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周易(易经、六十四卦) >
- 周易下经
井䷯
【题解】
古人穿地得水,以水养人,故“井”象成为古人比喻修德的卦象。《井》有修德养民之功,且终始无改,养物不穷,如卦辞所言“改邑不改井”。换言之,就是说城邑可改,而德不能改,故《正义》曰:“养物无穷,莫过乎井。”卦中六爻:初六在下以淤泥为喻,说明若不修治就有被废弃的结局;九二因居位不正,有“敝漏”之错;九三以“井渫不食”为喻,期待明君来临;六四以修井为喻,来比君子修德,故能“无咎”;九五以井水清寒可用为喻,来比君子有中正之美德;上六为卦中最为吉利的一爻,因为修井与修德皆获“大成”。
【原文】
井[1]:改邑不改井[2],无丧无得[3]。往来井井[4]。汔至,亦未井[5],羸其瓶,凶[6]。
【注释】
[1]井:卦名,下巽上坎。上坎下巽,木处水中,汲水之桶为木制成,下巽为木质水桶,桶在水中,故有井中汲水之象。
[2]改邑不改井:邑,城邑,古代邑多为村镇。巽比教化,水有润泽,润泽以教化,此喻君子修德。邑可改而井不能改,本为自然之理,在此以比君子矢志修德,坚定不移的意志。
[3]无丧无得:日日取水,水不见少,故曰“无丧”。时时流注其中,不见其多,故曰“无得”。
[4]往来井井:往来无穷的样子。《正义》曰:“井井,洁静之貌也。往者来者,皆使洁静,不以人有往来,改其洗濯之性。”若从卦象讲,初至九五谓“往”,九五至初谓“来”。
[5]汔(qì)至,亦未(yù)井:汔,几乎,即将。,汲井水用的绳索,这里用作动词。《正义》释“虽汲水以至井上,然绠出犹未离井口”,即汲而将出之状。
[6]羸其瓶,凶:羸,倾覆。水将出而覆其瓶,水未能得而瓶已坏,故曰“凶”。
【译文】
《井》卦象征着水井:城邑可以改移,但是水井则不能改移到其他地方,每日汲取也不见其枯竭,时时流注其中也未见其盈满。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地从井中汲水。汲水时水瓶升到井口尚未引出井时,若使水瓶倾覆毁坏,必有凶险。
【原文】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1]。井养而不穷也[2]。“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3];“汔至,亦未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注释】
[1]巽乎水而上水,井:《说卦》曰巽为入。木桶入于水,然后汲而上,故曰“巽乎水而上水”。
[2]井养而不穷:井水不竭,养人无数,故曰“养而不穷”。
[3]乃以刚中:二、五以刚居中,以喻井体有常不变,定而不移。
【译文】
《彖传》说:用木桶深入水中汲水而上,这种情境就是“井”。井水不竭其用,故其养人滋生的功德也是无穷的。“城邑可以改移而水井则不能改移到其他地方”,这就好比君子有刚中不移的美德;“汲水时水瓶升到井口尚未引出井”,这说明此时未实现井水养人之功;“水瓶倾覆毁坏”,所以会有凶险。
【原文】
《象》曰:木上有水[1],井。君子以劳民劝相[2]。
【注释】
[1]木上有水:巽木坎水,汲水而上,故曰“木上”。上而有水之用,故曰“有水”。
[2]君子以劳民劝相:劳,《正义》曰“劳赉”(赉,赏赐),即劳动果实。劝,劝勉。相,帮助。君子观井水之象,而知劝勉助民之德,以成济养众生之功。
【译文】
《象传》说:木桶汲水而上则有水之用,这种情境可谓之井。君子效法井水养人之德,使人民劳有所得,劝勉并帮助他们。
【评析】
井之所以为井,在其下;井之所以能养民,在其上。故《象》曰“木上有水”。井不移则民能定居,德不移则君子修德。按卦例,以巽比教化、政令,故君子观《井》象而知井水济人无穷,也知德教化人无穷。见一而知二,此岂止是井水之德,实君子之德。
【原文】
初六,井泥不食[1],旧井无禽。
【注释】
[1]井泥不食:初六最处井底,井下泥污沉滞滓秽,不堪食用。
【译文】
初六,井下淤泥沉滞,不堪食用。水井破旧不堪,就连禽鸟也不愿光顾。
【原文】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1];“旧井无禽”,时舍也[2]。
【注释】
[1]下:指初六在一卦之下,如位处井下一样。
[2]时舍:因其时而舍弃不用。
【译文】
《象传》说:“井下淤泥沉滞,不堪食用”,这是因为初六处在井水之下;“水井破旧不堪,就连禽鸟也不愿光顾”,这是因为井中有泥,暂时为人舍弃不用。
【评析】
“旧井无禽”,更何况于人?井不除其淤泥,就如人心中的杂念不能净化一样。
【原文】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1]。
【注释】
[1]井谷射鲋(fù),瓮敝漏:谷,井中容水处。鲋,指初六,虾蟆,《子夏传》曰“呼为小鱼”。瓮,汲水用的容器。九二上无所应而下比于初,水本以上为用,九二则下比,故有失于用井之道,犹如错将容水之处当作小鱼而射之,以至于射穿汲水用的“瓮”。
【译文】
九二,在井中容水处射击小鱼,结果射穿了汲水用的瓮。
【原文】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1]。
【注释】
[1]无与:九二失位,以阳居阴,上无所应,故“无与”。
【译文】
