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周易(易经、六十四卦) >
- 周易下经
革䷰
【题解】
《周易》的根本哲学观在于“变通”,而《革》卦无疑是“变通”的典型。所以《彖传》以“文明以说,大亨以正”来形容《革》卦的气象。但是,“革”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革而当”,如《彖传》列举的“汤武革命”;二是因时而“革”,如《彖传》提出的“顺乎天而应乎人”。具体就六爻而言:初九卑而受缚,其力不足以革;六二柔中当位,上应九五之君,故革之“无咎”;九三革见初效而心怀诚信;九四已有“改命”之得,所以吉利;九五“孚”于威信;上六居革之极,守正吉利。《革》之六爻基本是无“咎”有“吉”,以此可见,圣人赞成变革的意志是明确而坚定的。
【原文】
革[1]:己日乃孚[2],元亨,利贞,悔亡。
【注释】
[1]革:卦名,下离上兑。离为火,兑为泽、为水,水火相激,激而变,变则有所革。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二女同居一卦之中,如同居一室,同性相斥而有变,因象中具有变革之道,故曰“革”。《正义》曰:“革者,改变之名也。此卦明改制革命,故名‘革’也。”
[2]己日乃孚:己日,古代以十天干记日。《正义》本读作“已”;《集解》本引虞翻注,以“纳申法”解释“离纳己”;朱震在《汉上易传》中曰:“‘己’当读作‘戊己’之‘己’,十日至‘庚’而更,革也。”案,己在前五数与后五数之中,其数在转换变革之间,故蕴涵着变革的意义,变革之事应于此时,则上可“孚”于天时,下可孚于民心,故此书从《集解》说。
【译文】
《革》卦象征着变革:至“己日”变革取得民众的信服,大为亨通,有利于做事,悔恨也会消失。
【原文】
《彖》曰:革,水火相息[1],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2]。“己日乃孚”,革而信之[3]。文明以说,大亨以正[4]。革而当,其悔乃亡[5]。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6]。革之时大矣哉[7]!
【注释】
[1]革,水火相息:息,灭。上兑下离,兑为泽水,离为火,水火相灭则有变,故谓之“革”。“息”字《集解》引虞翻曰“长也”,于理也通。
[2]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离为中女在下,兑为少女在上,离为火,火有炎上之性,兑为泽,泽有润下之情,同性相斥,故虽同居一室而志气难投,故曰“革”。
[3]革而信之:于天命之日发动变革则天下信服。
[4]文明以说,大亨以正:离为火,有文明之象;兑为说(悦),有和悦之容,故曰“文明以说(悦)”。二、五当位居正,故能“大亨”。
[5]革而当,其悔乃亡:四不正,革而变正,卦成《既济》则六爻皆当位,故曰“革而当”。四失位不正,故有悔,变正则“悔亡”。
[6]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指商汤,本为夏桀之臣;武,指周武王,为纣王之臣;因夏桀、殷纣王暴虐荒淫,昏庸无道,汤、武顺天道人心而革之。史称“汤武革命”。
[7]革之时大矣哉:天地的变革形成了四时的变化,顺应了万物的生长;社会的革命上合天道,下顺人心,成就了安民定邦的伟业,故曰“革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传》说:变革,譬如水火相灭,又如两个女子同居一室,因为其志趣不投合,所以终将发生变化,这就叫做“变革”。“‘己日’变革取得民众的信服”,这说明这种变革是令人信服的;内含文明之德,外示和悦之色,因守持正直之道而大为亨通。变革合乎正当之理,其悔恨将消逝。天地变革导致四季形成,商汤、周武王变革了夏桀、殷纣的王命,这是顺乎天道又合乎民心的大变革,所以说变革之时的意义是多么巨大啊!
【原文】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1]。
【注释】
[1]君子以治历明时:治,制定。历,历法。时,四季。君子观天地之道而知四季更替,制定历法以明其变。故《程传》曰:“君子观变革之象,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
【译文】
《象传》说:泽水中有烈火,这其中蕴含着“变革”。君子因此而制定历法以辨明四季的更替。
【评析】
《革》卦在“水火相射”的变革因素冲击中,唯有九四不当位。革命的理由是一个不当位的爻象处在五个当位的爻象之中,革命形势和力量的对比是五比一,革命的因素是相互依存的事物发生了“水火相息”的对立情绪。于是,变革的力量便以“物理”的结构产生,而人们的认识却将其对应于相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并以“二女同室,志不相得”作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了变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所有这些蕴涵在《革》中的意义,最终都集中在“变则通,通则久”的革命大义上。总之,对《革》卦而言,六爻中唯有不当位的九四之辞是“改命吉”,最为吉利,而且只有九四变革,才使得六爻皆当位而正,故辞曰“元亨利贞,悔亡”。
【原文】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1]。
【注释】
[1]巩用黄牛之革:巩,束缚物体。卦下为离,离为牛。二至四互为巽,巽为绳索,初在互巽和离下,有束缚于牛皮绳索之象,故曰“巩用黄牛之革”。
【译文】
初九,用黄牛革牢牢地束缚其身。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译文】
《象传》说:“用黄牛革牢牢地束缚其身”,这说明初九还不可以有所作为。
【评析】
初九虽当位于《革》之时,然位居火下,其明未著,且所应之爻“四”不当位,不能妄动其身而应之,故用“牛之革”束缚之。初九所应之爻九四失位不正,这是初九“不可以有为”的主要原因。
【原文】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1]。
【注释】
[1]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己日,古人以十天干记时,己日,在十天干中序数居中。古人以数的变革而象征变革的时间,同时也应合于卦辞“己日乃孚”。社会变革如四时之更替,要以时为序,因时而变,革之则顺。因六二当位居中,趋尊远卑,离三而应五,故曰“征吉”。
【译文】
六二,己日发动变革,出征则有吉祥,没有什么过错和灾害。
【原文】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1]。
【注释】
[1]行有嘉:六二当位而正,九五处中有应,阴阳相得,必有嘉会,故行必有嘉。
