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周易(易经、六十四卦) >
- 周易下经
归妹䷵
【题解】
《归妹》以象征性的情景抒发、描绘着婚姻之美。雷在上而动,兑在下而悦,长男震动而少女喜悦,这是《归妹》所蕴涵的“天地之大义”。这个大义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被阐释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生活准则。《归妹》之初九,当位而正,妹娣而归,虽有“跛履”之憾,却得“征吉”之实。九二失位不正,利于“幽人之贞”。六三失位反复,归而不当。九四愆期迟归。六五应“月望”之美,归而有“吉”。上六因归之太迟,“无实”无利。在六十四卦中,讲述“女归”与“男婚”之事的非止《归妹》,而专述其事的则唯有《归妹》。《易》有《归妹》如《诗》有《关雎》一样,孔子删定《诗》时,苦心定“四始”之篇,而《关雎》则为“四始”之首。此足以体现圣人关怀“女归”与“男婚”的深切情怀。
【原文】
归妹[1]:征凶,无攸利[2]。
【注释】
[1]归妹:卦名,下兑上震。归,女子出嫁。妹,少女。下卦为兑,兑为少女、为悦;上卦为震,震为长男、为动。震为兄,则兑为妹,如兄嫁妹,故曰“归妹”。
[2]征凶,无攸利:卦中二、五失位无应,三、四失位无应,因其往无所应,故曰“征凶”。初与四无应,二与五无应,三与上也无应,故曰“无攸利”。
【译文】
《归妹》卦象征着少女出嫁:前行有凶险,没有利益。
【原文】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1]。说以动,所归妹也[2]。“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3]。
【注释】
[1]人之终始:终始,即终而复始。有“归妹”,然后有阴阳和合,男女相配,阴阳和合,才能生育子女,故曰“人之终始”。
[2]说以动,所归妹也:说,同“悦”。下卦为兑,兑为悦;上卦为震,震为动,故卦象有“说以动”。男女相悦皆因“归妹”之喜,故曰“所归妹也”。
[3]柔乘刚:指六三,因六三失位不正,以柔乘刚,遂使当位之上六失应“无实”。
【译文】
《彖传》说:少女出嫁,这是天地之间以阴顺阳的大道理。天地阴阳不相交合,万物就不会兴旺。少女出嫁,人类就可以终而复始地繁衍生息。内心愉悦而外表欢快跳动,这就是少女出嫁的象征。“前行有凶险”,这是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当所致;“没有利益”,这是因为阴柔凌乘于阳刚之上。
【原文】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1]。君子以永终知敝[2]。
【注释】
[1]泽上有雷,归妹:兑为泽在下,震为雷在上,男动而女悦,这样的情境里蕴涵着少女出嫁,故曰“泽上有雷,归妹”。
[2]君子以永终知敝:敝,败坏,衰落。归妹以正则当永终其好,故曰“永终”。若六三则失位不正,柔乘阳刚,非礼失正,故曰“知敝”。
【译文】
《象传》说:泽水之上有雷声震动,这种情境象征着“少女出嫁”。君子以此知永恒地保持正当的夫妇和睦,也必须知道不正当的婚姻所带来的敝坏之处。
【评析】
女子出嫁本是地义,男子当婚也是天理。少女出嫁本是“说以动”的大事,但是卦辞一开始则以“征凶,无攸利”来概说其中的吉凶。究其原因,皆因卦象中有爻位不正、以柔乘刚的情况,又因为这些情况关系到男女之间“永终”的情义,故卦以危辞戒之,同时,又以“永终知敝”加以劝勉指导。
【原文】
初九,归妹以娣[1]。跛能履,征吉[2]。
【注释】
[1]归妹以娣(dì):震为长子,兑为少女,初在兑,所应在四,四在震,故曰“归妹”。娣,姐妹同嫁一夫,妹为娣。《春秋公羊传》“诸侯一聘九女”(聘,就是定亲),按古代礼制,诸侯嫁女,同姓之国以庶出之女随嫁,谓之媵(yìnɡ)。初九在兑下,故为“娣”,“归妹以娣”就是妹妹随姐姐嫁从一夫。
[2]跛能履,征吉:履,行走。初九上应九四,四也不正,且陷入坎中,故有跛足之象。娣非正配,然以阳居阳,不失常道,如跛足的人,虽不能正行,却努力行走,故曰“跛能履”。因所应不正,故以“娣”之身份前往配之则吉,故曰“征吉”。
【译文】
初九,少女出嫁时以陪嫁者的身份共嫁一夫。这就像跛脚还能坚持行路一样,前行会有吉利。
【原文】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1];“跛能履吉”,相承也[2]。
【注释】
[1]“归妹以娣”,以恒也:恒,常理。初六为娣,陪姊从嫁,是符合古代礼制的常理。
[2]相承:相,帮助。承,奉承,侍奉。以娣从姊而嫁,就是要帮助其姊侍奉其夫君。
【译文】
《象传》说:“少女出嫁时以陪嫁者的身份共嫁一夫”,因为这是诸侯婚嫁的常理;“跛脚还能坚持行路则前行会有吉利”,这说明初六的吉祥就在于帮助其姊奉承夫君。
【评析】
行不正则“跛”,以跛喻“娣”之归,虽有其苦,然以正道、正身前往“相承”则合乎礼,故征而吉。
【原文】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1]。
【注释】
[1]眇(miǎo)能视,利幽人之贞:眇,《说文》:“一目小也。”九二在兑,兑为小,又在互离之下,离为目,目小而能视,故曰“眇能视”。幽,《尔雅》:“幽,微也。”又曰:“浚、幽,深也。”《论衡·知实》:“退而幽思。”“幽思”即深思。则幽人可解为微妙“深思”、“既明且哲”之人。因九二以阳居阴,虽因失位而无应于五,然失之于“眇目”,得之于离火,睿智于光明,故曰“利幽人之贞”。
【译文】
九二,目盲却能观看事物,有利于深思明哲之人。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译文】