《象传》说:“在井中容水处射击小鱼”,这是因为九二没有可以亲附之人。
【评析】
九二失位于巽,巽为鱼,又居互兑之下,兑为泽,“泽”在坎下,坎为水。上无所应,则失位“无与”。
【原文】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1]。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2]。
【注释】
[1]井渫(xiè)不食,为我心恻:渫,除净污秽。为,《正义》曰“犹使也”。恻,悲伤。九三当位而正,故曰“井渫”。下不能据阴,上被四所掩,有“不食”之象。井水清净后不得食用,犹人德才兼备不被任用,故“为我心恻”。
[2]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王,指九五。五与三同功,俱当位而正,互为离,离为光明,故曰“王明”。王明则众人得用,岂限于“三”,故曰“并受其福”。
【译文】
九三,水井中的淤泥被掏干净,但还是没有人食用,这使我心中深感凄恻。可汲取饮用,只有遇到圣明君王,才能使贤能之士同受其福禄。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译文】
《象传》说:“水井中的淤泥被掏干净,但还是没有人食用”,行道之人也为之生恻隐之心;想寻求君王的圣明之德,期望得到福庆。
【评析】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然“为我心恻”者,并非“井渫不食”,而是像清澈的井水一样正直有德、养民劝生的君子未被任用。所以岂止一人“恻”,行道之人也为之心“恻”。
【原文】
六四,井甃,无咎[1]。
【注释】
[1]井甃(zhoù),无咎:甃,本义为“砖”,这里指以砖砌井。六四本与初应,初失位为“旧井”,六四当位而正,故能以“甃”修井。
【译文】
六四,用砖砌好井壁,就没有过错和灾祸。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译文】
《象传》说:“用砖砌好井壁,就没有过错和灾祸”,因为井修好了。
【评析】
《系辞上》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六四应在初六,初六为“旧井”有泥,然失位不正,不能自修。那么,作为朋友的六四就来代劳,虽为代劳,也是自修其德,所以六四既能善补他人之过,也能自修其德。
【原文】
九五,井洌,寒泉食[1]。
【注释】
[1]井洌,寒泉食:洌,《说文》曰“水清也”。九五居中得正,位在兑口,况且井水已被九三“渫”清,六四修整,所以可食。《集解》引崔憬曰:“洌,清洁也。居中得正,而比于上,则是井渫水清,既寒且洁,汲上可食于人也。”
【译文】
九五,井水清澈,寒冷的泉水可以食用。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译文】
《象传》说:“寒冷的泉水可以食用”,这是因为九五居中处正,有正直之德。
【评析】
井水至九五则清洁可食,这不仅是九五居中之正的缘故,更归功于九三、六四的勤谨修养。因为九五之“井洌”是经三“渫”四“甃”后才“可食”。
【原文】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1]。
【注释】
[1]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收,成功。《正义》曰:“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幕,覆盖。上六当位,居《井》之极,坎之终,下应九三,犹如井水已从井中汲出,整洁水井的工作已完成,故曰“井收”。井水清澈可食时,不要盖上井口,据为己有,应让大家享用,故曰“勿幕”。唯心怀诚信地让大家享用井养之德,才会“元吉”。
【译文】
上六,水井之功完成后,不要将水井口覆盖上,此时心怀诚信,就会大为吉祥。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译文】
《象传》说:“大吉”处于上位,这说明井水的养人之功已经大为成功。
【评析】
井有养生之用,人有修井之德。井养之功成,实际上是君子之德修,德修则“元吉”而“大成”。故程颐于此爻说:“他卦之终,为极为变;唯《井》与《鼎》终乃为成功,是以‘吉’也。”在此,很值得一提的是王弼对《井》卦的注解。《王注》曰:“井,以不变为德者也。”以象数释卦,则从《井》卦中看到的只是“桔槔”,从“无丧无得”中,看到的是“坤象毁坏”(坤为丧,坤象毁坏,没有了坤象,故曰“无丧”。二与五无应,故曰“无得),于“往来井井”中,看到的是“水象连通”。而在王弼的心里,井象以“不变”而“德”。“无丧无得”被解释为“德有常”,“往来井井”释为“不渝变”,于是井“象”一变为井德。其实,圣人于经中本来就寓有“德”性,但是,在象数的说教中,因为其解释卦象的目的是为了占验祸福吉凶之事,于是道德的意义就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到了王弼注经,注经的目的变了,其释经的方法也就变了。如果从经学的社会教育功能来看,则王弼的注释无疑更富有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