【译文】
《象传》说:“己日发动变革”,这说明六二努力前行必有嘉美之功。
【评析】
《尚书·泰誓》曰:“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之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善恶俱以日数变,皆因日数终。如果我们将六二的系辞“己日乃革之”与卦辞“己日乃孚”对应分析,就会发现二者互为因果。因为六二之所以能“革之”且“行有嘉”,关键的因素是“孚”在“己日”,也就是说,“孚”于己日才得到民心的信任。故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皆在一个“孚”字。
【原文】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1]。
【注释】
[1]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言,而,乃。就,成功。九三阳爻刚壮,居火极而有炎上之性,急欲出征。欲往应上六,遇阻于重阳,阳阳为敌,遇敌于上,又乘于四,四不正,故征而有凶。又四变则成坎,坎为险,又有凶,故曰“征凶,贞厉”。因遇众敌为阻,须多次革命,方可有所成功,故曰“革言三就”。四变为坎,坎为孚,革之以孚,为革之正道,故曰“有孚”。
【译文】
九三,出征远行则有凶,有危险。变革多次,已初见成效,就应当心怀诚信。
【原文】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1]。
【注释】
[1]又何之矣:之,到。革道初成,所革者已从,又往而征之,则革道成就,无须再征,故曰“又何之矣”。
【译文】
《象传》说:“变革多次,已初见成效”,又往而征之到哪里去呢?
【评析】
一般而言,凡九三则多有刚武好勇、急躁冒进的缺点,因此《系辞》曰“三多凶”,如《革》卦中的九三就系有“征凶”之辞。但是,此处的“征凶”,原因倒不是九三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九三遇敌太多的缘故。《革》之九三爻辞既曰“征凶”、“贞厉”,又曰“革言三就”,其实,这也说明了筮在中国古代的实践中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只是一种“决疑”的方法。如《论衡》记载:“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太公推蓍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凶!’”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大的革命行动并没有因为“征凶”的兆辞而裹足不前,相反,却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革言三就”、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原文】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1]。
【注释】
[1]悔亡,有孚改命,吉:九四不当正位,变而正,故曰“悔亡”。四变成坎,坎为孚,故曰“有孚”。以诚信之德去更改旧的体制和命运,则有“吉”。
【译文】
九四,悔恨消失,心存诚信革除旧命,吉祥。
【原文】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1]。
【注释】
[1]信(shēn)志:信,通“伸”,即伸展。九四变则卦成《既济》,六爻皆正而有应,故曰“信志”。
【译文】
《象传》说:“变革更改旧的命运有吉祥”,这说明九四的变革之志得以伸展。
【评析】
九四之变,应该是整个《革》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九四变后,才能六爻皆正而有应,才能如《彖》所言“革以当,其悔乃亡”,才能达到“变则通”的理想境界。
【原文】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1]。
【注释】
[1]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大人,指九五。虎,指上之兑卦,兑为虎。占,占问。因九五居中处正,为一卦之主,下应于二,有孚于众人,故曰“未占有孚”。
【译文】
九五,大人像猛虎一样推行变革,不用占问吉凶而要保持诚信之德。
【原文】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1]。
【注释】
[1]其文炳:兑下为离,离有文明,如虎有斑斓之色彩。其文章之美,焕然可观。
【译文】
《象传》说:“大人像猛虎一样推行变革”,其文采彪炳焕然。
【评析】
九五的阳刚中正与六二的阴柔中正相应,这对于九五而言,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益处,一则当位中正,二则上下相应,三则应入“离”之光明之中。故其变“有孚”而“文炳”。
【原文】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1]。
【注释】
[1]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兑为虎,豹类虎,《说文》“豹似虎圆文”,阳为虎,阴则为豹。九五为阳,为君王之位;上六为阴,次于君王,故曰“君子”。君子之变,心怀诚信,故能如豹子的花斑一样顺应变革,而“小人”则只变其表面而已。因上六当位居正,既正则居而守之则吉,故曰“征凶,居贞吉”。
【译文】
上六,君子的变革像豹子的斑纹一样,而小人的变革则只是改变其颜面;此时若继续前行则有凶险,居以正位不动则吉祥。
【原文】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1];“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2]。
【注释】
[1]其文蔚:蔚,文采华美。上六居《革》道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其变革如豹纹一样华美。
[2]顺以从君:若小人则只能变其颜面,以容色顺上,故曰“顺以从君”。
【译文】
《象传》说:“君子的变革像豹子的斑纹一样”,这是因为其文采华美;“小人的变革则只是改变其颜面”,这说明小人的变革只是从表面上顺从君王而已。
【评析】
处变革之时,有人心服,有人不服,这本是世道常理。上六一语道破“君子之变”与“小人之变”的区别,而作为大人、君子,就应该知道世上本来就有“面和而心不和”的小人作为,故须谨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