有“劓”刑。又九五在互巽之上,震伏巽中,震为足,伏于巽则不见足,故有“刖”刑。
[2]困于赤绂,乃徐有说:互巽为绳,绳象类如绂带,且巽下互有离,离为火,火色为赤红,爻在《困》卦中,故曰“困于赤绂”。兑为说,说,通“脱”。如《礼记·檀弓》:“使子弓说骖而赙之。”徐,缓行。九五本应于二,然二失位不正,难与有应,待二变而为正则有应,故曰“乃徐有说(脱)”。
[3]利用祭祀:因九五暂不得九二之应,如《象传》所言“志未得”,然尊居君王之位,可主祭祀之事,故曰“利用祭祀”。
【译文】
九五,虽贵为君王遭受削鼻断足的刑罚,受困于赤绂之中,渐渐地摆脱困境,有利于举行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译文】
《象传》说:“遭受削鼻断足的刑罚”,这说明九五的志向没有得到响应;“渐渐地摆脱困境”,这说明九五还是可以守持中和正直之德;“有利于举行祭祀”,这是因为祭祀可以承受上天赐予的福庆。
【评析】
《礼记·曲礼》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前人囿此成见,昧于卦象,以为《困》之九五之“劓刖”,非九五当之,而是九五主持刑律,“劓刖”他人。如《正义》承《王注》曰:“九五以阳居阳,用其刚壮,物不归已。见物不归,而用威刑,行其‘劓刖’之事。既行此威刑,则‘异方愈乖,遐迩愈叛’。”《王注》、《正义》皆谬。原因有四:其一,九五既受“困于赤绂”,又何以能劓刖他人?其二,九五本应于二,二不能应,九五既不能刑九二,又何能刑他人?其三,九五辞曰“劓刖”,《象传》解以“志未得”,而九二则辞曰“无咎”,可知受刑者是九五而非九二;其四,根据卦象,“劓刖”之象在九五而非其他。那么,九五为什么会困于“劓刖”之刑呢?其实,《彖传》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因为九五“刚掩”于上六之阴。朱熹《本义》释此曰:“九五当困之时,上为阴掩,下则乘刚,故有此象。”其实,所谓“刑不上大夫”,又岂是历史的本相呢?《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且如桀、纣之暴,幽、厉之昏,又岂止一个“刑”字说得。故当齐宣王以“汤放桀,武王伐纣”为臣弑君时,孟子答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困》之九五受刑,非大夫之受刑,实刑“一夫”之刑。
【原文】
上六,困于葛藟[1];于臲卼[2]。曰动悔有悔,征吉[3]。
【注释】
[1]困于葛藟(lěi):葛藟,引蔓缠绕之草。与上六应者在三,三在巽,巽为草木,阳刚者为木,阴柔者为草,三为阴,故为“葛藟”之草。
[2]臲卼(niè wù):动摇不安的样子。无应于己,且在兑中,身受刖刑,故有“臲卼”不安之象。
[3]曰动悔有悔,征吉:有,通“又”。兑为口,为毁折,上六处兑上,动而有悔,故曰“动悔”。又以阴乘刚,遂致“刚掩”之祸,故曰“有(又)悔”。上本应三,然三失位不正,不能上应上六。因三失位而下卦成坎,坎为寇,若上六动而变阳,则上卦成乾,以乾刚之君征伐六三之寇,故曰“征吉”。
【译文】
上六,受困于藤葛蔓藟之间;受困于摇动不安之中。动则悔而又悔,若出征敌寇则获吉利。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译文】
《象传》说:“受困于藤葛蔓藟之间”,这是因为与自己相应的六三爻失位不当所致;在这种情况下,“若乱动则悔而又悔”,但是,如果前行征伐之事还是吉利的。
【评析】
上六处困中有困,悔而又悔,却终于“征吉”,此为不幸之万幸。上六困己困人,若动而变,变而为阳(虽有失位之嫌,然按筮法,筮得此爻,此爻多变),变而为阳,则上卦成乾象,即能应于三,三在坎,按《说卦》:“坎为寇。”以乾刚之健,征寇于下,则必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