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红尘昼昏,中逵泥泞
想象一下东吴时期的建筑材料吧,那年头,青砖已烧制出来了,显然还是很珍贵,非常珍贵,只能用在沟洫的关键位置,用于墓穴,用于皇宫的殿基和墙基,用于水井和水道。最常见的城市建筑应该还是夯土墙,应该是茅草棚,所谓城墙,可能有,更可能没有,真要有,也就是一些象征性的竹篱笆。东吴时的南京城,因为后来左思《吴都赋》近乎浪漫的吹嘘,过于诗意,一直处在一种失真的状态。
南京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文化,就是说得比实际更好,描写得比真实更精彩。从一开始,就离开不了艺术加工。左思把东吴时期的南京写得太漂亮,这个太漂亮有两层意思,一是文章确实漂亮华丽,因为写得漂亮华丽,“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顷刻之间就洛阳纸贵。据说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便涨到两千文,涨到了三千文,即使这样也仍然倾销一空,大家只好到外地去买纸。有了左思的《吴都赋》,别人都不敢再写同样的文字,文章也怕货比货,那些已完成的描写当时南京的文字,因为左思的《吴都赋》太有名,结果被完全淹没,没有人再去提及它们。
然而文章太漂亮的另一层意思,过于夸张和渲染,真实的南京城,当时肯定没有那么文明,没有那么传奇,没那么牛:
于是乎长鲸吞航,修鲵吐浪。跃龙腾蛇,鲛鲻琵琶。王鲔鲐,龟。乌贼拥剑,鼊鲭鳄。
仅凭以上《吴都赋》中的这些文字,你根本感觉不出当时南京城可能会有的模样。你很可能被它吓唬住了,惊呆了,接下来文字稍稍好理解一些,开始有一点形状,有点货真价实:
抗神龙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崇临海之崔巍,饰赤乌之晔。东西胶葛,南北峥嵘。房栊对,连阁相经。阍闼谲诡,异出奇名。左称弯碕,右号临硎。雕栾镂楶,青琐丹楹。图以云气,画以仙灵。虽兹宅之夸丽,曾未足以少宁。思比屋于倾宫,毕结瑶而构琼。高闱有闶,洞门方轨。朱阙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眈眈,清流亹亹。列寺七里,侠栋阳路。屯营栉比,解署棊布。横塘查下,邑屋隆夸。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即使这样,仍然华而不实,仍然空话连篇,所谓传颂千古的好文章,有时候也禁不起仔细琢磨认真研究。好文章有时候就是人云亦云,大家都说好,便没人敢说不好。《吴都赋》确实是描写早期南京最经典的一篇文章,你可以不喜欢它的文风,但是后人说起南京的往日繁华,几乎不可能绕开它,不是直接引用文字,便是间接转述它的叙事。《吴都赋》中有两句话常常被人拿来介绍当时的南京,虽然还是夸张,还是不太真实,却写出了当时南京繁华的神韵。
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
自古“繁华”二字,后边喜欢再加一个“梦”字。繁华常常就是梦,就是春梦,就是空想。历史是真实,有时候也只是想象。不妨想象这样的情景,大家挥一挥袖子,立刻尘土飞扬,刮起了沙尘暴,这得要多少人。天气太热了,男男女女都在流汗,汗珠滴在地上,仿佛,刚下过一场雷阵雨,地面上顿时泥泞滋积。写尽了昔日繁华,为东吴时期南京城,留下了一条最好的注解。
关于左思在什么时候写下了这篇《吴都赋》,时间上还有些争议,《晋书·左思传》和《世说新语》两者的说法并不一致。古人看法不同,今人的看法也不同,清华大学傅璇琮先生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吴国灭亡之前。杭州大学姜亮夫先生则认为应该作于公元291年,这时候东吴已亡国,已经不复存在。一部并不是特别真实的《吴都赋》,最后能够如此引人注目,充分说明了文学作品可能会有的巨大力量。
当年南京城的相对繁华,其实还是有案可稽,三国时期总是在打仗,孙吴立国之后,在南京定都,对“强兵足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早在黄武五年,也就是公元226年春,定都南京的三年之前,孙权曾下过军令,说“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能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意思就是趁着战事休整,赶快发展经济,赶快休养民生。具体做法就是在其统治辖区内,尤其是在京师建业周围,广泛推行屯田,增加财政收入,保障军粮供给。
后三国时代要相对和平一些,连年战乱,三国都在劳民伤财,都觉得有些吃不消,都意识到了休养的重要。随着孙吴推行屯田制,建业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今天南京江宁区湖熟镇,置典农都尉,在高淳区固城镇,置屯田都尉。都尉一职在秦汉以前,属于中高级武官,到了汉以后,变化很大,典农都尉和屯田都尉,相当于后来的县令和县长。
不管怎么说,在中国古代,一千条一万条,粮食都是根本,粮食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有了充裕的粮食供给,以南京为首都的东吴,北与曹魏抗衡,西和蜀汉争雄,同时又有效地剿抚山越,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这充分说明,三国时期,不只是打仗,不只是争夺地盘,经济建设同样重要。
东吴时期的南京居民,主要分布在南京城南,建业南五里有山岗,其间平地,正好适合吏民杂处。又有大长干和小长干,大长干在城东,小长干在城西,也就是说,秦淮河以南长干里一带,贵族和平民聚居,富人和穷人同处。今天的东西干长巷,想必就是当年长干里留下的印记。必须强调的是,南京城里现在并没有长干巷,只有东干长巷和西干长巷,这两条巷子紧挨着历史上的大小长干。为什么叫干长巷,而不是古名称的长干巷,有诸多解释,并没有定论。
当时南京的交易市场,分布在人口稠密交通便利之处,主要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景定建康志·疆域》关于“市镇”有这么一句话:
吴大帝立大市在建初寺前,其寺亦名大寺市。
相对于“大市”,自然还会有小市,市场的活跃程度,往往最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活力。东吴时的南京,有了大市和小市,建业城变得十分热闹:
于是乐只衎而欢饫无匮,都辇殷而四奥来暨。水浮陆行,方舟结驷。唱棹转毂,昧旦永日。开市朝而并纳,横阛阓而流溢。混品物而同廛,并都鄙而为一。士女伫眙,商贾骈坒。纻衣服,杂沓萃。轻舆按辔以经隧,楼船举帆而过肆。果布辐凑而常然,致远流离与珂珬。贿纷纭,器用万端。金镒磊砢,珠琲阑干。桃笙象簟,韬于筒中;蕉葛升越,弱于罗纨。譶泶,交贸相竞。喧哗喤呷,芬葩荫映。
粗粗地瞅一眼以上《吴都赋》中的华丽文字,你根本不用完全明白字面意思。仅仅靠猜想,你就能够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古代繁华。那种热闹和热烈气氛,一幅又一幅凝固了的古典油画。“登东歌,操南音”,“荆艳楚舞,吴愉越吟”。东吴曾有过那么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那时候,南京的天空是晴朗的,南京的空气是甜蜜的。有一点歌舞升平,有一点繁花似锦,这显然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在当时甚至都可以算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店肆林立,百货齐全,不但有本地的土特产,还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南北货。士女商贾,纷至沓来,投入市场的手工业商品,有锦绫绢麻,有酒盐醋酱,有车,有砖瓦,有棺椁,有铁器铜器木器。秦淮河北岸除了大市,小市十余处同样精彩纷呈,谷市,牛马市,纱市,盐市,还有花市鸟市。沿江码头上停满了商船,来自长江中上游,来自闽广,来自海外。此情此景,真所谓北货和南客,西鹣而东鲽,无远不至,要什么有什么。