《象传》说:“有利于深思明哲之人”,这是因为居内处中的常理没有改变。
【评析】
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中,出现的“幽人”的爻有两处:一是《履》之九二“幽人贞吉”,二是此卦之九二“利幽人之贞”。一吉,一利,二者皆可以“吉”论断。
【原文】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1]。
【注释】
[1]归妹以须,反归以娣:须,通“媭”,姐姐。六三处“归妹”之时,居兑体之上,然失位不正,不能往应上六,回返则以九四归之,再以“娣”之身份前往应之,故曰“归妹以须,反归以娣”。初至四,象有二女子,一象为兑,兑为少女,一象为互离,离为中女。根据这种位置,六三为妹,则九四为姐。
【译文】
六三,少女出嫁应等待其时,未当其时则以妹妹的身份返回陪嫁夫家。
【原文】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1]。
【注释】
[1]未当:六三以阴居阳,失位不正,故曰“未当”。
【译文】
《象传》说:“少女出嫁应等待其时”,因为其所居之位不当。
【评析】
“归妹以须”之“须”,高亨先生训:“须,借为媭,姊也。”《释文》曰:“须,荀爽、陆绩本作嬬(rú),陆注曰‘妾也’。”按古代贵族嫁女之常例,只以嫁者之妹陪嫁,而六三则以其媭陪之,所陪不当,当返回而以其妹陪嫁,故曰“反归以娣”。
【原文】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1]。
【注释】
[1]归妹愆(qiān)期,迟归有时:愆,拖延,错过。迟,推迟。九四失位不正,下无所应,需缓期更待时机,故曰“迟归有时”。
【译文】
九四,出嫁少女却拖延日期,稍迟出嫁会有合适的时机。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译文】
《象传》说:“拖延日期”的心志,在于待至合适的时机再前行。
【评析】
九四有“愆期”之志,表面上看是待其“有时”,其实是待其“人”。
【原文】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1]。月几望,吉[2]。
【注释】
[1]帝乙归妹,其君之袂(mèi)不如其娣之袂良:君,指六五。袂,衣袖。六五在震,震为长子,为兄,尊居君王之位,故曰“帝”。六五下应九二,九二在兑,兑为少女,故曰“妹”。二者处《归妹》而相应,故曰“帝乙归妹”。六五虽处贵位,然与九二应,此可谓以上嫁下,以阴居阳,以长从少,具有贵而能谦之德,故“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2]月几望,吉:五互为坎,坎为月,故曰“月”。几,将近。望,月相名。月亮最圆满的月相称为“望”。《释名》:“望,月满之名也。”月为阴,阴过盈则胜阳,于月亮将近于满盈时,则不能胜阳,故曰“吉”。
【译文】
六五,帝乙出嫁自己的妹妹,其君后的衣饰之美不如其妹的衣饰之美。她就像将近圆满时的月亮既美丽又谦逊,吉祥。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译文】
《象传》说:“帝乙出嫁自己的妹妹,其君后的衣饰之美不如其妹的衣饰之美”,这说明六五以阴居中有谦虚中和之德,以其尊贵的身份行事。
【评析】
《诗·陈风·月出》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美人如月,月在《诗》中常比作美人。而在《易》中,“几望”的圆月伴着“归妹”之喜,就不仅仅是美人了,而是“美化”出许多的赏心悦事来。六五爻辞以衣美比人美,又以月之未盈比“君”、“娣”之德。在月美与人美的相映衬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想通过这些动人的情景借以表达一个认真而严肃的原则问题:即谦逊中和、柔美如月、温淑委婉是女人的真正的美德。
【原文】
上六,女承筐,无实[1];士刲羊,无血[2]。无攸利。
【注释】
[1]女承筐,无实:女,指三,三在兑,兑为少女,故曰“女”。震为筐,女在下承之,故曰“女承筐”。然上阴为虚,故曰“无实”。
[2]士刲(kuī)羊,无血:士,男子为“士”,震为长男,六五在震,故为“士”。上六所应本在三,三在下卦兑,兑为羊,故曰“士刲羊”。三失位无应,上六当位不宜有变,若待六三变而上应,则三变而坎象灭。坎为血,三不得应上六,故“无血”。
【译文】
上六,女子手捧着竹筐,筐内却空空如也;男子用刀宰割羊,却见不到一滴血。没有所利。
【原文】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1]。
【注释】
[1]上六无实,承虚筐也:上六居震之极,《归妹》之末,以阴居阴,然当位而无应,为一虚;阴虚阳实,上六居阴,为二虚;兑女在三,上承坤虚,为三虚;故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译文】
《象传》说:上六阴虚无实,就如同手持着空空的筐子一样。
【评析】
上六在《归妹》卦中既讲了女子的辛苦,也讲了男子的尴尬。女子不能“应”则“承筐无实”,男子不当位则“刲羊无血”。爻辞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若语中不缀上“无攸利”这样的断占之辞,我们也就不会将上六与作为卜筮之书的《易》联系在一起了。因为,这一故事所展示的生动情景像一幕滑稽戏一样,回味之后感到的诙谐与雅谑气氛,让我们能忘记“不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